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士到底值不值?

灵智学君


中科大失踪博士刘春杨找到了,然而这样的消息不如无,毕竟失踪还是有点希望的,现在他的家人只有无尽的痛苦。



因为接触过较多的博士,所以,对于要不要读博,有一个忠告,那就是慎重。

七八年前,招聘过一个中科院的博士,面试时我问他薪水要求,他战战兢兢地试探着说:“3500?”,显然做好了被砍价的准备,我主动给他按4000录了。

能读到中科院的物理博士想来一定是有些专业能力的,然而,也许是压力太大,他的实验总也不出成果,且人有点木纳,估计和导师的关系不是那么融洽,所以我在招他的时候准确地说他属于博士肄业。

他很穷,我如果不录他,可能他吃饭都成问题,穿的衣服居然是破了好多洞的T恤,为了不伤他的自尊,我偷偷拿钱给与他关系交好的男同事,让帮忙给他买件T恤,别告诉是我买的。

这个博士人挺善良,有点木纳,工作能力普通。慢慢地,我想他被退学是可以理解的,不是勤奋就一定可以冲击高学历,不是善良就会被所有人温柔以待。幸亏他及早退学了,否则最后的论文阶段可能会压垮他。

老公的同学,延迟了七八年才通过了论文,延迟两三年毕业的比比皆是。万幸的是,他自己如期毕业,而写论文的那个过程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包括家人的煎熬。老公常常说他有两个导师,另一个说的就是本人。作为本科生的我,硬是将老公的论文读个通透。

所以,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和身体基础,没有那么一点点聪明才智,没有同甘共苦的家人(哈哈,自夸呢),或者不能耐得住寂寞,那读博的事最好放放,或者如老公的若干同学一样,在功成名就后再读,一是心理期许不那么急迫,二是经济基础宽裕,心理自然健康许多。


感动中国正能量


我正在读博士,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我参加工作已经10年了,正在读在职博士,我身边也有不少像我这样的人,都是工作后读的在职博士,大家可能以为在职博士含金量低,容易读,其实不然。首先博士入学考试是不分全日制和在职的,意思就是说在职的人员要和还没有毕业的硕士们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并且评判的标准也一样。其次,毕业的要求和难度也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全日制的博士有奖学金就是博士补贴,在职的没有。我入学的时候全日制博士免学费,在职的要交学费。


这么看来读在职博士这么苦逼,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读呢?因为我们需要啊。大部分读在职博士的(领导除外),都是高校老师,现在的高校,硕士学历基本无立足之地了,所以博士学位是我们的切实需要,所以,读博士对我们来说就是十分有意义的。


那么其他不工作一直读书读到博士的有意义吗?这就要分专业和工作的情况来看了。有些专业或者有些职位只有读了博士才有机会,比如医学。现在的好一点的医院也是只要博士了。如果学的是医学专业,成绩又很好,将来想进正经的大医院,博士学位就是必须的。但有些专业的某些职位本科足矣。比如计算机专业,毕业想当程序员,本科就够了,而且博士不要读,读完了估计人家都不会要你了,因为程序员其实也是青春饭啊,只不过是高智商的青春饭,越早毕业越好。


所以读博士到底有没有意义要看专业和职位以及个人的职业规划而定了。


何燕194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选择了直接工作,我当时也有考博的想法,但是最终放弃,主要是觉得自己年纪不小了,想早点成家立业生娃。

真正工作后,就感觉到了深深的后悔。进了高校这样一个单位,想要发展,还得读博,这个是必然。为什么呢?

首先,在初始入职阶段,对于学历职称的认定上就有质的区别。硕士研究生毕业只能认定初级职称,博士研究生毕业则可以认定中级职称,而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薪资待遇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的。

其次,在中后期发展过程,博士学历和硕士学历也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博士学历会优先评高级职称,且学校尤其重视教师的学历背景,在一些项目申报或者出国考察等各类事项上,高学历的人更有竞争优势。

虽然博士学历和硕士学历都是研究生学历,但是在具体到工作中,尤其是高校工作中,就会各方面都会受到牵连。在我入职一个月后,就明显感受到了这种差异,后悔自己没有直接读博士,因为就业后再读博,那股劲头没有当学生的时候旺盛,其实反而耽误了更多的时间。

所以,如果想读博士,不要犹犹豫豫左思右想,坚定信念,一口气读完最后,在学历上先达到完满落幕,在各种资质发展上才不会被动,也不用去艳羡他人。并且我没听说哪个读完博士工作后后悔的,后悔的都是我们这些没有读博的人。因为读完博士确实能够享受到优待,所以为了以后发展,值得一拼。


送你一首小诗歌


我觉得是需要看自己的职业规划,以下希望能回答你的问题。

1. 医学类。一般需要读到博士,要进入一线城市的好医院,博士是必须的学位,而且还要是名校的博士,我同学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的博士,毕业后依然留不在北京。医生本来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见得多,经验累积多,达到更高高度的概率变大,可以看到很多人从各地来大城市看病,去大医院看病,相比较一些小的医院,社区医院,私立医院可能会有一些硕士学历的学生,人不算多,这样实践机会相对减少,技术能力提高的速度可能没有大医院快,所以我建议医学类的尽量读到博士。

2.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博士学历是必须的,很多985 211的学校要求海外的名校博士,这个也是必须的。可能艺术类学校实践性强,硕士可能也行,但长远看,博士是必须的学历。

3.很多科研机构和公司的实验室研究部门,举例来说,航天的科研机构,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博士也是个标配,牛校博士也是很多,我一个朋友,中科院计算所博士,去了腾讯的研究院。

如果是以上的职业规划,可能读了博士更有用。

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

点击头像关注我,查看更多关于小学,中学,大学的回答

您的转发,我的10w+




塔菲说


对我个人来说十分有意义,这个意义在于对自己的心愿而言。我之蜜糖彼之毒药,其意义只是对个人而言。早些年,身边有人会问,毕业包分配不,有人会问,毕业能挣多少钱。我都回答不了,因为我也不知道。

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央企,工作两年。然后考博读博,当时离开时,我记得直属领导说,我就是想读个更好的学校,我就是想读个博士。确实不错,我并不确定读完之后我能有更好的工作,也不确定我读完之后有什么用,但是我确定的是,我不读博我大概知道三五年之后我在这个公司是什么样子,但是我读博,我不知道之后这几年是什么样子,我对这段未知的人生充满好奇。

我还有一个老师,长年对某个学校的非常期待,连考多年最终实现愿望。读博时虽然年纪不小,也放弃了还算不错的工作,但是我非常理解。这是心里的一种情怀。

也许读了会后悔三五年,但是不读那一定是后悔一辈子。多年以后,因为自己没用尝试而放弃了一种可能,真的是要后悔一辈子。

说到底,读博士有没有意义,是看你自己觉得什么是意义,这里面有没有你想要的,你期待的意义。如果有,那就有。


环保邦


看到这个题目,笔者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的大学辅导员。在担任我们辅导员的这四年间,他娶妻生子,并且经过充分准备在我们毕业的这一年考上了博士。这一年,我们迈出校园,他进入某知名学校继续他的学术生涯。当然,他继续考博士不是因为偏向于学术研究,而是博士能给他带来比现在更好的生活。

要说读博士到底有没有意义,答案因人而异。

读博士不是终极目标,我们每个人最终都是要从业,为家庭带来经济收入的。所以说,读博士有没有意义在于它能给你之后的工作带来多大作用?读博士对哪些工作有用?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医学与事业单位。现在乡级以上的正规医院的医生基本上是都有学历要求,这只是个门槛。还有高校的教师,高学历人才比比皆是,博士更是一抓一大把。另外,很多博士学历的人才也会选择自己创业,他们具有非常出色的市场调研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的领导大都是高学历。

当然,对于某些技术类岗位,比如计算机、程序员等等。这些岗位往往没有特殊学历要求。甚至越早就业越好,因为该岗位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越早就业,你的技术越熟练。

所以说,没有一定意义上的成功。每个人的选择都有他的考量。考博与否,不要跟风,要跟自己的未来挂钩。


决胜网


如果自身学历条件允许,我认为还是读博最好,无论在职还是全日制都一样,我的孩子英国硕士,刚应聘某研究院,我就在劝他读在职博士,他虽然不情愿,我始终坚持支持他读博,以后选择更好工作多了选项。


资源循环利用造福人类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只为一个翟就否定整个博士群体,真的好吗?

小西今天晚上刚看到青塔推送的文章,春节前一个叫马超的39岁的高位截瘫博士在哈尔滨答辩会议室,让所有人看到奇迹。18年4月,他在机场接人时发生意外,10多小时手术才抢救回来(后期多次昏迷、多次进入ICU、多次溶栓手术...),原定于4月的博士答辩不得不推迟,可9月时他依然坚持重启博士答辩,完成学业。

难道这样一个用生命在坚持的博士,就不是博士了吗?

博士,原本就不是义务教育,而是自己选择的一个学习渠道,是否读博真的不建议你参考别人的人生或故事。这就和有人问"高考真的有必要吗?"一样,只有你自己选择、经历、成功之后,才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

不少时候,我们批评博士的时候,不是因为他们什么都没有做,而是没有做到心里预期的好。之前,一个二本学院的辅导员离职来这边读博,而且是成家有了2个孩子,选择读博的原因就是觉得做辅导员一辈子不甘心,他想做点事。离职的压力很大,我早上7.15到办公室的时候,经常已看到他在实验室做实验,晚上还经常住在实验室(博士学习室空间大,可以放折叠床),真的很不容易。

我也聊过一个读博期间非常不满导师的女博士,觉得压着她做实验、发文章,让她延期半年毕业,可最后她的成果反而是同批博士中优秀的,导师在她答辩前夕邀请了几个其他高校的圈内大牛来听的答辩,并认真给她做推荐,希望团队缺人的答辩专家引进她。我之前也曾说过,不否定有一些师德不佳的导师,但总归有很多导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你一个人的时候也许在骂你不努力,在其他老师面前也许就在表扬你。

我见过年腊月二十八还挺着大肚子在写文章的女博士生,博士期间怀孕生孩子的女博士值得我们尊敬,她们背后的付出和艰辛无法想象。

这个社会你想得到,就得有付出,如翟就是轻易的活动而没有足够的付出才有今天的遭遇。很多人会问,博士出来收入真的高吗?

不见得,有毕业年限几十万的高水平人才引进的博士,或者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企业的博士,之前浙江某企业甚至开出年薪500万全球招聘高层次博士。当然,博士招不到合适工作的也不少。但是,起码读博给了不少人选择的机会。

如果你有心做科研工作者,想在某个感兴趣的领域做你的研究,期待自己有一天站在世界学术大会的舞台介绍你的成果,那么读博和期间的收获将是科研人生最坚实的基础。

是不是要读博士,你自己决定,一旦决定要读,就尽量做到最好,不留遗憾,加油!

关注帅小西De头条号。小西陪你聊大学、考研、读博,收获不一样的教育和人生。

帅小西De


与其问要不要读博士,不如问能不能读博士。坦率地说,对于没有特殊家庭背景的普通学生,读博不失为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上升路径。




读博有什么好处?别的不说,薪资待遇远非硕士可比,像安家费住房补贴等待遇,大多也仅限于博士招聘当中;再者,即使博士毕业不做研究,考公务员,一入职大多直接就能拿到正科级职位。如果从普通公务员开始修炼,还真不是五六年就能上正科级的。

读博压力大,但也没必要过于妖魔化。诚然,博士延期现象很常见,超过60%都要延期,但真正没法毕业的毕竟还是少数,大多六年也就毕业了。导师也不都是血汗工厂的老板,相反,正常的情况,您的导师以及一起求学的师兄弟姐妹,是你一生宝贵的人脉资源。

读博年龄变大,但不读博就能一直保持“冻龄”吗?外界妖魔化女博士,但根据我的体会,相比于本科就出去工作的同龄人,没有经过职场风吹雨打的女博士,反倒更加单纯可爱,脸上气色更好;男生找对象的话,尤其是理工科男生,你觉得是学校女孩子多,还是工厂里女孩子多呢?




至于读博之后,是否就业面变窄,这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念完博士之后,学历就保证了你在就业中畅通无阻,不会因学历而受限。能去做科研最好,不能做科研,或者不想干科研,做点别的不也挺好吗?如果还本科、硕士去竞争,那是妥妥的“降维打击”。

因此,只要条件允许,自己对科研不是深恶痛绝,有机会读博都还是可以读的。真正因为兴趣而读博的都是极少数,更多人读博,其实和考公务员一样,也只是为了生活罢了。


上庠


读博士到底有没有意义,这是一个很主观化的命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实在不敢说自己给的答案适合每一个人。不过,因为身边接触的博士们多了,看他们每个人身上的故事,还是很耐人寻味。

先说说身边几个博士朋友的人生经历。

朋友W,是国内某985高校的博士。毕业后一心搞科研,于是申请了德国洪堡学者,在德国做了三年博后。后回到国内,在某985高校任副教授。本想回来后专心科研,在自己研究的领域有所突破,但所在部门当时要申请一个国家重大项目,所有人都要忙于申请项目的各种繁琐之事,所以他被安排申请项目,一年时间都在忙申请,无缘科研。项目申请下来后,又被安排做项目管理与学生管理等工作,虽然他多次跟领导要求想做科研,但未果。于是管理成了主业,科研成了副业。

后学校评职称时,因科研工作建树不多,而管理工作不被认可,所以屡次被刷下来。这段时间W博士事业不顺,生活压力大,心情郁结,后与领导起了冲突,于是找一个机会,带着妻儿去了国外高校。两年后,拿了绿卡,留在当地工作生活。

朋友Z,于国内某国立研究院硕士毕业。毕业后去了某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内关系复杂,初出茅庐的Z硕士没有社会经验,处事不当,得罪了单位内好几个有背景的同事。后来自知再难待下去,所以离职又考回研究院读博士。因有了复杂环境中工作的阅历,懂得了人情世故,也了解到自己的长短板,所以读博期间目标明确,就是一定要出国镀金,再争取以国家人才引进的方式直接聘为教授,实现科研职业发展的精准卡位。

后来的发展轨迹,也正如他自己的精心设计,先是在读博期间取得优异的成绩,后顺利申请到剑桥大学的博士后。在剑桥的四年期间,他一直跟踪关注国内的人才引进政策与机会,积极与国内高校建立联系。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终于以青年千人的身份回到国内某211高校当教授,成为该学校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朋友Y,国内某研究院博士。毕业后留在研究所工作,因为所从事的科研是偏应用研究,所以在发文章与追热点方面比较吃亏。他所在的部门领导缺乏管理思维,没有建立对年轻人的培养机制。不仅不重视年轻人的发展,反而处处设限,小心提防。因此,他在申请项目、评职称上都比较被动。工作近八年,才评上副研究员。

后来有个机会,他跟一个经商的朋友谈到自己拥有的技术。那个朋友很有心,谈完后认真调研了行业与市场,认为值得办一家企业,专门把他的技术成果转化,预估初期每年产值就能有数千万人民币。在朋友的鼓动下,Y博士从单位离职创业,成为这家公司的技术合伙人。一年的时间里,他们从申请工业用地,到申请银行贷款,从接洽各方合作企业老总,到接待省里领导,生活突然从科研单调的黑白两色,变成社会丰富多彩的万花筒。

繁忙,是他最大的变化。但充实,是他最大的感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年的时间,比自己工作五、六年成长得还快。

最后,再说一下朋友G。他是硕士毕业,专业知识非常扎实。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期间,都是学校里的学霸,看起来是最像将来会读博士的人。毕业时他也考上了博士,但因为家庭经济的压力,不得不放弃读博的机会。在老师的介绍下,他最终去了一家外企做专利方面的工作。虽然工作收入不菲,但他当时对于没有读博士,一直非常矛盾,甚至暗暗后悔。

起初他完全不懂专利行业,因此进入公司后,拼命恶补专利知识。在经过大概一年的过渡期后,专利工作逐渐得心应手。由于他有专业方面的特长,所以在做专业性很强的case时,相比于其他人,他有更加深刻的领悟与洞察,所以做的case得到公司领导的高度赞誉。

后来,为了提升自己在,他又自学通过了律师考试,使自己的身价不断上涨。几年后,当我们再见面聊天时,才得知他把专利领域的重要资质都拿下了。像他这样的资质,全中国专利领域可能只有不到一百人。

后来,与他聊天时,问他是否还后悔当初没有读博士。他说,对于读博士,心结已经解开。因为在自己的专利工作中,专业知识并没有浪费。自己在工作岗位中所学的,并不比博士少。而且,目前高校与研究所培养的不少博士,严重脱离实际,他单位上招聘的博士,水平比他相差甚远,且努力远远不如他。因此,他甚至有些庆幸自己进入一个好的工作平台,而不是选择读博士。

最后,他的一句话令人回味:读博士只是万千寻求成功路径中的一种。无论如何选择,平台与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没有直接回答楼主的提问,但分享完这些博士朋友们的生活经历,希望对于楼主更全面地看待读博的意义,会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