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的儿子有多牛逼?

西游言己


百里奚,秦朝明相,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的,深得秦穆公重用,也是秦穆公身边的大红人。百里奚有可儿子,叫孟明视。原名叫百里视,但是从小父亲就出去谋官去了,家里只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只能靠母亲做一些苦活来养活这个家,他的一生坎坷颇多。在他长大后,并没有帮助母亲去挣钱,家里依旧靠母亲一个人在维持着,每天都是和一群小混混在一起舞枪弄棒的。后来母亲找了在秦朝为官的父亲,于是他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位有钱的公子哥了。



他们父子俩大概就这么个情况,你要说百里奚的儿子百里视他有多厉害嘛,也不至于,听我慢慢道来。

一,古代有长胜将军之说,可百里视却是个常败将军。虽然他对战晋国时打败了晋国,但是前面他被晋国打败了两次。当他打了几次败仗却仍然被重用,这与他父亲是朝廷的红人和秦穆公会用人分不开的。


二,百里视只是空有一身的功夫,根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对战场上的什么排兵布阵,还有作战技巧是一窍不通。因此缺乏战争经验的他,多次对晋国出兵,都没有成功一次。

虽然百里视最后成功了,却取决于他的不怕失败,越挫越勇,自我反省的心态,在自我反省中不断提升自己,找自己的问题,不再自大,努力学习兵法,才能在时机成熟时取得成功!

要说他有多厉害,还真说不上来!

如有不当之处,烦请斧正!

谢谢!


吉他玄上的律动


先说一下百里奚吧!

百里奚是秦穆公时期的名臣,世人形容其“谋无不当,举必有功”,终辅佐穆公成为“五霸”之一!是秦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就连后来的秦孝公嬴渠梁,见了百里奚后人,也要恭恭敬敬的行上一礼。


百里奚的儿子叫做孟明视,是秦穆公时期,秦国重要将领!

孟明视本虞国人,其父百里奚早年外出谋生,在后来与母亲流落秦国的时候,才找到了四十年未见的父亲百里奚,这时候百里奚已经做了秦国国相!

秦穆公见孟明视武艺不凡,遂拜他为大夫!

关于孟明视,有一个很有名的典故,弦高犒师!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决心讨伐郑国,派遣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准备偷袭郑国!

但当秦军行至滑国境内时,被前往周王京畿之地做生意的郑国商人弦高得知了秦军攻打郑国的意图!

于是,弦高假扮郑国使者,用十二头牛作为礼物,前去犒劳秦军,孟明视及副将以为郑国已经知道了秦军的意图,偷袭无望,遂灭了滑国搬师回朝!


可是当秦军带着大量战利品走到崤山时,被晋军埋伏,几乎全军覆没,这就是著名的秦晋“崤山之战”!

后来,孟明视及其两个副将侥幸逃回秦国!

到了前625年,孟明视请求秦穆公派兵攻打晋国,以报崤山之仇,结果秦军再次被晋军打败!

崤山失败后的第三年,经过再次的卧薪尝胆后,在公元前624年夏天,百里视请秦穆公一块去攻打晋国。

他说:“要是这次再打不了胜仗,我决不活着回来!”

终于,这一次秦军打败了晋军,还夺下晋国几座大城,秦国军队所向披靡,晋军不敢再出来迎战!

于是,秦穆公见晋国屈服了,就率领军队转到崤山,掩埋了三年前在这里阵亡的将士的骨骸,祭祀了三日才回国。


秦国打败晋国,威震西戎,有二十来个小国和部族都争先恐后地归附了秦国,使秦国扩地千里,成了西戎的霸主。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与孟明视的永不服输有着一定的关系。


Mr这史香


春秋时,秦穆公拜百里奚为秦相,让很多人觉得诧异,这个年齿衰落的老头,并没有什么耀眼的功绩,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在自己国家灭亡前,劝诫了自己国君几句,但也没起到什么作用,留下了一个假道伐虢的典故。

这个用五块羊皮换来的秦相,秦穆公在宫中听他阐述了三天的治国之道,心中大喜,果然是个贤明又智慧的人物。

秦穆公问及百里奚:“自己如何才能称霸”?

百里奚回答:“增国力,育民生。”

百里奚没有让秦穆公失望,不但让秦国的国力大增,并且奠定了后来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

曹操说,非常之人,才能成就非常之功,百里奚就是非常之人,这样人,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能仰之弥高,我们无法跟日月借鉴走向光明的方法,但是他的儿子,却能带来很多启示。

百里奚的儿子叫做孟明视,在百里奚做秦相的时候,他还和自己的母亲,留在虞国辛苦的耕种田地,直到大旱荒年,孟明视的母亲才带着他去秦国找寻百里奚,秦穆公问百里奚,孟明视有什么才能,百里奚摇摇头,除了会一些武艺,自己的儿子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孟明视听到父亲对自己的评价,心里非常不服气,在秦穆公的安排下,他被派去在军队里担任职务。

就像很多儿子都要想法证明自己比父亲厉害一样,孟明视在军营里非常的勤苦,很快就被升任了将军,只是回到家中,百里奚还是告诫他:“你的官职不过是秦穆公看在我的面子上才赏赐给你的,千万不要自负,孟明视不以为然。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秦穆公召见百里奚,说秦国在郑国有内应,能不能趁机偷袭郑国。

百里奚表示不行,你有内应,对方也可能有眼线,但是孟明视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这是天赐良机,秦穆公决定听从孟明视。

这一年冬天,浩浩荡荡的军队开出了秦国的城门,孟明视骑着雄健的战马,昂首阔气的抖落着自己的威风。

但是一阵嘶哑的哭声传来,军士百姓看见百里奚身穿黑衣,大煞风景的来跟自己的儿子告别,百里奚说:“你这次一定会惨败,我担心你会回不来,不希望这是父子间的最后一面。”

孟明视没有被父亲恐吓住,他手下兵马众多,又是偷袭,郑国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自己的征伐,但是当军队走到一半时,有人声称是郑国的使臣,他送来十二头牛作为献礼,带来了郑国国君的问候,孟明视变了脸色,自己军队的行踪已经被郑国知晓了,那么偷袭的计划已经没有意义了。

这是孟明视第一次领军作战,如果无功而返,那就太失颜面了,为了得到战功,他灭了晋国边的滑国,惹怒了正在举办国丧的晋襄公。在肴山这个地方,孟明视遭到了晋兵的围攻,自己沦为了晋国的俘虏。

在晋襄公母亲的斡旋下,孟明视被放了回去,但是军队已经损失殆尽,秦穆公却没有责罚这个败军之将,还依旧让他领兵。

孟明视认为自己只是吃了埋伏,他要正面证明自己的能力,在秦穆公的同意下,孟明视出兵攻晋,但又一次打了个惨败。两次的失败,让孟明视开始悔悟,他跪在父亲的面前,虚心忏悔。

秦穆公没有责罚孟明视,继续让他做统帅,当晋国联合三个国家来攻打秦国时,孟明视抵抗住了四个联军的进攻,他已经学会了坚忍和度势。

又过了三年后,孟明视请求攻打晋国,这一次,百里奚没有阻拦,秦穆公依旧支持,孟明视宣称,这一次如果得不到胜利,那么他就绝对不会活着回来。

百姓们涌满了城门两边,大家都为这个常败将军送行,孟明视默默流泪,他需要一场胜利,不再为证明自己,只是为了不辜负支持他的人。

这一次,孟明视终于赢了,他带回了五百车的战利品,以及晋国的修好书,秦穆公如愿以偿做了霸主。

孟明视没有百里奚的如天之明,也算不上智谋渊深,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几经战败的孟明视,他的厉害之处,更能激励我们的人生。


猫眼观史


百里奚我们应该都不陌生,著名的“五羖大夫”,是秦穆公时期秦国的贤相,在其主政时期对内图强,对外图霸,帮助秦国拓地千里,称霸西戎,使当时的大秦成为少数能与中原强国晋国扳手腕的国家。


虎父无犬子,父亲这么优秀,儿子自然也是相当的厉害,但与父亲是个贤相不同,他的儿子是个帅才,他们二人一相一帅,是当时秦国的顶梁柱。

百里奚儿子叫做百里视,人们一般将其叫做孟明视。早年百里奚在外谋官,孟明视是与母亲呆在老家虞国,因为父亲不在的缘故,孟明视小时候过的还是相当清贫的。但即便是过的清贫,少年时候的孟明视年轻气盛,喜欢整天舞枪弄棒,而这也让他练就了一身本领。

在后来得知百里奚在秦国,孟明视则带着母亲辗转到了秦国,见到了百里奚,秦穆公得知孟明视从小习武,武艺高强,就直接拜他做了大夫,其实明眼人都看的出来,主要还是看在百里奚的面子上,毕竟在刚开始无一点战功就直接封官了,还是有点那个。不过成为大夫之后的孟明视更加加紧习武,最终成为了秦国数一数二的将领,不过当时的孟明视还是过于年轻,也没打过什么硬仗,远没有后来的大局观。


这在他的第一次著名战役崤山战役中也可以看出来,当时秦穆公为提前东出,不听百里奚的劝阻,兴师征讨刚国丧不久的郑国,并拜孟明视为大将,孟明视意气风发,欣然领命,面对父亲百里奚的劝阻也是不以为然。不过谁料想,由于弦高的原因,郑国早有了准备,孟明视无功而返。

浪费了大批军费,最终还无功而返,孟明视当然不会甘心,为了弥补过失,他选择顺手灭了小国滑国,抢了不少财物。

这个滑国虽然是小国,但却是晋国属国,孟明视的行为让晋国恼羞成怒,于是晋国带领军队埋伏于地势险绝的崤山地带(今河南陕县东),此地是为秦军归途,没有准备的孟明视最终被杀的大败,连自己也被生擒做了俘虏。不过由于秦晋之好的缘故,即晋君母亲文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出面求情,让晋君放过了孟明视。

纵观崤山战役,大过错得归咎于孟明视,他的没有大局观,没有战略意识,导致受到晋国伏击,遭受大败。


不过,孟明视归国后,大度的秦穆公还是选择放过了他。秦穆公的宽容让孟明视无敌自容。此后,他两次请求发兵报仇,不过都还是失败了。

接着两次的失败,让他一改曾经的傲慢,不再意气用事,而是愈发发奋努力学习政治,学习战略。数年后,他不再是一个只会冲锋的将军,而是一个能够操控大局的帅才,他不再随随便便就想着攻晋,而是等待时机,即便是后来晋国联合了宋、陈、郑三国攻秦国,孟明视也只命令将士只许守城,不许出击,面对挑战,他选择不予理睬,异常冷静,完全不像从前。


慢慢的时机成熟了,他挑选精兵,准备了五百辆兵车,临走前将士兵的士气带到了最高,士兵个个带着背水一战的态度上前线的。而与秦军相反的是,晋军接连的胜仗让他们变得轻敌。结果可想而知,秦国军队所向披靡,而晋军则被打的闻风丧胆,此战,即王官之战。

而此战影响也是很大的,毕竟当时大败的是老牌霸主晋国,秦国相当于同时向中原称霸了。孟明视打过败仗无数,但他只用了一场胜利就一雪前耻,而且替秦国称霸。他多厉害?他大败的是不可一世的晋国;他多厉害?一战替秦国正名称霸。

不过他的厉害也分前后期的,在早期的他其实也不过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是经过了多次败仗的打磨才有了后来的大局观,后来的战场经验,后来的成就。


夏目历史君




百里奚有一个儿子叫孟明视,自幼喜欢练舞,只是由于兵荒马乱已经失散多年。后来孟明视和他的母亲逃难到秦国,才找到了已经当上相国的父亲。秦穆公非常重视百里奚,看到他的儿子年纪轻轻便武艺高强,拜了孟明视做大将军。 不久晋文公去世了,秦穆公见这位亲女婿终于不能够再压制自己,下令孟明视攻打郑国。百里奚和蹇叔极力反对这个时候出兵,但孟明视首次挂帅兴奋不已。由于缺少经验,孟明视中了郑国商人弦高的圈套,放弃攻打郑国,顺路将滑国灭了。滑国是晋国的附属国,当孟明视率军准备凯旋路过崤山的时候,晋军突然杀出,秦军措手不及全军覆没。孟明视也成了俘虏。



后来晋国将孟明视放了回去,两年以后,孟明视主动请缨,攻打晋国要报当年崤山之仇。两国一交锋,这回秦国虽然没有全军覆没,但又是一败涂地。孟明视逃回秦国,羞愧不已,将自己装进囚车,送到秦穆公面前。

秦穆公也是真不简单,虽然孟明视一再失败,但他还继续让孟明视做大将军。 有了这么多失败的经历,孟明视不再自负任性了,他变得谨慎起来。又过了一年,晋国联合宋国、陈国、郑国一起来攻打秦国。孟明视这回只守不攻,晋国人一再挑衅,孟明视依然不予理睬。晋国军队这回没讨到任何便宜。 到了公元前624年,孟明视终于请求秦穆公攻打晋国,并立下了军令状,不获胜绝不回来。秦军东渡黄河以后,孟明视下令烧毁全部战船,准备与晋国背水一战。这一招后来项羽也用过,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烧毁战船以后,孟明视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攻下晋国数座城池,终于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晋国。


周襄王见秦国将强大的晋国打败非常吃惊,急忙派大臣赏给秦穆公十二只铜鼓,秦穆公自此称霸中原。 如果换做其他君主,孟明视屡屡失败,怕是早已失去国君的信任,甚至性命不保。孟明视能够先败后胜,坚韧不拔的品格固然可贵,但也少不了秦穆公的宽宏大量,慧眼识人。秦国能够强大,不是没有原因的。

与其说百里奚的儿子厉害,不如说秦穆公有雄才大略。


三分钟历史故事


说到秦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和谐君臣 ,秦始皇和李斯是一对,秦昭襄王和范雎是一对,秦惠文王和张仪是一对,秦孝公和商鞅是一对,而更早时候的秦穆公和百里奚也是一对。秦穆公能够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位霸主,确切来说应该是西部霸主,离不开百里奚的辅佐。而百里奚能成为秦相,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

说起来,秦穆公能得到百里奚还多亏了晋献公,晋献公是晋国历史上一位响当当的国君,拓地千里,让晋国的版图一再扩大,更是在追杀儿子重耳和夷吾的时候不忘攻打别的国家,假道伐虢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战争,为了灭掉虢国,晋献公采取卿大夫的建议借道于虞国,虞国国君贪图财富也害怕晋国,因此先后两次允许晋国借道,当时作为虞国大夫的百里奚劝说虞国国君不要借道,毕竟唇亡齿寒,但是国君并没有理会百里奚。

其结果就是晋献公灭掉虢国之后,顺便在回师的路上灭掉了虞国,国君和百里奚都被俘虏,当时晋献公正好安排女儿穆姬的婚事,要将穆姬嫁给秦穆公,百里奚等人都成了陪嫁之人。但是百里奚跑了,他可能觉得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屈辱,于是在路上跑了,跑到了楚国的地界上,然后被楚国人抓起来放牛。

别人不知道,但是秦穆公却是知道的,百里奚是一个人才,如果他能得到百里奚的辅佐,那就是如虎添翼,称霸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因此当他知道陪嫁中有这个人的时候,立马就召见他,然后才知道百里奚并没有老老实实来到秦国,而是逃到了楚国的宛地,好好的人才被当做苦力在使用。

秦穆公知道后第一时间想到用重金将百里奚赎回,但是倘若急切的用重金赎人,必然会引起楚国人的怀疑,到时候他们可能就会发现百里奚是个人才的事实,因此后来秦穆公决定用赎回奴隶的价格来赎回百里奚,这样的话,楚国人自然不会怀疑,也就保证了百里奚顺利回到秦国。

秦穆公用五张羊皮顺利将百里奚赎回了秦国,并亲自向百里奚说明事情的原委,两人一番交谈后进入正题,通过三天的交谈,秦穆公确信百里奚正是他寻找的可用之才,也将是秦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才。

百里奚帮助秦穆公改革内政,制定发展方向,让秦国的百姓接受周礼的洗涤,助秦穆公称霸西戎,秦国向东方各国展示了自己东进的决心,当然也能及时调整方向,在强晋的阻扰下,向西拓地。这些百里奚都功不可没,而且他的儿子孟明视也为秦国服务,不同的是,孟明视是一位武将,他的经历也算是一段传奇,此人打仗并不怎么厉害,相反的还吃了不少败仗,甚至还被俘虏过,但他最终还是胜了一回。史书中记载的他参与的战争都是对晋国的战争。

当年,秦穆公派人护送重耳回国继位,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嫁给了重耳,结果为秦国树立了一个很大的障碍,因为晋文公重耳很快就成为中原霸主,而秦穆公无论如何也无法东进,后来自己这个女婿终于死了,他就想趁机给晋国点颜色看看,不顾百里奚和蹇叔的劝阻,秦穆公执意出兵攻打郑国,而将领正是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大军开拔的时候,百里奚和蹇叔泣不成声,但始终没有办法阻拦得住秦穆公,而这一仗也毫不意外的是秦国输了。

秦军在攻打郑国的路上遇到一个郑国商人,此人用智慧为郑国解除了一次大的危机,然后秦军去灭掉了滑国之后回国,在途中遭遇晋襄公的军队,秦军全军覆没,三位将领都被俘虏,好在有文嬴从中斡旋,骗着晋襄公将三人释放回国,秦穆公穿着素服亲自到郊外迎接三人,不仅没有责怪他们反而好言相劝,并仍旧重用他们。

但三年后,三人再次攻打晋国,依旧是兵败,孟明视羞愧难当,但是秦穆公仍旧重用孟明视,孟明视的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但他按下这股火,静静地等待时机,加强士兵的训练,他不再纠结于上战场,而是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关系百姓生活,实实在在充实军队,等到了第二年,秦国再次攻打晋国,孟明视立下军令状:不打胜仗决不生还。

在渡过黄河之后,将船只都烧掉,他没有留下退路,此战只能往前不可退后,视死如归,正是这样的准备让秦军终于打了一次胜仗,让晋军战栗,孟明视一战成名,终于一扫过去的耻辱。

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孟明视就是百里奚,他们是一个人而不是父子,《左传》中语焉不详,而《史记》中他们是父子,真真假假已经很难判断。


尚宫女史


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了百里奚这个一代名相,使得老嬴家在春秋时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而百里奚当初为了做官,背井离乡,直到四十多年后,儿子百里视才找到他。

百里视武艺高强,秦穆公爱屋及乌,当即收为小弟。百里视升任武将后,坚决拥护秦穆公,他说要揍谁,就撸起袖子使劲锤!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不想继续龟缩函谷关以西了,恰好隔壁晋国的女婿晋文公去世,决定趁此机会,把郑国拿下。

百里视跳出来,率领大军跨过晋国的崤山,谁知半道上走漏了风声,郑国早有准备,因此无功而返。

而晋国新上任的晋襄公,估摸着觉得秦穆公这么做不地道,把心一横,联合姜戎,在天下九塞之一的崤山埋伏,待百里视一来,便群起攻之。

秦军惨败,百里视一干人等,被晋襄公抓去了太庙,打算宰了当作祭品,以慰晋文公的在天之灵。

还好,秦穆公的女儿怀嬴,是晋文公的正室,拿出了秦晋之好的大旗,说不妨放百里视等人回去,反正秦穆公见他们吃了败仗,绝对会就地正法。

晋襄公一听,认可了这个提议。就这样,百里视跑回了秦国,还发誓,三年后定然回来报答恩情。

老嬴家的血脉,有一点非常好,就是很少怪罪吃败仗的将军,百里视大败而归,秦穆公依然委以重任。两年后,百里视决意复仇,他率领大军,与晋国交战与彭衙,但这一次,又让秦国赔了老本。

百里视自认为丢了老脸,主动上囚车,希望秦穆公杀了他。但是,秦穆公再一次赦免了他的罪过。

在秦穆公看来,吃过败仗的将军,才能走的更远。

痛定思痛的百里视,一改过去的骄傲狂躁,从一个发号施令的将军,变成了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将军,他和士兵们吃同锅,寝同床,一同操练。哪怕是晋国又跑过来耀武扬威,百里视都坚决守城不出,一声不吭的加紧训练。

有人骂百里视被吓破了胆,成了胆小鬼,还上书秦穆公,请求他另选良将。秦穆公只是笑笑,因为他把百里视的一点一滴都看在眼里,他相信,未尝一胜的百里视,即将大放异彩!

果然,崤山大战后的第三年,百里视履行了对晋国的诺言,他立下军令状,胜,则凯旋而归,败,则马革裹尸。

秦军浩浩荡荡渡过黄河,百里视下令焚毁船只,背水一战,有进无退。

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晋军退避三舍。百里视终于站在了崤山的土地上,秦穆公随之而来,收殓三年前战死的袍泽。《史记》记载:为发丧,哭之三日。

回国后,秦穆公作《秦誓》,收录在《尚书·卷二十三》,是《尚书》的最后一篇,也算是名留青史了!


西游言己


按照史料中的一般说法,百里奚有一个儿子叫孟明视(字孟明,名视,还有没有其他的儿子,史书上没有说,我们也不清楚,所以你的问题或许就是在问孟明视有多厉害。


史料中关于孟明视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崤之战以及其后的几年。首先是在晋文公、郑文公相继去世后,秦穆公想趁机攻取郑国,以圆自己的霸主梦,孟明视就是因此被委任为军队统帅,准备偷袭郑国的。但由于秦国与郑国之间距离遥远,秦军长途奔袭根本不可能取得成果,所以这次战争本身的决策就是错的。


当时蹇叔曾出面劝阻,还提醒过他们晋军有可能在崤山设伏,但秦穆公和孟明视都没听进去。这还不算,孟明视领军出征,在军队管理上不严肃不认真,本来偷袭取胜的可能性就很小,他还嘻嘻哈哈地不当回事,行军途中就果真被郑国人提前发现了,最后没办法了,只好灭掉了一个地图上都看不见的滑国勉强交差。而在回军途中,他也没有半点惊醒,结果就中了晋军的埋伏,弄了个全军覆没。春秋时期人们没有防备埋伏站的意识,所以这个锅不能完全让孟明视来背,但孟明视

战略意识不强、治军不严这些锅肯定是不能甩给别人的。所以从崤之战的表现来看,孟明视真看不出他有多厉害。


我们继续说。战争结束后,孟明视做了晋国人的俘虏,后来还是因为晋襄公年幼,晋文公遗孀(也就是秦穆公的女儿靠着骗小朋友的把戏才骗得晋襄公把他给放了,才逃回秦国。这个时候秦穆公是什么态度呢?说实话,他很生气,但是由于秦军精锐都没了,为了鼓舞士气,他勉强留了孟明视一条命,让他将功赎罪,将来复仇去。但复仇的结果是什么呢?


两年后,孟明视带兵去报复晋国,结果没打赢,又输了,而且输在了什么地方?彭衙。彭衙在什么地方?在陕西,白水县、澄城县之间,那是秦国的地盘。晋国人嘲笑说你们这是“拜赐之师”,拜赐之师怎么被我们打到秦国去了?这节奏不对啊!所以说,这次的战役,孟明视的表现依然不佳。


这个时候秦穆公是什么态度呢?犹用孟明?别逗了,那都是给外人看的,第二年秦国再次报复晋国,是谁领的兵?是秦穆公本人,可不是孟明视了。所以说,秦穆公这个时候的想法是什么?你崤之战打不赢,那是我的错,我不计较,我让你将功补过,结果你又给我打输了,还让人家追到了我们自己的地盘上,我还能用你吗?


秦穆公剥夺了孟明视的兵权

,但是他这个人城府很深,不明说,而是让孟明视干嘛呢?“增修国政,重施于民”,就是让他扮演桑弘羊的角色,继续搜刮民脂民膏,好为他下一次的报复做准备。晋国人一看秦穆公这个派头,那还敢惹吗?所以他们就坚壁清野、坚守不出,让秦穆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到这里,孟明视的故事也就结束了。《左传》对孟明视给了很高的评价:


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惧思也。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孟明视这个人很努力,特别努力,非常努力,不是一般的努力,这就是他最大的优点。


小伙子们追女生的时候最害怕听到的一句话是什么呢?


“你是个好人。”


——但不是我的菜。


等待提拔的干部在接受组织考察的时候,最不希望听到一句话是什么呢?


“你很努力。”


——但不够优秀。


所以,《左传》给你孟明视的评价,究竟是真心称赞呢,还是春秋笔法呢?


逸川历史


百里奚是中国春秋时代著名的贤臣,他协助秦穆公治国,提倡推行仁政、教化百姓。为秦国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也为秦国百年的仁治创造了良好的开端,秦穆公更是因此被列入"春秋五霸"之一。

关于百里奚的最知名典故,可能就是"羊皮换相"了。百里奚出身贫寒,但志向远大,于是便四处游历,后来,他成功地当上虞国大夫,但虞国被晋所灭,他便逃到楚国,沦落到为王养牛。秦穆公听说他贤能,便用五张羊皮换来了他。

其实,不只是百里奚自己才能出众,他的儿子也有着过人之处。那么,百里奚的儿子有多厉害呢?

百里奚的儿子名叫"视",字孟明,按理说,他的正式名称应该是百里视,但史书上更多的是称他为"孟明视"。和父亲一样,他也出生于春秋时的虞国,也就是今天山西省平陆县一带。孟明视出生不久,父亲百里奚便为了实现抱负而四处游历,留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

孟明视自小便不爱读书和劳动,而是喜爱和别的孩子一起舞刀弄枪,锻炼武艺。哪怕长大后,他也常常是抛下该做的农活去练武,加上父亲在外漂泊,音信全无,家庭的重担便全部压在了母亲身上。

后来,孟明视和母亲流落秦国,才终于和已在秦国为相的父亲相认。

直到这时,孟明视锻炼的一身武艺才终于派上了用场。秦穆公见百里奚的孩子身体强壮,便封他为大夫。不久,孟明视迎来了检验武艺的机会。"

因秦国帮助晋文公重耳继承国君之位,双方的关系一度非常友善。公元前630年,晋文公因为郑国和晋国结盟之外,又和楚国结盟而气愤,便连同秦国一起攻打郑国。由此,还留下了"烛之武退秦师"的著名典故。

面对气势汹汹的秦、晋联军,郑国国君连忙派出了以能言善辩著称的烛之武,希望他劝说秦军退兵。来到秦穆公面前,烛之武劝说道,秦国帮助晋国灭亡郑国后,土地都归了晋国,那么更加强大的晋国可能便会向西攻打秦国了,如果今天不消灭郑国,郑国可以作为秦国使臣的中转站,供出使的使者停留休整。

在烛之武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下,秦穆公也觉得帮助晋国消灭郑国并不是一笔合算的买卖,于是同意撤兵,还在临行前留下两千士兵协助郑国防御。眼看秦国撤军,晋文公拒绝了臣子们攻打不讲信用的秦国的建议,而是和郑国重新结盟,也撤了兵。

听说郑国两面三刀,又转而和晋国结盟的消息,秦穆公十分生气,想要攻打郑国,但碍于晋文公的强大实力,又不敢立即发作,便只好暂时忍耐。两年后,晋文公去世,大臣们建议秦穆公趁机攻打郑国,不过,朝中的重臣蹇叔、百里奚都反对秦军劳师远征。

思虑再三,秦穆公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便任命孟明视为主将,发兵偷袭郑国。

按理说,这本是孟明视立下军功的好机会,毕竟晋国新君继位,没有心思管秦国和郑国的恩怨。而郑国本就实力弱小,这次出征看似十拿九稳。

然而,孟明视带着秦军来到位于今河南省偃师市一带的滑国时,却迎面撞见了号称是郑国使臣的弦高,弦高献上礼物,并称这是郑国国君听说秦军的将军要来,专门准备的犒劳。孟明视见郑国已经知道军情,有所防备,便悻悻撤军了。

其实,弦高不过是个牛贩子,他听说秦军要攻打自己的祖国,便一面派人通知郑国,一面前去拦截秦军。孟明视果然中计,并在回程时遭遇晋国埋伏,被作为祭品俘虏。晋国新君晋襄公的母亲是秦穆公之女,她害怕秦、晋的仇恨加深,便劝说晋襄公释放了孟明视等人。

周襄王二十八年(前625),孟明视请求出兵雪耻,但又在彭衙之战中被晋军击败。秦穆公没有责怪孟明视,而是鼓励他,再度让他领军。连续遭遇失败的孟明视痛定思痛,努力训练士卒,和他们同甘共苦,在晋国联合宋、陈、郑攻打秦国,并夺走两座城池时,他养精蓄锐,禁止出兵。

为了报答秦穆公力排众议,始终信任。一年后,孟明视立下军令状,出兵讨伐晋国。他率领秦军渡过黄河后,便焚毁了所有船只,誓要与晋国决一死战。

悲愤和屈辱笼罩中的秦军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很快大败晋军,史称"王官之战"。孟明视并非百战百胜的名将,但他能够百折不挠,从失败吸取经验,最终取得胜利,算得上是难能可贵了。


煮酒君


秦赦孟明襄公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