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里,带您“回忆”最具欧洲风情的上海马路

这段时间,整日宅在家里,暂时不能外出了,不禁想起往日叩街问巷的许多情景……

众所周知,上海有许多马路上的建筑具有欧洲建筑风格,尤其是外滩、江西中路、九江路一带,曾经是旧上海的金融区,各种风格的西式摩天大楼林立,置身其间常常令人恍惚有身处异国他乡的错觉。

宅在家里,带您“回忆”最具欧洲风情的上海马路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因其强烈鲜明的西式建筑风格,成为上海的象征和标志。而往昔众多分布在棋盘一样纵横交错马路上的西式建筑,因为时光的流逝,渐渐显露出一种沧桑的年代感,倒也不失为一种城市历史底蕴的厚重。但是静静地漫步在这些马路上,视线常常又会被夹在其间或其后的一两幢光鲜亮丽造型现代的建筑所切断,尽管知道这也是如今上海的特色,新旧杂陈,但又觉得突兀的新建筑使往昔马路的天际线和建筑风格失去了某种韵味。变化是绝对的,新的当然也好,但另一种遗憾总是在心头隐绕。

宅在家里,带您“回忆”最具欧洲风情的上海马路

滇池路街景

宅在家里,带您“回忆”最具欧洲风情的上海马路

四川中路路牌

不过,前不久偶然路过四川中路却好像又是另一番景象。从南京东路到延安东路段,约有七八百米长的马路,各种往昔的西式建筑高低错落、前前后后地分布两旁,从门口挂着的石碑上看,这些建筑大都建于上世纪10至20年代。那正是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之风吹往上海的时候,所以这些大厦大都具有立面对称、构图既简洁又严谨的共同点,还有立面呈纵向或横向的三段式分布,有贯通几层楼的爱奥尼柱、科林斯柱、塔司干式柱等特征。……钢筋混泥土结构,底部大都由花岗岩或粗壮的石材作墙面、上部则由深色面砖饰墙,最高处有的还有多边形塔楼……劵式门洞和窗户,檐下或入口处饰有细腻的巴洛克式山花及精致细腻的雕饰……从建筑风格上看既有英国乔治式,也有英国安妮女王式;既有意大利文艺复兴式,也有装饰艺术式,但更多的则是源自法国的新古典主义式……真的是纷繁精彩,风情万种。

宅在家里,带您“回忆”最具欧洲风情的上海马路

四川中路街景

宅在家里,带您“回忆”最具欧洲风情的上海马路

四川中路街景

让人觉得特别的是,这一段的四川中路因为背靠着外滩大道,又与南京东路垂直,喧闹的声浪和奢华的气息在不远处嘎然而止。这里没有新潮时尚的品牌商店和五颜六色、光怪陆离的广告牌,有的只是各种公司的办公大楼、银行、医院、饭店、百年小吃店……终日人流不多车马稀,有一种属于内心的寂静感。更主要的是这里的建筑基本都保持着原貌,虽然色彩斑驳,灰暗陈旧,但那是百年风雨洗刷的经历,有一种内敛的静穆和协调。建筑本来就是无声的音乐。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就更如同一曲多声部的交响乐,严谨、理性、尊严却又不乏精致和活泼,炉火纯青的建筑艺术更使得这些高楼大厦仍然散发着昔日的雍容和精美。

宅在家里,带您“回忆”最具欧洲风情的上海马路

四川中路街景

从南京东路往南看,由于幢幢建筑都高达几十米,看不到有什么新建筑在分割天际线,天空看起来高而远,马路上空有一种超乎寻常的空寂和宁静,包容的是一个已经逝去年代的回声和旧梦。今昔何昔?怀疑自己陷入一幅欧洲老电影的画面里。

宅在家里,带您“回忆”最具欧洲风情的上海马路

四川中路街景

宅在家里,带您“回忆”最具欧洲风情的上海马路

四川中路街景

其实,此生从来也没有到过欧洲任何一个城市。所有关于欧洲建筑风貌的印象都是来自《百万英磅》、《罗马假日》、《茶花女》……等欧洲电影和图片。但唯其没有到过真正的欧洲,四川中路两旁延绵的古典主义建筑和氛围,才引起视觉上的错位和心灵上的遐想,感觉这是目前上海最具欧洲风情的马路了。

宅在家里,带您“回忆”最具欧洲风情的上海马路

四川中路街景

喜欢这条马路。马路是南北向的,冬日的黄昏,阳光将西边建筑的身影投射在马路上,又将金黄涂抹在朝东的建筑上,明明暗暗、阴阳交替,呵,这里每一幢建筑都是一本厚重的等待探索的书。

我想。(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