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黄化不是病,一黄起来真要命

柑橘黄化——种柑人最为头疼的事情,往往谈“黄”色变。随着种植环境的愈发复杂及“掠夺式”生产的人为因素,柑橘黄化越演越烈。

柑橘黄化不是病,一黄起来真要命

在各大柑橘技术平台里也是老调重弹的话题,辨认缺素、诊断黄化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门,“头疼治头,脚痛治脚”的技术员不计其数,甚至出现混淆视听“将黄化当黄龙治好”的专家,对实际生产造成很多误导。

因此,广大柑橘种植者真正地了解清楚黄化的根本原因,才能更好的田间诊断黄化,开展扫黄行动,确保果树常青,持续产出。

柑橘黄化不是病,一黄起来真要命

一、柑橘黄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气候反常,高于或低于柑橘生长适宜温度。

由于近年来气候比较反常,低温、高温日数逐渐增加,都远远超过了柑橘生长的适宜温度(23-29),恶化了柑橘根群生长的环境,使得高温出现时,不利于柑橘的生长发育,气温、土温高于37时,果实和根系停止生长,根系处于停滞状态,影响了营养和水分的输送,叶片开始变黄,树体开始慢慢黄化至死。同样,低温时间较长,根系和枝叶经受冻害时间较长,树体产生冻害,从而出现了黄化现象。

2、不适当、不适时的环割。

柑橘黄化不是病,一黄起来真要命

柑橘的环割是阻止光合产物向根部流动,提高枝叶中的糖分积累,从而促使柑橘的花芽分化,控梢促花,增加花量的必要措施之一。其效果较快,因此种植户很容易接受,但是不适当、不适时的环割主茎会造成根系吸收不了光合产物和营养,营养传送不到枝梢。过分的环割促使根系输送物质的减少,从而出现根系坏死现象,继而引发黄叶或整株树体死亡的现象。

3、化肥、农药等使用不当。

随着农资行业的大力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品种繁多的化肥和农药,种植户盲目的使用各种化肥,特别是在广西酸性肥料的大量使用,原本酸性的土壤严重酸化,造成土壤板结甚至肥害,影响橘生长微生物环境;滥用各类激素会破坏了树体原有激素平衡,由于使用的不当,造成肥害和药害,从而伤及根系。反复多次不当使用后,根系伤害恶化,加上果园频繁和大剂量施用除草剂,极易伤及柑橘根系,导致根系坏死引起黄化。

柑橘黄化不是病,一黄起来真要命

4、树体中微量元素的缺失。

在生产中,农户多以根施氮、磷、钾等常用肥料,主动施用中微量元素的意识较差,柑橘园长期处于中微量元素缺乏状态。钙、镁、锌和硼的缺乏,使柑橘叶片出现各种黄化症状,黄化的叶片光合能力下降,合成的物质减少,输送到根系的物质也减少,直至导致根系坏死,使整个树木黄化和死亡。


柑橘黄化不是病,一黄起来真要命

柑橘缺氮

柑橘黄化不是病,一黄起来真要命

柑橘缺磷

柑橘黄化不是病,一黄起来真要命

柑橘缺钾

柑橘黄化不是病,一黄起来真要命

柑橘缺镁

柑橘黄化不是病,一黄起来真要命

柑橘缺铁

柑橘黄化不是病,一黄起来真要命

柑橘缺锌

柑橘黄化不是病,一黄起来真要命

柑橘黄化不是病,一黄起来真要命

柑橘缺钙

柑橘黄化不是病,一黄起来真要命

柑橘缺锰

判断土壤缺素的方法:

常见黄化叶片多数呈现缺素症状,然而土壤出现缺素现象往往是区域内连片呈现,而不是单株个体出现。

比如缺铁,一般在果园小区域内出现小片面积的植株呈“发白无法转绿状”,排除其他因素,可确定为土壤缺铁元素造成树体缺铁症;

比如缺镁,也是区域性的多数发生,老叶多呈倒“V”形黄化;

又比如发现一棵树“花叶小叶”判断为缺锌,完全不够科学。

而供肥不足或过剩造成的黄化,基本也是多数或连片出现,如缺大量元素,老叶缺镁缺硼、硼中毒等,基本不会个体显症。

所以,出现个别树叶片黄化,先考虑树体的原因。


柑橘黄化不是病,一黄起来真要命


总之,田间诊断柑橘树黄化的科学方法:

首先排除黄龙病,再排除枝干问题,最后检查根系情况,综合分析,逐一排除,单从叶片缺素状,对照缺素表来判断植株缺素的方法不科学,也毫无实际意义。

二、解决黄化:最科学根本的方法

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最多的是由于土壤问题、根系问题、枝干问题导致的柑橘树体黄化,改造黄化树,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调节土壤PH值到5.5-6.5,如酸性土壤通过调酸、少用酸性肥料等;

2、增加土壤透气性,松土、起垄、开排水沟、适当沟施肥等;

3、增加土壤有机质,沟施生物有机肥或腐熟农家肥、淋施水溶性有机肥等;

4、改良土壤微环境,提高土壤有效氮、有效碳含量从而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

5、合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大量元素氮磷钾与中微量元素合理配比。

6、叶面喷施,喷施叶面肥,通过叶面吸收养分,减轻根系吸肥负担,另外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向根系提供更多有机养分。

7、提高病虫害预防意识,保护枝梢叶片,保叶即保根、保根即保树。

8、黄龙病树坚决铲除,不要抱侥幸心理,否则得不偿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