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一般不插手十元帥十大將以外的授銜,只有這個是例外


毛澤東一般不插手十元帥十大將以外的授銜,只有這個是例外

(電視連續劇《亮劍》)


王必成和葉飛同為粟裕的得力戰將,可是葉飛評了上將,他只評了中將,為此他找老上級譚震林說,譚震林答應幫他反映,結果讓上邊一頓批評,隨後羅榮桓還專門找譚震林作了解釋。

與王必成的情形類似的還有王近山。王近山是劉伯承、鄧小平麾下的驍將,抗戰時去趟延安,在路上就順帶把日本的“戰地觀戰團”給幹掉了。他也是副兵團級,授中將,為此喊了幾嗓子,認為自己被評低了。鄧小平知道後,將他叫去嚴肅地批評了一頓,他也就再不敢發牢騷了。

態度比較激烈一些的是鍾偉。鍾偉是四野的一員猛將,有“解放軍的巴頓”之稱,所部曾是四野的頭等主力部隊。他性格剛烈,個性張揚,作戰時連林彪的命令也敢於違背,而林彪卻很欣賞他,曾將他由師長直接提拔為相當於軍長的縱隊司令員。


毛澤東一般不插手十元帥十大將以外的授銜,只有這個是例外

(電視連續劇《亮劍》)


授銜時,鍾偉為正軍級,這一級別可評少將,也可評中將。同出於四野的吳信泉、溫玉成都是中將,鍾偉評的是少將,他覺得低了,就罵了起來,而且據說還氣乎乎地撂下一句話:“我要把那牌子掛到狗尾巴上去!”

鍾偉的這件事把毛澤東都給驚動了,林彪知道後很生氣,曾把鍾偉叫去狠狠地批評了一頓。

大將以下也有破格授銜的例子。賀炳炎是賀龍麾下最得力的一員戰將、“獨臂將軍”,過去打仗的時候,一旦戰鬥沒有進展,賀龍便會大喊一聲“賀炳炎上”,賀炳炎率部往上一衝,很快就能解決戰鬥。賀炳炎能打仗、有戰功,但因為部隊機構重組等原因,他在解放戰爭時期的職務上升稍慢,以致到建國時還只是準兵團級幹部。

二方面軍在元帥、大將裡已經有代表,上將裡當然也應該有。在歷史上,二方面軍系由二、六軍團合編而成,按條件都已正常評為上將的王震、蕭克來自於六軍團,但六軍團的前身為中央紅軍的分支,不能完全代表二方面軍,這樣賀炳炎就作為代表被授予了上將,他也是唯一一名準兵團級上將。


毛澤東一般不插手十元帥十大將以外的授銜,只有這個是例外

(電視連續劇《亮劍》)


另一個被破格授予軍銜的人是皮定均。皮定均軍事履歷中最為耀眼的一筆為“中原突圍”,當時他率領一個旅掩護整個中原軍區轉移,接著又率部長驅千餘公里,在突破敵重兵的層層圍追堵截後到達瞭解放區。

當初中原軍區讓皮定均承擔掩護任務,是抱有丟卒保車打算的,皮定均自己也有犧牲的準備。大家都沒想到他能帶著部隊突出來,皮定均所部因此聲名大噪,被稱為“皮旅”。

建國初期,皮定均為正軍級幹部,正軍級可授中將也可授少將,評銜名單上原來給皮定均報的只是少將。毛澤東通常情況下不插手十元帥十大將以外的授銜,但他對皮定均“中原突圍”的印象極其深刻,看到名單後遂指示:“皮有功,少晉中。”又為:“定均有功,由少進中。”皮定均便被由少將提為了中將。


毛澤東一般不插手十元帥十大將以外的授銜,只有這個是例外

(電視連續劇《亮劍》)

今日薦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