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原生家庭對你傷害大嗎?怎麼修復?

冷靜1點


原生家庭是指父母的家庭,兒子或女兒並沒有組成新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

新生家庭就是夫妻自己組建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父母。 每個家庭都是有系統排列的,家庭有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之分。 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是一組相對的概念。


“人成年後的一切行為,都能在幼年時期找出原因”,原生家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人的宿命,因為孩子會傳承原生家庭的很多行為,這種行為是刻在骨子的,哪怕自己已經意識到想改正也很難成功。

英語世界有一個說法叫toxic parents(有毒父母),這是美國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在2002年新書的書名,意指那些給孩子持續性傷害的父母。這本書在2003年就以《中毒的父母》為名被翻譯出版,而在近期再版時,出版社用了另一個更能刺激中國讀者的書名——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這一概念代表了一種不算新穎的思路:出身論,一個人的出身很大程度決定了它的未來。


原生家庭”這一概念的提出,給了很多人一個情緒宣洩的出口,它安放了很多人不悅的過去。但是一味地強調原生家庭,很可能會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簡單化。一個人會成為怎麼樣的人,是由很多因素組成,過度強調自己不可控的因素,則是忽略了其他因素可以改變人生的可能。

  • 原生家庭論很容易成為一種自我暗示:因為原生家庭不好,所以我不可能做到......在還不知道成敗之前,這些人便先宣判自己無能為力。同時,原生家庭也很容易會成為部分人失敗的藉口,一件事的成敗也許可以通過後天修正,而一個信奉原生家庭決定論的人,很可能會將責任推卸出去,而不是從自身開始反思。


與其說討論,不如說更像是一場集體的控訴。控訴的對象不單是關於階級出身,囿於“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之類的觀念束縛,大家對階級出身的不滿還不至於如此大張旗鼓。更多人控訴的是父母對自己的生理或心理的傷害。

80後和90後也許是中國第一批集體意識到自己受到傷害的人,這種“被傷害的覺察“是中國年輕一代同理心進步的表現。


有的人打著原生家庭的旗號控訴父母,為自己找藉口;有人即便可以面對,但一直在和父母拉鋸,處在糾結中;有人談起父母則色變,感覺苦大仇深。那麼這麼些年來,你已經長大了,你在做什麼呢?你還在接受父母的摧殘嗎?


孩子對語言信息以及非語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完全不加選擇地全盤接收。

孩子可以適當地幫忙減輕家庭負擔,但是孩子也有權利做個孩子。相比於做得太多的操控型父母,往往還有一種傷害,正是父母的不作為。

如果你是不合格或不稱職父母的成年子女,在成長過程中你或許沒有意識到,除了“我應該對父母負責”想法之外。其實,你還有別的選擇,做被他們情感牽制的傀儡並不是你唯一的出路。

知名心理專家青音說:每個人的命運分為上下半場。你上半場的命運是原生家庭,你改變不了,但是你下半場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那麼怎麼跟原生家庭和解呢?

我們說的和解不是和好,不是告訴你,你的父母那樣的傷害了你,你就原諒他們吧,你可能真的做不到。所謂的和解其實是承擔。你長大了,你不再把所有人生的不幸福,不如意,不快樂,不成功,所有的一切全部都丟給父母,都丟給原生家庭去背鍋。

你可以從此放下怨恨,你可以從此重新審視父母,明白他們也是沒有被好好愛過的孩子,他們也不會愛。然後承擔起自我成長的責任,讓自己活的更好。

如果你足夠強大,沒有人能夠左右你的幸福。心理學家榮格說過“當你的潛意識沒有進入到你意識的時候,那就是你的命運。”

我們很多時候會莫名其妙的做一些事情: 比如莫名其妙的發脾氣,莫名其妙的打人,莫名其妙的得罪人,莫名其妙的傷害孩子,莫名其妙的掙不到錢…都是你的潛意識出了問題。

當你沒有意識到它,你就沒有辦法去改變它,最後它就成為你的命運。

  •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會進入孩子的潛意識當中。終其一生,他們會通過婚姻,工作,以及跟他們孩子互動,來彌補他們潛意識當中的缺陷。



而我們要想療愈原生家庭的傷害,我們就必須看到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塑造,性格成長與個人思維的習慣,都會有它深深的影子。

我們必然需要了解,原生家庭是原生家庭,我是我,父母是父母,我們可以超越父母的關鍵乃在於我們可以看到父母的思維以及家庭對我的影響。


有的人原生家庭充滿了謾罵,而他從小就非常討厭罵人,在他成長的時候,他告訴自己,以後自己長大了,一定不要謾罵孩子,而後他一直遵守這個約定,在和孩子相處中非常的幸福。

當我們開始學會和自己原生家庭告別時,意味著我們的大腦是可以經過重塑的,這意味著原生家庭的影響只是片面的,真正決定我們人生的是自己我們看法與習慣。

當我們願意放棄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傷害時候,我們就能從傷害中解脫出來,從而有了開創自己人生的新機會。


許多人被父母綁架自己的人生,或許我們也要早點明白,父母是父母的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


有一個女人很害怕結婚,原因是從小母親就離婚了,她一直在她面前詆譭男人,她很害怕自己結婚就會離婚,重複自己母親的生活。那個害怕自己重複母親人生的女人,需要從源頭上明白,對於父母的人生,我們不可能做到支配與決定,我們只能尊重他們,並告訴自己的建議,幫助父母重新認識自己的人生。

當你懂得區分這個界限,你就能最大化的獲取幸福,也能讓我們對父母的決定和人生有更客觀的態度去面對。


能影響我們未來,不全是原生家庭,而是你對未來的期許與你當下的行動。當你知道原生家庭並不會影響你全部的時候,你就可以從自己內心的角度為自己描繪現實的藍圖,併力求用自己的行動去實現它。


遇到以下幾種原生家庭,怎麼修復

  • 完美主義

想要改變,可以常常對自己說:我可以犯錯我夠好了,欣賞肯定自己

  • 過度高壓

想要改變,可以常常對自己說:我長大了,可以自我做主。

即使怕,我也可以做做看。被高壓長大的孩子,不管內向外向,都缺安全感,我不能獨立自主,都是我對自己沒有信心。任何我獨立完成的,都增加了我對自己的信任。

我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 過度溺愛


想要改變,可以常常對自己說:不能,不行,不可以。這個世界並不是我的,不是跟著我轉的。別人也是有界限的。

  • 過度保護

想要改變,可以常常對自己說:給我一點時間,我可以做到。價值感安全感獨立自主都是需要時間的。我相信自己和別人一樣好,一樣有能力。我不會,我可以學習。

  • 過度懲罰

想要改變,可以常常對自己說:

即使我做得不好,我做錯了,我是足夠好的,小時候不管怎麼做都是被打,但我還是認真去做。

  • 被忽略

想要改變,可以常常對自己說:

一、我是重要的,是足夠重要的。(會影響到我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二、我可以愛自己。

三、我是這世上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生命的展現。

四、我有自己的美麗。

性侵

在小的時候被性侵過的,通常是被親人、熟人、父母的朋友和鄰居等。

在這樣的一個性侵當中,要怎麼做?我看過一個最好的資料,單純就是做有性侵經歷的心理治療,這個方案一共有三條:

第一:要去梳理的是,這件事情的發生這是誰的責任?是誰要負責的?

這不是我的錯,是害我的人要完全負責!

第二:這不是我的錯,但是它發生在我的身上,所以對我是有影響的,帶來的影響我要做什麼?我負責讓這件事不會繼續傷害我,沒有其他人來為我負責。我們不能改變過去發生的事情,但可以改變過去對自己的影響。

第三:就是原諒,原諒自己。這件事已經傷害我很多了,我現在已經長大了。我現在看到的時候我要負責停止,就是從今天開始。

在心理治療的干預下,最後剩下的便是愛和寬恕。

  • 父母關係惡劣

想要改變,可以常常對自己說:

爸爸媽媽的關係是他們自己要負責的,我只負責做一個好女兒,不做一個拯救者。我不做受害者。


不要被自己的原生家庭給綁架,對往事放手的同時,也是放過自己。


六神有主


我也是打擊很大,那段時間很難熬,都是自己慢慢走過來熬過來的,現在結婚了,還要處理跟老公的矛盾,還有就是自己的開銷啊,護膚品什麼的,自己盡力滿足自己,除了學心理學,還有什麼產後抑鬱的,我去看醫生吃藥了,過得不好要多關心自己,多多照顧自己,讓自己多吃點好的,衣服穿暖和些,別冷著自己。

我對這個不是很專業,大部分時間我都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是學習怎麼處理自己的內傷啊,和處理與父母之間不好的關係,父母又不好的地方,傷害到自己的地方,堅決地說出來,如果沒有辦法好好相處好好交流就暫時離開,分居住。


荒野女巫的傳說


大。自我修復。為了救自己,學了心理學,學完發現醫不自醫。不過沒學之前,都不知道自己這麼多年的各種問題原來是家庭帶來的,並且這些問題還是有學名的。一個人想要修復自己,只有先了解自己,確定病症,找到病因,才能對症下藥。自我成長,多看書,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不過最好還是有一個懂的朋友,可以寬慰自己的,有些時候自己是不能全身而退的。


涼玖一


家裡我是老大,對父母,對弟弟都盡心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