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都閱讀,為什麼沒有任何改變?《好好學習》學習有方法

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很多小學四年級左右的孩子,寫不好作文,家長們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會給孩子買來很多書,給他做計劃,讓孩子每天都在閱讀、摘抄,但是很多孩子,依然寫不好。

孩子每天都閱讀,為什麼沒有任何改變?《好好學習》學習有方法

婷婷就是這樣,我每年給她買的各類必讀書、選讀書、還有別人推薦的好書……加起來不下50本,給她準備了精美的筆記本,讓她摘抄好詞好句;老師也每天發摘抄卡,讓他們摘抄。

但是,婷婷一到寫作文,還是頭痛,不會下筆。

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卻沒有效果呢?

直到讀到成甲的《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之前的努力,不過是“低水平的勤奮“,我們把一本書從頭讀到尾,遇到有啟發的句子就畫線或摘抄,這樣的讀書方法太原始,所以獲得的是跟努力不成正比的收穫。

我們的學習和努力無非是三個目標:解釋問題;解決問題;預測問題,所以評價學習是否有效的標準就很明確了,那就是:學習之後,行為或認知是否發生了改變。

婷婷不會寫作文,通過加大閱讀量、每天摘抄筆記,幾乎沒有發生什麼改變,那這個學習顯然是無效的。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學習是有方法的,我們的方法可能存在問題,需要修正。

孩子每天都閱讀,為什麼沒有任何改變?《好好學習》學習有方法

《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這本書,可以說是很好的解決了學習方法和管理技巧的問題。

學習,不是簡單的從一邊塞進去,另一邊就出來;學習需要“內化“,消化吸收,轉化成他自己的理解,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果的。

而消化吸收的過程,其實就是知識管理的過程。

知識管理存在三個維度:

1、 數據管理

這個更多是具體的數據層面的技巧,比如下載的文件怎麼保存 ?學到的知識點怎麼歸類?如何快速搜索文件?如何給文件貼標籤?怎樣管理文件夾?在哪裡找到合適的書單?等等。

2、 信息管理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怎樣更好地理解、消化和應用獲得的各個知識點,比如:如何做讀書筆記?如何用思維導圖增強理解等。

3、 底層規律

底層規律跟我們的認知有關,在這裡,成甲提到了一個詞——臨界知識。所謂“臨界知識”,就是那些雖然是少數,但對你很關鍵的知識,即佔比為20%,卻能指導80%生活(學習、工作)。

所以底層規律是三個維度中最重要的內容,具體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在我們的認知深度提升了的基礎上,把之前所學串聯起來,從而融會貫通,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孩子每天都閱讀,為什麼沒有任何改變?《好好學習》學習有方法

帶孩子讀了那麼多書,可是卻沒有什麼變化,怎麼辦?

1、 改變心態,“以慢為快“

我們都想要快速成長,這個時代也無時無刻不在宣傳“快文化“,各種信息每天提醒我們:太慢,你就要被淘汰。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所以家長們也很急功近利,要求孩子一天看一本書,做兩頁筆記,希望讀得快一點、多一點,希望孩子通過大量、快速的閱讀成長起來。這樣的後果是,孩子雖然書讀了,很多常識並沒有真正弄懂,為了快而快。

教育家、哲學家盧梭說: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

正確做法:適當放慢速度,把知識內化成能力。

孩子看書的時候,不尋求數量上的多和時間上的快,而是讓她學會靜心品味、善於思考並聯系生活中以往場景和經歷。

英國的萊斯特大學的一個實驗表明:大腦的記憶,靠的是將信息與舊經驗聯繫起來

2、啟用”黃金思維圈”,引導孩子問“為什麼“

多問為什麼,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看透問題的本質。

查理.安陽市塗料經說過,詢問自己一個又一個“為什麼“,就能更好地思考問題。

孩子的閱讀是如此,每看到一個知識點,都可以停下來問問“為什麼“要這樣做,不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有沒有更好地方法……

孩子的寫作也是如此,在進行人物描寫的時候,也可以多問問“為什麼“要這樣寫,有哪些方法實現等等。

孩子每天都閱讀,為什麼沒有任何改變?《好好學習》學習有方法

黃金思維圈是一個非常簡單而強大的思考工具。

3、溫故而知新,定期反思和總結

“溫故而知新“是老祖宗教給我們的智慧,通過溫習舊知識從而得知新的理解與體會。

對於孩子的學習而言,練習,就是很好的溫故而知新的實踐方法。比如寫作文,不能僅僅停留在看的表面啊,要寫,每天寫幾十個字,每週寫幾百個字,慢慢的,越寫越流暢,最後就文思如泉湧啦。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大於人與豬的差別。“這句話是作家史鐵生說的。《好好學習》這本書,是能縮短人與人之間差異的一本方法論的書,建議大家都來讀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