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都是如何会情郎的?

红梁国学


大家好,我是农夫看天下,很高兴能够参与回答这个问题。



古代女人都是如何会情郎的呢?

古代的女子可不会像现在的女子这样虚伪和造作的,古代女子由于“女德”的禁锢,和外界的男人很少见面,所能见到的男人无非是父子兄弟与丈夫而已,至于其他的男人,女人们是不允许抛头露面而被窥见的。所以古代的女子是孤单寂寞的,最为凄惨的就是遇到男人有事外出或者征战边疆的时侯,她们往往就只能独守空闺,对着门帘幽怨地哀叹道: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日返旆勒燕然。”


所以古代的女子在对待红杏出墙这件事情上是非常至情至性的,她们倍加珍惜这种纯真感情,当有那事时便会全身心的投入,基本上不会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

那么古代女子是如何会情郎的呢?

可爱的古代女子是抱着枕头去的,“抱枕之约”这个成语已经成为男女私会的代名词。这种男女私会之事正史中是很少记载的,大部分的故事都是存在于野史和小说之中,比如潘金莲私通西门庆;崔莺莺私会张君瑞等。然而“抱枕之约”这个故事却是存在于正史之中。

抱枕之约的主人公是高阳公主和浮屠辩机。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17个女儿,李世民虽然有着21个女儿,但是高阳公主却凭着她的天生丽质和聪明伶俐受宠于其父李世民的膝前。在李世民的一手包办之下,高阳公主嫁给了当时唐朝凤毛麟角式的人物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为妻。


这个房玄龄在唐朝初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李世民手下有着“房谋杜断”美誉,自然是家大业大、红极一时的侯爷。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高阳公主在房遗爱那里却没有爱情火花,终日里怏怏不乐。房遗爱为了博得公主的欢心,经常带着她到郊外去打猎,可是高阳公主对打猎却没有多大兴趣。

有一次高阳公主心情不好,狩猎途中打了退堂鼓不想前行,于是房遗爱就把她安排在他的和尚朋友辩机的寺庙之中。这个辩机和尚可不是一般的和尚,他就是唐玄奘的有名弟子,《大唐西域记》就是他协助玄奘而作,是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才子。

当辩机出现在高阳公主面前时,他那气宇轩昂的身躯、温文尔雅的谈吐、浩如烟海的学识让高阳公主深深地陶醉的。于是高阳公主“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此后多次相会之中,高阳公主毕竟是金枝玉叶出生,身心愉悦之余却嫌弃辩机和尚的枕头睡着不舒服。


于是携玉枕而来,每次欢愉而归。却不料玉枕被一个小偷不告而借了,在官府的严加拷打之下,那小偷招出了玉枕的来源。后来那高僧辩机也没有缄口不言,因为出家人不打诳语。就这样辩机被腰斩了,高阳公主也被他的皇帝哥哥李治处死了。这个抱枕之约的故事就以悲剧而告终。

然而崔莺莺抱着枕头和张生的私会却以喜剧结局,张君瑞中了状元之后,回家娶了崔莺莺。

总之,古代女子为了私会自己心仪的男人,基本上都是偷偷摸摸暗中进行的,这也是时势所逼,无可奈何而已。


四季养生密码苑


在古代长时间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男女在恋爱方面还是非常保守的,并不像咱们现在情侣之间说见面就能见面。那时候如果一对情侣频繁见面肯定会受人指指点点,更不要说在大庭广众之下有亲密的行为了,现在咱们可以先谈一谈简单了解一下对方,然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础,感觉互相都还可以才谈婚论嫁。这些放到现在看似再正常不过的过程,放在古代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你题中表述的“会情郎”,如果那时候真的这样做,被发现绝对会被扣上伤风败俗的帽子。


古时候男女之间的婚姻,很难有自由恋爱这种情况,大部分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情况下双方父母互相感觉还可以,比如说门当户对、多年之交、指腹为婚等等,年轻男女之间的婚姻在那时候都是被动的。如果现实点说就是双方父母们之间在相亲,之后在中间找一个媒婆,把婚姻的必要程序走一走,就这样一对陌生男女就成为夫妻了。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年轻男女在结婚前都没有见过对方,更别提能有什么感情基础了,一般都是洞房花烛夜揭盖头时才能看到对方的模样,这就真有点赌运气的成分了。同时这种缺陷多多的婚嫁方式,也会让不和谐婚姻家庭的产生率增加,没办法那个时期就是这样的传统,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当然也有不甘于这种被动的婚姻,想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选择自己所爱的人,这时候就会出现会情郎的个别现象,但这种事情都搬不上台面需要搞地下活动,所以会情郎前面一般都会加个“私”字,也就是暗地里私会情郎。历史上对古代女人们私会情郎还有个小传说,话说女人们私下和自己的男友接触时,尤其是下定决心以身相许,都会随身携带一个枕头。这个我也感觉也有点迷糊,简单查阅点相关信息琢磨了一下,大概意思就是带枕头一是对自己情郎的认可,枕头起到定情信物的作用或爱慕信号;二是方便二人在野外私会休息时使用?………鸳鸯枕这个词难道是这样所来?


追记历史


抱枕之约并非空穴来风,有史料为证:

①《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桑间濮上意思是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后来指淫靡风气盛行。成语“桑间濮上” 就是这意思,即男女幽会。

《史记》的明确记载,圣人孔子就是他父母野合而生,乃致长期争论不休。若换个角度来理解“野合”,或许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龌龊。

②三国的才子曹植爱上了自己的嫂嫂甄洛,而甄洛也非常喜欢这个才华橫溢的小叔子。但是甄洛毕竟是哥哥曹丕的妻子,又是魏国的皇后,怎么能与小叔子有染呢?于是两人发乎情,止乎礼。曹植为甄洛写了名动天下的《洛神赋》,而甄洛将自己用的玲珑枕送给曹植。甄洛死后,曹植抱着玉枕思念…

枕上留香,实为纪念。于是世间的女子纷纷效仿甄洛,私会时将枕头送给情人,当作定情信物。

③唐朝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的事纯属男女私情,坏就坏在高阳把一个皇家玉枕送给辩机,后来小偷偷了玉枕,东窗事发,一段孽缘曝光于天下,李世民腰斩辩机…

④元代杂剧《西厢记》云:鸳鸯枕,翡翠衾,羞搭搭不肯把头抬,弓鞋凤头窄,云鬓坠金钗。就是说崔莺莺与张生半夜幽会时,崔莺莺带来个鸳鸯枕。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天宁阁


很高兴为您解答

对于中国古代人的生活,其实我们大多数还是从书上或者电视里了解到的,不过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古人保守,呆板,尤其是思想,封建等等,但是作为古人,年轻男女难免也有看对眼的时候,不是?那么古代的情侣是怎样约会的,你知道吗?是不是和电视上演的一样,或者是书上描写的?

其实有些电视上对于古代男女的描写,其实也有一些大胆,比如经典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妹妹,还有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和许仙,虽然这些都是杜撰出来的,但也不难看出,古代女子,并没有那么含蓄保守,所以,真实的古代小情侣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男女两情相悦是很自然的事,不过古代男女都受到礼教的束缚,自然也就不敢做的那么明目张胆了,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偷情”,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和现代小情侣约会模式差不多,估计也就是一代代相传,给传下来了,因为很多人约会都会选择僻静的地方,然后两个人说悄悄话,现代人可能会选择家里,或者小树林,古人自然不敢在家里,所以就只能是小树林了。

其实从很多电视剧或者是书上,我们都能看出,男女相遇,大多都是两人在游玩的过程中相遇,然后就把这个地方当做了两人心中下一次约会的“老地方”,当然,从中肯定少不了小厮和婢女的跑腿,然后就成了一段佳话了,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古代男女的思想又不是一样的,多数女人是为了憧憬爱情,而男人这是看上了女子的容貌,当然也不排除是会有爱情的,但是占在少数。

还有一点你可能不知道,现代男女都会经过长期的谈恋爱然后再结婚,而古代男女不同,尤其是男子,他们会在第一次约会就会提出想要女子身体的要求,并且说一些山盟海誓的话语,大概在古人眼力,只有身体在一起了,才是爱吧?最典型的还要属书生张拱与崔莺莺的约会,崔莺莺以身相许,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约会等等。他们的这种“恋爱”方式都大同小异,但是用现代人的观念来看,就是大胆,相信大部分人还是无法接受的。








乡村小小飞


关于古代,其实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在先秦时期,更多的可能是自由恋爱。在《诗经》中有这样一首诗歌:《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现,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的就是秦朝之前,男女自由恋爱,女孩子对一个小伙子有感觉,便偷偷约他在城隅无人之处相会,到了约会的地方又羞答答不敢出来的场景。

可以这样说,古代人远比我们想象的开放。男女之间似乎存在着平等的社会风气。

到了唐朝,社会风气更是开放。唐王朝王室成员莫不是胆大包天。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不喜欢雄赳赳的武夫,所以对自己的老公,房玄龄的儿子非常看不上,所以私下找上了当时年纪轻轻便已经声名鹊起的和尚辩机,为了堵上老公的嘴,还买了两个美女送给自己丈夫当小妾。于是俩人就各自忙活各自的了。

而在这场闹剧中,高阳公主始终占据着主导性,而辩机不得不从。

唐朝更是由中央政府制定了一条明文规定:如果一个女人年轻就守了寡,可以自行选择夫婿嫁了。

真要说严,恐怕也只有宋朝了。

宋朝时期是儒家礼法思想最为严苛的时期之一。如果有私相授受的行为,恐怕家族礼教就会将女子浸猪笼的。

元朝之后,似乎民风又有所放开。《西厢记》中崔莺莺虽然属意张生,但是依然碍于礼法思想的约束而不敢表白,却亏的中间得侍女红娘的牵线搭桥,得以和张生私会。

明朝小说《金瓶梅》中潘金莲就有着很强烈的个人意愿,当他受不了所在地主家的老爷的骚扰和大妇的威胁时,竟然敢于选择武大郎为夫婿。


阿庆还是阿庆


有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古代封建礼教思想禁锢了女性的许多自由,更别说让儒家谈之色变的男女情爱。但是人性天伦,追求爱情这是天性,自然就会有很多的办法在严丝合缝里透出一点光,那就是三月三、元宵佳节等大型全员集会活动,用以相亲。

到唐代,就有了三个固定的“相亲”日子,分别是“三月三”、“元宵节”以及“同年大会”。

“三月三”是古代最传统的情人节,又称“上巳节”, 也就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这一天,小伙子和藏在深闺的女子都纷纷外出踏青,郊游,顺便就相亲了。

其中最盛大的活动就是元宵节灯会了。每至元宵节晚上,青年单身男女走上街头,借赏灯、逛花市的名义,会偷偷观察异性,借此与情郎眉来眼去,去找那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浪漫。

同年大会等活动,就更加精准直接,唐朝时,就在新科进士举行“同年”大会这天,城里权贵家的待嫁美女便倾城出动,涌向曲江寻找意中人。到了宋朝,就是著名的榜下捉婿,东华门外唱名的好男儿只要未婚配,这天就可以大小登科同一天,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了。




温酒观史灬煮茶读书


古代女子是如何会情郎的?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好回答。今人与古人的生活方式,思想精神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无法用我们的眼光,我们现代人的想法去猜测古人。她们是如何会情郎的,我们也只能是在古代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找一些蛛丝马迹。古代女子会情郎的事情,不能说没有发生过,但肯定是很少发生的。因为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任何一个女子去会情郎,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是有伤风化的事情,不是当时的社会所能容忍的事情。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很少发生,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封建礼教,严重的压抑了人性,阻碍人的自由,一旦有有情男女相会事情发生,反映在文学作品里,却又都是一段又一段的佳话。

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到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也都是人们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的一种良好的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