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怎樣給病人止痛?口服止痛藥行嗎?

手術後疼痛即手術後出現的疼痛,屬於急性疼痛的一種,主要是手術本身造成的急性創傷和內臟器官損傷、刺激等引起,手術後疼痛,也是大多數手術病人很關心、很擔心的問題,那麼,手術後如何止痛(鎮痛)?

手術後怎樣給病人止痛?口服止痛藥行嗎?

術後鎮痛有很多種方式,藥物包括,局麻藥、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阿片類藥物等。給藥方式包括,口服給藥、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給藥、靜脈注射給藥、局部浸潤給藥、外周神經阻滯、膜外腔給藥、病人自控鎮痛(PCA),以及多模式鎮痛。本文就口服給藥、病人自控鎮痛(PCA)和多模式鎮痛重點說明。

口服給藥鎮痛模式,適用於神志清醒、非胃腸道手術等輕、中度術後疼痛以及胃腸功能良好病人的術後鎮痛,可以單獨使用,或結合其他鎮痛方法(如靜脈鎮痛、多模式鎮痛)使用,口服給藥模式方便、無創、患者可自行服用等優點,常用藥物有布洛芬、西樂葆、美洛昔康、泰勒寧等,但口服給藥起效慢、個體差異較大。目前口服用藥多數都是非阿片類藥物或阿片類含量很少,因此,一般口服非阿片類鎮痛藥沒有成癮性。

手術後怎樣給病人止痛?口服止痛藥行嗎?

目前臨床使用最廣泛的鎮痛模式是患者自控鎮痛(PCA),PCA包括了四個要素,可及時發揮鎮痛作用的負荷劑量(即首量),可持續鎮痛的輸注劑量(維持量),可制止爆發痛的衝擊劑量(即患者感覺疼痛自己按壓的追加劑量)以及鎖定時間間隔,防止藥物劑量過大控制的最小設定時間(安全設定)等四個要素,該方法最顯著的特點是病人參與的個體化給藥方法,病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按鍵給藥(當然有安全係數,即四要素裡最後一個鎖定時間間隔防止劑量過大的要素),如此,大大改善了術後鎮痛質量,提高了病人滿意度,毫無疑問該方法是迄今為止的最重要鎮痛模式。說一個大家可能聽說過的,產科、腹部外科、骨科等病人的鎮痛即硬膜外自控鎮痛(PCEA),效果確切。

手術後怎樣給病人止痛?口服止痛藥行嗎?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術後鎮痛模式在向多模式鎮痛發展,PCA 所使用的藥物主要是阿片類嗎啡、舒芬太尼、芬太尼,和曲馬多,而阿片類副作用發生率相對較高,如噁心、嘔吐、嗜睡、眩暈、呼吸抑制、皮膚瘙癢、便秘、尿瀦留,以及由於個體差異性極個別病人有成癮性的潛在風險等等副作用,給臨床上帶來困擾,近年來從理論上認識到疼痛存在著多靶點機制,多模式鎮痛越來越受到重視,包括不同藥物的組合,同鎮痛方法的組合,鎮痛模式已進入多模式鎮痛或聯合鎮痛的新時代。

手術後怎樣給病人止痛?口服止痛藥行嗎?

你有手術經歷嗎?你有止痛治療經歷嗎?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如果覺得本文對您有幫助,請點個贊哦,轉發出去,幫助更多的人,謝謝!

推廣醫學科普,剖析醫患關係,講述醫患故事,請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麻醉超人鋼鐵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