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守城有功,弃城无罪,为何却被皇太极幽禁至死?

用户4474643002


答:皇太极要整死阿敏,所谓守城或弃城,只是一个借口,内中的深层原因不细心分析史料是不知道的。

当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登基为汗时,曾设了四个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看到这四大贝勒的名单,可能有人会感到奇怪?

咦?怎么没有努尔哈赤长子禇英的名字呢?

其实,禇英已早早被努尔哈赤定为太子了。

不过,褚英虽然英武,情商却低,不懂得交好努尔哈赤所倚重的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扈尔汉、何和里、安费扬古等人,与诸兄弟关系也不好,最终弄得太子之位被废,惨遭软禁。

软禁期间,又焚香诅咒汗父、四兄弟及五大臣,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于万历四十三年被处死。

褚英死,他的同母亲弟代善随后被立为汗位继承人。

但代善也同样没比禇英高明到哪儿去,在当太子期间,先后发生过了与努尔哈赤大福晋多次深夜来往之事,在都城从界藩城迁居萨尔浒城时,又有过与努尔哈赤争宅地的阴行,还虐待儿子岳托、硕托。努尔哈赤忍无可忍,将他废黜。

这之后,努尔哈赤不再册封太子,精心构建四大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的治国模式。

不过,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还是凭借实力继承了大汗位置。

皇太极登位后,当然不再愿意的四大贝勒共同佐政的模式存在。

代善是个被废黜过的人,不会形成什么威胁,皇太极要除去的就是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

阿敏比莽古尔泰精明,早早就觉察到了皇太极的杀心。

所以,在天聪元年(1627年),他与代善的儿子岳托等人东征朝鲜时,就抱定了灭亡朝鲜,自己坐朝鲜王之位不再回来的想法。

由于皮岛毛文龙的掣肘,阿敏只是攻克定州、安州、平壤,迟迟未能平灭朝鲜。

皇太极比阿敏更精明,也看出了阿敏的用心,接受了朝鲜国王李倧的求和,订“江都之盟”,全线撤军。

改年,阿敏跟随皇太极入寇关内,劫掠了无数财宝和民众。

皇太极班师时,故意留下阿敏守关内永平、滦州、迁安等四城。

后金大军已撤出关外,仅留下阿敏带一支偏师守四座孤城,这根本就守不住!

用脚趾头也想得到,这是想找借口杀阿敏啊。

阿敏不干,等明军反击,赶紧弃四城逃出关外。

皇太极因此召诸贝勒共议阿敏之罪,罪状除了这次弃四城之外,还有揭发了他心怀异志、欲于朝鲜谋求自立等罪,将之幽禁至死。

收拾了阿敏,皇太极回头又出手修理五哥莽古尔泰。

为了整倒莽古尔泰,皇太极不惜给他扣上了一顶谋反的大罪行,而为了让这项大罪行坐实,又牵连上了莽古尔泰的同母弟德格类、同母妹莽古济。

莽古尔泰和德格类最终都是“暴病身死”。

莽古济公主却死得很惨,被凌迟处决,生剐了三千六百刀。

在血腥清洗的震慑下,代善主动提出不再同汗并坐,由汗面南独坐,以体现汗权的至高无上。

皇太极遂如愿以偿实现了乾纲独断、君主集权。


覃仕勇说史


强调一点,阿敏驻守永平城后与明军作战连连失利,损失惨重,之后更是被明军打的不得不弃城而逃,逃跑前屠尽城中官民,并将财物席卷一空。这样的结果对于后金来说,并非有功无罪。


▲阿敏剧照

阿敏生于万历十四年,是舒尔哈齐的次子,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囚禁时,阿敏幸运的逃脱了死罪。从此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天命元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封阿敏为和硕贝勒,在四大贝勒中,地位仅次于代善。

阿敏被皇太极囚禁,招致杀身之祸,可谓是自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皇太极画像

首先、出言不逊。阿敏父亲舒尔哈齐被囚禁时,他已经二十五岁,但是出于对努尔哈赤的敬畏,一直不敢对其父之死做出评价。皇太极继位后,阿敏则把其父之死归结于皇太极父子,经常出言不逊挑衅皇太极权威。他本来就是一个生性鲁莽的武夫,所以经常口无遮拦的在朝中散步怨言,如“我何故生而为人?”“即使被人砍伐为柴,甚至被野兽浇上一泡尿,也比现在处境强”。用这些话来宣泄对皇太极的不满。他甚至跟叔父贝和齐说自己在梦中被努尔哈赤捶打,但却有黄蛇护身。暗示自己有异象,有真命天子的命运。


▲阿敏画像

其次、试图自立门户。天聪元年,阿敏奉命征战朝鲜,当朝鲜国王接受议和后,他不急于退兵,反而对手下说“你们想回去便自己回去,我是要进朝鲜都城,我一向倾慕明朝皇帝和朝鲜国王的宫殿,无缘得见,既然来了,一定要进入看看。”他这种屯居朝鲜,试图自立门户的意图遭到众将领的一致反对,甚至亲弟弟济尔哈朗都反对他这样干,所以他的愿望落空,自立门户告以失败。

最后,出师不利。天聪三年十月,皇太极亲征大明,取得了永平,遵化等四城。天聪四年三月,皇太极派阿敏驻守永平城。驻守永平期间,受到了明朝的反攻,他带军队作战失利,损失惨重,无奈之下弃城逃跑,临跑之前屠杀满城汉人。


这个时候,皇太极为了实现集权独领朝政,就必须先打破四大贝勒共同理政的朝政结构。阿敏平日的所作所为已经激起了皇太极的杀心,正好趁其大败,定了他的罪。

最终,十六项罪名的阿敏被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处斩,皇太极下令免死改为囚禁。十年后,死在狱中。

诚然,囚禁阿敏是皇太极政治上的需要,但不可反驳的是,阿敏的种种行为的确是在努尔哈赤死后开始飘了,开始自寻死路。多行不义必自毙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望风瑟瑟


阿敏当时没守城,明军来了,自己就跑了;还有之前东征毛文龙的时候,却自作主张打朝鲜的事被皇太极发觉,才会给阿敏挖了个守城的坑。


阿敏跟皇太极不是亲兄弟,他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也就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当年舒尔哈齐自立门户,后来兵败也是被努尔哈赤软禁致死;


奇怪的是努尔哈赤当时没有斩草除根,反而重用阿敏。


天启七年,皇太极派阿敏、阿济格等人,东征东江镇的毛文龙,以消除后方威胁。可阿敏跟毛文龙打了几仗,没拿下毛文龙,自己损失也很大,阿敏就不再进攻了。原来阿敏有自己的小算盘:完全占领朝鲜半岛,然后脱离皇太极,割据为王。皇太极给阿敏的主要任务是消灭毛文龙。可阿敏打毛文龙没找到便宜,就掉头挥师东进,朝鲜一看后后金冲自己来了,还准备什么,赶紧跑到大海上避难去;另一方面向宗主国明朝一是请罪:给后金带路打毛文龙全是臣子自作主张;二是向天启皇帝求援;天启皇帝最后还是命令毛文龙去救援朝鲜;毛文龙跟阿敏在朝鲜打了一个冬天,后来天气渐暖,渐渐有利于毛文龙部,阿敏见看不到获胜的希望,就跟朝鲜签了个条约回去了;


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绕过关宁防线,越过蓟州城,直抵北京城下,皇太极在京畿地区一呆就是数月,抢劫了大量财物,掳掠了大量人口,等原路返回的时候皇太极去给了阿敏五千兵力去守长城防线内侧的四座小城,这其实是给阿敏挖了个坑,五千人怎么也守不住这四座城,况且还在长城内侧;皇太极其实给了阿敏两个选择:一是战死或被俘;二是承担失守城池的责任。阿敏后来看到孙承宗和祖大寿的十几万大军朝自己开来,阿敏打都没打,直接毁城,然后携带财物,出塞回去了。


皇太极貌似知道了之前东征的事,这下新账旧账一起算,最后阿敏被判处死刑,皇太极宽大处理,把阿敏圈进起来。


过去即历史


因为政治需要。

一、四大贝勒共领国政,皇太极逐步坐稳大汗之后就得想办法破局。而想控制整个政局就得打破平衡,阿敏就是第一个被杀的鸡。

阿敏镶蓝旗虽然有33牛录,但战斗力并不是很强,此外,阿敏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政治军事影响力相对较小,便于作为皇太极破局的试点。

二、阿敏政治态度暧昧

阿敏是舒尔哈齐的儿子,一直对努尔哈赤杀害父亲哥哥比较痛恨,却只能隐藏仇恨,假装服从努尔哈赤。可是,哪怕阿敏伪装得再好,也会在皇太极面前泄露一些,拿下阿敏就是皇太极必须进行的消除隐患行动。

不过,对皇太极来说,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是一个完全听话的狗,皇太极又困于之前的公开盟誓:宗室犯罪也不能由大汗吞并兵马,只能分给原主兄弟子侄——你看,过后皇太极吞并莽古尔泰正蓝旗,确实是将正蓝旗给了莽古尔泰的侄儿,自己的儿子豪格。后面,皇太极的儿子顺治是有样学样,在多尔衮死后驱逐其嗣子多尔博归宗多铎,自己以多尔衮侄儿名义占有正白旗(再后面,乾隆给多尔衮平反,恢复多尔博子孙的亲王,只是分几个零散牛录而不是归还正白旗)。

所以,皇太极收拾阿敏后将镶蓝旗分给济尔哈朗,济尔哈朗及子孙始终效忠满清皇帝,原因就在这。


四川達州


历史上的阿敏非但没有“守城有功”,恰恰相反的是,阿敏不仅弃城逃跑,并且还下令屠城,影响极为恶劣。

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率领八旗主力,在蒙古部落的带领下,绕过由袁崇焕镇守的关宁锦防线,从龙井关、大安口破关而入,一路烧杀抢掠,最后将北京城团团包围,史称“己巳之变”。

“己巳之变”对于明朝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后八旗铁骑先后五次破关南下,明朝北方被打得一片糜烂,城池被毁,财产、牲畜被劫掠无数,人口也损失了超过一千万。在“己巳之变”中,崇祯皇帝还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除掉了袁崇焕,可谓是“自毁长城”。

战争结束后,皇太极带兵回到关外地区,并且安排战时留守关外的阿敏、硕讬等人率部进行换防,并驻守永平四城,即遵化、永平、滦州、迁安等四座关内城池,均为京畿地区的战略要冲,就此后金在关内

建立了与明军对峙的前沿阵地。

然而同样明白永平四城重要意义的明朝也在重新被启用的帝师孙承宗的带领下,准备将其夺回,于是在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开始对永平四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满文老档》中,对于阿敏丢失永平四城的经过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天以遵化、永平、滦州、迁安畀我,遂命每牛录遣护军三名,甲兵二十人驻守其地,兵数较前多,以阿敏贝勒、硕托台吉及诸大臣为统师。

时明兵来攻滦州,战三日,明兵发大炮,破城垛口二座,城楼被炮药焚烧,时我军稍避,其间,明兵从城圮处登城,我兵复冲击,尽歼之矣。固为城破,大臣等不收兵撤回,身先出城。

军士复闻诸将已出遁,或四、五十人为队,或一、三十人为队,奔向永平。

时明兵到处堵截之我兵犹冲出,杀将前来,惟被创及染病者未得脱。驻永平阿敏贝勒、硕托台吉,未见敌形,即自入敌境,未发一矢,即杀永平、迁安城收养之降发,弃天赐之四城,率众兵而归。

此皆贝勒不以政业为念,大臣不为汗与诸贝勒尽力之故也。汗谕毕,对众嗟欢。时举国众民皆痛慎。

时明兵到处堵截之我兵犹冲出,杀将前来,惟被创及染病者未得脱。驻永平阿敏贝勒、硕托台吉,未见敌形,即自入敌境,未发一矢,即杀永平、迁安城收养之降发,弃天赐之四城,率众兵而归。

孙承宗带兵围攻滦州,阿敏先是见死不救,致使滦州失陷。就在孙承宗转而率兵攻打永平的时候,阿敏又不战自退,将永平四城拱手相让。而阿敏在弃城逃跑前,更是下令屠城,纵兵抢掠,被皇太极钦定的永平巡抚白养粹等一众汉族降臣也被阿敏处死。

此消息已经传开,不仅皇太极大卫愤怒,辽东地区的汉族百姓以及守卫明军更是极为震惊,至此皇太极登基后极力修复的满汉之间的矛盾又被重新激化,后金内部汉族百姓的反抗斗争也再度开始。

在阿敏回到盛京之后,皇太极对其进行了痛斥:

“以明人之金、银、闪缎、蟒缎、瘸足女人为贵而携之;以我兵为贱而弃之。”

所有的满洲亲贵也对阿敏的行为进行的声讨。

随即,皇太极以十六大罪状将阿敏拿下,并将其监禁了起来,至此阿敏开始了他十年的牢狱生涯,并也是最终死在了狱中。


实际上,阿敏为皇太极惩治,归根结底还是权力的斗争。

阿敏在后金朝堂上掌握权势的“四大贝勒”中,其身份是最为特殊的,他不同于代善、莽古尔泰和皇太极,他并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而舒尔哈齐此前因为与努尔哈赤的分道扬镳,连同自己的另外两个儿子,均被努尔哈赤处死,阿敏也是在代善和皇太极等人的力保下,捡回了一条命。只不过后来的阿敏重新赢得了努尔哈赤的信任,进而位列“四大贝勒”之列,并且统领着八旗中实力排名第二的镶蓝旗,掌管33个牛录。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由于努尔哈赤生前并没有指定接班人,因而在代善父子的首倡之下,经“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度的推举,皇太极顺利登上了后金汗位。

但是此时后金的朝堂上,依旧是“四大贝勒”南面同坐、共执朝政、同贺朝拜,皇太极虽为后金大汗,但是也要尊称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为“兄长贝勒”,可以说汗权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所以,自皇太极登基后劲大汗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打造集权式的统治,而前提便是打压“四大贝勒”中的其他三人,阿敏也就成为了皇太极优先打击的目标。

首先,是因为阿敏血缘上的关系最为疏远。代善和莽古尔泰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兄弟,只有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因而其背景实力也是最为单薄的。

其次,是因为阿敏性格偏激、为人粗野。他还曾经妄图构陷自己的亲弟弟寨桑谷贝勒,受到极大的非议,因而他的人缘非常的差,获得的支持也就非常的有限。

再次,就是阿敏自身的问题也是非常的多,犯下的错误也是不胜枚举。

在此前征朝鲜的过程中,阿敏的做法就令皇太极极为愤怒。

天聪元年(1627年),刚刚登基后金大汗的皇太极安排阿敏带兵攻打朝鲜。阿敏带着八旗铁骑顷刻间荡平了朝鲜半岛,攻占了朝鲜首都平壤,当时的朝鲜国王李倧逃到了觉华岛被迫与后金签订了《江都之盟》,让朝鲜承认了后金政权,并且要两国以兄弟相称。

其实皇太极攻打朝鲜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要建立同朝鲜的良好关系,一方面,可以从朝鲜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粮食等战略物资,另一方面就是要求朝鲜在后金与明朝之间保持中立,不再使其成为自己的掣肘。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已经几乎占领朝鲜全境的阿敏,企图就此封疆裂土,就地称王,进而割据统治朝鲜。但这个危险的想法被他的亲弟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济尔哈朗劝了下来。阿敏在无奈之下放弃了谋求自立的想法,转而下令纵兵抢夺三日,随即扬长而去。

原本已经签订和平协议,可是阿敏的行为是非常明显的仗势欺人,这也引得了李倧的极大不满,皇太极想要就此拉拢朝鲜的计划也就此破产,朝鲜继续同明朝站在了同一战线上。此时的皇太极虽然没有处分阿敏,但是对于阿敏已经是非常的不满了。

而在此后的宁锦大战以及征讨察哈尔蒙古首领林丹汗的过程中,阿敏又数次与皇太极当众顶撞,质疑皇太极的军事安排,弄得皇太极很是下不来台。直到这次,又出现了弃守永平以及劫掠屠城的事情,正好被皇太极拿来大作文章。

于是,皇太极当众宣布了阿敏的十六大罪状。在这其中,关于永平事件的罪状也只有一条,可以说皇太极针对除掉阿敏已经酝酿了很久,只不过阿敏这次的错误太过于严重,不仅仅是皇太极,八旗上下对于严惩阿敏的声音是高度一致,阿敏的倒台也就成为了必然。

就这样,阿敏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牢狱生活,直至崇德五年(1640年),阿敏死在了狱所。而在他被囚禁后,他的全部财产,包括镶蓝旗的控制权,均有他的亲弟弟济尔哈朗继承。济尔哈朗与皇太极关系非常紧密,济尔哈朗自始至终都是皇太极的铁杆支持者,皇太极通过济尔哈朗也实现了控制镶蓝旗的目的。


而在处理了阿敏之后,皇太极随后开始对代善和莽古尔泰开刀。

他先是以“御前露刃”的罪名,惩治了莽古尔泰,随后开始对正蓝旗进行了非常残酷的打击。除了莽古尔泰,同为努尔哈赤第二任大福晋富察衮代所生的德格类和莽古济也遭到了皇太极的打压,于是经过了一番血雨腥风,皇太极彻底吞并了正蓝旗。

在打击正蓝旗的过程中,皇太极又找借口对代善家族进行了打压,进而将代善逐出了核心统治圈。

至此,皇太极等级之初“四大贝勒共执国政”的政治局面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便是皇太极“南面独坐”,由此开始“独享汗权”。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元称帝,改国号大清,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也进一步加强,皇太极的帝位也是无比稳固。


雍亲王府


阿敏是后金开国君主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的父亲与两个兄弟都被努尔哈赤杀害,但阿敏因为英勇善战,被努尔哈赤重用,与皇太极代善莽古尔泰一起成为四大贝勒。在努尔哈赤死后,四大贝勒更平起平坐共同执政。

四大贝勒中的四贝勒皇太极能够在父亲努尔哈赤死后继承后金汗位,是得到了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其他三大贝勒的支持。



皇太极登基以后为了独揽大权,却翻脸不认人,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二贝勒阿敏。


公元1629年,皇太极等四大贝勒带领十万后金军主力绕道蒙古大举入关进攻明朝首都北京。

明朝头号抗金名将民族英雄袁崇焕带领九千关宁铁骑打退了皇太极的十万后金军主力,几千后金军慌不择路踩破冰面淹死在运河中,袁崇焕又派五百火炮手四面轰击皇太极大营,后金军伤亡惨重,皇太极被迫撤退。

为了扭转战局,皇太极与汉奸范文程高鸿中鲍承先等人用反间计让崇祯帝自毁长城把袁崇焕逮捕下狱。

崇祯帝又逼迫陷害袁崇焕的抗金名将满桂出城与后金军决战,结果被皇太极的后金军主力打得全军覆没,满桂孙祖寿等明朝名将战死,黑云龙等明朝名将被俘,几万明军战死。

孙承宗马世龙等明朝名将及来到北京城下的明朝勤王的军队越来越多,公元1630年二月,皇太极带领后金军主力退回辽东,留阿巴泰等驻守遵化永平滦州迁安等四镇,后来皇太极又派阿敏带领五千后金军换防阿巴泰,就是为了陷害阿敏让阿敏背锅。

崇祯帝派孙承宗马世龙祖大寿等进攻滦州,后金军将领汤古代、纳穆泰、图尔格等分别防守,战斗打得非常激烈。

阿敏听说滦州被围,没有亲自带兵救援,只派巴都礼带领一百多后金军救援,半路全部被明军消灭。

马世龙祖大寿等用红衣大炮炸开滦州城墙,汤古代图尔格等被迫撤退,撤退途中明军又击毙后金军四百多人。

阿敏大惊失色,决定放弃永平。图尔格劝阿敏说“滦州我们守了四天,现在齐心协力,定能守住永平。”阿敏不听图尔格的劝告,下令屠城。

阿敏逃回沈阳以后,皇太极召集众将讨论丢失永平之罪由谁来负责?大家无言以对,皇太极的四哥汤古代磕头请罪。

皇太极免去汤古代的职务,没收他的家产。

而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被处罚最严重。皇太极以放弃四城、永平屠城、心怀异志、在朝鲜谋求自立等十六项罪名囚禁阿敏,阿敏的家产大部分归了弟弟济尔哈朗。

公元1640年,54岁的阿敏在囚禁中郁郁而终。

与二贝勒阿敏相比,三贝勒莽古尔泰的结局更加悲惨,早在公元1632年,45岁的莽古尔泰就与十弟德格类等就被八弟皇太极害死,莽古尔泰的同母妹妹哈达公主莽古济后来更被皇太极凌迟处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