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龍新區:全面推進健康服務工作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義龍新區:全面推進健康服務工作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醫務人員對手術後老人進行回訪


2019年以來,義龍新區衛生計生工作緊緊圍繞目標工作任務,全面推進脫貧攻堅醫療健康扶貧及易地扶貧搬遷衛生健康服務工作,統籌推進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疾病預防控制,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①完善構建醫療服務保障體系 醫療健康扶貧工作穩步推進

2019年,義龍新區不斷完善構建區級醫療服務保障體系,確保群眾有地方看病、有人員看病、看病有保障,實現了醫療服務機構“三建成”,醫療服務能力“三達標”,醫療服務人員“四合格”。

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成,進一步優化了醫療資源,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準、優質的診療服務。在頂效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五室”(遠程會診室、影像室、檢驗室、心電圖室、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標準化建設一應俱全。

頂效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明全說:“頂效這裡群體比較大,前來看病的人較多,遇到複雜病症,我們可以通過專家會診的方式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下一步我們將著力提升醫療服務整體水平,為轄區範圍內乃至周邊群眾搞好服務。”


義龍新區:全面推進健康服務工作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中醫館建設覆蓋率達100%。據悉,義龍新區已投入250餘萬元,在全區建成了9箇中醫館,已有7個鎮的中醫館投入使用並正常營業,其餘2箇中醫館正籌備營業中。

魯屯衛生院中醫館自2019年初開業運營以來,充分發揮中醫館特色服務的優勢,使中醫館成為解決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新途徑,真正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全面的醫療服務。

“我腰痛,來魯屯中醫館扎針,在這裡很近又方便。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治療,腰沒之前痛了,治療效果很好。”正在魯屯衛生院中醫館治療的村民王天義告訴記者。

醫療健康扶貧工作有力推進。貧困人口參保(合)、定額資助參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大病慢病患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穩步推進;全面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三重醫療保障”;建立了“一站式”即時結算體系,努力推進大病專項救治工作;健康扶貧政策宣傳持續有力,群眾政策知曉率進一步提高。

家住龍廣鎮雙合村78歲的胡立秀老人是低保貧困戶,患白內障已三四年了,2019年初,胡立秀到醫院做了白內障手術,一分錢都沒花。

術後,龍廣鎮衛生院的醫生和護士不定期到龍廣鎮雙合村老人胡立秀家中,為其測量血壓,並詢問老人當前的身體狀況等。“以前經常這樣揉眼睛,看不清東西,做了手術以後,現在我眼睛好了,有時間甚至自己能穿針縫補,這都得感謝國家的好政策!”胡立秀老人高興地說。

在魯屯衛生院開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月”義診活動現場,醫務人員向老百姓推廣中醫藥文化及特色中醫診療技術,普及中醫藥知識,免費為群眾測量血壓、中醫診脈、免費理療、辨識體質、診斷治療疾病等,還為群眾講解五大保健要穴和常見藥食兩用中藥的作用,介紹了針刺、艾灸、穴位敷貼、刮痧、推拿、拔罐等常用中醫治療方法,幫助群眾定位保健穴位。

魯屯衛生院副院長劉斌說:“開展此次活動主要目的是弘揚中醫文化,普及中醫健康知識,切實讓廣大群眾瞭解中醫、認同中醫和享受中醫。”

“我腰椎間盤突出挺老火,今天來中醫館做了艾灸,治療是免費的,感覺效果還不錯。”魯屯鎮合營村的張洪會說,因身患多種疾病,以前她都是到城裡醫院去做中醫治療,現在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中醫服務,方便多了。

②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衛生健康保障有力

持續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衛生健康,滿足了搬遷群眾多樣化看病就醫需求,新市民居住區醫療服務機構建設全覆蓋。多舉措開展義診宣傳活動,提高了新市民群眾健康意識;大力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落實,讓新市民群眾享受到均等化的服務。


義龍新區:全面推進健康服務工作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群眾在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接種疫苗


義龍新區的步馬、麻山、王母、阿泥4個新市民居住區,到2019年底,已建有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衛生室)。2019年木隴街道掛牌成立後,新建了3個村衛生服務站,新市民就醫得到了進一步保障。

“搬來的人我們都已經全部建立檔案,實現看病全覆蓋,看病已經和黔西南州人民醫院實現了互通,針對疑難雜症,我們都可以通過網絡與專家會診,根據專家提出的具體建議,進一步對新市民提供醫療服務,他們都非常滿意。”木隴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韋正友介紹,步馬新市民居住區社區衛生服務站自2019年6月投入使用以來,自2019年底,共接診了新市民3200餘人次。

“我是從晴隆縣搬過來的,這幾天胃不舒服,我就來這裡看病,這裡醫院很近,在家門口就可以看病,樣樣都方便。”木隴街道63歲的新市民李佔情說。

同時,2019醫療衛生援黔專家團也走進木隴街道麻山新市民居住區,為新市民義診,為群眾提供專家諮詢、健康教育等服務,增強他們的健康意識,提高他們的受益度和滿意度。

搬到木隴街道的新市民楊學芬今年81歲,總覺得自己經常頭暈、胸口疼等,聽說有專家來義診,她特地趕來看病,讓專家為她的病情把脈開方。“專家針對我的病情,給我開了藥方,服務很到位。”新市民楊學芬說。

③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均等化成效凸顯

截止到目前,新區衛健局還為居民建立了271185人份健康檔案,高血壓管理18466人,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28271人份,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1467人。

來到木隴街道利民精神病康復醫院,記者看到,患者在練習書法、加工耳機、練瑜伽等。

“我來到醫院已經6個月了,剛開始什麼也不會,經過治療現在頭腦已經清醒,這幾天我們在做手工,一個月可以掙點生活費。”木隴街道利民精神病康復醫院患者說。

嚴重障礙精神疾病屬於國家十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之一,在國家各種政策支持下,患者治療不用花一分錢。據悉,利民精神病康復醫院已開展了繪畫書法、職業康復治療、瑜伽、園藝治療等多個康復治療項目,一些患者通過治療,康復效果明顯。


義龍新區:全面推進健康服務工作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新市民群眾正在社區衛生服務站看病


“2019年我們出院病人有301人,有回去做泥水工的,其中最好的一個患者出院後,和她丈夫一起開起了二手車交易市場,同時還銷售保險。”木隴街道利民精神病康復醫院院長吳傑介紹,今後該院將會開展更多的康復治療項目,讓患者早日迴歸社會、迴歸家庭,為社會減輕負擔。

疾病防控方面,新區大力推進數字化進程。義龍新區疾控中心副主任柳卿說:“2019年全區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已實現全覆蓋。啟動數字化門診建設,使新區預防接種工作有了很大轉變,所有老百姓都自行到所屬鄉鎮衛生院接種疫苗,提高了疫苗的質量。”

此外,新區婦幼衛生、疾病防控等工作也紮實推進,醫療機構廢物、醫療廢水處理日趨規範,實現了全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廢水處置設備建成安裝,並投入使用。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實現全覆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決勝脫貧攻堅之年。義龍新區衛健局副局長羅順書說:“新的一年,衛健局繼續推進脫貧攻堅醫療健康扶貧,持續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衛生健康,全面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均等化水平,加強東西部協作醫療衛生對口幫扶力度,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為實現義龍新區超常規、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不懈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