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谋幸福」“点绿”成金——南城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径

如何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换通道,走出一条符合县情、符合群众期盼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近年来,

南城县一方面维护好、创造出更多的“绿水青山”,增加绿色生态产品;另一方面先行先试,着力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题,让绿色生态产出大财富。

「为人民谋幸福」“点绿”成金——南城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径

好水养好鱼

在南城县洪门水库,人放天养、贴上“绿色无公害标志”的“洪门鳙鱼”每斤能卖到10多元,并且不愁销路。“好山出好水,好水养好鱼。水库水质无污染,鳙鱼人放天养自然成长,生态有机、味道鲜美、营养更高,自然受到消费者青睐。”渔场负责人邓峰介绍,目前他们的“洪门有机鳙鱼”还游进了香港、上海、广东等地的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

南城县是我省“渔业十强县”,

如何保障渔业产值增长的同时又不破坏水体,

该县把保护水域渔业资源、

改善提升生态环境作为渔业长足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大力发展“保水渔业”,

推广“以渔养水、好水养鱼”健康、

生态养殖,发展名特优水产。

实施“退网还湖”“人放天养”,鼓励境内库区、河流的成鱼养殖场推行利用天然饵料自然增长、不投喂人工饵料养殖模式,促进水产养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同时,每年精心选择一批适合放养又能净化水质的鲢鱼、黄颡鱼、绒螯蟹等品种,在廖坊水库、盱江流域等进行人工增殖放流,维护生态系统正常体系,实现“以渔养水、好水养鱼”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全县已创建14个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区和2个水产病害预防示范区,设施渔业比重达30%以上。通过大力推进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全县已有洪门鳙鱼、映红鳊鱼等10多个名特优水产通过了国家绿色、有机达标认证,“麻姑鳜鱼”成功创建为江西省唯一一个出口加工专用鳜鱼苗种备案基地,全县亩均养殖水面年纯收入从原来的不足2000元提升到1万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今年,全县优质水产品产量预计达1.1万吨,产值7.9亿元。

“山景”变“钱景”

守着“山景”穷“光景”,对于南城县里塔镇徐兰村蜂农彭应龙来说,是曾经生活的写照。“那时每年的收入就是靠山吃山,没钱就上山砍树,但树砍光了,口袋却没鼓起来。”全面封山育林后,彭应龙一度想不通,认为是断了山里人的“活路”。谁想日子却在这种“转折”中有了“转机”,因为生态趋好,他瞄准大山里的良好生态优势,转行养殖蜜蜂,规模越来越大,到去年他已拥有80多箱土蜂,成了远近闻名的“蜂王”,年产鲜蜜达2000多公斤,实现经济效益10余万元,走上了富裕路。

「为人民谋幸福」“点绿”成金——南城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径

南城山地资源丰富,如何实现“含绿量”提高的同时“含金量”提升,该县创新思维,按照“生态建设从山上走下来,产业发展从林中走出来,发展林业让农民富起来”的思路,坚持“封山不伤农、吃山不砍树”的原则,在“林内”下足功夫,实施丰产示范基地、市县级示范片带动战略,进行劈草除杂、深翻垦复、结构调整、配方施肥等工作,实现荒山造林补植补造14300亩,退耕地补植补造6123亩;并按照“一乡一业、一镇一策”思路,抓好万坊镇游家巷村千亩苗木花卉基地、浔溪乡3000亩毛竹林低改示范点、上唐镇千亩高效油茶林示范点、里塔镇3000亩枳壳基地建设,绿了美了青山,创出经济效益。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重点抓好菌、茶、果、蔬、药、油茶、笋竹等山货经济。全县发展竹荪菇产业基地1000亩,羊肚菌产业基地500亩,建设重楼、黄精林下中草药等中药种植示范基地4个。去年,全县非木产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林业生态效益超3亿元,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林农增收“双赢”。

网红村日子“红”

虽已入冬,但时下走进建昌镇麻岭下村的农业生态示范园,却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一排排温室大棚内叶绿、果鲜、苗满,引来游人如织,说笑声在田间回荡,给充满绿色的土地增添了无尽快乐。

“以前咱们村很落后,是‘脏乱差’的空壳村,村里人收入低,都往城里搬。现在村里通过打造成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水乡田园综合体,成为省级4A级乡村旅游景区,人气旺了,财气来了,村里人的日子节节高。”村干部危剑铭告诉笔者,依托良好生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昔日破败的小村落有了新生机,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景区工作、销售产品等方式“链”入异军突起的旅游产业,实现多渠道增收。目前,该村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从旅游产业“捞金”400多万元。

从空壳村变身网红村,

从网红村又变成“生态+旅游”村,

麻岭下村依托乡村旅游发展成功逆袭。

近年来,该县结合全市列入创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区,全力做好田园民宿、乡村旅游文章,按照“一业带动,多业融合”思路,加快旅游融合和产业聚集,通过积极发展采摘园、生态茶园等观光果园、休闲农庄,推动乡村、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以生态休闲、度假和体验农村生活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一批以葡萄、莲藕、花卉苗木为特色的农业观光园蓬勃兴起,绿了乡村生态,拓宽了群众致富门路。吉香园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洪门湖旅游休闲山庄、

邓家坊休闲农庄成为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南城麻岭下田园综合体成功入选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截至目前,全县建设蔬菜、茶叶等特色产业精品旅游观光农业园22个,形成了以麻岭下生态示范村、煌家山庄、橘香苑为龙头,各景点和美丽乡村星罗棋布、各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初心的力量”系列片展播】——《傅淑清的牵挂》

©抚州市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