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怂,就是干!2019年IVD行业盘点

感谢昌涛和洪华对本文的指正和建议。


2个月前就在琢磨写2019年的行业总结,迟迟没法完稿,转眼已到2020年的元旦,觉得还是有必要梳理一下过去的一年。总结和计划的目的并不只是要完成什么目标,也是一种督促。一家之言,肯定偏颇,没提到你们公司和所在领域实在是星哥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欢迎路过的读者拍砖吐槽。

产业端


1.生化

波澜不惊的外表下,继去年利德曼大股东易主以后,九强生物也华丽转身,投向国资的怀抱 。抛去政策端的影响,其实这两年对于生化试剂企业是个不错的时机,因为龙头企业的大股东变动,一般会带来公司中高层的洗牌和内部动荡,有变动才有机会。


对于初具规模的生化企业,这两年其实是跑马圈地的大好时机,据我所知,业内至少有两三家生化企业增速非常不错。这个就跟前几年美艾利尔的持续动荡,给国内不少POCT带来的机会是同一个道理。

所以不要总说生意不好做,机会来的时候,你能抓的住吗?

参考《致九强生物:并购不是请客吃饭》


2.免疫


磁微粒化学发光

市场容量依然在增长,并且国内龙头企业的增速高于行业增速,很遗憾,基于种种原因这个大市场和绝大部分IVD玩家无关。


第一梯队新产业,安图,迈瑞,稳如泰山,其中迈瑞表现尤为亮眼。4年前我对某位新产业的朋友说的话依然有效,迈瑞在化学发光领域的营收一定会超过新产业,当然新产业也会发展不错,毕竟全球1万2000多台的装机量,实力不容小觑。

第二梯队亚辉龙,科美,长光华医等也在奋起直追。

亚辉龙经过多年的积淀,龙抬头,势已起,完成pre IPO轮融资;

科美最近听说正在准备IPO,投资机构并购的项目,上市退出的诉求是肯定的;

长光华医终归梅里埃,除了增持股份,长光华医获准使用生物梅里埃商标,想来整合的还算顺利,未来长光华医能否像FilmArray一样,成为生物梅里埃的业务增长点,值得期待。

参考《聊聊生物梅里埃并购长光华医》

参考《礼来亚洲、国药资本等大鳄纷纷下注,这家IVD公司为何备受追捧?》


记得2015年,某位化学发光企业的营销总监跟我说,他似乎找到了一条在化学发光领域突围的方法,即面向二级和一级医院的低通量化学发光分析仪,星哥当时就表达了质疑,说这些产品不是迈瑞和新产业做不出来,只是他们还不下手而已。4年过去,该企业的低通量化学发光分析仪终于拿到注册证了,然后却发现市场上同时出现了很多同类的产品。原来在2015年和2016年,有很多同行都“不约而同”想到了这条差异化的路。


酶联免疫

12月26日晚间,证监会官网公布的信息显示,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IPO成功过会。翻了翻招股书,发现这个酶联免疫龙头企业的营收增长动力,来自磁微粒化学发光。

国内酶联免疫老四家中的3家都已经上市了,最后一家还在想什么呢?


参考《成立28年,净利润近3亿的IVD企业IPO过会》


3.POCT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2018年这话说的是武汉明德,2019年换成了科创板IVD行业第一家-北京热景。

胶体金快诊产品今年再度逆袭了,东方基因的科创板过会,让很多所谓高大上的企业汗颜;别忘了还有创业板申请终止审核的杭州奥泰。

POCT分子诊断热度飙升,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出现这么多创业企业,未来肯定会有企业跑出来,也会有企业倒闭。大家都希望自己是跑出来那几家。星哥觉得也不用质疑,你要有这能力说不行也想整一家公司出来。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既然这个细分领域没有龙头企业,那些起步早几年的企业也没有说做的特别好,也没有拿到注册证,凭什么我就不能当老大。


不要怂,就是干!2019年IVD行业盘点


参考《 当日涨幅140%!首家IVD企业热景生物科创板上市》


4.分子诊断

硕世生物科创板顺利IPO,即使是外有罗氏,豪洛捷和凯杰这些巨头,内有凯普,亚能,圣湘等强敌,硕世依然上市了,可见什么红海蓝海,还是看谁去做。

非洲猪瘟这一波,带动了兽用诊断的发展,很多分子诊断初创企业在等到注册证的时间里,会考虑开发一些兽用诊断的产品,打磨系统,搞点营收。

NGS

肿瘤NGS行业的龙头企业继续获得大额融资,火星撞地球,可喜可贺,后续希望这些龙头的业绩也撑得起几十亿的估值和之前投资机构数十亿级的投入,不辜负投资人的殷切期望。

当NGS的玩家们环顾各个应用细分领域,发现感染疾病检测(mNGS)领域还处于相对洼地,相关企业的融资进度在资本寒冬的情况下,让其他创业者们好生羡慕。那么问题来了,感染疾病检测(mNGS)领域是否会和肿瘤NGS领域一样,变成金钱的游戏?这些头部玩家们什么时候可以拿到感染疾病检测的第一张NMPA注册证?


参考《感染检测(mNGS)领域未来会不会一地鸡毛?》


5.IVD下游


第三方检验

继3月份私有化爱康国宾后,10月份阿里巴巴又耗资48.74亿元成为美年健康的第二大股东。一年内拿下两大体检巨头。这个事情看似和IVD行业无关,其实不然,考虑到去年美年健康联合凯雷并购了国内第三大连锁独立医学实验室艾迪康,估计艾迪康最后也要姓阿里了。


渠道商

润达医疗委身国资,这几年的发展历程让人不胜唏嘘,所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值得同行借鉴。


参考《“三家归晋”!阿里入主美年健康,涉嫌垄断民营体检市场?》

参考《只要15亿!又一IVD上市公司大股东易主!》


6.IVD上游生物材料


IVD行业的火爆,也推动了IVD上游原料行业的发展,新玩家层出不穷。上游领域其实并不大,想做好壁垒也不低,未来可能容纳不了这么多家企业。尤其是各大IVD厂家纷纷自建IVD原料中心,比如迈瑞刚刚宣布在武汉光谷建立研发中心,其中就包括IVD原料。

相比于Hytest 2011年就在中国成立分公司前瞻性布局,Medix的中国布局姗姗来迟,2016年才成立中国分公司。但是2017年即成立外企在中国的第一个应用实验室,一时海肽和菲鹏等IVD原料厂家纷纷效仿。

7.产品趋势

更高的通量,更大的设备,更快的测速,更小的体积,更准确的测量结果,更全面的解决方案/菜单。

更高,更大,更快说的是流水线。The Bigger,The Better。

更小的趋势体现在POCT产品,以及其他的中心实验室的中低通量的IVD设备越来越小。从之前雅培Alinity的发布来看,或许现在大家的审美观已经从大而美转变成小而美了?

更准确是大家的口号,没有亲自做过实验对照,不知道实际如何。

更全可以从三个维度理解:

一是各个厂家的产品线都是越来越全面,生化,免疫化学发光,分子诊断,质谱,流式,dPCR

行业内大家经常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各家企业一窝蜂去做化学发光,我的理解是,人都是理性的,你在那个位置上,也会做化学发光。

二是检测项目的完善,不管是生化,免疫,大家的项目都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全。

三是IVD的方案供应商,可以提供从原料,试剂,仪器到软件的一整套方案。可谓是中小经销商转型和中小企业弥补自身短板的不错选择。

中国的IVD企业家真的应该感谢这个时代的机遇。

今年的关键词-流水线。过去几年展会的关键词是POCT,化学发光。今年的关键词,星哥认为是流水线:生化免疫流水线,分子流水线,血球流水线,尿液分析流水线,微生物流水线,体液流水线......流水线没啥好说的,就是实验室收割机(yin chao ji),大家都想做。

一位外企的朋友交流的时候提到,怎么今年这么多流水线出来了,国内企业的发展速度让人实在让他们倍感压力。他的话让星哥想到,IVD的集采,最大的利好应该是已经上市的IVD规模企业,而一线外企罗雅贝西面对IVD集采还好,毕竟树大根深,那些二三线的外企和国内中小企业应该是压力最大的。

参考《IVD的老贵族和新生代,南昌CACLP参展有感



8.产品营销

明显感觉到这两年国内IVD厂家在彩页,网站,公众号上花了更多的心思,虽然和一些IVD外企还有差距,但是进步明显。不少IVD企业开始意识到新媒体营销的价值,也加大了投入。而行业自媒体由于互联网行业的属性,头部效应也是越发明显,马太效应真是无处不在。

国内厂家对学术推广也是越来越重视,一般来说厂家营收上了五千万以后,就要开始考虑做一些学术推广上的投入,经费多少不论,总得先开始做,只是很多人苦于不知道如何入手。容易微课上最受欢迎的课程就是IVD厂家学术推广怎么做?,可见是共同的痛点。


参考:《IVD厂家学术推广怎么做?资深IVD市场总监有话说


资本面

二级市场端,2019年最瞩目的当然就属科创板了。2018年11月5日,中央宣布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举行开板仪式。科创板打破了发行市盈率限制,有利于扩大企业首发融资额。

科创板真的是IVD企业的福音。科创板接受上市申请不到三个月,就有热景生物、普门科技、浩欧博、硕世生物、东方基因等5家IVD企业争相冲击。科创板设置了五套差异化上市指标,上述5家企业均使用了标准一,即市值门槛为十亿元,核心是盈利性。


据相关媒体消息,免疫诊断产品提供商科美诊断近日已提交上市辅导备案,拟于科创板上市。除此之外,赛科希德和广州安必平也正在申报科创板。万泰生物的IPO已经主板过会。


一级市场方面,在资本寒冬下也有春天,今年42家IVD企业已获100亿以上融资。仔细看投资的相关企业,要么是pre IPO项目,要么是具备一定创新性的公司(起码看上去是这样),如果不是这两类企业,此时想融资挑战不小。

资本寒冬不光是对创业者而言,对于投资机构同样如此,尤其是对于专注中后期投资的机构,科创板短期让大家嗨了一把。但是未来IVD公司有个3000万净利润就可以冲刺上市,给中后期投资机构的投资窗口期大幅收窄,不需要你的钱已经是常态了。要么往前期走,要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更好的回答每次的必答题:“ 除了钱,你们机构还能给我们企业带来什么?”


星哥坚信,不论是对于创业还是投资,IVD依然是医疗器械领域最好的赛道之一。


参考《资本寒冬下也有春天,今年42家IVD企业已获100亿以上融资》

参考《(收藏)科创板医疗器械申报企业分析合集》


政策面

我只能说经销商和厂家没事少看行业公众号,隔三差五被惊吓一回。集采,两票制,DRGs,让人眼花缭乱,惶惶不可终日。有行业专家说集采和IVD行业无关,这点星哥持保留态度。十年前医药代理商和厂家也心存幻想,说药品集采和两票制不可能实行,现在呢?


当前不是考虑IVD的集采会不会实施的问题,是什么时候会实施,从哪些项目开始实施的问题。IVD领域的“4+7”可能明年不会来,后年不会来,但是有很大概率会到来。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操作层面上的细节全都不是事。

大家都做好最坏的打算,同时尽最大的努力吧。

不管政策、产业、资本市场如何风云变幻,星哥知道是像迈瑞、安图、新产业这样的优秀企业,未来营收和净利润会持续增长,产品线越来越丰富,渠道覆盖越来越完善。


那么是不是就没有中小企业的机会了?答案是否定的。IVD行业仍然有很多没有满足的痛点和需求,只是以往那种一个公司的研发总监和销售经理出来的创业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了。

过去两年有句话说:“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就算是又如何?年初一位同行跟我抱怨这行不好做,前途渺茫,非常的焦虑,但是一年下来,这位可是收获满满,升职加薪,让星哥很是佩服,所以呢,没事少听人瞎忽悠,被人带到坑里都不知道。

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怂,就是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