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分享」商業承兌匯票:企業不承兌有哪些嚴重後果

企業不兌付後果很嚴重

投資人擔心自己的錢不能如期拿到,而對融資企業來說,他們丟掉的可能不光是你一個投資人,而是丟掉了自己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且隨著國內信用體系的日漸完備,企業的違約成本將只增不減。

首先,對於開票企業來說,利用開具商業承兌匯票背書給其供貨的供應商,不僅可以延遲其向供應企業支付貨款的時間,有效降低企業內部資金的流動性風險,還能節約商票承兌前資金使用的費用,同時對於承兌人來說,以商業信譽購買商品,節約營運資金和資金成本;同時,省去了開立銀票需繳納的費用和保證金,節約成本。

其次,由於不同於銀行信用,商業承兌匯票依賴的是企業信用,所以,對於開票企業的償付能力和信用要求較高,適用於國企、上市公司和知名贏利的大型企業,而這些核心企業實力雄厚,履約能力強,且希望簡化操作流程並降低財務成本。

「乾貨分享」商業承兌匯票:企業不承兌有哪些嚴重後果

對於由上市公司簽發並負責兌付的電子商業承兌匯票,違約成本主要來源於以下四個方面:

1、法律成本。根據《票據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票據的付款人對見票即付或者到期的票據,故意壓票,拖延支付的,由金融行政管理部門處以罰款,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2、信用成本。央行建立相對應的違罰條例,建立商業承兌匯票業務的定期交流機制,橫向比較同行業間商業承兌匯票業務的統計數據,並對無理拒付、拖延支付商業承兌匯票的“黑名單”企業信息,則在長三角範圍內實現共享。

3、流動性成本。商業承兌匯票的“黑名單”企業信息不僅在銀行間信息共享,在企業間也會有所耳聞,這在根本上打擊了上市企業商票的價值基礎,無形中增加了票據違約的成本,畢竟違約不再是一錘子買賣。在信息共享“黑名單”以後主要用於企業生產經營用途的商票甚至會受到企業供應商的拒收。

4、影響股價和企業運營安全。上市企業之所以選擇上市,主要目的在於融資,而股價是建立在公司運營情況良好的基礎之上。如出現鉅額票據違約,將會影響企業流動性和現金流,進而影響公司生產經營和營業利潤表現,最終會導致股價波動。

票據違約甚至會導致上市公司最不願意承受的後果——信用破產、退市,這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不願意看到的。

從以上四方面的因素,我們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商票的商業票據是有極高的安全係數的,由此看來,上市企業商業承兌匯票的安全性不僅有外部的監督,也有內部自身發展的保障,得到成功承兌的完成率也比較高。


「乾貨分享」商業承兌匯票:企業不承兌有哪些嚴重後果


從ECDS操作上避免風險

電子商業承兌匯票存儲在電子商業匯票系統中,所以企業在使用前首先需要向銀行申請開通電票功能,然後在收到客戶支付的電子商業承兌匯票後,在電票簽收菜單中點擊“簽收”按鈕即可。那麼企業如何判別一張電子銀行承兌匯票是否能為公司所接收呢?

首先看標題,標題應是“電子商業承兌匯票”而不是“電子銀行承兌匯票”;

其次看出票日及到期日,二者之間的時間差越大,則意味著貼現時所需支付的利息越多;

再次看出票人的企業信息,以辨別這張銀票是由國企央企上市企業開立還是中小公司開立;

然後看承兌人信息,看承兌人是信譽高的大企業還是低信譽度公司。這一點非常重要,這關乎到將來票據到期時能否安全收到款項。

再看“能否轉讓”標誌----通常應是“可轉讓”,但不排除有第一次操作的人員在開立票據時,可能會選成“不可轉讓”。不可轉讓的銀票可以收,但不能再進行轉讓、質押、貼現等操作,只能到期託收,很明顯受限過多。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電話找到出票人,讓對方重新修正後再作簽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