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三句話讀懂何為學習,何為朋友、何為尊重


《論語》:三句話讀懂何為學習,何為朋友、何為尊重

陪你一起讀書

古人半部《論語》治天下,今人半部《論語》修自身。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形象地把孔子創始的儒家思想比作“糧食店”。

“糧食店”有兩種不同的含義:

以現實角度而言,作為人,一日三餐,且餐餐七分飽。倘若你那頓飯不吃,或者吃不飽,你會抱怨,抱怨會產生不滿,不滿會將你帶入情緒化的世界。

以精神世界而言,“糧食店”好比精神上的富足,開啟富足的第一道門便是儒家思想。並不是說儒家思想有多麼多麼好,而是一種平靜,這種平靜來自孔子對弟子的教導,這種平靜使人感受到愛意,使人感受到語言是有溫度和感情的。

儒家思想的仁、義、禮、智、信不僅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到現在影響也非常深刻。現在,人口眾多,教育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從上學開始接受的儒家思想,會潛移默化影響我們在生活中的行為。


《論語》:三句話讀懂何為學習,何為朋友、何為尊重

這些思想也會延伸至今,不過我們今天真正要說的是這三句話。

第一句: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

學習不止是一種單純的學習,僅學習,不僅未能記住,而且容易忘記,學習的本質是一種再學習,再學習,就是所謂溫習和練習。學習是第一步,溫習是第二步,也是再學習,練習是第三步,去實踐,所以,按這個思路去走,我們把學習擰成一股繩,這股繩為:學習——溫習(再學習)——練習(實踐)。

學習就是這樣的三部曲,完成這首帶有節奏的旋律,不就是一件快樂的事嗎?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作品《異類》中提出了一萬小時定律。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就像拿筷子,也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努力,在飯桌上我們得以吃飯更穩、更準,夾菜快、準、狠,只要夾上,下一步就往嘴裡送,就算你閉上眼睛,也可以放進嘴裡。這就是一種生活裡的練習,學習拿筷子,一日三餐天天練習,經過大人指導,拿筷子方式會更加準確,然後在日後漫長的時間你在實踐,飯吃進肚子裡,你會高興。

所以,學而去練習和溫習,不止是一件快樂的事,而且還是一件持續而又意義的事情。


《論語》:三句話讀懂何為學習,何為朋友、何為尊重

第二句: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嗎?

這句話不是說有朋友從遠方來,就要去高興,不過,有朋友來,你不高興也沒法。但這句話,說的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就是一件高興的。

什麼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理解了志同道合,才會開心的一起暢談,不管談什麼,總會開心。

志同道合的人就是和你興趣愛好相同的人,和這類人一起才會摩擦出一些火花,在話語上的火花,在思維上的火花,產生火花,你會越來越開心。

宋代陳亮的《與呂伯恭正字書》之二中說:“天下事常出於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類。”可見志同道合是一件好事,同時也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難在找到一個興趣相投的人很難,就算興趣相投,話不投機半句多,所以,不僅要興趣相投,話也要相投。

有人說東,話不投機會說西,有人說南方,話不投機會說北方。

總之,很難和興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共事,不過,在一些情況之下也可以,那就是合作關係的時候。

志同道合不分男女性別,不分行業,不分種類,是一起彼此喜歡的人一起共事,一起探討,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論語》:三句話讀懂何為學習,何為朋友、何為尊重

第三句: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瞭解我,我不去怨恨、惱怒他,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別人剛開始的時候不瞭解你,其實,你也不瞭解別人。既然互為不理解,為何要惱怒他的一言一行,尤其在工作上。

我們開心通過offer面試,第一天上班開開心心走進辦公室,打過招呼,坐在位置,心安理得看了看新同事,這時候你心裡就作祟了,看著有同事心情不好,正愁眉苦臉看著電腦,而你一看,感覺就是不歡迎自己一樣,腦中產生很多有趣想法,企圖揣測他的意圖。這樣過了一天之後,你會被新的憂愁磨滅之前的快樂,你會惆悵,你會想不通,為什麼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就又要面對這樣的同事。

其實,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你同事的錯,而是你們之間缺一道理解的橋樑去理解彼此,理解是尊重的前提,不理解就不會去尊重。你從小開始就理解尊老愛幼,進入社會你理解禮讓是一種尊重。

所以,理解就是一道橋樑,也是尊重的橋樑。


《論語》:三句話讀懂何為學習,何為朋友、何為尊重

從學習到實踐,從實踐到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再去理解別人,不正是一種現在所有人都想著具備的技能嗎?

為什麼這些技能到現在就不太靈了,不就是我們現在很多人變得浮誇,變得飄忽,忽略了學習到實踐的重要性,忽略了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共事的重要性,更是忽略了一起共事要去理解彼此的重要。

因為忽略,所以忽略。

現在我們要因為忽略,所以去珍惜。

儒家核心思想不正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因為符合,所以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價值觀也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一個人行走於社會為人處世的原則。人有了原則就好了,就會遵循自己內心的原則去和世界上的一些人人、一些事去共事和解決。

所以,你為什麼“不亦說乎,不亦樂乎,不亦君子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