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的5個誤區,90%的人都中招

喝水,一個簡單的事情,其實也包含很多的學問。大家每天都會喝水,但是對喝水的學問了解多少呢?下面給大家聊聊喝水的誤區,來看看你中了幾招吧。

喝水的5個誤區,90%的人都中招

誤區1:渴了再喝水

錯。實際上,感覺口渴已經是身體明顯缺水的信號,不應該感到渴了才喝水。缺水對身體有很多影響,當機體的體液丟失量約為體重的1%時,在出現口渴感覺的同時,機體的血漿滲透壓升高,且身體活動的能力也受到影響;

當達到2%~4%的時,機體在感到口渴的同時,已經處於脫水的狀態,尿液會減少,尿液顏色已經不是正常的略帶黃色透明或白色,而是呈現深黃色,尿比重也會增高,這個時候,工作能力和認知能力會有所降低;

而達到4%~8%時,機體除了極度口渴的感覺外,已經處於中度脫水的狀態,另外還會皮膚乾燥且失去彈性、口舌乾裂、聲音嘶啞、心率較快、還會變得煩躁不安;再嚴重了還會導致血壓下降,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不要等到口渴的時候才喝水。應該主動規律飲水,每次飲水200毫升左右。

喝水的5個誤區,90%的人都中招

誤區2:早起一杯淡鹽水

錯。一般早晨剛起床的時候,因為長時間的睡眠時會有一些隱性出汗和尿液分泌,無形中損失了很多水分,雖然起床的時候可能不會覺得口渴,但是實際上體內仍然會因缺水而導致血液粘稠,因此,早晨空腹的時候可以喝水,有助於降低血液粘度,增加循環血容量。但不應該喝淡鹽水。

我國居民每天鹽攝入量為10.5克左右,已經嚴重超標,因此不該再從水中加鹽。另外,早起喝水建議應該在刷牙之後,清理好口腔細菌之後,再喝水,並且不要喝冷水,晨起喝冷水會刺激胃腸道,導致胃腸道黏膜收縮,有可能引起腹痛等症狀。

誤區3:吃飯的時候喝水會稀釋胃液

錯。食物本身就含有大量水分,如蔬菜瓜果中的水分含量超過80%,所以即使不喝水,吃飯的時候也是有水分進入胃腸道的。

研究發現,吃飯時適量喝水對胃液的濃度,成份或pH值都不會有顯著影響,不會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誤區4:喝啥水都能補水

錯。一瓶含糖飲料中含糖20-50克。過量飲用含糖飲料能夠增加齲齒和慢性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的風險,對健康不利。建議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慎重選擇飲水類型,首選白開水。

喝水的5個誤區,90%的人都中招

另外,經常喝含糖飲料還會形成對糖的嗜愛。要避免在家中存放含糖飲料,要認識到經常含糖飲料對健康的危害,減少和避免喝含糖飲料。

誤區5:喝水越多越好

錯。水攝入量超過了腎臟排出能力(0.7~1.0 L/h)可引起急性水中毒,水中毒可導致低鈉血癥。個體為了避免中暑,在短期內攝入大量水分而鈉鹽攝入不夠時可導致低鈉血癥,而發生水中毒。

水中毒可因腦細胞腫脹、腦組織水腫、顱內壓增高而引起頭痛、噁心、嘔吐、記憶力減退,重者可發生漸進性精神遲鈍,恍惚、昏迷、驚厥等,嚴重者可引起死亡。


文 | 馬博士健康團-馬冠生博士、張娜博士

喝水的5個誤區,90%的人都中招

馬冠生博士

·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 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委員

·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

· 九三學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

· 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