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南京后,曾国潘为何把洪秀全尸体轰上天?

殷诗妍


确切来说,是把洪秀全的骨灰轰上了天。

起初慈禧下令,是说把洪秀全活捉以后进行分尸,但曾国藩还没接到政令,就先一步处置洪秀全的遗体了。

因为洪秀全没能活到湘军进攻天京,在曾国藩率大军攻打之前,洪秀全就已经服毒自杀了,接着他的遗体被太平天国高层人员与侍寝宫女藏匿到天王府深处,全程秘不发丧。

(图:法国画刊所刊载天王府绘图)

之后攻下天京的曾国藩,就开始全城搜捕洪秀全,然而不管怎么找都不见人影,之后还是一个宫女临时倒戈,告知了洪秀全已死的消息,于是挖开天王府,拉出了洪秀全的遗体,曾国藩直接用洪秀全最为痛恨的方式,将其遗体焚烧成骨灰。

因为信仰问题,洪秀全信奉的“拜上帝教”,规定死后是要用白布包裹以后入土下葬,而曾国藩用焚烧的方式,实际上也是对其一种侮辱。

《也谈洪秀全之死》中,就曾收录当时曾国藩向慈禧汇报的奏折内容,称:

臣所带委员中,有曾任刑部秋审处之勒方锜、庞际云、孙尚绂等,暨各文武,公同相验,该逆尸尊尚邪教,不用棺木,遍身皆用绣龙黄缎包裹,虽裤脚亦系龙缎,头秃无发,须尚全存,已间白矣。左股右膀肉犹未脱。

由此可见,其实曾国藩为了确定腐尸是洪秀全,慎之又慎的找来多人共同验尸,最后看尸体是用“绣龙黄缎包裹,虽裤脚亦系龙缎”这些“天王”特征,才最终确认腐尸正是洪秀全。

随后不等慈禧的指令传到手中,曾国藩为了打击当时不肯投降的太平天国将领,便命令部下:

戮尸,烈火而焚之!

随后就对洪秀全进行鞭尸,并烧成骨灰,再将骨灰掺进火药,装入炮弹,一炮直接发射了出去,骨灰当即随风消散。

余下的太平天国部将得知此事,无不军心溃散。

同一天,曾国藩接到了清廷的谕旨:

洪秀全尸身觅获后,剉尸枭示,仍传首被害地方,以泄众愤。

所以大家应该能看出来了,所谓把洪秀全的遗骸烧成骨灰轰出去,其实就是一种泄愤,乃至清廷立威的报复行为。

一方面,通过焚烧洪秀全的遗体,继而用大炮轰散出去,可以使太平天国的余部军心溃散,强烈打击他们的内心信仰。

另一方面,则是向暗中包藏反心的势力立威,告诉他们,违反大清朝廷的下场,就是灰飞烟灭。

两层含义,实则都表现出了清廷对于洪秀全的恨之入骨。

只不过等慈禧一死,她也经历了类似的遭遇,遗体被孙殿英从棺木中拉出,肆意凌辱。。。


钱品聚


近年来,很多人把曾国藩吹捧为千古圣人,把洪秀全贬低为邪教头子,殊不知曾国藩外号“曾剃头”,若不是满清腐败,太平天国哪能如此席卷半个中国?曾国藩是双手沾满鲜血的圣人而已!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灭亡。一向以圣人自居的曾国藩魔性大发,纵容湘军大肆屠城,湘军进城后如同饿狼看到血肉一般,不分好歹,见人就杀,看到房子就烧,百姓遭到掠夺,女子惨遭蹂躏,整个南京城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如同人间地狱。

这是南京城历史上遭遇的第二大规模的屠杀,始作俑者就是中国的半个圣人。

对待太平天国的那些领导者,曾国藩更是毫不留情,洪秀全在天京陷落前一个月便归天见上帝去也,中国一向讲究人死为大,但曾国藩却做出一个突破底线的选择——挫骨扬灰。

曾国藩下令挖坟开棺,把洪秀全的尸体挖了出来,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记叙这位老对手:“胡须微白可数,头秃无发,左臂股左膀尚有肉,遍身用黄缎绣龙袍包裹。”

面对昔日对手的尸体,曾国藩断然下达了对洪秀全的处罚方式:“戮尸,举烈火而焚之!”于是洪秀全的尸体被刀斧剁得粉碎,成了一坨肉酱。

即便碎尸万段,也不足以化解曾国藩对的仇恨,他又命人把这团肉泥和火药拌在一起,装入炮弹,然后把一颗颗接炮弹连发射向天空——就是你死了,也要你灰飞烟灭,尸骨无存,阴魂无归!

曾国藩与洪秀全是不共戴天的生死敌人,但如此突破人性底线的举动,仍然让人难以置信,曾国藩为什么要对洪秀全如此惨无人道呢?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湘军初期屡战屡败,让曾国藩面子尽失,曾国藩在给皇帝上奏折时,曾承认自己“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甚至几次想跳江自杀,他把这些失败当作对自己的侮辱,一旦取胜势必大肆报复。

二是洪秀全曾大肆焚烧孔庙,让曾国藩偶像受辱。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国,信奉上帝,见到孔庙不是砸就是烧,这无疑是狠狠打了信奉儒家的知识分子的脸。曾国藩是儒家传统的坚定信仰者和维护者,洪秀全此举相当于羞辱了他的信仰,势必对洪秀全恨之入骨。

可以说,洪秀全在战绩上和信仰上都完爆曾国藩,让曾国藩遭遇生平最大的羞辱,但曾国藩却没能在洪秀全生前完成报复,所以他即便在对方死后也要对洪秀全挫骨扬灰,让他永世不得超生!

满清粉和曾剃头的粉丝,请不要拿太平天国的黑材料说事,以满清王朝及其奴才的德性,若不把太平天国黑成史上最邪恶的邪教,那才真是闹了鬼!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是位传奇人物,书生出身的他,早年想考取功名,结果参加科举却屡考屡落榜。心灰意冷之下,他创立了拜上帝教,以“天父天兄”之名,在两广地区招揽信徒,1851年,洪秀全率领两万多教徒发动了金田起义,从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随后,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等诸王率太平将士,短短几年时间,打下了半壁江山,并把南京改变天京做为根据地。

然而,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高层开始腐败坠落,洪秀全更是贪图享乐起来,整天花天酒地、荒淫无道。

起义之初,洪秀全身边就有10多个妃子,军队打到永安时,他身旁妃子的数量增加到了30多人,攻破武昌城的时,他的妃子增加到了60多人。到了天京建国之后,他更是娶了2000多个妃子。

后来被曾国藩的湘军攻破天京时,李秀成护送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跟随逃出城,但最终还是被清军擒获。据洪天贵福交待说:“我才九岁那年我父亲就给我娶了4个媳妇,我现在16岁。我的父亲很节制,我只有有88个母后。”意思也就是说洪秀全应该有88个名分最高的老婆。洪天贵福这句话道破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真谛所在。

可以说太平天国的最终败亡,从内部来分析,是从天王洪秀全的荒淫无度开始,而外部来分析,则是天京事变的发生。

天京事变不但使得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等人相继被诛杀,而且使得天国的子民人心涣散,他们对洪秀全“上帝之子”的身份开始怀疑,“天国”的神话也跌落神坛。

后来,洪秀全起用陈玉成和李秀成这对年轻的双子星座,虽然取得了数次大捷,暂时缓解了天京之围,但随着陈玉成因为战术失误而导致安庆失守,太平天国形势急转直下。

再接着陈玉成被叛徒苗苗沛霖出卖,被捕后处于凌尺处死。李秀成独木难支,天京变得笈笈可危。李秀成于是劝洪秀全 “让城别走”,结果洪秀全怒不可遏地拒绝了,说了14个字:朕的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

当时的天京城守军只有1万多人,洪秀全却来了个精神胜利法,他天天呼唤神灵,乞求上天保佑。不久,洪秀全病死了,临终前,他留下了最后一道诏书:大众安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领到天兵,保固天京。

1864 年7月19日,天京失陷。癫狂的湘军开始惨绝人寰的屠城之举,8个字:见人即杀,见屋即烧。

然而,湘军将整个天京城翻了个底朝天,就是没有寻找到天王洪秀全的踪影。直到11天后,洪秀全后宫2000多宫女中出了位叛徒,一位姓黄的宫女向总兵兵熊登武告密,说洪秀全已于2个月前去世。

湘军在宫女的指引下,从天王府大殿中挖出了洪秀全的尸体。尸体被十几层的厚布包裹着,洪秀全生前很神秘,死后同样以神秘感示人。

湘军将洪秀全的裹尸布全部扯烂,把尸体扛到城南的雨花台给曾国藩查验。

曾洪两人交手十多年,算是老冤家对手了,真正见面时,却物是人非了。对此,曾国藩在日记中这样描述洪秀全:“胡须微白可数,头秃无发,左臂股左膀尚有肉,遍身用黄缎绣龙袍包裹。”

查验完毕后,晴空万里的天京城突然狂风暴雨,湘军无不大惊,心疑不是会洪秀全显灵了吧。

尽管如此,仅仅过了三年,曾国藩下令以最残忍的方式处理洪秀全尸体:戮尸、焚尸、洒尸。

具体来说就是把洪秀全的尸体被拖出,湘军用刀斧将其剁得粉碎,然后举烈火而焚之,最后,把他的骨灰装在大炮中发射出去,使其灰飞烟灭。

做为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他曾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样的惊人格言。然而,这样一个“贤人”,在处理死敌洪秀全的尸体时,竟然选择了最残忍最恐怖的方式,令后人大惑不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第一种说法:泄愤。湘军和太平军交战十余年里,伤亡的湘军无数,而曾国藩本人也因为兵败投水自尽,为了复仇和泄愤,曾国藩对洪秀全的尸骨进行挫骨扬灰之举。

第二种说法:立威。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精神领袖,是太平天国士兵和臣们的命运象征。曾国藩这样做,是想以儆效尤,造反者的下场就是如此。

第三种说法:消魂。在清军和湘军眼里,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是异端邪教,是完全背离儒家思想的,必须从最根底上铲除。而洪秀全大肆宣传自己是“真命天子”,而且动不动就“天父”、“天兄”下凡,给自己蒙上神秘色彩。”这是曾国藩万万不能接受的,曾国藩认为如果不将洪秀全“挫骨扬灰”,让洪秀全得以安葬,那就会阴魂不散,将来会有无数个“洪秀全”站出来,大清将永无安宁之日。

无独有偶,2011年,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毙本拉登,遗体被美军用卡尔文森号航母运到阿拉伯海,遗体绑上重物以后沉入海底,美军还安排专人从潜艇中观察,确保本拉登的遗体沉入深海。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埋葬本拉登的地方就会成为圣地,拉登的追随者会因此聚集,酝酿出新的麻烦。

或许,这和曾国藩对洪秀全挫骨扬灰之举是同一个寓意。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历时14年,势力范围扩展到17个省,有力的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这次农民运动敌对双方的主角当然是洪秀全与曾国藩了,双方虽然交战十多年,但从未谋面,在这无数次的交锋中,曾国藩的战绩总之就是一个字“惨”,尤其是湘军早期,连续几次都败于湖南岳州、靖港,曾国藩陷入到一种绝望的状态中,他曾想以死洗辱,而投入到江中,但被其手下救起。

曾国藩的败绩也遭到了同僚们的取笑,这对于心高气傲、自视甚高的曾国藩来说是奇耻大辱,发誓要拿下天京城,消灭洪秀全。


曾国藩派自己的胞弟曾国荃向雨花台进攻,进一步围困天京城,天京城附近据点一一沦陷,太平天国形势岌岌可危,忠王李秀成眼看大势已去,太平天国现在的军事实力已经不足以抵抗清兵的进攻,天京城破只是时间问题,他向洪秀全建议,放弃天京,实行战略大转移,向南退守,再谋进攻。

而此时的洪秀全已经因为极大的思想压力导致精神恍惚,他疯狂迷信自己的上帝,希望上帝派天兵天将来帮助他,对李秀成的建议根本不理会,但没过多久,洪秀全就病逝了,直到死的那一天,洪秀全都没有等来上帝的天兵天将。


洪秀全死后,天京城人心惶惶,缺了主心骨,守城的将士们也无心恋战,太平军的节节败退,很快天京城就被清军攻破,这么多年埋在曾国藩心中多年的奇耻大辱终于得到了释放,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他苦苦熬过了这几年,这些年里来自朝廷和太平天国的压力让他寝食难安,当攻陷天京城的那一刻,将全部的怨气化为满腔的怒火,他杀一儆百,杀百儆千,杀的人头滚滚,曾国藩最终赢得了“曾剃头”的臭名。

曾国藩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整个天京城就如同人间炼狱一般,他要找到他的老对手洪秀全,他早就对他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却得知洪秀全在一个月之前就已经死了,他下达指令“戳尸,举烈火而焚之”,命人将洪秀全的尸体从棺材里拖出来,用鞭子抽打,一番鞭打之后,洪秀全的尸体已是面目全非。

历史上对死去的仇敌的尸体进行侮辱是经常的事,像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就被认为是违背天理到了极点,而曾国藩已经是丧尽天良了,还不依不饶,晚了解恨,以儆效尤,仍然派人将尸体用大刀砍成肉酱,在掺和火药做成炮弹,放在大炮里发射出去,真正做到了挫骨扬灰、灰飞烟灭。


曾国藩痛恨洪秀全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曾国藩作为清朝儒家思想的代言人,奉行孔孟之道,而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来源于西方,其口号正是扫除一切封建陈旧之道,两人的个人立场和宗教信仰发生了极端的冲突,而且洪秀全军队所到之处,遇到孔庙无不毁之,遍杀儒家之人,孔子可是曾国藩的偶像,因此曾国藩恨洪秀全是恨到了骨子里,是忍无可忍的,所以洪秀全死后,曾国藩将他的尸体拖出来,命人剁碎,再一炮轰上天,也就不足为怪了。
曾剃头确实是够狠的,让洪秀全灰飞烟灭,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洪秀全也成为历史上飞天第一人的方式永远的消失了。




遗产君


把老洪给轰上天这事是曾国藩他老弟曾国荃干的,理论上跟曾国藩没关系,但是否得到曾国藩的默许这个不清楚。

既然老洪口口声声说是天父的儿子,曾氏兄弟把他轰上天,正好送他一程,让他早点跟他的天父见面,让天父教训教训这个喜欢装神弄鬼的干儿子。

当然这是玩笑话,实则曾氏兄弟对其恨之入骨,不但将这位洪天王挖坟掘墓,还烧成灰给打的灰飞烟灭,这样做无非是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最糟粕最缺德的一招对付他,也就是——挫骨扬灰。

古往今来,这招最毒,连灰都不剩,这位洪天王怎一个惨字了得。不过照他干的那些腌臜事来看,扬他十次灰都不过分。

老洪打着宗教旗号招摇撞骗,拉了一帮穷哈哈跟“清妖”死磕,这点倒也不能说他做的不对,驱除鞑虏的思想对于一个汉人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老洪等享受过胜利果实之美好后,就变了路数,开始用“邪教”那一套办事,搞得江南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死者不计其数。

而等他占据半壁江山定都南京,改名天京之后,自己做起了皇帝。虽然没有皇帝的名衔,但摆的谱比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就连跟他信奉一个天父的英国使者在参观了他在天京的皇宫以及他穷奢极欲的排场之后,都感觉这个人早晚会遭报应。

果不其然,让他言中了。太平天国内部的分化使得根基不稳,上千个王爷的相互攀比,大肆占据百姓良田建立王宫,为求获得最大利益,今日你杀我,明日我杀你,不用清兵来打,自己先消耗了元气。

连年的作战,不知毁了多少家庭,更不知死了多少人。其实说到底太平天国与清兵的战斗不还是汉人打汉人,虽然清朝的皇帝是满洲人,但清兵之中有几个是满洲子弟,那些满洲八旗子弟早就没了当年入关之时的气势,他们讲求吃喝玩乐,提笼架鸟,打仗这种事,完全交给了汉人。死了这么多人,毁了这么多家,曾氏兄弟能不恨他吗?唯一解恨的方式就是将他挫骨扬灰,打他个灰飞烟灭,方解心头之恨!


大狮


1864年7月19日,疲惫的湘军正式攻下了南京城。在曾国藩到达南京之前,洪秀全已经于当年6月因病去世,并没有见到所谓天国的末日。一具普通人的尸体自然没什么用处,没有人会对死人有兴趣。但是对于清代朝廷来说,起义军首领的尸体却有政治价值。其实,在古代中国任何时期,对付叛乱分子,打赢后捉拿匪首,惩治元凶,安抚百姓都是必须的一个任务,也有战胜后宣传的实质性意义,大清威仪不可侵犯。

曾国藩等人找到洪秀全尸体后,在天王府象征性凌辱火烧一番,上奏具体情况,表示洪秀全确实死了,尸骨腐烂,给了朝廷一个交代,吃了定心丸。但是至于炮轰粉碎,挫骨扬灰,则当然是野史家言了,倒没有明证。在此之前,朝廷确实是屡次行文,要求必须找到洪秀全,逆魁必须授首,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而且对于曾国藩本人而言,既需要给死去的湘军兄弟们一个说法,同时也想挽回被洪秀全侮辱的名教尊严,找到洪秀全尸体是一个紧急的任务。

众所周知,夏季的南京温度非常之高,天气炎热。曾国藩接到了南京攻破的信息,立刻乘坐火轮船,到达南京时已经7月28号。风云变幻,太平天国大势已去,洪秀全尸体在7月31号最终找到,在天王府后林苑土山上被挖出。

我们根据常理可以想到,洪秀全尸体已经面目全非,腐烂发臭,“虽腿胯处皆裹以黄绫”。曾国藩只能根据下葬的服饰和宫女多次指认,才确定就是洪秀全,终于松了一口气。

此时,在胜利情绪的驱动下,他们验明洪秀全正身之后,就公开“验毕戮尸,举烈火而焚之”,正式宣示胜利,但是没有看到炮轰尸体的正史记载,轰上天更是无稽之谈,夸张表述。

实际上,朝廷的一再追问有三层意思。第一,想要确认洪秀全是不是真的死了,以免留下后患。第二,如果可以,得砍下首级,进而广传四处,用以震慑那些天王余部和不安定力量,消解他们的斗争意志。第三,由于清代将领虚报消息是常见的事,朝廷已经不太信任,因此必须慎重对待。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我觉得是一种示众,提醒清朝的老百姓不要再惹事非,否则下场就和洪秀全一样。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历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波及范围最大的农民战争,也是唯一一个本国王朝和外国列强共同镇压的起义,开了历史之先例。学过高中历史都知道,正史中对它的评价是比较正面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这些先进的制度、思想在这里绽放,这些放在农民阶级上来看,是让人非常惊讶的。但也正是农民阶级,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实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目的不明确,大多是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的经济地位。定都天京后,就逐渐忘了本心,领导者受封建思想束缚,贪图享乐、骄奢淫逸,据传仅天王洪秀全就有88个女人,短视的目光注定这场运动会失败。马克思最开始对太平天国运动寄予厚望,给予高度赞扬,后来诅咒其:只有在中国才有这样的恶魔。

而且曾国藩的湘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在最后打败了洪秀全,自然不会放过羞辱洪秀全的机会。在精神上沉重打击还在负隅顽抗的农民起义兵。


文姬的焦尾


能为什么?除了仇就是恨呗!

洪秀全以上帝之子自居起家,瞅准了清廷的奴役封建暴制压得人民苦不堪言的时机,以替天行道揭竿而起,没想到天下居然如云影从,浩浩荡荡成百万之众。


清廷此时只有以曾国藩的湘君能勉强与之一战,但是历经11年,曾可谓是屡战屡败,賊精的曾国藩在给咸丰告罪的表中,表奏说自己屡败屡战。咸丰一听,颇为曾国藩不屈不挠的精神气动容,大为鼓励曾国藩奋勇杀敌。曾国藩如果说自己屡战屡败恐怕就做不了那个“天下人不忍欺负!”的曾圣人了。
曾国藩与洪秀全无异是有大仇的,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精神上,洪秀全都极尽所能地打击曾国藩。

洪秀全在天京称王后,一面殚精竭虑地截杀曾国藩,一面把曾国藩视为精神支柱的儒家文化与庙宇大肆贬低、推戮殆尽,又接连挑起战争,生灵涂炭,祸国殃民,死伤无数,这令曾国藩一介读书人,痛心疾首,恼怒不已。

曾国藩以此立誓要将洪秀全生擒五马分尸、千刀万剐、挫骨扬灰,再令其魂消魄散,永世不得超生。


后来,曾国藩湘君终于围攻拿下天京,四处都没有找到洪秀全,后来审问一个洪秀全贴身女官才知道他已经死了十多天了。

原来这个神棍到死都信奉他是上帝之子那一套,城中无援、无兵、无粮,他身先士卒每日煞有介事地带着大家念经咒请天兵下凡助他,没东西吃了就让下属去刮来青苔美其名曰天赐“甘露”,自己先吃了,结果中招了,一病不起,一命呜呼。死的时候裹了厚厚的十几层黄色锦缎布,葬在了他的宫殿花园。


曾国荃毅然决然地让下属将其挖出,撕去所有布匹,抬到了哥哥曾国藩面前,曾国藩一看“原是个秃头?!”大手一挥,千刀万剐,火烧成灰,和于火药,轰天散尽,圆了自己的誓言。


不书


晚清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次最大的农民起义活动,而这一批起义军就是太平军。实际上,在每一个朝代结尾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起义军爆发,有的成功了,便创立新的朝代。可是,每一次成功的都是寥寥无几,大部分起义的结果都是被镇压,以失败结尾。但在当时看来,这一批太平军离成功也算只有一步的距离了。当时他们都已经打下了南京,距离北京也不远了。可以说,这批军队已经是占据了清朝的一半江山,可以和清政府平起平坐了。

不过,这批起义军的领导者明显就不太行,最后自己将自己作死了。若不是这批军队的领导者洪秀全太安于享受,喜欢奢侈的生活,最后使得百姓们对他渐渐失去了信任,说不定他真的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朝代的帝王。但不管现在怎么假设,事实上就是他真的失败了,既然是失败者,那自然是要承受应有的责罚。他最后的结局可是比较凄惨,被人剁成肉泥之后,又用大炮轰上了天。说实话,这种结局还是挺残忍的。因此有人不能理解,曾国藩为啥对他如此仇恨?在打下南京之后,会下达这样的处罚命令呢?

其实在曾国藩拿下南京之时,洪秀全就已经去世一个月了。但是曾国藩依然下达命令,要对这些太平军的领导者严惩,并且不能留全尸。故而,已经死透了的洪秀全,尸体也被挖了出来,被剁成肉泥之后,做成了炮弹,直接打上了天。曾国藩一个文人,平日里都是比较温和的性子,做出如此狠辣的行为,还真是让人费解。实际上他会这样做,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第一,恨透了这些太平军。

曾国藩接到命令来剿灭这一支起义队伍,双方是打了很长的时间。而且在这期间,曾国藩是多次受挫,甚至好几次都想自我了断。但幸亏他的部下每一次都劝阻了他,给了他新希望。那在这样的情况中,曾国藩当然对太平军是恨得咬牙切齿,他不仅磨灭了自己的自尊心、骄傲感,他还使得自己部队损失惨重。曾国藩也是一个人,即使是一位明事理的文人,也会有失去理智之时。所以抓住这些太平军了之后,他自然要好好回报这些人曾给他带来的折磨。

第二,鼓舞士气,震慑天下。在和太平军们长久的作战当中,这些士兵们也觉得很疲劳,甚至出现了的低士气的情况。所以这时候,他处置这些太平军首领,就告诉大家,清军们很强大,让大家鼓起信心。同时也是为了震慑天下,让那些怀有异心的人好好掂量一下,不要最后落得这种死无全尸的下场。


紫禁公子


洪秀全太平天国干的是精神引导的工作,像这种精神领袖,具有很强的扩散性和留存性,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即使不见本人,就是本人使用过的东西以及本身的某样物件,都可以最为本人精神的寄托,给人带来力量。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比如说佛教子弟供奉的高僧佛骨舍利子,即使高僧的肉身已不复存在,被一把火烧成了灰,但留下来的东西,仍然可以作为高僧德行的代表存在,见舍利子如见高僧,同样会让信众顶礼膜拜。

同样的情况就是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对于恐怖头目本·拉登遗体的处理方式,在未知海域进行海葬,让后来膜拜的人连个影子都找不见,以此来阻断本·拉登与信众之间的精神联系。

因为仅凭空想,不找到某个精神寄托的支点(“圣人”遗留物),这种精神的力量不但会打折扣,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消逝于无形。


洪秀全的遗体被曾国藩派人剁成肉酱,掺进炸药里面做成炮弹,并连着被发射出去,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挫骨扬灰了吧,因为当时洪秀全已死,本没有为难他的必要。

但对待农民起义,一向有斩草除根、永绝后患传统的封建传统社会,向来不会对造反者心慈手软,甚至心生怜悯,活着的人千刀万剐,死了的人挫骨扬灰,这基本上都是标配手段。

因此,除了在惩罚的方式上有所区别,就洪秀全的下场来说,一点不让人意外,轰个灰飞烟灭,也就把那些信众、追随者的精神支柱给连根拔起了,在进行下面的事情,那就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