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日本天皇為什麼沒有受到審判?

事事動心


美國放過日本天皇充滿了自身利益的考慮。



天皇地位特殊

日本天皇相傳為日本神話中的創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後裔,也是神道教最高領袖,日本國家象徵。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天皇不僅是日本國民的精神領袖,也是實際上的政治領袖,在日本國民中擁有崇高的地位。


日本人的瘋狂

二戰中,在天皇的指揮策劃下,日本發動了一系列對外侵略戰爭,日本軍人“為天皇效命”的武士道精神讓美國人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也給美國社會帶來極大的震撼,在美軍逼近日本本土之時,日本人號稱“一億人玉碎”計劃,仍然負隅頑抗,拒不投降。日本人的瘋狂,讓美國意識到如果戰爭繼續,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所以答應了日本以無條件投降為條件,允許天皇作為象徵性國家元首保留下來。


維護美國利益

二戰後期由於原子彈試爆成功,美國認為不借助蘇聯的力量促使日本投降的條件已經具備,便由早先急切希望蘇聯對日作戰,轉為擔心蘇聯對日參戰會影響其獨佔日本及在遠東的戰略地位。為了以最小的代價實現獨佔日本的目的,同時出於戰後遏制共產主義的考慮,在權衡利弊之下,美國人最終妥協。

天皇個人的努力

雖然美國最終同意,但是美國人的回覆很模糊,因為美國強調天皇和日本政府的權力必須在駐日盟軍司令部之下,也就是說盟軍司令部隨時可以取代或者廢除日本天皇,所以當麥克阿瑟到來後,裕仁天皇安排了只有自己才能享受到的持槍背對歡迎儀式,並親自拜會麥克阿瑟,送黃金,送美女,極力討好麥克阿瑟,來保住自己的皇位。

在麥克阿瑟的開脫下和美國政府出於戰後管理日本的考慮,也需要這麼一個傀儡,所以最終放過裕仁天皇。


小哥話歷史


美軍駐日總司令麥克阿瑟認識到,日本天皇在日本軍隊和民眾中的影響巨大,天皇作為日本人的精神偶像,勝過20個機械化師團的力量。在日本這個現代和傳統結合的政體中,天皇被認為是神,普通日本國民甚至不敢抬頭仰望他的統治者,日本天皇是專制的,他的話是不可更改的。麥克阿瑟認為:必須保護天皇政體及其本人,使其不受到任何傷害,這樣才能保證對日本的和平改造。



1945年9月27日,日本天皇裕仁親自登門拜訪這位日本的“太上皇”麥克阿瑟,在麥克阿瑟面前非常畢恭畢敬,並說“我之所以來見你,是我要我自己交由你所代表的各個大國來裁決”。裕仁天皇的這次拜訪,更加堅定了麥克阿瑟維持天皇制度的決心,他認為利用日本天皇來間接統治日本是最有效的做法。會見結束之後,麥克阿瑟致電美國總統杜魯門“不能把裕仁作為戰犯逮捕

”。美國政府接受了麥克阿瑟的建議,戰後沒有將日本天皇作為戰犯逮捕,也沒有審判天皇。


歷史軍魂


關於二戰後,為什麼日本天皇沒有受到正義的審判,背後牽涉了很多大國利益平衡

首先第一點,當時同盟國攻佔日本本土之後,或稱之為日本接受無條件投降之後,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日本同意向同盟國無條件頭投降,但是日本要求同盟國要保證對日本天皇的體面。

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聲明中表示,絕不接受任何針對日本天皇之特權有所偏見的和平條約內容,其根本目的就是堅守日本天皇在日本的崇高地位和日本政體的完整性。

當時對於主要的盟國方面而言,含糊表示日本政府最後形式,將以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願確定之。

但其實即便是日本天皇裕仁發表了無條件投降的聲明之後,仍舊有很多日本高級軍官表示,日本應該堅持繼續戰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包括當時的日本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南部的地區第二總軍陸軍指揮官畑俊六等人,他們依舊認為神州不滅,甚至在裕仁天皇下達,終戰詔書之後,包括陸軍大臣阿南惟己在內的多人切腹自盡和舉槍自殺。

在這種情況下,本來盟軍在軍事佔領日本之後,在日本設立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參與二戰的日本高級軍官日本戰犯,本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各國代表商議,必須審判日本最高統治者,頭號戰犯裕仁天皇並處以絞刑。

但由於日本人民仍然高度聽命於日本政府,天皇有極高的威望。日本在投降之初就曾經商議過,絕不接受任何形式對天皇的侮辱,在日本打算投降的時候,他的叔叔朝香宮鳩彥親王:

就詢問裕仁,如果國體不能保留,或者天皇顏面有所損害的話,是否意味著戰爭將會繼續進行,裕仁表示:當然。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大多數高級軍官和上層人士才能夠勉強接受像同盟國投降的屈辱。

盟軍知道,如果強制將裕仁天皇以戰犯的名義送上法庭,處以絞刑的話,那麼就等於埋下第3次世界大戰的火種,心懷仇恨的日本人民必將會展開及其可怕的報復。

麥克阿瑟電告杜魯門,若是一定要用死刑來對待裕仁,那最少要再調派超過100萬部隊到日本來,因為如果真的到了把天皇制廢除的地步,萬世一系的日本皇室在日本人的心中更加具有凝聚力,日本一心求死的武士精神,將會燃變整個日本四島,到時候的局面不會出現失控,來之不易的和平也會因此而舉步維艱。

最終身為戰犯的日本天皇,大國博弈下,為了達到一種各方平衡的狀態,避免了以戰犯名義登上國際軍事法庭。


歷史好奇怪


很多理由大家分析過了。我提出幾個因素大家參考。首先定罪問題,日本X皇罪孽深重,他必須對發動和支持戰爭負責,雖然他苟且偷生了,但歷史會懲罰他的疆域及子民。其二,麥克阿瑟因素,我認為麥克阿瑟對這點有主要責任,他被授權過大。1.此人剛愎自用,年輕得志,比艾森豪威爾,馬歇爾,巴頓都升的快。但論能力,記得艾森豪威爾說過類似的話,拿多少個麥克阿瑟也不換一個馬歇爾。要知道,艾森豪威爾跟了麥克阿瑟至少七年。麥在菲律賓領導的美軍沒有什麼抵抗力。此人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同時攻擊菲律賓時被快速授予上將,主要是為鼓勵抵抗。因為在美國政府看來抵抗和撒手不管的撤退是歷史性的區別和道義的主動性不同。此人在太平洋戰爭中獲得極大授權,但太平洋戰爭打的如此慘烈,我認為和他領導的參謀作戰處能力有一部分關係。所謂主帥不力,累死三軍。太平洋戰爭結束,他在日本和美國國內就日本事務有太多話語權,而杜魯門新上位不久,X皇的生殺大權,麥的輕率建議富有主要的責任,儘管歷史條件和推測眾多,但在這件事上有他剛愎自用的成分。我們繼續看他剛愎自用的後果,在朝鮮戰爭期間,除了中美之間的溝通不暢和誤會之外,他是推波助瀾者。以至於後來他的核訛詐言論。第三個外圍因素是冷戰思維,雖然是理論的早期階段,但在戰敗國面前的妥協是無視自己國家將士流血的懦夫行為。橋頭堡的說法有軍事上的理由,但冷戰和鐵幕得感謝丘吉爾這個小時候笨的要命但後來輝煌的政治家,也要感謝沒有人性的斯大林所推行的帶著共產主義帽子但實際是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政策給西方人樹立的形象。所以,日本的作用成了X皇不死的擋箭牌。大家參考。


微原


二次大戰日本國接受盟國波茨坦協議是有條件的投降,對外宣稱是無條件投降:那就是盟國必須保證天皇裕仁及整個皇室成員生命安全為前提。美軍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與日軍海軍,空軍,及守島部隊激戰,領教了日軍武士道精神作戰的勵害,特別是沖繩島戰役,硫磺島戰役給美軍登島部隊以殘重殺傷,美軍付出了重大犧性,美國政府及軍方高層認為如大舉登陸日本本土列島作戰,美軍還將付出百萬士兵犧性的代價;盟軍在波茨坦會議向日本政府發出勸降通告,現在投降條件還有得談!美軍將剛試製成功的原子彈“小男孩”、“胖男孩”投向廣島、長崎後,威脅稱:日本再不投降原子彈就不停地扔,直到毀滅整個日本;蘇聯紅軍在暗地將150萬征戰柏林的裝甲大軍東移至中蘇、滿蒙“蘇朝”邊境後,蘇聯突然昭會日本政府:蘇日互不侵犯條約已廢止;蘇日實際上已處於戰爭狀態!隨即由蘇聯華西列夫斯元帥指揮的三個方面軍突破邊境壁壘,向滿洲國日本關東軍發啟了毀滅性進攻,原來日本天皇是打算日本本土守不住時,皇宮王室成員及政府遷到通化避難,可蘇聯的背信棄義已讓日本陷入絕境。只好召告天下,日本投降!


薦商12345678


二戰後,裕仁天皇未被追究戰爭責任,既是當時盟國的戰略考量,也是他自己早在開戰之前,就進行了精心佈局的結果。

二戰期間的日本天皇裕仁,是一個頗有心機的狠角色!開戰之前,裕仁天皇就對戰爭的結果有不確定性,所以,找一個“合適的”首相到前臺操作,就顯得很重要了。如果這個人選得好,將來可以隨時拿他來當替罪羊。為此,天皇精心挑選了東條英機擔任日本的戰時首相。

東條英機擔任戰時首相,從開戰之前一直幹到日本敗局已定的1944年,深受天皇的信任,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東條英機怎麼就從這麼多日本將領之中脫穎而出,成為天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日本戰時首相呢?他有什麼特別之處呢?總的說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將門之後:東條英機的父親東條英教是日本舊軍人,官至陸軍中將;東條英機從小就受到忠君報國的軍國主義思想的薰陶;

2、排隊較早;東條英機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7期畢業生,1921年10月,他正好在德國柏林考察,參與了“巴登巴登盟約”的發起活動,成為第四名發起人。很早就進入了後來的裕仁天皇關注的視野,當時的裕仁還是皇太子。

3、站隊準確;東條英機在日本陸軍裡屬於統制派,主張南下與英美法荷等老牌帝國主義勢力決戰,攫取東南亞的資源,與日本陸軍裡的另一大派系——皇道派對立,皇道派主張日軍北進,與蘇聯紅軍決戰。在兩派的鬥爭中,在天皇的支持下,統制派漸漸地佔了上風;

4、威望很低;如前所述,東條英機在日本陸軍裡面也不是什麼深孚眾望的人才,相反,由於天皇直接統領軍隊,又有帷幄上奏等制度,日軍裡到處都是自以為是、除了天皇之外,誰也不服的高級將領,所以,沒把東條放在眼裡的高級軍官比比皆是。僅舉一例:石原莞爾就稱他為“東條上等兵”,認為他根本沒什麼戰略眼光;

5、人緣極差;跟大多數日軍高級將領一樣,東條英機也是那種比較一根筋的人,除了效忠天皇之外,誰也不服,他與同僚們的關係,自然是一塌糊塗!所以,也沒有形成什麼個人勢力,到1944年,日本敗局已定的時候,天皇要他下臺,他也就悄然下臺,沒有什麼反抗;戰敗後,要他承擔發動戰爭的責任,出任頭號戰犯,他也就順從配合。不過,即便是在最後的戰犯關押、審判期間,日本的其他戰犯們都與他保持距離、不願意搭理他,就讓他孤獨的一個人待著,其人緣關係之差,可見一斑!

這樣的人,被天皇選來擺在前臺,做提線木偶是再合適也沒有了,假如將來有什麼黑鍋要背的話,這樣的人是可以用來做擋箭牌的,戰後,東條英機果然被當成日本的頭號戰犯,承擔了發動戰爭的責任,被絞死了。

所以說,雖然戰後人們把東條英機與希特勒、墨索里尼並稱“二戰三元兇”,不過說實話,東條的影響力確實不能與其他兩人相比,這倒不是為他開脫罪責,關鍵是他在戰時的日本,從來就沒掌握過那麼大的權力。那麼,真正的權力控制在誰手裡呢?一切盡在不言中!




臨時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但其實日本的投降是有條件的,在投降前日本與美國交涉的照會中,日本明確提出接受波斯坦公告的前提就是要維持日本的國家政體。

美國方面答覆:日本自投降之日起,天皇和政府必須聽命於盟軍最高司令,也就是麥克阿瑟。

翻看麥克阿瑟回憶錄,結合麥克阿瑟的性格特點,我們可以看出,天皇沒有被審判的關鍵人物就是這兩個人,一個是麥克阿瑟,一個是裕仁。

一方面裕仁極力推脫自己的罪責,特別是在麥克阿瑟面前那更是畢恭畢敬,接受了實權被削弱,實際上帶頭把麥克阿瑟奉為真正的日本No1,極大滿足了麥克阿瑟驕傲自大的心態。

另一方面,麥克阿瑟自己說擔心局勢失控,主導劃去了裕仁第一戰犯的名字,還稱裕仁為日本“第一君子”。

因此,天皇沒有被審判,可以說與麥克阿瑟的欽點和裕仁的隱忍和狡猾是分不開的。


瀚海小灰俠


裕仁天皇日本第124位天皇,在位長達63年,是日本執政時間最長和最長壽的天皇。裕仁天皇1926年登基年號為昭和,以《尚書》中“百姓昭明,協和萬邦”,意為“和平與開明”,但是後來我們無論如何也無法對這個年號的美好寓意產生好感。在他作為日本天皇的幾十年中相繼對中國,美國,英國以及其他的東南亞國家發動侵略戰爭。二戰結束後裕仁天皇聲稱,如果他當時掌握有真正的實權是不會發動戰爭的,事使真的是這樣嗎?

當初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三省時,雖然大本營不清楚天皇是不是支持對中國的戰爭但是當事件爆發後他並沒有用任何行動來制止戰爭,但他曾以某種不確定的方式反對過戰爭,他曾對大本營的將軍們說:"如果在六個月內結束不了對中國的戰爭,那就不要和中國開戰”。但這不能證明他不希望戰爭,他要的是蘇戰爭速決。還有就是後來他聲稱當南京發生大屠殺時他竟毫不知情,這簡直就是彌天大謊,很明顯他是在為自己開脫罪行。

可能像大多數日本人一樣,當戰爭進展順利時他就支持戰爭,當戰爭進展的不那麼順利時他就不喜歡了。戰後裕仁天皇說他每時每刻都在反對戰爭,但這是謊言。當日本海軍準備偷襲珍珠港時裕仁因為海軍準備的不太充分還表示過疑慮,他說他很擔心如果可以他願意親赴前線。但當日本海軍偷襲取得成功後他還發電親自表示了祝賀。1945年9月當麥克阿瑟問他:“你有能力結束這場戰爭,為什莫沒有阻止它?”裕仁說他當初如果制止這場戰爭他就有可能被暗殺或是被軟禁。

戰爭結束之後美國人為了日本的穩定並沒有追究裕仁天皇的戰爭責任,因為在當時日本雖然戰敗但天皇依舊是這個國家的支柱,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倘若把裕仁天皇像其他的戰犯一樣處決對美國並沒有好處,還不如讓他在自己的監管下生活。1989年裕仁天皇病死,關於他的戰爭責任也就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微風書房


要說二戰後,日本天皇為何沒有被審判,就和這位美國曆史上獲得勳章最多的將軍有關了,他就是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任命為駐日盟軍最高司令,負責對日軍事佔領和日本的重建工作,被當時的日本人稱為“太上皇”

當時為了穩定日本地區局勢,為了不讓美軍陷入另一場局部戰爭的泥沼,為了能讓自己回國後有政績再次參加總統大選。麥克阿瑟選擇保天皇一命。

要知道,日本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軍國主義的本質就是一切效忠天皇。天皇讓打仗就打仗,天皇讓停戰就停戰,在日本,天皇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而美國由於離日本很遠,所以當時的美國政府將對日本的一切權利都賦予了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在剛踏上日本土地時,曾想嚴懲日本、審判天皇,但當麥克阿瑟來到日本後,看到各地負隅頑抗的日軍在天皇的命令下迅速解除了武裝,他意識到“天皇是勝過20個機械化師團的力量”,萌生了利用天皇進行間接統治的想法。於是,麥克阿瑟決定不再更換天皇,而要極力維護裕仁和日本的天皇制度。

1945年9月27日,裕仁親自登門拜訪麥克阿瑟,會見結束後,麥克阿瑟立即致電杜魯門總統,建議美國政府“不能把裕仁作為戰犯逮捕”。在麥克阿瑟的積極活動下,美國政府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其實,麥克阿瑟當時最重要的私心,是想利用對日本的戰後管理這張政治王牌,參加日後的美國總統大選。如果麥克阿瑟宣佈天皇有罪,把天皇處決了,那日本的局面肯定就不受美國控制了,到時候美軍就會陷入日本的泥潭中,天天有打不完的仗,犧牲很多美國的軍人,那他回國後怎麼參加大選,沒有人會投他的票。所以他也必須選擇保天皇一命。

在討論是否向美國開戰的御前會議上,日本眾將領都表示要南進,對美國開戰。裕仁天皇讀了一首詩,大概意思是:鼓勵諸君多努力!

這首詩如果翻譯成:鼓勵諸君在南進(對美開戰)的事情上,多努力。那天皇就是有罪的。

如果翻譯成:鼓勵諸君多多保重身體,在保重身體的事情上多努力。那天皇就是無罪的,他沒有公開表明支持開戰。

就是這麼一句模稜兩可的詩,讓麥克阿瑟找到了機會,保下了裕仁天皇,抓了東條英機做了替罪羊(當然,東條英機本身就是十惡不赦,罪大惡極。)

當然,最後麥克阿瑟也沒能圓自己的總統夢。在朝鮮戰場上,由於其打算對朝鮮戰場使用核彈,遭到杜魯門的強烈反對(主要是怕動用核彈會引蘇聯參戰),後又因自己公開反對杜魯門,且在朝鮮戰場上接連失利,於1951年4月11日,被杜魯門撤了職。


始終先生


二戰結束,同盟國之間關係惡化。蘇聯佔領日本的北方四島,己經顯示出真面目,這種現象在美國人看來,與納粹差別不大。麥克阿瑟在日本享受的是太上皇的待遇曾經說:“如果蘇軍進攻日本本土,就將他嗆死在海水裡”。日本在二戰時期犯下致命錯誤,偷襲珍珠港招惹美國,因為美國的參戰加速走向失敗。日本人給美國造成的損失與一些國家的損失相比微不足道,美軍在戰場上痛擊日本,最後日本無條件投降。美國人從內心來講,怎麼可能真正體會到一些國家的情感,他只是痛痛快快打敗了日本。日本百廢待興走投無路只能跟美國混,東西方反目日本在美國人眼裡又有了利用價值。日本天皇在其國民眼裡如同神一樣天皇見到麥克阿瑟就象是見到了太上皇,麥克阿瑟又何必要審判日本天皇。未被審判的主要原因是同盟國離心力的發展美蘇反目,日本列島所處位置有較高戰略價值,美國對自己利益的考慮,沒有徹底剷除日本軍國主義的總後臺,造成以後的日本不認罪更改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