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吕思勉为什么在《白话本国史》里夸赞秦桧,贬低岳飞等爱国将领?

哪有什么不行的


说这话的人是不是研究宋史的专家学者,首先打个问号。若是,别有用心,不是,想语岀惊人,博点名气,更可恶!

不知何时起,一小股为历史上奸臣、卖国贼洗白、专黑民族英雄的歪风刮起。他们最可恶和迷惑人的地方就是披着专家学者的外衣,语不惊人死不休。

什么赵高无罪,秦桧蒙屈,民族英雄岳飞却成了不听朝廷调遣的有罪之人。

历来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而对史的恶意颠倒不知啥目的?

抗金名将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冤杀在风波亭早已写进宋史里。就连秦桧的后世子孙面对岳飞墓还能说出;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在墓前愧姓秦。

此歪风不可小觑,试看目前岳飞庙前秦桧的跪象也被坐了起来。


按此下去,是否会让岳飞和秦桧来个颠倒……,真是岂有此理?

此风不可长,他不是学术界讨论的范畴,而是历史观大是大非的问题。

个别人为搏声名,搞点异端邪说,但他颠覆的历史价值观,害的是后世子孙。

这些人只所以肆无忌惮颠倒黑白,篡改历史,是因为他们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应尽早立法,让那些胡言乱语、恶意颠倒历史、居心叵测的人遭到牢遇之灾,此风才可以刹。


晚亭与落霞同晖


怎么看?

依我之见: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汉奸卖国贼,都会惺惺相惜。同样,吕思勉虽然在国学方面是大师,”但是”一一在国家民族认同和爱国还是出卖国家丶出卖民族利益大事大非面前他就是一个典型的汉奸卖国贼,或以汉奸卖国贼的心态和立场来评价洗白汉奸卖国贼秦桧的,因为他洗白汉奸卖国贼秦桧,就是洗白他吕思勉自己,并以此来贬损爱国英雄岳飞,才能抬高众多汉奸卖国贼自己。

同理,几千年留传下来查办偷鸡摸狗的案件也如此,谁听说小偷承认自己是小偷?秦桧他承认卖国吗?吕思勉他承认他有卖国心态和作汉奸的情结了吗?作汉奸卖国贼的永远不会承认的。当今社会上也有不少类似的汉奸卖国贼,他们承认吗?


唐先明75443043


以前啊,听到谁谁有个大师的名头便肃然起敬,慢慢的,只要知道谁头上有个大师的称谓,就觉得恶心,到现在,我就觉得所谓的大师就是骂人的意思,和专家一样,这全拜这群大师所赐。吕思勉,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谁封的呢,他的徒孙严耕望。

上面有人回答了吕思勉在《白话本国史》中如何夸赞秦桧、贬低岳飞的事情,我就不重复了,吕思勉会这样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他的那个年代里,只要手上有兵的都是草头王,都想要割据一方,所以他主观臆断岳飞和韩世忠也是这样的人,文人就是这个鸟样,他可能忘记了有一种东西叫做爱国情怀,也忘记了古代真的有不少愚忠之人,尤其是武将,比方说唐天宝年间睢阳血战的张巡,可能因为吕不是愚忠之人就觉得社会上没这样的人吧,即使民国年间军阀割据,但在亡国灭种的时候,也从不缺乏血性之人,比方说一直忙着争权夺利的川军头子邓锡侯和刘湘等人。至于夸赞秦桧就更是可笑了,当文人缺乏血性和风骨的时候,总是善于颠倒黑白的,所谓大师胡适在抗战前期不也是一个投降派么。

吕思勉在《白话本国史》一书中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称之为朝,这在当时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点姑且认为有利于民族大团结吧,虽然此书成书于抗战之前,但若是中国真的投降了,不排除他来写一本为大东亚共荣张目的史书来,这不也符合他所谓的进化论史学观么。

厮以为不论是因为什么原因,评价历史人物要公平、公正、客观,同样的也不能缺少国家情怀,更不能以所谓的政治正确抹黑民族英雄,看看现在的这群所谓的史学家,因各种莫名的思想和利益作祟,将霍去病和岳飞等人移出历史教科书就能明白,很多时候书读得多了,还没有升斗小民来的明事理,所谓大师,不过就是个笑话,而所谓的《白话本国史》,应该改名为《吕思勉读史》,或许这本书有价值,但不够资格以本国二字冠名。


达达说历史


首先,我们说一说吕思勉的个人简介,他是中国近代历史四大家之一,被公认为近代史学中佼佼者,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等一系列的名号。说这么多并不是为了给吕先生开脱,我的第一本中国通史就是吕先生所著,所著之书,内容详尽,每一篇所说,皆有史料支撑,可以说内容基本上是贴近事实的。我这里是赞同吕先生所说的,但有点不同,岳飞是爱国将领这是没问题的,秦桧让岳飞入狱,也是不争的事实,但秦桧在这件事上,可能并不是完全为了自己。

先说说吕先生的观点:1认为岳飞军队多为流寇和流亡百姓,军队战斗力很差,在对金战争中多是失败,很少胜利,并不具备反攻中原的实力。2岳飞和韩世忠等人,其实算是军阀,在自己的辖区内拥有完整的财政大权和人事大权,所有调动,无需向朝廷报备,这显然不适合国家的要求。3岳飞的事迹很多被夸大,许多事件为无中生有。4秦桧向金朝议和,是以一个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下决定的,处死岳飞也是无奈之举。5岳飞被杀,韩世忠明升暗降,军权收回中央,南宋才能勉强立国。这就是吕先生的五点理由!

上述五条理由,均是吕先生根据历史史实所推理,完全没有为秦桧洗白和贬低岳飞而故意抹黑历史。我个人认为,岳飞是忠臣,这是毋庸置疑的,抗金也是事实,但没有现在那么夸大。秦桧不应杀害岳飞,岳飞虽对朝廷有危险,但功绩和才能不可磨灭。我没有一点点的帮助秦桧的意思,也许我是受到吕先生的影响而已。对于吕先生的这番言论,曾经也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认为吕先生是卖国贼,以至于他的书籍一度被禁读,禁卖。最后,也得到了了平反,因为吕先生所著《白话本国史》是在1923年所出版,完全没有任何的立场!!!

不管怎么说,岳飞是民族的英雄,秦桧是奸臣,但在此次事件上,应没有错误,让南宋得以延续,这是不争的事实!请大家理性看待这件事,人无完人,对待优点,我们应该勇于承认,许多事也不能一概而论!其实真正的幕后推手应该是高宗!


历史深度揭秘


1923年,近代史学家吕思勉写了一本名叫《白话本国史》的通史,书中阐述了“贬岳飞尊秦桧”的奇葩观点,与主流观点相悖,曾一度作为中学历史选修教材。

八年后,九一八事变爆发,社会舆论纷纷指责吕思勉贬低岳尊秦的观点,一时激起了巨大的民愤。1935年,民国教育部严禁学生阅读,吕思勉还被人告上法庭。

同年,南京市长签发训令,令社会局严禁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于未删正前在南京销售,并签发公函称:“岳武穆之精忠与秦桧之奸邪,早有千古定论。”

当时的报纸也刊发评论说,该书“于武穆极丑诋之能,于秦桧尽推崇之致,不知是何居心?”时值中华民族抵御外敌之际,吕思勉的书中观点受到各方谴责。

简单介绍一下这位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江苏常州人,除了史学家名号外,还被冠以国学大师的称号。他与钱穆、陈垣、陈寅恪被严耕望称为“现代四大史家”。

吕思勉主要从事历史研究和教学,早年在多所学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和代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吕思勉入华东师大历史系任教,被评为一级教授。

吕思勉在史学界的地位,正是由他所写的《白话本国史》所奠定。这本书当时在史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被认为是吕思勉独自开创了中国通史编撰的先例。

那么,书中都表述了哪些“贬岳尊秦”的观点呢?吕在书中给了秦桧较多正面评价,将岳飞说成是“军阀”,认为他“只在郾城打了胜战,其余战绩全是莫须有”。

吕思勉认为:“韩世忠、岳飞、张俊、刘光世等人都是招群盗而用;既未训练,又无纪律,全都靠不住;而中央政府既无权力,诸将便开始骄横起来。”

对于秦桧,他说:“秦桧一定要跑回来,这正是他爱国之处,始终坚持和议,是他有识力、肯负责之处。”“和议在当时是不能免的事,秦桧不是金朝的奸细。”

吕思勉称:“主持和议的秦桧却要负大恶名,真冤枉极了”,“能解除韩岳飞二人的兵权,是他手段过人之处”。他认为岳飞抗金事迹被夸大,朱仙镇大捷不存在。

吕思勉的观点在两年后得到胡适的支持,胡适曾说:“宋高宗与秦桧主张和议,确有不得已的苦衷。”“秦桧有大功而世人唾骂他至于今日,真冤枉也。”

那么,吕思勉为何会产生这些与主流意识相背离的观点?这就要从吕思勉的写史方法和当时的写作背景来揣摩,他采用了“依现代之事,去推古事之真相”的方法。

这个方法与元代的《文献通考》中使用的方法一样。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之际,吕思勉认为现在全是骄横的军阀,从前的韩岳张刘怎会公忠体国?

这就很明了了,吕思勉对当时的军阀混战甚是不满,在他眼中,这些骄横的军阀一直把持着时局。所以,他由此推断出南宋时的岳飞等人不是真心报国而是“军阀”。

由此可知,吕思勉当时不是史观除了问题,就是单纯的为了标新立异或者哗众取宠。除此之外,别无它因,原因是他不热衷政治,也没有派系,仅仅是一个文人。

吕思勉在写《白话本国史》时,对比了宋、金二史中的相关记载。他认为完颜宗弼渡长江时,岳飞始终躲在江苏,眼看着高宗赵构受金人的追逐,没有去救援。

吕思勉的这种认识是不客观的,有悖史实的。在金人渡江时,主将杜充降敌,其他宋将纷纷败逃,只有岳飞孤军苦战,取得了几次大捷,当时他只是一个中级军官。

正是他的奋战,才使金军有后顾之忧,没有放手追高宗,被迫北返。吕思勉的说法不够客观,主管猜测的地方甚多,这些都建立在他不信任《宋史》基础之上。

吕思勉的观点在抗战期间,受到社会各方的批评与质疑。甚至有人以“诋毁岳飞,危害民国”的罪名将他告上法庭,说他骂岳飞,是为了讨好日本人,想当汉奸。

最终,法院判定吕思勉“无通谋外国,危害国家之事实”。说吕思勉骂岳飞是为了讨好日本人,这显然是一种恶意中伤,原告者本是媒体人,只是为了吸引目光。

1938年,吕思勉对《白话本国史》进行了修改,特别加了一段话,大意是每当有外敌压迫时,总有一帮唱高调的人,议论看似正大,居心实不可问,但真相依然存在。

抗战期间,围绕着对岳飞与秦桧的崇贬之争,关乎爱国与卖国之争。凡抗战救国者,均以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自励,而投靠日伪的卖国求荣者,自然想给秦桧翻案。

综上,吕思勉之所以会有“贬岳尊秦”的观点,主要是源自他的写史方法及自身的史观,仅是一个学术观点。除此之外,可能像一些人说的哗众取宠吧。


野史也是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吕思勉这个所谓的国学专家,历史学者,水份是非常大的。

因为他压根没有受过正经的教育。

吕是1884年出生,除了四书五经以外,他唯一的正经教育就是上过江阴小学。

在22岁的时候,吕是小学教员,在常州私立溪山两级小学堂教书,讲授国文、历史。

1909年,25岁在常州府中中学堂担任中学老师,教历史、地理。

随后他基本是在各种小学、中学任教,普通教员而已。

到了1925年,41岁写了一部《白话本国史》。

这部历史应该是吕差不多20年教学内容的总结。

然而,这部历史书认为向金国屈膝投降是正确的,认为秦桧是国家栋梁,认为岳飞不是民族英雄。

当时恰逢918事件,日军大举侵华,抗日志士都以岳飞自居,抵抗外辱。

国民政府认为吕思勉理论荒唐,明显是为了黑而黑,超出历史讨论的范围。

政府要求吕思勉将这部分内容删除,通史还可以继续出版。没有删除已经出版的通史,被查禁12年之久。

有意思的是,比如周作人等后来认为汉奸的文人,对于吕思勉都力挺,认为秦桧的作为没有什么大错。后来这群人,果然就成为汉奸。

其实这段历史,大家翻翻任何一本正经学者写的宋史,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岳飞问题且不谈,秦桧卖国以及为了在斗争中获胜而力主屈膝投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如果说秦桧卖国是为了争取时间,积蓄力量,将来能够卧薪尝胆北伐。对不起,至少秦桧当政的时候,没有任何振兴国力,准备北伐的成绩。

所以,秦桧卖国是毫无疑问的事实,这个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必要,稍有智商的人都应该知道。

然而,吕思勉既然教了20年历史,为什么明知道在外寇入侵的大环境下,国家民众力挺岳飞,仍然刻意唱反调?

只有一种解释,就是哗众取宠,创造卖点,希望书能够卖的更好。

吕思勉是文人,他的收入主要依靠版税,书卖的越多赚得越多。

这就同鲁迅写文章刻意骂人尖酸刻薄一样,越尖酸越有人买来看,鲁迅的收入也就越高。

说通俗点,也就是这么个道理。

这个《白话本国史》,萨沙看过全文。可以说文笔粗陋,对于历史历史掌握有限,尤其深度不足(主要是阅读量不足),历史常识错误非常多。

可以看到,吕思勉并没有正经学习过历史,他的学历也仅仅是小学。

充其量,他只是看了几本老旧的历史书籍,加上20年的教学经验,将自己讲课的东西写出来而已。

但他教课的对象不过是中学生,这同写一本权威严肃历史是有非常大的距离的。

后人认为,吕其实只读过二十四史,其中《史记》、《汉书》、《三国志》读过四遍,《后汉书》、《新唐书》、《辽史》、《金史》、《元史》读过三遍,“其余都只两遍而已”(《自述学习历史之经过》)。

可以说,他的这点阅读量,即便是古代的知识分子,只要对历史稍微有研究的也超过这个水平。

虽然算不上才疏学浅,但吕的学问绝对不高。

而喜欢语出惊人的写书者,多半就是这类人。

如果真正是学术权威,是不可能说一些偏颇的观点。

其实,吕思勉如果不是生活在民国乱世,而是在今天。以一个小学文化水平的中学老师,想要出一部中国通史基本就是无稽之谈,也绝对不会有人会去买。


萨沙


我个人对吕思勉先生的才学很是敬佩,这部书倒是没有读过,对于先生赞颂秦桧,贬低岳飞的事实也不清楚,但我觉得任何人敢于为秦桧翻案,绝对是冒天下大不韪。秦桧是钉在耻辱柱上的人,岳飞是民族英雄,这是任何人都不能违反的事实。

文人应该有良知,有正义,为了所谓流量与稿费而故弄玄虚,实在让人感到这个人很可怜。但愿这样的人不是吕思勉。


李治亚文史博客


他是哗众取宠,想为自己出名而已。

吕思勉是如何夸赞秦桧,贬低岳飞的?

1923年,吕思勉在《白话本国史》一书中对岳飞和秦桧提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看法,主要有5点:

一、岳家军没那么强

南宋建国时军力较弱,岳飞及韩世忠他们的军队都是刚组建的,大都非民即盗,遇到金兵失败较多,只能拿来平定草寇,,无法与金兵长久对抗。虽有小胜,但于大局无补,改变不了金强宋弱的大格局。

二、岳飞也是军阀

南宋诸位大将,把持军区内的财政大权和人事大权,乃是架空中央的军阀。南宋如果继续与金国打下去,就只能容忍他们,如果和谈成功,朝廷才有机会收回兵权。

三、岳飞的战功被严重夸大注水,不少战事是虚构的。

四、为秦桧“平反”

吕思勉认为,秦桧不是金国的奸细,主张议和也不是卖国,和议在当时,本是件不能避免的事,但是主持议和的秦桧却因此而大负恶名,受了冤枉。


五、杀岳飞有利于国家稳定

岳飞被杀,韩世忠被明升暗降,其他大将的兵权也陆续被收回,南宋才得以摆脱军阀割据的可能危局,免强可以立国。

吕思勉引争议

吕思勉的这些看法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只是学术上的争议,有赞扬他直言不讳的,而更多的人指责他是哗众取宠。但是都没有上纲上线到爱国卖国的程度。但是到了1931年时,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突然大变,舆论开始指责他,说他贬低岳飞,并为秦桧喊冤,是在替主张对日和谈的民族败类辩解。


1935年,南京市市长石瑛表示:“岳飞忠秦桧奸是千秋定论,勿庸质疑。该书居然诋毁岳飞推崇秦桧,可谓居心叵测。”同时他下了禁令,严禁学生阅读吕思勉那本书。南京《朝报》力挺该书,和市长唱反调,刊文为吕思勉抱不平。而《救国日报》则大骂吕思勉纯粹是汉奸,并攻击《朝报》替汉奸说话。两个报纸天天对骂,把此事炒成了热点。吕思勉没想到自己会被炒成“网红”,当然是被抨击的“网红”。

1935年4月,国民党党部介入此事,要求吕思勉修改这本书,去掉那些抹黑岳飞抬高秦桧的言论,吕思勉被迫照办了。但是,《救国日报》并未就此放过吕思勉,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指控他犯了“外患罪”——贬低岳飞,是削弱国人的抗日意志,是向日本侵略者讨好;为秦桧喊冤,是替“主和派”汉奸们开脱。法院则认为吕思勉这本书写于东北沦陷之前,不可能有向侵略者献媚,为汉奸开脱之用意,只是“个人研究历史之评论与见解”,不构成犯罪。



相信绝大多数人是不赞同吕思勉贬低岳飞而抬高秦桧这一看法的。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在《五蠹》中就曾说:“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人们常常靠笔杆子扰乱法度,侠客们往往用暴力触犯法律。

历史上不乏一些无耻文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投机钻营唯利是图,难免就是既要当婊子,又想树牌坊,既为自己追求名利摇尾乞怜蝇营狗苟,又想为自己的丑恶嘴脸扶脂抹粉妖言惑众。

历史上每逢在国家内外交困,军阀混乱,社会动荡、民族危机的情况下,更不乏奴颜媚骨丧心病狂的奸险之徒,他们根本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及人民安危置之不顾,甚至会倾覆社稷,靖康之耻就是投降派主张的所谓的称臣纳贡割地赔款的议和所致,宋钦宗在被掳北去的途中,总算是幡然醒悟,看到自己国破家亡沦为阶下囚,不觉悲从中来,掩面大哭哽咽着说:‘’宰相误我‘’。可他的宰相文武大臣等一班朝廷命官又乐颠颠地为新主子奔走效力去了。有的成为金国的座上宾,有的成为伪楚张邦昌的众爱卿。钦宗更是悲从中来,赋诗《西江月》一首:历代恢文偃武,四方晏粲无虞。奸臣招致北匈奴,边境年年侵侮。一旦金汤失守,万邦不救銮舆,我今父子在穹庐,壮士忠臣何处?

公道自在人心,忠奸早有定论,民国时期,有的人贬低岳飞并为秦桧喊冤,是在替主张对日和谈的民族败类辩解。贬低岳飞,就是削弱国人的抗日意志,是向日本侵略者献媚;为秦桧喊冤,就是为卖国求荣找借口,是替主和投降派汉奸们开脱罪责。包括吕思勉等人忠奸不分的反动言论也在预料之中,不然怎么会有:家贫出孝子,国难显忠臣。


德厚致远


站在南宋当时立场,吕思勉评价比较中肯:岳飞既抗金,也镇压农民起义;抗金是为了保摇摇欲坠的宋王朝,就抗金而言是代表民意的。但岳飞保的宋王朝,目的是迎回被俘虏的前皇帝,而秦桧是保宋王朝在位的皇帝,由此可以想见:以岳飞能力,迎回老皇帝不日就能成功,而且岳飞并没有收手的迹象,所以才有十二道金牌,也许前两道金牌宋皇并未起杀心,十道、八道时岳飞的命运已经注定。试设想:老皇回来,现皇如何安置,是杀?是双皇并存?显然任何结果都不是现皇所要结果,既然岳飞那么决绝迎回老皇,如果不杀,将遗患无穷,秦桧只不过忠实执行赵构的命令,以"莫须有"罪名办了岳氏一家。其实,真凶是赵构,如果你是秦桧一样:不愿放弃荣华富贵而辞职,杀岳飞是不是必须执行的使命?即使换掉秦桧,另来一个宰相,岳飞同样是死路一条,我不是帮秦桧说话,我是据史说话。如果岳飞不愚忠,可有两个选择:一是全力以赴抗金,不妄迎回老皇,岳飞就真是南宋有功之臣,但岳飞抗金最终目的是救先皇,而不是安边境,在岳飞心里并不以百姓福祉为首选,如果站在百姓立场上,迎回老皇,势毕国家又会动荡,金朝又会卷土重来,宋朝仍会战乱继续;二是起兵干掉赵构,迎回老皇,以岳飞能力,可以安邦定国。可惜,岳飞的愚就在这:既听命、并愚忠于赵构,十二金牌被招了回来,又愚忠于先皇、想救先皇,这样的人不死,你说有可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