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層醫護人員構築生命健康安全屏障

上海基層醫護人員構築生命健康安全屏障

編者按:如果說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兒科醫院等救治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是抗擊疫情的“前方衝鋒隊”,那麼申城246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則是防控疫情的“後方守門人”。感染容易救治難,傳染迅速防控難——上海市民身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究竟在這次疫情防治聯防聯控中扮演什麼角色?他們如何站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崗?記者通過調查採訪,嘗試為他們臨摹畫像。

申城打響疫情防控戰役,上海眾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發現疫情、開展防控的第一線。這些基層的醫護人員,用通宵達旦的辛勤工作,展現醫者仁心的專業素養,為上海居民構築起生命健康的安全屏障。

篩查檢測:防疫千條線,這是第一線

這場疫情防控戰,各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直面老百姓的第一道關口。除了在醫院內進行防控,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承擔著繁重的篩查檢測工作:區內重點地區來滬人員上門排摸走訪、對集中和居家隔離人員上門宣教等。

2月2日9時左右,楊浦區殷行街道居民屠先生家響起輕輕敲門聲,“您好,按照相關規定,你們需在家進行14天醫學觀察,期間如果有任何發熱、咳嗽、胸悶等不適症狀,請隨時告訴我們……”

屠先生一家近期從湖北返回上海,目前他和家人一起接受居家醫學觀察。當天前去核實排摸信息的張陽,是殷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綜合防治科的公共衛生醫師,他先向屠先生一家發放告知單、承諾書、健康宣教單,然後現場測體溫,再發放應急口罩。“有任何情況請及時告知我們,也請按時上報測量的體溫。”張陽和屠先生互加微信,叮囑對方几句後,繼續出發,前往下一家。

2月2日11時58分,普陀區石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防保科接街道辦事處來電,反映嵐皋路上某小區出現發熱病例,正吃午飯的中心防保科科長姚秀蘭拿起裝備,和另一位醫護人員小徐坐上“流調車”出發。為了節省時間,她倆在車上戴上手套、口罩,穿上防護服,到達電話所提到的樓棟時,僅僅過了15分鐘。

從民警口中,姚秀蘭瞭解到大概情況,“我們接這棟樓2樓陳女士110報警,稱她和丈夫日前從江西回滬後,兩人出現發熱症狀。由於今天丈夫執意要出門,很有疫情防護意識的陳女士選擇報警。”與夫妻兩人對話瞭解情況後,姚秀蘭又給他們測量了體溫,“我們認定並不適宜採取集中隔離,因此採取居家隔離的辦法。”兩位醫護人員對陳女士一家進行了簡短的防疫科普宣教,並指導對方簽下了居家觀察承諾書,“你們放心,丟垃圾、生活物資,居委會的同志們都會為你們服務好的。也請你們理解,現在全市採取這樣的隔離措施,是對所有的市民負責。”不到14時,一張登記有陳女士一家相關情況的“居家隔離信息表”就通過網絡,上傳到了相關管理部門。

值守轉運:突發來襲時,展現專業性

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和高速公路,是入滬的重要門戶。在這些咽喉要道,都有申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層醫護人員的身影。在郊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需要兼顧篩查檢測和道口測溫,對一線醫務工作者是不小的考驗。

崇明堡鎮衛生服務中心覆蓋18個村和9個居委會,最遠的村距離這裡10公里,地方大、住戶散,工作繁重。中心主任金佩娟介紹,預防保健科的6位公共衛生醫師和16個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幾乎都是滿負荷工作,對全鎮居家隔離的24戶57名人員進行體溫監測工作。

此外,堡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承擔著G40崇啟大橋道口的測溫工作。每四天,就有11位醫生前往道口,分兩班完成8小時的值守。“因為人手實在緊張,不少醫生都是下了高速道口,休息了幾個小時就到醫院門診上崗。”

位於市中心的長寧仙霞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則承接虹橋機場T1航站樓的疫情防控部分任務。機場是人流密集、來源各異,黨員醫生沈翠主動請纓參與保障。因為身穿隔離服穿脫不便,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她就儘量少喝水;因為紅外線測溫儀設備比較特殊,需要人流依次通過才能精準檢測,一飛機的乘客一波下來,她就挨個呼籲旅客並解釋勸導其逐個通過。

此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承擔著轉運疑似病例的任務。大年初三下午,長寧一戶武漢抵滬的重點觀察對象家中,仙霞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訪視醫生,為一對年輕夫婦和兩個孩子做醫學觀察。體溫槍亮起了紅燈:兩個孩子體溫均有異常,最高體溫38.1℃。這可急壞了醫務人員和孩子家長。

按照應急處置流程,需要將兩個孩子送去定點醫院就診,但這樣的高度疑似病例,轉運任務又免不了近距離接觸。轉運車輛,是平時家庭醫生出診的小型電動車,車輛內環境狹小封閉,必須把前排座位翻下才能確保患者進入。

在為車輛座椅做了簡單隔離後,中心醫務人員陳志敏、朱正泓挑起轉運的重擔。萬幸的是,經過兒科醫院醫生的診斷,兩個孩子都排除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孩子父母揪著的心也放下了,兩名始終陪同的醫生也長長舒了口氣。

堅守崗位:不忘責任心,當好守門人

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是上海每一個基層醫護工作者戰鬥在一線的承諾。

楊浦區殷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綜合防治科科長歸萍介紹,殷行街道覆蓋50個居委會、18萬人口,有外來人口近

4萬,其中有150多名湖北來滬。

居民需要進行醫學觀察,其中不乏確診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我們15位公共衛生醫生每天工作近16個小時,每天23時下班已成為這十天工作的常態。”

仙霞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分管主任趙鋮表示,截至2月1日,服務中心收到街道居委27批次名單,和居委幹部一起上門排查674人次,目前有114人在進行醫學觀察。“1月20日,我們成立疫情防控的領導和工作小組,春節期間每天有30名醫生、護士和後勤保障人員,全天候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值班都是睡在醫院。”

包括姚秀蘭在內,石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20人在整個春節24小時待命。他們和基層一線醫護工作者一樣,在堅守崗位的同時,只能錯過兒孫繞膝家庭團聚的時刻,只能退掉已經訂好的度假機票,只能“怠慢”需要照顧的家人……

“我們的工作隨著返滬人員的日益增加而更加繁重,但我們是疾病防控的第一道關,把好這道關非常重要,所以不敢有任何的鬆懈。”歸萍說,到目前,殷行社區已有30多名居家隔離的人員解除了醫學觀察,“每到這個時候,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輕輕舒一口氣,但緊接著又投入到更緊張的工作中。”

當過多年家庭醫生的趙鋮則表示,“眼前的聯防聯控,是我們基層醫務工作者的重中之重,不能漏掉一個。如果有感染者到處跑,所有努力都前功盡棄。家庭醫生要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如今更要當好疫情防控的守門人。”(記者 陳華 龔潔芸 姚勤毅)

用責任心當好疫情防控“守門人”

上海基層醫護人員構築生命健康安全屏障(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