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什麼最難?

ipgks


經驗總結最難,古人不跟著學習20載,是不允許開藥方的,現在沒學習兩年都可以成大師,不吃了百草是不能著藥方的,等等等等


坡坡78


中醫國之瑰寶,在醫學不發達的過去,中醫靠著其獨有的“四診八綱”診斷疾病的手段,“辨證施治”醫治了無數的病人。好的中醫只靠“望聞問切”察顏觀色即可知病人痛在何處。

從前,有一個村莊,來了一位老中醫,臨床經驗十分豐富,診斷疾病準確,治療疾病效果好。所以村裡人都來找他看病,因為效果立竿見影,被於稱為神醫。

村中有一個外號楞頭青的人。這時他剛吃過午飯,正在房上修理房子,聽到來了神醫,於是他就立馬從房上跳了下來,跑到了醫生面前。他平時壯的像牛,沒有啥毛病。他就想故意試試看醫生的本領如何,說:“醫生你看我有什麼病。”說後詭秘的笑了一下。醫生正在給別人開藥方,被他的問話打斷了,便抬頭看了一下他的面色,立刻說道:“你快點回家,跑慢了就死在路上了。”此人聽後,哈哈大笑,回頭就走。此時,他突然感到一陣劇烈腹疼,頭重腳輕,一頭載到在地上,兩眼上翻,頓時一命嗚呼!

原來他剛吃飽了飯,胃腸道處於飽脹狀態,再由高處跳下,致使胃腸道受震,破裂而死。



半個南山人


中醫最難的是全盤聽任西方的執業註冊標準,要考英語,以西醫為主導。與時俱進是必須的,問題是祖國幾千年傳統國粹精髓被西方標準牽著鼻孔走,這才是最難的。

你沒有執業註冊證書,再有臨床經驗都是【非法行醫】。而“合法行醫”卻被西方標準洗腦了,沒有西方的執業註冊證書還真的寸步難行,然後就有中醫西化,不倫不類的中西醫結合。

民間中醫中藥,只能夠偷偷摸摸地做。唯獨有一些網絡醫療大咖一邊抨擊西醫輸液,一邊偷偷摸摸學習西醫如何開輸液醫囑藥方。一邊極力說服大家嚴禁輸液,一邊自己卻極力支持輸液。究竟是按照某些權威媒體倡導的垂死才給輸液呢?還是臨床醫生根據具體病情具體操作呢?

再有名望的名老中醫,無論有沒有證,都敵不過中藥源頭上的偽劣,這也是中醫舉步維艱的原因之一。以前幾幅中藥立馬見效,現在幾十幅中藥依然沒有什麼效果。同樣是高麗參,原產地的治療效果比附近批量種植的效果肯定千差萬別了。精挑細選枇杷葉和集裝箱垃圾葉混搭的效果肯定相差懸殊。

所以,中醫最難的是沒有自己權威的標準,接著就是沒有合乎規範的中藥材。至於有一口流利的英語,中醫生只能在國內水土不服,沒有發展壯大最根本的土壤。


六維魔咒


學習中醫自身的難,讀背記理解消化變成自已的行之有效的理法方藥,對症施治。再就臨床難,現代西醫這麼發達,那有你中醫的機會,除非病家走頭無路,才想到了中醫。此病家以進入西醫不治之症了。中醫古人的話是治病治不了命了。病家的心態難,同是一個病人,假如去西醫了死了是搶救無效死亡,家屬沒意見,因為西醫有病危通知書,保護醫生。中醫呢沒有。假如去中醫治療,理法方藥完全無誤。病人吃藥時間和走的時間同步,病家誤認為就是剛剛吃完你的藥就斷氣了,當然這個病人不吃藥也是要死的。再這某些西醫就講告訴你,你不聽,到我這保你好。在多數人都認為西醫死了是正常的。中醫出現治病治不了命的病人死後就是中醫責任。當然這裡不排除誤治的。中醫也有誤治的。醫聖張仲景,所說壞病,也可以誤治。這是有些人說中醫治了急症的是錯誤的,中醫是可以治急症的。還有中藥是吃不死人的也是錯誤的。就拿常用的六味地黃丸你吃反了也是慢性自殺。讓你說中醫難不難?


童心2020


中醫什麼最難?最難就是要病人相信你。你有天大的本事無人信你,你就沒有辦法了。人家信你病情就要好三分,在給他語言開導病就要好一半,人的得失上天早就安排好了的,沒學過醫的人,比你學過醫的人能幹,他專門研究嘴皮子冒充醫生,生意好得很,你真正有本事的人,要講醫德,特別是修道學佛的要記口業,不敢亂說一句話,所以業務就差,就窮。你看人世間學會耍嘴皮子,就相當於三付拳頭,在社會上混求生存就是這樣的。要學會說話,要有騙人的本事,你就很富有。但是遲早還是要還的,騙人得來是不踏實的。人窮志不窮,守著本事吃飯,不會餓飯就行了。


胡代泉


中醫通過望聞問切就可以診斷疾病,然後結合八綱辯證治療疾病,在中醫的診斷中,最難的就是望診,“望而知之謂之神”,望診自古以來就認為是中醫中最難的,看一眼就可以知道什麼疾病,就能知道內裡氣血臟腑的情況,確實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是中醫非常神奇的診斷方法,也是中醫中最難的一種。




人體內部的疾病都會在外表有所反映,因此人體的疾病都可以從人的神色形態上看出來,無論從氣色、臉色、動作、喘息、語氣中,都可以看出疾病的情況,但是疾病往往都是複雜變化的,有時表現出來的未必是疾病的真實情況,有的可能是假像,讓人真假難辨,像一個紅光滿面的人,有可能是健康人,也可能是一個有疾病的人,辨別起來比較困難,需要整體辯證才行,看一眼就知道疾病的不是一般人,所以望診是中醫中最難的診斷方法。

在望聞問切中,除了望診是最難的,其它診斷相對簡單,“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功,切而知之謂之巧”,因此望診比較神奇,也是中醫較難的一種。

中醫八綱辯證也是診斷和辨別疾病的方法,“陰陽裡表、寒熱虛實”相對比較容易辨別,其它陰陽五行辯證,衛氣營血三焦辯證,氣血辯證、臟腑辯證等,這些辯證方法,相比望診來說比較簡單,也很好理解。


當然學習中醫知識也不容易,要多學、多看、多實踐,時時刻刻都要學習,這方面也是很辛苦,中醫是一輩子的學習實踐,只能說活到老學到老,因為疾病非常複雜,需要因人、因地、因勢治宜,這樣才能準確的判斷和治療疾病。

望診是中醫最難的一種,但是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必須四診合一,再結合八綱辯證,才能正確的判斷和治療疾病,要達到望而知之謂之神,只有經過長期的實踐,慢慢的積累經驗,才可以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中醫雜症


中醫什麼最難?

答:心定心靜第一難!

剛入門時師父帶我去書店買了《湯頭歌訣白話解》《藥性四百味》《經絡分寸歌》《內經講義》《醫古文》這幾本書,要求我要背誦下來!多年後感悟到原來背書除了打下基礎外,關健的是在不知覺的過程中培養了我的入定能力。

沒有跟師第二難!

學了三年,以為天下無病不可治,治病三年,覺得天下無方可用。迷茫之後,虛心拜了幾位老師,耳提面命,幾年之後,豁然貫通,下醫醫身病,上醫心身同治。

學成之後傳承出去亦難,這是第三難!也是最難最難。

中醫的理論近似神仙神授,初學似易,精通實難!它的最高境界不在五行,不在陰陽,在於一“炁”!說無實有,說有卻無!不是上上根基之人,基本不可能真正地登堂入室。


張建平149284331


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下吧,難的是背誦。需要背誦的熟練到什麼程度?就是成了嘴上神經自己反應了。不用思考,張嘴就來的程度。特別是四診心法 下面,脈診。老中醫讓我背誦到張嘴就來的程度。這個過程是不艱辛,也簡單,就是背誦到成嘴記憶這個程度最難了。只有到這個程度,脈診的時候,到底是什麼脈象,是自己冒出來,而不是自己思考的。後面更加漫長的如此背誦還很多,四診心法 上 。神農本草,傷寒金匱,牛人竟然把黃帝內經也背誦倆。

更加難的就是中醫思維,中醫是按照症來辯證內因的,定位定性,然後搜索腦子的方子,各種藥品。但是現在人看到什麼症就是對照什麼藥,看到上火就來涼藥菊花,金銀花之類的。本質上沒有到中醫思維的模式。正確通過四診,定位定性,病在表還是肌膚還是腑,還是在臓?是虛還是實?是寒還是熱?治療法則是最佳?治療手段是針灸按摩方劑那個最好?還是一起來? 方劑用那個方子最好,沒有方子用那些藥最好,針灸 那些穴位最好?這些都是固定的中醫思維模式。這個模式訓練是長期漫長的。這應該還算中難吧。

最難的部分終於到了,那就是悟,有些人一輩子也成不了宗師級別的,就是沒有開悟。這個就是最難了。所以中醫大夫很多,名醫很少,宗師更少!


九源地本草精選


中醫什麼最難?中醫最難的是報名考試最難?政策給你設置幾道無法辦到的門檻?把中醫報名考試的渠道給你禁錮死了,目的就是讓中醫滅絕!中醫藥若是在中國消失了!中國人一定會付出沉重的代價!醫院遍地,專家遍地!但是人人都是帶病生存?西醫藥又能讓中國人成為東亞病夫了!


幽藍


自學中醫,選好第一本中醫書,少走冤枉路最難。朽翁當牟自學中醫,入門書籍為明代上海松江中醫即雲間李中梓(李士材)——《醫宗必讀》。非常實用,推薦自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