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孩子16岁叛逆期特别严重,请问大家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呢?

用户463223779935


我孩子都到中二了,我爸爸还没解决青春期叛逆的问题,他就觉得我不听话。我说你得听我的,他说老子还得听你的,绝不可能。老爸问我的孩子叛逆怎么办?我说怎么可能,我啥都听儿子的,你说咋叛逆。


有生于无空即是道


《对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引导》

前言:现实生活中,常见曾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不大与父母说话了,甚至态度凶狠。父母为此爱已过、恨不行、说不听、骂无用……大有为时已晚的伤感。实际上,这往往是因为错过了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的结果。

一、青春期的问题多源于12岁之前,精确地说是6岁之前,而6至12岁是心理(性格)潜伏期。

潜伏期间,具有极强的欺骗性,很多家长往往疏忽这一点。孩子出现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打架、抢劫等不良行为,多发生在12至18岁前后,由于此时孩子已身高体壮,自主意识已渐立,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家长又能怎么办?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提前预防。

二、12岁前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的陪伴,特别是孩子0—6岁期间尤为重要。

心理学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与心理控制,不在于父母有多少钱、多少知识,更不在于父母事业有多成功,只在于你在孩子6岁前为孩子付出多少,相伴时间多少。

三、孩子年小的时候,只有物质抚养是不够的,需要父母对他更多爱的唠叨。

在孩子小的时候,只有物质抚养是不够的,需要不断地对孩子唠叨(不管孩子是否有反应,也不管孩子能否听懂),家长在用扶养表达爱的时候,让孩子耳边时时回荡着妈妈爸爸的细语,你所有的唠叨,都会与孩子的记忆相联系,形成快乐的条件反射,今后孩子必然不需要任何理由地爱你们、恋你们,因为你在扶养中已经获得了对孩子的“心理资本”,孩子也产生了对你的心理依赖。

四、在孩子6岁前,坚决说“不!”,切不可过分溺爱、依从(略)。

后记

通过今天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并不是每个孩子必须经历的心理过程,只是由于早期教育不当,此阶段的“发病”率较高。

二、通过早期预防,是可以避免或降低其负面作用的。

三、一旦出现逆反心理也不要大惊小怪,18岁(最晚21岁)之前都是有机会可以弥补的,但只能改变孩子的认识,性格上已定型,想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伊水缘


站在家长的角度,说孩子是叛逆,不听话,想问一声:做为家长,你能确认你说的都绝对正确的吗?

做为家长,你可曾站在孩子的角度这样去想过:小时候爸爸妈妈那么可亲,现在怎么这么难亲近,我说什么他们都反对?

当然家长也许认为孩子小,经历不够,社会上的事都不懂!可是否想过钻石很小,树枝很大,树枝怎和钻石比?

老奶奶的裹脚布长,小孩子的小衣服短,可老奶奶的裹脚布怎和小孩子的小衣服比?

16岁的孩子,怎么还能当做一个依附父母无法独立的孩子看待?

16的少年人已经是半个成年人,他们有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不需要事事都听从家长的意见,更不需要事事时时顺从家长。如果孩子对家长事事时时顺从,他们就活不出自己,也不会有自己精彩的人生。仔细想想,如果孩子活不出自己的人生,这是一件多么可悲可怕的事情!

我想自然是有16岁的孩子和家长对着干,也自然是让家长无比气愤的,可孩子又何尝不是无比痛苦?

家长经过16岁的年龄,16岁的孩子却还没有经过三四十岁的阶段,如果家长自己不能体会16岁孩子的心理,又怎能要求16岁孩子体会三四十岁家长的想法?

针对题主的疑问,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在自己身上:改变自己,影响孩子。

16岁孩子还有一两年的修正机会,如果家长还不能及时改变自己,想从孩子身上找突破,直接改变孩子,只能是家长和孩子的心越来越远。


快乐庭院


叛逆,其言行违背常理、常人。对于叛逆之人,须先顺从,尔后,引导、劝戒、劝勉其言行合乎常理与人之言行。是否如此,可不妨一试。


好运来4586074649547


增加孩子运动,例如跑步、跳绳…,多鼓励少批评,注意自己言辞别过尖锐。闲时多聊天,争取多了解孩子内心活动。与老师多沟通


老赵135307310


16岁已经合法可以参加工作了。只要不学坏,就出去工作吧。


pink79795683


多做思想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