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被瓦剌送回以後,明代宗為什麼不找個機會殺了明英宗?

楊六郎230336742


明代宗倒是想殺,可是明英宗也是當過皇帝的人,在朝廷上也是有很高的人脈的。

明英宗的背景和人脈

1、奶奶是明仁宗的張皇后母親是明宣宗的皇后孫皇后

明仁宗是永樂大帝朱棣的兒子,他的治國方針與朱棣大不相同,仁宗推行的是仁政,雖然在位不足一年,但是他卻糾正了明朝潛在的重大隱患和指明大明中興的方向。首先仁宗釋放了因靖難之役而被流放的明朝遺民,繼而有還因靖難之役而死的人一個清白,使得朱家兩個不同的陣營得到暫時的穩定;其次,仁宗停止了對外的擴張道路,把國家的發展和百姓的生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使得永樂一朝因對外戰爭產生的國內矛盾得到緩解;再次,仁宗為兒子宣宗皇帝留下了眾多輔政大臣,使得仁宗的仁政在宣宗一朝得以延續。

明宣宗從小是受到永樂大帝的指導,武可馬上開疆擴土,文可用賢臣治理天下。雖然宣宗是著名的蟋蟀皇帝,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他的一朝,上面依靠著生母張太后,朝中依靠著仁宗留下的英國公張輔,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楊溥和禮部尚書胡濙,為明朝的中興做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宣宗不過在位10年,明英宗繼位時,不過還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之所以能夠繼承皇帝,也是因為明英宗朱祁鎮是奶奶是仁宗的皇后,曾經輔助三代皇帝的女強人;而自己的生母是宣宗的孫皇后,更是在宣宗一朝幫助宣宗皇帝處理內政的賢內助。

2、明代宗朱祁鈺的根基不穩

土木堡之變後,因為朝局需要穩定,所以才把已經成年的朱祁鈺推出來當了代宗皇帝,而且在朝中沒有自己的嫡系勢力,在後宮也並非是出眾的皇子。若非瓦剌攻打到北京城下,朝中不可一日無君,為了避免主少國疑的局面,才無奈裡朱祁鈺為帝。

3、明英宗回明,身份是太上皇

土木堡之變以後,皇帝明英宗被俘虜,為了防止瓦剌以皇帝的名義嚮明朝做出過分的舉動,同時也是為了安撫大明王朝的穩定局勢,有大臣于謙帶頭,徵的孫太后的同意,立朱祁鈺為帝,追封被俘虜的明英宗為太上皇,但是凡瓦剌以太上皇的名義做出有損大明的事都是會受到大明的嚴厲打擊的。

瓦剌之所以放明英宗回大明,是想讓兩虎相爭,但是瓦剌低估明英宗的背景和明英宗的忍,為了大明王朝,明英宗沒有立馬爭做皇帝,而是蟄伏了起來,依靠太皇太后和太后,加上朝中忠於他的大臣,明英宗才沒有被代宗皇帝殺害。


八零後愛做夢


瓦剌送回朱祁鎮以後,朱祁鈺其實未嘗沒想過剷除後患,但最終也沒能下手。而朱祁鈺之所以沒有除掉朱祁鎮,有這麼幾個原因:

  • 第一,當時滿朝文武與皇太后的反對;
  • 第二,朱祁鈺當時並沒有子嗣,太子仍舊是朱祁鎮的兒子;
  • 第三,就算嘴巴上說的兄友弟恭並非出自真心,但朱祁鈺還是害怕史書刀筆的。


朱祁鈺雖然貴為皇子,可其生母吳賢妃出身卑微,能夠坐上皇位也是因為他有個喜歡亂來的兄長——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而在明宣宗朱瞻基的子嗣中唯郕王朱祁鈺最長。為防止瓦剌挾持英宗獅子大開口,明朝大臣與皇太后將朱祁鈺扶上了皇位。

雖然成為了皇帝,當時的皇太后仍舊是明英宗朱祁鎮的生母孫太后。雖然明朝嚴禁后妃干政,不過孫太后作為明宣宗的皇后與當時的皇太后,尊貴無比,英宗又是她的兒子,朱祁鈺若是想動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明朝是宋朝以後,文人地位極高的朝代,皇帝所作所為任何讓文人士大夫看不下去的行為,都可以變成臣子勸諫的理由。朱祁鈺雖然是皇帝大權在握,臣子們再怎樣也不可能與皇帝抗衡,可是在古代,言官與史官是讓皇帝非常頭疼的兩種人。殺之容易,可保住自己的名譽可就沒那麼容易,人前的朱祁鈺表現得對自己的兄長友善親厚,若是下殺手必然遺臭萬年。

更重要的是,朱祁鈺當時並沒有子嗣,皇位繼承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明英宗被俘之前就已經冊立了自己的庶子朱見深為儲君,即便朱祁鈺做了皇帝,按道理來說將來的皇位還是屬於朱見深的——若是朱祁鈺殺了朱祁鎮,朱見深又怎麼會放過他這個皇叔?

英宗回朝之後被朱祁鈺軟禁南宮,尤其杭貴妃生下朱見濟以後,朱祁鈺的野心暴露無遺——為了易儲甚至廢黜了元配汪皇后。不過朱見濟短命,幼年夭折,這才讓朱祁鈺沒有成功。可以說,若是朱見濟還在,朱祁鈺易儲成功,未必就還能容得下英宗。

所以說,朱祁鈺最終沒有除掉明英宗,實在是迫於無奈,並非他不想這麼做。


澹奕


明代宗朱祁鈺保住皇位最好的辦法是不讓大哥明英宗朱祁鎮回國,就像宋高宗趙構對待父親宋徽宗趙佶與大哥宋欽宗趙桓那樣冷酷無情。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統帥的五十萬明軍主力被瓦剌打得全軍覆滅,五十多個王公大臣戰死,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活捉。

明英宗朱祁鎮苟且偷生,被瓦剌挾持為人質攻打明朝甚至攻打北京,可以說明英宗朱祁鎮為了活命已經淪為可恥的漢奸,是讓明朝遭遇奇恥大辱的罪人。

如果不是朱祁鎮名義上的生母孫太后對他的包庇,明朝根本不應該尊朱祁鎮這個可恥的罪人叛徒為太上皇。

而明代宗朱祁鈺受命於危難之際,力挽狂瀾打敗瓦剌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剷除閹黨勵精圖治,是中興大明的一代明君,他即使拒絕罪人朱祁鎮回國讓他在瓦剌自生自滅也無可厚非。

當瓦剌派使者來北京商議送明英宗朱祁鎮回國的事情的時候,明代宗朱祁鈺應該看出瓦剌包藏禍心,企圖讓明英宗朱祁鎮回國與明代宗朱祁鈺自相殘殺骨肉相殘,明代宗朱祁鈺最正確的辦法是斬殺瓦剌使者,徹底斷絕瓦剌送回明英宗朱祁鎮的可能性。

而明代宗朱祁鈺卻猶豫不決,在大臣們要求接朱祁鎮回國的時候,只是抱怨我並不是貪圖皇位,當初做皇帝也是你們逼我做的。

此時對明英宗朱祁鎮愚忠的大忠臣于謙出來打包票保證明代宗朱祁鈺的皇位,明代宗朱祁鈺才先後幾次派遣李實、楊善等使者出使瓦剌,把明英宗朱祁鎮接回國。

歸根到底是明代宗朱祁鈺心慈手軟,顧念與明英宗朱祁鎮的兄弟之情,如果明代宗朱祁鈺不幾次派使者去瓦剌,明英宗朱祁鎮也是無法回國的。

至於明英宗朱祁鎮回國以後,明代宗朱祁鈺再要殺明英宗朱祁鎮就非常困難了,雖然明英宗朱祁鎮被明代宗朱祁鈺軟禁在南宮,並斷絕明英宗朱祁鎮與外界的聯繫,但明英宗朱祁鎮身邊仍然有錢皇后等人陪伴,明代宗朱祁鈺要讓年輕力壯的太上皇朱祁鎮無疾而終並不容易。

關鍵明英宗朱祁鎮有幾個兒子,而明代宗朱祁鈺只有一個兒子卻夭折了。明代宗朱祁鈺如果要殺害明英宗朱祁鎮,還要擔心朱祁鎮的兒子們將來報仇。


如果明代宗朱祁鈺要學唐太宗李世民那樣斬草除根,必須把明英宗朱祁鎮的幾個兒子全部殺死,甚至要把明英宗朱祁鎮名義上的生母孫太后也殺死才能永絕後患,畢竟後來的奪門之變也是石亨徐有貞曹吉祥一夥奸臣勾結孫太后發動的。

歸根到底明代宗朱祁鈺是一個非常心慈手軟的皇帝,他不忍心對大哥朱祁鎮一家痛下殺手,為自己的悲劇命運埋下致命的隱患。

當明英宗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復位奪取最高權力以後,善良的明代宗朱祁鈺已經任人宰割,他還沒有意識到致命的危險,還說“哥哥做皇帝,挺好的”,可見明代宗朱祁鈺自始至終顧念與大哥朱祁鎮的兄弟之情,從來就沒有想過把明英宗朱祁鎮置於死地。

但明代宗朱祁鈺好心沒有好報,明英宗朱祁鎮復位以後立即對唯一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鈺痛下殺手,他派太監蔣安等人把29歲的明代宗朱祁鈺活活勒死。

明英宗朱祁鎮還下詔指斥朱祁鈺“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並廢其帝號,賜諡號為“戾”,稱“郕戾王”。這是一個惡諡,表示朱祁鈺終身為惡。朱祁鈺也成為明朝遷都北京之後,僅有的一個沒有被葬入帝王陵寢的明朝皇帝。

明英宗朱祁鎮為了永絕後患,擔心明代宗朱祁鈺有遺腹子,還下令把朱祁鈺的唐貴妃等幾個嬪妃殺死殉葬。


厚德載物49847


本文的來源都是出自《明史》《明史紀事本末》,《明通鑑》。

明代宗在當時不可能殺死明英宗,因為明英宗在政治上佔據了優勢,在明英宗歸國回到北京後,依舊有大量的大臣忠心於明英宗,在這種情況下,明代宗要殺死明英宗,恐怕大臣們也不答應。隨即明代宗採用了一個十分高超的技巧,企圖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以此建立屬於自己的皇帝傳承世系,這樣明英宗就完全被邊緣化,這可是比題主所說的殺人更加有效益性。

明英宗在明朝的強大政治基礎。在明朝和瓦剌議和之後,當時的朝廷的大臣就為了上皇明英宗如何見明代宗的禮節還做了一番商議,我們可以先看看這場商議,來觀看明英宗在明朝的禮節地位,同時也觀察明英宗的強大政治勢力。

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和明朝議和,明朝派使者楊善前往瓦剌,由他和也先商議明英宗回國事宜,也先在和楊善的談話中,也先曾經詢問明英宗回國是否會重登皇帝之位,楊善說明皇帝之位已定,明英宗只會被遵從為太上皇,而明英宗屬於哥哥讓位弟弟之舉,楊善在禮節上已經給明英宗定性,明英宗在禮儀上屬於太上皇,還是高過明代宗。

此後明代宗回國,朝廷大臣再次商議迎接明英宗的禮節。禮部尚書,太子太傅胡濙將禮部商議的結果上報明代宗。胡濙等人建議派禮部官員到龍虎臺迎接,錦衣衛準備法駕在居庸關迎接,百官到土城外迎接,各將領到校場門迎接,明英宗從安定門入京城,進入東安門,在東上北門面南而坐,明代宗拜見明英宗完畢後,百官朝見,然後上皇進入南城的皇宮內。胡濙將結果彙報給明代宗。明代宗得知胡濙等人商議結果,心中十分不滿。直接下詔只需要準備一轎二馬到居庸關迎接明英宗,到了安定門後再換法駕,其他的準如所奏。給事中劉福上諫禮節太過於單薄。明代宗回覆說我已經尊奉兄長朱祁鎮為太上皇帝,禮節已經十分厚重了。在大臣再次發表不滿之後,明代宗聲稱已經得明英宗的書信,明英宗在書信中聲稱禮節從簡,至此大臣們再也不敢說話。

大臣不敢說話,就有小官說話。千戶龔遂榮寫信投給內閣大學士高谷,要求明代宗依照典故安排禮儀。龔遂榮舉的典故就是唐肅宗迎接太上皇帝唐玄宗,高谷得到信件之後,就和大臣王直,胡濙商議,他們認為龔遂榮說的對,但是想要上奏的時候被都御史王文阻止,在這個時候給事中葉盛竟把此事上奏給了明代宗,葉盛的同僚林聰又彈劾王直、胡濙、高谷等人。高谷就把建議上報給了明代宗,明代宗看了之後十分不開心。為什麼呢?

我們看看唐肅宗是怎麼迎接唐玄宗的: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唐肅宗收復長安,於是派人迎接唐玄宗回來,唐肅宗在望顏樓準備法架。唐玄宗在宮南樓,唐肅宗身著紫袍,他望著樓上的唐玄宗,在樓下行禮。然後唐玄宗下樓,他抱著唐肅宗哭泣,脫下皇帝的黃袍,給唐肅宗穿上。唐肅宗跪在地上,磕頭要求辭去。唐玄宗說:‘天下人心皆歸於汝,使朕得保餘齡,汝之孝也。唐肅宗這樣迎接太上皇帝唐玄宗的行為十分低下,他要跪著哭泣叩首,很顯然這樣的行為是不能夠被明代宗所接受,於是明代宗強制下令大臣要求一致按照自己的詔令執行。

就這樣明英宗的回國禮節被明代宗規定了,我們可以看看明英宗回國的最終的過程。

明代宗派遣太常少卿許彬去宣府,侍讀商恪去居庸關,由這兩人迎接明英宗。兩人迎接明英宗到達北京,由明代宗在東安門迎接明英宗,由明代宗先拜明英宗,明英宗再拜明代宗,兩人擁抱哭泣良久,然後是安排的禮節,明英宗表達讓位給明代宗的意思,明代宗推辭幾次,最後明代宗接受,然後安排明英宗在紫禁城旁的南宮居住。群臣退卻,明代宗下詔大赦天下。

而且明英宗在被明代宗送入南宮居住後,實際上是相當於囚禁了明英宗。南宮位於紫禁城的東南面,但是緊接著就發生了以下事件:

景泰元年(1450)十一月,禮部尚書胡濙上書要求百官前去慶賀明英宗過萬壽節。被明代宗拒絕。

景泰元年十二月,胡濙再次要求在第二年正旦這一天讓百官朝見明英宗,但是再次被明代宗拒絕。同時荊王朱瞻堈表也上表請求朝見明英宗,明代宗也拒絕了這次請求。

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到朝廷大臣裡面有很多都是明英宗的支持者,例如胡濙,王直,高谷,龔遂榮等人,這裡面有帝國的高官,也有小臣。他們在表面上是要求明代宗以重禮迎接明英宗,實際上是表達自己對於明英宗的懷念,也就是明英宗潛力支持者。在如此政治壓力下,明代宗也只能在禮儀使用自己的皇帝權威壓迫大臣屈服,最終採用極其簡陋迎接明英宗。這也可以看的出來明代宗要殺死明英宗政治上的阻力很大。

其次要知道明英宗的子嗣很多,在正統十四年(1449年)到景泰元年(1450年)時已經有了三個兒子,分別是庶長子朱見深,朱見清,朱見湜,最為重要的是當時的明朝太子是明英宗的長子朱見深。而明代宗只有一個兒子朱見濟。殺死明英宗,並不能滅絕明英宗的帝系一脈,於是明代採用了第二種手段。

明代宗試圖廢立太子的舉動

明代宗在景泰元年(1450)囚禁明英宗,但是這裡囚禁的目的只是斷絕了明英宗和外界的聯繫,並不是虐待明英宗,明英宗在南宮依舊是有人服侍,比如明英宗的妃子。

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明代宗廢皇太子朱見深為沂王,出就沂邸。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明代宗為了到達目的,賄賂給內閣的大學士一人分發50兩金和100兩銀,同時明代宗的忠實部下陳循、王文等人就說太子可以更換。這個時候廣西土官黃竑因為殺死兄長獲罪,為了自保,他上奏朝廷請求更換太子,明代宗一看是好機會,於是就把黃竑的奏事下達給大臣商議。在廷議中,群臣不敢發言,只有給事中李侃,林聰,御史陳英認為不行。但是太監興安呵斥群臣:

此事不可已,即以為不可者勿署名,無得首鼠持兩端。太監興安的話讓大臣沉默,最後大家都簽上自己的名字,明代宗再次給大臣加官升職。就這樣明代宗更換了太子。

對於此時的明代宗來說前途美好,太子一換,假如自己的兒子順利成長長大,明英宗一系就是明日黃花。但是命運無情,在朱見濟被立為太子的第二年,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6歲的朱見濟去世。

朱見濟的去世之後的四年裡,明代宗再也沒有生出兒子,明代宗的如意算盤失敗。這對於明代宗來說無疑打擊很大,這意味著明英宗之子朱見深會被立為明朝的新太子,明代宗對於命運無可奈何,而且要求立朱見濟為太子的呼聲很高:

在景泰五年(1454年),御史鍾同和儀制郎中章綸上奏請求立儲。隨後又有南京大理少卿廖莊上書立朱見深為太子,但是這些人都被廷杖,貶官。當時的給事中徐正為了討好明代宗,他建議把沂王朱見深派到沂州,並且把南宮城牆增高數尺,伐去城牆旁邊的高樹,南宮的城門鎖都要往裡面灌鐵。但是徐正被明代宗充軍。

要知道明代宗的侄子朱見深在景泰年間一直在北京待著,恰如廖莊所言:“上皇諸子,皇上之猶子也。”對於明代宗來說他雖然沒有提及立太子的事,但是心裡已經默認了,但是他又難以接受,於是就有這種矛盾的行為。

其實明代宗已經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兒子朱見濟去世之後,而且此後再也沒有兒子,明代宗已經無可奈何。奪門之變發生後,明代宗聽聞消息,得知是明英宗復辟之後,連說“好,好。”恐怕也是他對於命運的感慨而已。命運的愚弄恐怕也是明代宗難以對於明英宗下手的原因之一。


人者仁義也


皇帝看著風光無限,誰會想到竟是個高危職業呢?歷史上一共四百多位皇帝,百分之五十沒活過30歲,而明代宗朱祁鈺算一個。

明英宗朱祁鎮聽信讒言御駕親征蒙古瓦剌,結果不但肉包子打狗,還被抓了俘虜。等他再一次回到京城後發現,他下崗了。


朱祁鈺沒有殺死他哥哥朱祁鎮以絕後患的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1.朱祁鈺心太軟。雖說朱祁鎮是合法繼承人,在明朝那個理學盛行的年代,士大夫和讀書人特別認同合法性的問題。但是,只要稍微動一動腦筋,朱祁鎮被病死還是很輕鬆的,這頂多算個技術活而已。可朱祁鈺在做皇帝前只是個不諳世事、吊兒郎當的公子哥。要親手殺死自己的親哥哥這種大逆不道的事,也許只有李世民這種梟雄才下得了手,朱祁鈺打死也做不出來,甚至連想都不敢想。


2.朱祁鈺是個好人。他哥倆打小一起長大,感情非常好。哥哥做皇帝時,經常賞賜弟弟禮物。這回輪到弟弟做了皇帝,當然也不能虧待了哥哥。而且還承諾,等自己死了,皇位仍然交給哥哥的兒子朱見琛。

3.朱祁鈺無後。在古代,無孝有三,無後為大。哪怕你在英明神武,在秦皇漢武,你沒兒子,一切都是白茫茫啊!


朱祁鈺做了八年皇帝,這八年可以想象他的心裡壓力有多大。皇位還給哥哥吧?還捨不得。不還吧?總覺得底氣不足。人生啊!就是這麼矛盾!

景泰八年,朱祁鈺年僅30歲就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

鑑於水平有限,我只能粗略的總結出這幾點。親們還有什麼好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我們一起探討😛😛


歷史動車


明宣宗雖然在為長達十年時間,也先後有過十餘位后妃,但是他卻只有兩個兒子,長子朱祁鎮,也就是日後兩度在位的明英宗,次子朱祁鎮,被封為郕王。和很多明朝初年野心勃勃不安分的明朝藩王不同的是,藩邸時期的朱祁鈺,其實從來沒有對皇位有過半點非分之想,如果不是土木之變英宗被俘,恐怕朱祁鈺至死都不會沾染皇位半分,然而,歷史終將把他從一個安逸的藩王推上了皇帝的寶座,平心而論,朱祁鈺被眾臣擁戴登基時,確實是不願意的。然而朱祁鈺在體驗了皇權這把魔椅帶來的快感後卻又不願意把皇位交還給他的哥哥英宗。英宗還朝後,代宗朱祁鈺將其軟禁,這一關就是7年時間,在這期間,代宗對英宗雖然處處提防,極盡苛刻,但是卻從來沒有動過要殺掉英宗的念頭,我想這其中應該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二人並非政敵,代宗念及手足之情,不忍加害

明代宗和明英宗的皇位在之前從來就沒有過爭鬥,其實皇位並不是困擾二人的問題,明宣宗時期,作為嫡出之子,朱祁鎮的太子之位是非常穩固的,庶出的朱祁鈺是沒有任何資本能夠挑戰朱祁鎮的太子之位的,並且朱祁鈺也確實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兄弟二人是明宣宗僅有的兩個兒子,從小到大,兄弟二人的關係也非常好,兄弟倆的年紀只相差一歲,並且他們兄弟倆從小就在一讀書、玩耍,他們之間的兄弟情其實是非常深厚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朱祁鈺被封為郕王時,宣宗並未安排其去外地就藩,而是將其就藩的地點選在京師。後來宣宗駕崩,朱祁鎮即位,做了皇帝之後英宗對待弟弟朱祁鈺也是真心的好,並且,朱祁鈺也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出於正常人的感情,朱祁鈺沒有忍心將這個被當過俘虜的哥哥給狠心殺掉。

其次,代宗不想開啟殘害手足的的先例

歷史上不乏有為了皇位和權力父子相殘,骨肉相殺的事情,隋煬帝弒父繼位,李世民屠兄殺弟,就連明初的靖難之役,其本質也是皇室內部叔侄相殺爭奪皇位的慘劇。這些人都的所作所為都使得其千百年來飽受詬病。熟讀史書的朱祁鈺不會不知道,他不想把事情做絕,更不想讓自己在是史書上留下不光彩的歷史,雖然說朱祁鈺當時已經貴為皇帝了,可是這種殺害兄弟的事情,還是大逆不道的,況且自己的皇帝之位,原本就是從朱祁鎮那得到的。

第三,代宗認為,皇位遲早要交還給英宗

朱祁鈺在廢黜了英宗的太子朱見深之後,改立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但是天不作美,代宗這位唯一的兒子不久便夭折了,從此,代宗在未有過兒子,代宗嘴上不說,但是隨著自己身體的日漸衰弱,絕嗣已經成為了板上釘釘的事情,此時代宗已經明白,自己百年之後,皇位即便不交回給英宗皇帝,也會交給英宗的太子朱見深。代宗雖然廢掉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但是並沒有為難他,反而對其生活非常照顧,這也可能是代宗在知道自己絕嗣成為事實之後給自己留的一條後路,但是不管怎麼說,代宗都認為,皇位的傳襲終將回歸英宗一脈。若是將朱祁鎮或是朱見深殺掉,那將使其父明宣宗一脈絕嗣,大明江山會很可能因此後繼無人,而旁系的藩王們可能會因為皇帝的絕嗣而群起作亂爭奪皇位,這將是大明王朝無法承受的動盪,所以朱祁鈺不能對朱祁鎮動手,否則他將成為大明的罪人。

發生在明朝前期的朱祁鎮和朱祁鈺兄弟二人的故事,仔細讀來其實很有意思,原本作為郕王的朱祁鈺並無心皇位,但是隨著自己機緣巧合的登上帝位,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這個原本沒有野心的藩王慢慢的喜歡上了權力帶來的快感以及百官和百姓的愛戴,而就在這時,原本被俘的朱祁鎮的卻意外的回來了,已經站在權力巔峰的他自然是不能輕易將皇位拱手相還,畢竟那樣做的話自己的努力就會白費。但是由於朱祁鈺的一念之差和他的心軟以及顧慮,最終還是讓他成為了皇權鬥爭的犧牲品。


歷史課課代表


“土木堡之變”後,明代宗朱祁鈺在即帝位,內心更希望也先效仿北宋滅亡時宋徽宗宋欽宗的先例長期囚禁明英宗,不願意接哥哥回國,以絕後患。因此,在接到也先願意釋放明英宗的消息後,遲遲不願表態,最終還是滿朝文武的一再要求下,派人迎回明英宗。在安置明英宗後,相信明代宗內心應當閃現過將哥哥除掉的念頭,但落實到實際情況中,處於多種原因考慮,明代宗朱祁鈺之所以不殺死哥哥明英宗朱祁鎮,竊以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心性尚好,仍念手足之情。這是明英宗在弟弟在位期間能夠安然無恙活下來的最關鍵原因。這主要是一方面,朱祁鈺生性善良,沒有太多殺伐決斷的狠勁,如果換成朱棣,早就對自家哥哥下手了。另一方面,明宣宗只有朱祁鎮朱祁鈺兩個兒子,兩人年齡相當,兄弟感情應當不差,不然正統十四年英宗御駕出征那年,朱祁鈺已21歲,已經受封為王,按照祖制早已應當外出就蕃,說明英宗對他愛護有加。英宗出征時命朱祁鈺監國,說明對其弟信任。加上朱祁鈺繼承大統雖是局勢所迫,但畢竟是從哥哥手中取得皇位,心中有愧疚,皇位自然捨不得還,但奪位殺人還不至於。

二是滿朝文武大臣和太后不會答應。英宗為國出征雖兵敗被俘,但仍為太上皇,且年紀尚輕,不管以何種原因去世,都難免落人口實,引發朝廷政壇地震。故兩害相權取其輕,嚴格控制英宗行蹤是相對可取之計。

三是帝國接班人懸而未決。明代宗繼位後為保證自身子嗣繼承大統,廢除侄子朱見深的太子地位,轉立自己兒子,但無奈自己兒子沒福分早逝,代宗又不願意復立朱見深,而大臣擁立朱見深為太子的意見十分統一,在這樣微妙時刻,處置英宗不是優先考慮之事。

因此,明代宗別無選擇,只能採取幽禁的方式,慢慢地用時間消耗明英宗的生命和精力,讓自然的力量代替武力,最好是明英宗自然病亡去世,這樣不會引起外廷非議,落人口實。按照正常情況,明代宗比明英宗年輕,足可以熬到哥哥去世,自己還很年輕,可以再生幾個兒子繼承帝位,沒成想僅僅過了八年,自己先生重病扛不住了,反而給了曹吉祥徐有貞石亨等人可趁之機,冒險採取行動迎立哥哥復位,自己在病榻上得知這個消息,也只能感慨世事無常,冥冥中萬事自有天定。


滄海拾遺錄


執政時間太短,他的勢力還未培養起來,未能形成優勢。


化州大叔


朱祁鈺,明代宗,年號景泰。明朝唯一一個沒有葬入明皇陵的皇帝。

說朱祁鈺,沒有殺掉明英宗朱祁鎮的心,我不太相信,就像問題裡說的那樣,皇家是沒有的什麼親情而言的。朱祁鈺之所以沒有殺掉朱祁鎮,更多的是政治原因。

首先,皇位原本是跟他沒有關係的,只是因為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鎮被俘,皇太子幼小,整個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必須要找一個成年的君主來穩定大局。這才輪到了朱祁鈺,而且群臣還是以要立朱祁鎮兒子為太子做為條件的。也就是說,朱祁鈺的皇位來源於他的哥哥,那麼他如果殺掉他哥哥就等於推翻了自己繼位的合法性。

其次,朱祁鎮被俘一年以後才被放回來。大家想想,此時朱祁鈺是臨危受命,任用賢良,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逼瓦剌主動議和的現任皇帝,而朱祁鎮則是兵敗被俘,讓國家陷於危機,更是被敵人主動放回的前任的皇帝。哪一個更的民心?朱祁鎮在當時那個情況下不太可能對朱祁鈺構成威脅。

其三,朱祁鈺為了讓自己的皇位可以傳給自己的兒子,儘管經過了一番內部鬥爭,但還是實現了。群臣默認朱祁鈺廢掉哥哥朱祁鎮兒子,立了他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使得皇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朱祁鈺不殺掉朱祁鎮,基本上是出於政治原因,而不是什麼皇家兄弟情。如果有情,也不會把哥哥囚禁在南宮,連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而哥哥復辟之後立刻廢掉弟弟的皇帝封號,只按照親王待遇遠遠的葬到了北京西山。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朱祁鈺的兒子沒有活過自己,他自己也沒有活的時間太長。即使沒有奪門之變,朱祁鎮再多等幾天也應該可以正常復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