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教育創設自適空間 綠色生態成就七彩夢想

自主教育創設自適空間 綠色生態成就七彩夢想

自育課堂展示課

自主教育創設自適空間 綠色生態成就七彩夢想

學生到英國研學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軍山中學始建於1965年,最初為“漢陽縣軍山公社半耕半讀中學”,從一所坐落長江之濱的“耕讀”學校開啟校史。近年來,學校秉持“創設學生自適的發展空間”教育理念,紮根鄉土,立足高效課堂建設,立足內涵發展建設,進一步總結、提煉、昇華“自主教育”文化主題。逐步實現“每一個孩子都是成功的案例”願景,讓每一個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將學校辦成學生喜歡、教師幸福、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優質現代化學校”。

自主教育引領學校發展

辦學思想是學校發展的靈魂,“軍中”人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辦綠色生態教育 育獨立人格學子”的“自主教育”辦學宗旨。

軍山中學大部分學生為留守學生,家長遠離學生的生活,學生缺乏對自己行為負責、對自身生命狀態負責的意識,沒有培育起健康成長的一種自我把控能力,致使許多孩子學習習慣差、缺乏自主管理能力。在辦學思想的引領下,學校的管理層面、德育工作層面、教育科研層面、課堂教學改革層面都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引導學生自主管理。

2016年-2018年,學校深化教學改革,以內涵項目豐富文化實踐,構築“小而特”的校園文化,構建“小而活”的課堂生態,傳遞“小而深”的小班之愛,開展“小而細”的自主教育,實施“小而實”的教學研究,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提升了學校的教學質量。

近年來,學校圍繞“自主教育文化”主題,即學生思想道德上“自怡”德育和學科教學“自慧”課堂模式。踐行“師生雙主體發展”的辦學思想,讓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自適成長空間,成就七彩夢想。

自育課堂為學生創設發展空間

學校潛心教學改革,逐步優化“自主教育”自育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小而活”的課堂生態,以智育人。學校在“四環八步”教學模式基礎上提煉制定的“自育”課堂模式(自育高效課堂、靈動導向課堂),是自慧文化課程一個基本的教學模式。自育課堂以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中心,以教師“四導”和學生“四自”兩條線展開,“四導”即教師指導自學、輔導深研、 督導梳理、誘導遷移,“四自”即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歸納、自育感悟、自省反饋。

自育課堂主張為學生營造一個自學的氛圍,一個合作的空間,搭建一個共同發展的平臺,使學生依靠組內互幫和組間互競,為學生提供一個參與的機會和展示的天地。學生通過自育學會自學、靜思、質疑、研討,使學生思維動起來、讓學生有目的地自主閱讀教材,處理信息,再通過語言的組織進行討論和交流,最後在老師的引導下達成共識、得出結論,學生的學習活動沿著“自我感覺→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評價→自我沉澱→自我完善”的自育的良性循環,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的成長創設自適發展的空間。

“自怡德育”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在深入推進現代化學校素質教育過程中,學校建立了持久激勵的“自怡德育”工作機制,強化了“三位一體”的“自怡德育”隊伍建設,開發了特色鮮明的“自怡德育”品牌課程,擬定了“自怡德育”培養目標體系,構建了“自怡德育”課程內容體系。

“自怡德育”以學生身心愉悅為前提,通過學生自我管理班級、自主設計教育活動、自主創建班級文化,自我體驗生活,自主沉澱成長經驗等途徑,培養學生自警、自誡、自勵、自強等自我教育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反思力、管理力、發展力、創新力,形成良好道德品質、行為習慣、情感意志和健康心態,共享生活的快樂,共求生命成長的理想德育。

自怡德育也是學校自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每月主題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等教育之中,與其他各育互相促進、相輔相成。同時,以“自怡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為載體,積極拓展校內外教育資源,改進德育課程教學方法,創新德育內容和形式。努力創造條件,開展環保、法制、愛國、安全、傳統文化等各類特色鮮明的主題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