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的三國時期,除了關羽,蜀國還有誰能守衛荊州?

司馬公昭


除了關羽,還有誰能守荊州?



就當時而言,按照劉備、曹操的用人標準,除了關羽之外,那就只有張飛。因為只有張飛、關羽是跟劉備起家,南征北戰幾十年,最為信任、武力高強、衷心耿耿,換成其他人,比如,趙雲、魏延、黃忠等,似乎都不合適。劉備最終決定,留下關羽守荊州,是在建安十七年(212)看《三國志.先主傳》:【 十六年……,松曰:“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魯破,則益州強,曹公雖來,無能為也。”璋然之,遣法正將四千人迎先主,前後賂遺以巨億計,正因陳益州可取之策,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至涪,璋自出迎,相見甚歡。】



建安十六年(211)劉璋聽到曹操,要派鍾繇等討伐張魯,心裡產生唇亡齒寒想法,怕下一步輪到自己,召集幕僚商議對策,謀士張松給劉璋獻計 : 劉備是主公宗親,與曹操有深仇大恨,很會用兵,如果請來的話,先下手為強,張魯不經打,一定會被滅掉,那時候,據漢中抗拒曹操,就不用擔心了。劉璋覺得有道理,派法正帶四千人馬,迎接劉備入川。劉備先後賄賂法正上億,感謝法正、張松、孟達暗中助力。當時,劉備留下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駐守荊州,自己帶上龐統、黃忠、魏延和數萬部隊,進入益州。《先主傳》中,雖然只說留下諸葛亮、關羽,但從一年多以後,諸葛亮率張飛、趙雲分路進川看,這和《三國演義》中說法,是吻和的。



就當時看,留守荊州的人選,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相當充實。次年即建安十七年(212)諸葛亮帶張飛、趙雲進川時,能留下來獨自守荊州的,只有關羽,如果除了關羽,那就勉強算張飛。但張飛以前留守,表現不佳,比如,當年守徐州,劉備、關羽剛走,就被呂布偷襲,不但丟了徐州,還把家屬都陷在城裡。至於趙雲,能力不說,資歷、職務、威望等,還是有點不夠。另外,一年前劉備帶走的黃忠、魏延如何?



估計也不行。因為,那時這兩位投奔劉備,只不過兩年多,這兩位和趙雲一樣,資歷太淺,威望、影響力、都不適合。後世人作為旁觀者,似乎很清楚,但有句話 : “旁觀者清,當事者迷”,儘管後來黃忠、魏延表現搶眼,但那是後來的事,誰也不可能未卜先知,劉備能把留守老巢重任,輕易交給一個剛投誠的人嗎?而當時,劉備明面上,是受邀入川,去幫助劉璋的,心裡卻另有主意,這事本身不地道,不僅軍事行動,還有道德層面,擔著很大風險,一旦失手,老巢就是唯一歸路,十分重要。



所以,當時留守荊州,最合適的人選就是關羽。或者次年進川時,留下諸葛亮、關羽合力守荊州,但從長期來看,諸葛亮作為劉備參謀長,隔著老遠不是辦法,除非以後統一天下,最次統一吳蜀,而這,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是看不到希望的。換句話說,無論換誰留守,在那種四戰之地,如果沒有及時、到位的支持,任何人無法保證,荊州一定長時間安全。


流譽後


-

事實上,以當時的情況,不是關羽最適合守荊州而留下,恰恰是因為他是最不適合留在中央的,所以才留下。荊州是劉孫兩家的死結,劉備當然知道孫權一定會對荊州動手,留下關羽,也是知道關羽一定會輸。這樣的結果,一方面可以打壓一下關羽“恃才傲物”的氣焰,另一方面也給了劉備討伐東吳的藉口。原本一切都是計劃當中的,唯一的變數就是劉備還是低估了關羽的“驕傲”,萬沒想到關羽居然對曹仁主動出擊,雖然一時得志,卻促使孫權偷襲,形成了兩面夾擊的狀況。而當時原本孫權正在打合肥,恰恰是劉備最好的喘息之機。這才是整個計劃失敗的根源。

-

所以如果單指守荊州,很多人都能做到。不管是張飛,趙雲,黃忠,廖化,魏延這些人,當然還有最合適的陳到,都可以很好的把荊州守住。恰恰關羽是最不合適鎮守荊州的,但是放他過去,是一種戰略需要。不管對內對外都是最好的。只能說,當時的時局天意不在劉備這邊。僅此而已。

-

否則劉備漢中之戰勝了曹操,正好兩年修養。孫權討要荊州未果,偷襲荊州之後,劉備沒有損失張飛,荊州水軍健在,多路出兵,東吳很快就會被蠶食。最後三國會變成南北分治,繼而北伐。這才應該是真正的隆中對的內容。

個人觀點而已


伏桀


要說蜀漢集團除了關羽還有誰能守荊州,我認為是張飛。

在劉備親自率軍去取自川被困後,諸葛亮不得已盡起荊州精銳去支援劉備,而關羽就成了守荊州的不二人選,因為當時諸葛亮可選的人也就張飛關羽,而張飛之前有醉酒丟徐州的經歷,所以諸葛亮不敢冒險留張飛,同時劉備派關平回來求救,意思也就是讓留關羽守荊洲。

假設如果讓張飛守荊州會不會比關羽做的好呢?我認為張飛比關羽更適合當隆中對裡守荊洲的上將。

張飛在隨劉備征戰的生涯中確實有汙點,那就是愛喝酒誤事,尤其是酒醉丟徐州,可那是以前的事了,而且每個人成長都是勵練出來的,做為主公,就得給手下犯錯的機會,那樣才會成長起來,要說犯錯,三國時期,犯錯的大將比比皆是,可惜的是劉備沒有給張飛機會。

張飛在酒醉丟徐州後就成熟了很多,也可以說在沒犯錯誤,而且張飛能識人,如果沒有張飛,龐統可能就走了,如果沒有張飛,嚴顏也不會投降,西征也不會那麼順利,所以說張飛是智勇雙全的大將,不是莽夫。

如果張飛真守荊州,關羽犯的錯誤張飛可能會避免,比如和劉備小舅子關係不會那麼疆,當東吳向張飛女兒求婚時張飛也說不出那麼傷人的話來,而且從張飛在古城當縣令時來看,張飛把古城治理的還算可以,張飛治理荊州應該會選拔人才,所以荊州會不錯的。

當然了現在說這些都是飯後談資了,權當一笑了。


天宇的文史情懷


現在用荊州之失來指摘關羽的基本都屬於事後諸葛亮,在當時蜀漢能夠統領荊州,而劉備也放心的唯有關羽一人而已。只是空言者建功,實幹者擔錯,古今中外都是這樣!

東漢全國劃分為十三州,荊州無論地域、人口各方面都是前列的大州,戰略地理重要,不是說隨便派個猛將就能駐守的。如果是在東吳手中,因有地利之便,只要在關隘要道駐派將領,各地分派太守主管民事即可。一旦有變,可以迅速調集全國之力支援。

但是對蜀漢來說,兩地千里之遙,又道路難行,難以相互顧應。所以必須要派一名威望重,能力強,又可信任的大將駐守,具有統領軍政兩事,隨機應變之權。說難聽一點,就是一鎮諸侯,任人不善的話隨時可以獨立,劉備也無可奈何。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關羽有絕對的優勢:

一、自涿郡起兵討伐黃巾起,關羽即跟隨劉備,其忠義之名天下皆知,雖然沒有演義裡桃園結義之事,但是歷史記載三人感情勝似兄弟。所以關羽是劉備最安心的人選。

二、歷史上蜀漢大大小小戰役皆是由劉備主導,諸葛亮是劉備死後才開始掌軍。除此之外,關羽就是軍中的二號人物,歷來都是除劉備外可以獨立領軍,駐守重要城池的將領,一直也沒有犯過什麼差錯。所以是所有人選中,最讓劉備放心的。

三、關羽是三國真實歷史記錄中唯一一個萬軍中取上將首級而返的,甚至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可謂威震華夏,而且有正式的漢 壽亭侯爵位,劉備自立漢中王前也只是宜城亭侯,孫權更只是車騎將軍。關羽有名有實,由其鎮守荊州才能震懾曹魏和東吳。

四、荊州以水軍為主,關羽又是蜀漢中少數能治水軍的將領。劉備在荊州時,就是由關羽統領水軍。

五、關羽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一方面可以讓劉備放心,至少關羽的性格很難勾結荊州當地士族門閥,但也一方面為關羽失荊州留下了伏筆。可惜缺一中間調節,地位能力皆足夠在關羽北伐時穩固後方之人。馬良雖有才名,但不如諸葛亮、荀彧、程昱等人的權謀之術。

而蜀漢其他人都有明顯不足之處:

首先荊州四戰之地,需一大將駐守,文官基本上都可以排除。

諸葛亮尚未掌過兵,且資歷不足,短時間內很難壓服那些驕兵悍將,對吳魏的威懾力也不足。同時諸葛亮久居荊州,與黃、蔡等荊州大族都有姻親關係,與吳國諸葛瑾又是兄弟。若龐統未死,諸葛亮輔佐關羽是非常合適的,但獨領一州,這時候還是絕對不可能的。

張飛暴而無恩,雖然是萬人敵之勇將,但是難做一州之牧,而且當年有徐州之失的汙點,不可能再獨領荊州。

馬超本就是一諸侯,無奈投奔劉備,本就被提防,最是不可能領荊州。且馬超所恃者西涼鐵騎也,荊州多用水軍,若用馬超則南橘北枳。

趙雲一直沒有獨立領軍,威望資歷都不足。

黃忠已是老卒,且是荊州降將。

魏延亦是荊州降將,當年任漢中太守時就已經有異議,而且性格缺陷比關羽張飛還要大,當年和楊儀等文臣內鬥,鬧得連吳國都知道了。如果領士族門閥眾多的荊州,還不是要弄的烏煙瘴氣。

陳到有和趙雲類似的問題,其他將領就更不用說了。

原益州的大將就更不用說了,剛歸附過來,屁股都還沒坐熱,誰敢讓他們去領荊州,蜀漢的半壁江山。

所以綜上所述,關羽是最合適的人選,只可惜天時不與,龐統竟中流矢而死,諸葛亮需留益州穩定時局。關羽過剛,又無人有能力調衡,以至被東吳偷襲,只能說這就是歷史,是現實。


潘不安講究史


拋開《三國演義》講歷史中真實的三國 為什麼讓關羽鎮守荊州?

先說荊州的重要性!

荊州地處江湖平原 漢江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三國時期境內還有云夢大澤 灌溉便利 盛產水稻 “有湖廣熟 天下足”之稱,北有漢水 大洪山 南有五嶺 西有巫山 東有大別山 幕阜嶺 羅霄山 九嶺山 形成天然屏障,也就是說荊州有糧食 地利上有又有天然屏障,而且在地裡位置上有是一個十字路口,北方人口南下必須先經過荊州,想要進入益州也必須走荊州過,因為在當時沒有其它路可走。


在戰略位置上處於三個政權的交集地 地處長江中游地區,可北出長江攻取宛城洛陽,東邊可順江而下攻取江東,同時也是西邊益州的一道屏障,孫權若佔荊州 北可攻宛洛 西可進取益州,同時為東邊江東提供戰略屏障!曹操若得荊州,就更好辦了,西邊打劉備,東邊打孫權!總之誰得誰有利,所以荊州是四戰之地,它是逐鹿中原問鼎天下的一塊墊腳石!

再說關羽的重要性!

關羽自涿郡起兵跟劉備關係就非常好,一路打拼到佔據荊州,關羽能力確實非常強,實戰經驗非常豐富,帶兵打仗是非常講資厲和威望的,否則根本指揮不動軍隊,劉備佔據荊州後荊州水軍就是由關羽提領的,也就是說北方對付曹操關羽手下有以前親自訓練出來的步兵老部下,東邊對付孫權也有荊州水師。


所以一個戰略地位那麼重要的地方!肯定要交給一個有能力有威望又自己絕對信任的人身上,關羽是唯一一個符合這幾個條件的!

為什麼荊州沒有交到其它人手上?

先說說大家耳熟能詳的常山趙子龍!《三國演義》當中趙雲確實很厲害!他的能力和忠心足以鎮守荊州!但歷史中的趙雲確沒有那麼英明神武!他充其量就是一箇中軍護衛 就是保護劉備安全的,沒有獨立帶兵打仗的經驗和能力況且還要鎮守那麼重要的荊州,根本不可能 劉備不可能選他!


再說說馬超!馬超本來就是西涼降將!是被逼無奈才來投靠劉備的,而不是一開始就跟劉備劉備打天下的心腹原班人馬,而且打荊州的時候馬超還沒來投靠,更談不上功勞了,打的時候沒有馬超什麼事,坐守的時候更沒他馬超什麼事了!

看看張飛行不行!張飛有勇無謀!好打罵軍士 愛喝酒之後誤事 也就是適合衝鋒陷陣當個急先鋒!絕不可以為主帥否則必累三軍!“王不可怒而興師 將不可慍而致戰”他的性格已經丟了一次徐州!“不遷怒不二過”劉備不可能再讓他犯第二次錯誤!



接下來看看黃忠!黃忠守能力上自然沒有問題,但是才打下荊州就讓原荊州人馬來鎮守,劉備還是不放心,在古代那個社會不像現在,那時候是世家大族實際控制地方,黃忠在當地威望還是挺高的,如果他對劉備忠心那自然是好事,如果他要造反那也是一呼百應啊,劉備不得不考慮其中的風險!


看看魏延吧,魏延能上自然沒得說鎮守沒有問題!只是他品行上讓劉備不放心,他是殺了原來的主公韓玄之後才來投誠的,這在古代是犯上之罪!荊州怎麼可能交到他手上!

最後看看陳到,陳到是白毦兵的將領 《諸葛亮集》提到“到所督,則先帝帳下白毦,西方上兵也”他統領的都是近衛軍說白了也就是保護劉備的,跟趙雲比不多!這樣的人不可能提領荊州,因為他有他的用處!


太上無極命理工作室


老將黃忠可以守荊州,關羽太自負


亞連0312


荊州地理位置是三國交匯處。無論任何人去守還是會丟的。首先荊州對劉備而言,北邊就是曹操,如果選擇精銳人馬北上,就對曹操的許都造成嚴重威脅。如果安排精銳水軍,就會對吳國造成滅頂之災!因此這個地方是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這個位置難守易攻,所以才安排關羽守。這個地方對於吳國來說就是他們的命。如果吳國佔領荊州那麼,吳國就掌握了長江流域對北方地區防禦的主動權。還可以防禦蜀漢的入侵。吳國無論付出多大代價只要有一絲希望就必須取得荊州,不管是漢蜀誰的大將去守。最後還是會被吳取走。

當時除了關羽沒人能守,荊州當時屬於蜀,曹操不會直接攻打,如果直接攻打,吳必定去搶,曹操和關羽打的兩敗俱傷,最後好過了吳國!讓張飛守,張飛又不行沒有一點威望整天打下屬。所以只有讓重情重義的關羽去!

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今天要努力966


一個國家有幾方?有四方,能守一方的,一定是方面大員。既是方面大員,沒點乾貨能行?特別是紛爭嚴重,地處多重勢力的地區。而荊州就是這樣的地方。

關羽守了,如果不去攻附近的樊城,他一定守得住,可保荊州本身不失。但在防守中去進攻曹操和忽視孫權,大意失荊州,功敗垂成,也實在是不幸。

關羽在荊州,劉備等在西在北征戰,都在擴大地盤,幾乎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態。相互策應就減少了,一方有難就來又及支援,這就造成彼此各自為戰的狀態。曹操和孫權,在荊州問題上一直是有溝通的,以區區荊州一州的力量去對付兩個志在必得的國家,關羽實在是盡力了。成與不成,為此戰鬥而死,也難能可貴。

似關羽這樣的人物,荊州在他手中都失了。那還有誰能固守荊州不失呢?如果僅僅是守荊州本城不失,蜀國是有人能守的。比如趙雲,比如魏延……但沒有選上。如果是守荊州全境不失,恐怕不好找人。

實際上,劉備讓關羽守荊州,其實是"封"他二弟在此,有個他老弟自己的辦公室,有個自已的吃飯喝酒睡覺射箭的地方。關羽明白,軍師也明白。現在失去了,就等於沒了安身立命的地方。關羽發動樊城之役就是要完整收服全部荊州,不讓曹操孫權染指。這是動力。在在保自己的飯碗和衣冠。

其他人來守,沒這一層,少了壓力,可能就守得住了……

趙雲,魏延等佐之以黃忠,馬超,應該不是問題。





劉一千五


不請自來...我只說一人,劉備手下防攻堅戰的高手-霍峻;

霍峻(178-217年,南郡人)早年隨兄聚鄉兵在劉表旗下任偏將;兄長和劉表病亡後歸降劉備任中郎將;劉備攻益州時,霍峻任葭萌太守,堅守劉備大後方;同年,張魯曾勸降霍峻,但被嚴拒!次年劉璋發兵萬餘人攻葭萌城,企圖前後夾擊包圍劉備攻蜀軍團;霍峻憑藉城內數百士兵成功堅守一年,並斬殺劉璋中郎將向存;平定益州後,劉備嘉獎霍峻為梓潼太守,和巴西太守張飛遙相呼應共同防禦益州北部;但建安二十二年秋(217年)霍峻因病死於梓潼,下葬成都城郊;

霍峻是少有的蜀國政治派系中的中間派,做為有軍事政治才能的實權人物,他一貫低調駐紮在邊關,極少參與重大戰役和政治事件;原因其實很簡單,平定益州和漢中後,蜀漢集團政治派系分為:一是,劉備嫡系派別,包含了關張趙和諸葛亮為核心的心腹;二是,益州本地士族,以法正和李嚴為首的派系;三就是荊州派,主要人物是馬良兄弟,黃忠,魏延,霍峻,蔣琬等;(也有很特殊的獨立派系就是馬超兄弟);

說到底,霍峻和兒子霍弋都是被低估的蜀漢高才能軍事將領!



四角花內褲


荊州難守,於劉備集團的任何人守衛,都是一個難題;荊州易守,任東吳任何一個人守之,都是輕而易舉。也就是說,劉備進佔益州後,荊州就是一塊燙手山芋,棄之可惜,守之不易。因為此地於益州來說,山嶺阻隔,極難救援。而此地於東吳來說,山水相連,地勢一體。於荊州守將關羽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堅守不出。因為荊州北有曹操,東有孫權,可謂強敵環伺。西雖有劉備大軍為靠,但崇山阻隔,進出不便。說關羽孤軍作戰,毫不誇張。關羽之誤,誤在主動進攻襄陽。因為其能守住荊州就是大功一件。今棄守為攻,就會給東吳以可乘之機。關羽此舉,說明他不是一個戰略家,而是一個狂徒。以自己的能力能守住荊州就不錯了,還妄想既守荊州,又能北進中原,建功立業,可能嗎?與關羽有一比的,是曹仁。曹操北退時,留仁鎮守襄陽。襄陽北靠曹操集團,防守形勢比關羽守荊州好多了。但曹仁從不主動出擊,以確保襄陽之安全。此為智將也。非關羽可比。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