谁不言我家乡好,当了皇帝的刘邦和朱元璋,对家乡是什么优待?


家乡是每个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

当了皇帝也不例外,古代就有这么两位平民阶层的皇帝,当了皇帝之后,对于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算是百般的优待,尤其是朱元璋,还将凤阳当做了是自己的第三都城,地位极高,真是谁不言俺家乡好,皇帝当了来回报。

谁不言我家乡好,当了皇帝的刘邦和朱元璋,对家乡是什么优待?

有恩必报有仇必还,刘邦的对乡政策还有两套?

刘邦用了7年的时间,从一个小小的亭长发展到全天下的皇帝,这种转变对于他家乡的这些人真的有些措手不及,毕竟之前他如一个小混混般存在,谁能想到这个人能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当皇帝之后唯一一次回乡,就是平定了黥布叛乱后路过沛县才回乡的。

谁不言我家乡好,当了皇帝的刘邦和朱元璋,对家乡是什么优待?

这是衣锦还乡的刘邦,回去之后可是备受欢迎,当然了同样也是怀着非常复杂的心情的。自己曾经算是个人嫌狗厌的存在,不管是在酒馆赊账,还跟个小混混一样不务正业,简直就是乡亲们眼中的烂泥扶不上墙。但总归乡里之间的人心是好的,刘邦回乡之后感受到的都是他们的热情和自豪。

谁不言我家乡好,当了皇帝的刘邦和朱元璋,对家乡是什么优待?

他也很高兴,就命人摆上酒宴,跟邻里乡亲庆祝喝了几天,当时喝高兴了之后,还跟小孩子们唱起了大风歌,这算是将他这些年的豪情壮志还有7年的艰辛苦楚全部画作了这首诗歌当中。于是深有感受,对于他的家乡当即说:“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後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将沛县时代免除徭役赋税,让它真正成为了世外桃源。

谁不言我家乡好,当了皇帝的刘邦和朱元璋,对家乡是什么优待?

可是跟沛县相比,丰邑就要惨多了,因为当初丰邑的百姓们跟着雍齿反对他的起义,而且还跟着他投降了魏国,这一点让刘邦一直记恨于心,刘邦虽然识人善任,但却从未改变他的睚眦必报的本性,猜忌心过重,一点小事都可以记得,更不用说这些大的事情了。不过终于在沛县百姓的求情之下,他才答应了同等对待丰邑。

谁不言我家乡好,当了皇帝的刘邦和朱元璋,对家乡是什么优待?

凤阳百姓差别对待,绝对扶持+特殊政策

朱元璋的出身,比刘邦更惨,因为家中实在太贫穷直接成了乞丐,从凤阳这个地方出来,慢慢有机会参加起义军,才有机会成为皇帝,看看他周边的这些大将们都是他的小同乡,一起干了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谁不言我家乡好,当了皇帝的刘邦和朱元璋,对家乡是什么优待?

在他的最初设想中,可是将凤阳这个地方当中是明朝的首都来建立的,但是后来说传闻中工程建筑当中出现了些许纰漏,还是废除中都,建立南京为都城。而在凤阳将百姓们分为了两拨人:一拨是凤阳本地的居民,一拨是合并身份之后的外来民。这就是为了确定哪些为免税对象,哪些不享受优惠政策。

谁不言我家乡好,当了皇帝的刘邦和朱元璋,对家乡是什么优待?

这些原住民就非常幸运地划分到了这个免税对象当中,还给他们搞基础设施建设,其实就是为了让这个地方发展成全国的富庶之地,要钱给钱、要地给地,还强行将中都这块地方与富庶的江南之地合并,迁进去十几万的人口,让明朝200多年的历史当中,凤阳作为中都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

谁不言我家乡好,当了皇帝的刘邦和朱元璋,对家乡是什么优待?

可以说刘邦做的只是免了点税收,而朱元璋那是真的想将自己的家乡建立成跟南京、北京城这样的大都市,真是煞费苦心。只是凤阳这里真的不适合作为大都市发展,所以明朝一朝也没有将它发展成。同时还有老朱家的祖坟建设,这种重视程度跟刘邦比,那就是有无过之而不及。

谁不言我家乡好,当了皇帝的刘邦和朱元璋,对家乡是什么优待?

这两个皇帝算是有情有义,自己发达了还不忘给自己的家乡搞一番建设,这也算是不忘本的体现。家乡这两个字本来自古以来都对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重的字眼,叶落归根更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优待没有错,但是同样也不能强加,像朱元璋他就是好心办了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