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日,蘇軾將平生豁達之氣寫進這首詞裡,開篇3個春字驚豔了

盼來盼去,終於盼來了立春。作為24節氣之首,立春對中國人來說向來有特殊的意義,而2020年這個立春對我們來說顯得格外重要。“立春”的“立”是開始的意思,冬天要過去了,春天要開始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一天其實適用的地域僅是位於北迴歸線上的嶺南地區,從氣候上來說,我國93%的陸地面積上還是嚴冬。

立春之日,蘇軾將平生豁達之氣寫進這首詞裡,開篇3個春字驚豔了

這麼說或許有些掃了大家的興致,但對於這93%的地區來說,春天就是一種希望,不出數日春姑娘終將緩緩向人們走來。立春是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春來秋去,一如人生的起起落落,不變的是心中藏著的希望。在這個特殊的立春,筆者給大家分享一首蘇軾的立春詞,詞名《減字木蘭花·立春》。

立春之日,蘇軾將平生豁達之氣寫進這首詞裡,開篇3個春字驚豔了

900多年前的那個立春,對蘇軾來說正是人生最艱難的時候。60多歲的他被貶到天涯海角的海南,從20多歲名滿京城開始,蘇軾的人生很少有順遂的時候,但他卻硬是將本該滿是悲歌的一生過成了一場生命的盛宴。在人生最難的時候,蘇軾將平生豁達之氣寫進了這首絕美之作中,最後一句安慰了世間多少失意,讓我們來品一品:

《減字木蘭花·立春》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乞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立春之日,蘇軾將平生豁達之氣寫進這首詞裡,開篇3個春字驚豔了

詞的上片開篇就是3個“春”字,每次讀來一片春牛、春杖、春風三春立馬浮現在腦子裡,湧至心間。“春牛春杖”是古代立春的一個習俗,當時百姓會在立春時造土牛,農人會持著犁杖,輕輕打著土牛,這就是所謂的“打春”。“無限春風來海上”則由春俗寫到春風,承上啟下引出對春神的祈求。上片最後一句是虛寫,希望今年的桃花能紅得似火。在這上片中,詞人共用了4個“春”字,抒寫了自己對春天的無限嚮往。

立春之日,蘇軾將平生豁達之氣寫進這首詞裡,開篇3個春字驚豔了

詞的下片酒後的詞人,被春風吹醒,眼前是農人家立好的春幡和綵勝。古代民間在立春時有在門口插上春旗的習俗,詞人醉眼看旗,春幡春勝別有一番情致。最後的落筆是全詞最妙的部分,明明這就是海角天涯的荒野之地,明明眼前還無百花齊放,但豁達的蘇軾卻仍找到了能寬慰自己的楊花。若說這就是天涯,又怎會有這似雪的楊花相伴,人們又怎會如此渴望春天的到來?

立春之日,蘇軾將平生豁達之氣寫進這首詞裡,開篇3個春字驚豔了

這首詞通篇都在詠雪,一連7個“春”字的使用,讓全詞充滿著朝氣。誰能想到,這是蘇軾在人生最難的時候寫下的作品?得意時,蘇軾的詞是“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狂得沒有邊際;失意時,蘇軾眼中是“捲起楊花似雪花”,豁達得令人服氣。2020年的立春,或許你和筆者一樣也在家裡宅著,但窗外樹枝上的新芽就在咱們心中,一如當年安慰了蘇軾的楊花。一切終將過去,美好的春天在等著我們,這首蘇軾的立春詞,希望能給您帶來一絲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