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马谡失街亭,街亭在现在什么地方?

苏秦平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个情节,熟悉《三国》的都不陌生。

孔明在《三国》中,流泪的次数不少,但是这一次,可能是最痛苦的一次了。

口口声声念叨着北伐,日思夜想恢复中原,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最接近成功的时候,因为一个街亭,一败而改变了攻守之势,铩羽而归,可悲可怜。

为什么街亭这个地方这么重要呢?

首先还是要看看街亭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

从蜀汉的汉中往北,是天下大阻的秦岭山脉,想要越过这道山,是很不容易的,正如李太白所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如果按常规的思路,走最近的道路,就是上面的陈仓道,不仅道路崎岖,栈道相连,单兵走着都很困难,更不必说军马以及更重要的粮食了。

所以诸葛亮北伐,就绕道向西,不惜绕一个大圈。

过祁山,向西绕过秦岭险阻,然后就到了陇山之西,这里有渭河河谷,直接通往关中平原,可谓是关中平原西边的一个战略要地——陇右。

占领了这块地方,就可以东下攻取关中,占领长安,再以关中盆地为基础,进一步谋取中原。

这正是孔明在隆中对中的重要战略计划之一。

可惜在越过陇山的街亭这个要地,马谡被曹军击败,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一旦落入敌手,初来乍到无甚根基的诸葛亮就很被动了。

街亭就在现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陇城镇。

这个陇右和关中之间的军事要地,现在还有街亭古战场这个历史文化景区。

一旦张郃趁胜追击,就能越过祁山,直奔汉中,把诸葛亮的老窝端了。正如下图形势。

所以谨慎的诸葛亮赶快收兵回师,防止进一步损失。

数年的准备,劳师远征,一败而还,你说诸葛亮气不气。

更多历史地理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街亭,地处今秦安县厅东北45公里的陇城镇一带。

街亭是个不起眼的小镇,却有极为重要的军事意义。

它扼守着陇山道,山高谷深,地势险要,进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

为什么说诸葛亮此次北伐战役中,街亭如此重要呢?

我们看看地图就知道,它不仅处在曹魏通往西凉诸地的咽喉要道上,更有一条大道可以穿过祁山,南下入蜀。

只要街亭在蜀军手中,就等于是切断了曹魏与西方凉州的联系,而且不用担心被魏军南下,抄了自身的后路。

但如果街亭被魏军占领,正在围攻渭水附近陈仓的诸葛亮主力就非常危险。

魏军占领街亭以后,可以长驱直下,经过祁山,攻打蜀国的要地汉中。

汉中属于诸葛亮的后方,没有部署多少军队。

一旦汉中被张郃攻陷,诸葛亮等于被切断了退路。

前面有陈仓城和曹真救援大军,背后汉中又被张郃占领,诸葛亮的主力就会全军覆没。

而诸葛亮几乎率领所有蜀国军队北伐,那么蜀国等于军力被消灭,国家要亡国了。

然而,正常来说,街亭并没有这么容易被张郃占领。

街亭这里地形先要,扼守陇山要道,易守难攻。

马谡应该有至少上万军队,张郃哪怕有二三万主力,短期内也很难击退马谡。

而街亭又在陈仓北部,具有一定缓冲时间。

只要马谡能够坚持一段时间,诸葛亮就很有可能占领陈仓,完全占领部署,切断曹魏和凉州的联系,进而吃掉广大的凉州。

退一步说,就算占领不了陈仓,诸葛亮也可以从容后撤,抢先一步退回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诸葛亮做梦也没想到,菜鸟马谡在二三天内就丢了街亭,导致蜀军几乎崩溃。


萨沙


《三国演义》诸葛亮北伐,着马谡王平镇守街亭,保障后路畅通,消息往来。马谡不听劝阻依山设寨,被魏将张郃截断水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使得街亭这个小小的战略位置大放异彩,为后人所知。

据考古认证,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40公里的陇城镇王家川,曾经出土过“铁锅”,上铸“汉大丞相诸葛武侯制”字样;同时在附近还出土了刻有“蜀”字样的弩机、马刺、刀、矛、盔甲等兵器。因此认定,三国时期的街亭就是如今的秦安县陇城镇境内,从史书记载与现场地形比对,建于陇城与龙山之间的区域,具体位置地点不能确定。

《辞源》、《古今地名大辞典》均认为街亭在今甘肃天水秦安县境。

据《秦安县志》记:“东北百里曰高妙山,曰丹麻峪、故丹麻驿也。曰断山,其山当略阳南北之衡,截然中起,不与众山连属,其下为连柯川,即马谡覆军处”。


题主问的是街亭现在的位置,除了那个三国遗址外,晴空还发现了另一处街亭的位置,就在浙江诸暨市下有个一个镇,因为街头有亭而得名街亭。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卢沟桥,中共上海派人到诸暨北乡重建党组织,在战争中遭受日军猛烈轰炸,后来重建诸暨县党组织,距离街亭并不远。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日寇与国军厮杀激战,曾经撤往街亭,而留在诸暨县的百姓则遭到日寇的残忍屠杀,史称“城南惨案”。

而诸暨城,曾经是越国古都,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也是人间炼狱,同样是一处战场,虽不如三国街亭的地理战略位置,但也埋葬过宁死不屈的国人的鲜血!


以上为头条号“晴空莽莽”的回答,头条App搜索关注“晴空莽莽 ”与您分享更多文学、诗词、历史趣闻。(图片来源网络)


晴空莽莽


导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千百年来,山河更易,历史变迁,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历史故事广为人们传诵。

位置

今天我们就探讨失街亭中的街亭在哪里?据史书记载街亭就在小编家乡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陇城镇。《辞源》、《古今地名大辞典》均认为街亭在今甘肃天水秦安县境。而且《秦安县志》也有这样的记载:

“东北百里曰高妙山,曰丹麻峪、故丹麻驿也。曰断山,其山当略阳南北之衡,截然中起,不与众山连属,其下为连柯川,即马谡覆军处”。连柯川地处陇城、龙山二镇之间。

秦安陇城镇街亭遗址

秦安陇城镇街亭遗址

秦安陇城镇街亭遗址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事,也是北伐战争中一场决定性战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级。此次战役中,街亭之战为何如此重要呢?因为街亭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它山高谷深,地势险要,进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

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诸葛亮率军攻打曹魏,声称由斜谷道攻取郿县(眉县),并派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诸葛亮则亲率诸军进攻祁山,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震惊曹魏。魏明帝令曹真前去防守郿县,自己亲身到长安督战,并派张郃抗击进攻祁山的诸葛亮。

街亭之战——魏蜀两军作战路线图

诸葛亮攻祁山时,众人都建议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任先锋,但诸葛亮不听,任命自己十分赏识的参军马谡领导诸军,后于军事重地街亭防御曹魏将领张郃的进攻。

初,越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马谡却在街亭违反诸葛亮计划,妄自尊大、舍弃水源,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非占据山下的城镇;副将王平曾多次规劝,但马谡都不接纳。张郃到后,包围山上,又断绝山上马谡军的水源,并且大举进击,大破马谡,士卒四散,溃不成军

街亭之战——魏蜀两军作战路线图

王平此时命自己所领的军队鸣鼓自守,张郃怀疑有伏兵,不敢进攻,王平得以有时间收拾残军,并率领败军安全撤回。马谡失守街亭后,诸葛亮失去重要据点,进退无据,无法再战,于是撤回汉中。后马谡与将领李盛、张休等人被处死,黄袭被夺兵。

谡之未败也,裨将军巴西王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及败,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守,张疑其有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亮既诛马谡及将军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

街亭之战——魏蜀两军作战路线图

综上所述并结合地图,我们可以得知街亭只要在蜀军手中,就不用担心魏军南下;街亭被魏军占领以后,正在渭水附近围攻陈仓的诸葛亮主力就非常危险,诸葛亮等于腹背受敌。同时魏军可以长驱直下,经过祁山,攻打蜀国的要地汉中,可以说此时的诸葛亮面临两线作战。

影视剧三国演义

诸葛亮数十年精心准备,举全国之力挥师北伐,却功亏一篑。这一次战役对蜀魏两国都影响巨大,魏明帝在战后这样评价街亭之战:

亮怀李熊愚勇之志,不思荆邯度德之戒,驱略吏民,盗利祁山。王师方振,胆破气夺,马谡、高祥,望旗奔败。虎臣逐北,蹈尸涉血,亮也小子,震惊朕师。猛锐踊跃,咸思长驱。

结语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以史为诗


唐国强版的《三国演义》第七十一集中,诸葛亮挥泪马谡的桥段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诸葛亮怒斥马谡丢失街亭时的痛心疾首及马谡被推出账外斩首时的于心不忍,令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员们以高超的演技、声泪俱下的情节,将诸葛亮与马谡之间特殊、复杂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非常具有感染力。但是演得再好始终还是演义,跟真实的历史情节还是有差距的。

首先,马谡战败于街亭确有其事。关于这一场战役,在《三国志》中有多处记载,发生于蜀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其次,马谡也确实是在街亭战败后被斩。诸葛亮为了取得北伐的胜利,精心准备多年,结果因马谡的过失付之东流,到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地步。演义与史实不同的地方主要有两个。首先是马谡镇守街亭并非主动请缨,而是诸葛亮力排众议的结果;其次,马谡战败后并没有主动请罪,而是选择了潜逃,期间还有大臣为其打掩护。不过,最终马谡还是被捕下狱,定罪处斩。另外,马谡死后诸葛亮确实哭过,但是诸葛亮为什么哭?是痛惜马谡之才,还是为自己的过错而哭?这其中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那么,马谡惨败的街亭究竟在哪里呢?笔者根据史料记载,对“街亭”这一争议颇大的地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关于三国时期街亭的位置,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争议较大的话题。从隋唐至今,关于街亭的位置大致有九种说法,分别是:城固说、南郑说、勉县说、陇县说、西县说、韩店说、龙山说、街子说、陇城说。

其中,“城固说”来自于《大清一统志》、《中国古今图书集成》,具体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县西十五里;“南郑说”来自于宋代的《太平寰宇记》,具体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境内;“勉县说”来自于《隋书•地理志》,具体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境内;“陇县说”来自于《唐书•地理志》,具体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县北,陇山东侧一带;“西县说”来自于《五代史》,具体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的西县故城。

“韩店说”、“龙山说”皆来自于清代的《一统志》、《秦安县志》、《秦州志》等史籍,具体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东南的韩店镇、今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西北的龙山镇。因为庄浪县的韩店镇与张家川县的龙山镇接壤,所以这两个地方实际上说的是一处;“街子说”来自于元代的《通鉴释文辩误》,具体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街子镇;“陇城说”来自于《后汉书》、《通典》、《元和郡县图志》、《甘肃省通志》等史籍记载,具体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的陇城镇。

以上九种说法各自都有史料出处,都称是当年马谡兵败之地。不过,近代学者们通过考证及实地考察,已经将城固、南郑、勉县、陇县、西县这五处排除在外。而剩下的四处地点中,尤以“陇城”的史料出处最多,与三国时期街亭的位置最为贴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当地的考古工作者在该处发掘了大量三国时期的遗迹与文物。其中,在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一件带有“蜀”字字样的弩机。因此,秦安县陇城镇就是三国时期马谡战败之街亭也成了现在的主流说法。那么,陇城镇真的是街亭所在吗?

关于这一问题,也有学者也提出了疑问。首先,带有蜀字的弩机只能说明蜀军曾经在此地驻兵或发生过战事,并不能证明此地就是街亭之所在。另外,据史料载,东汉初期的公孙述,也曾自称蜀王在四川地区割地建国,他的部队也多次进入陇右地区作战。凭着一个带蜀字的弩机,怎么就能确定一定是三国时期的蜀军、而不是东汉初期的蜀军遗留下来的呢?

其次,据《汉书•地理志》载,略阳(秦安县汉末三国时的古称)虽然是陇右地区的重镇,但此地距离陇山较远,并非是重要的关隘咽喉所在地。马谡如果在这里驻军,自然也就失去了将曹魏大军阻击至陇右战场之外的意义。由此看来,陇城就是街亭的说法也不太稳妥。

那么,街亭的位置究竟在哪儿呢?据《晋书》载,诸葛亮率军进入陇右后,魏明帝命张郃率部经隃麋县(即今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沿千水河西进,经陇坻道、陇山进入陇右地区的汉阳郡。陇坻道是春秋时期开辟的通道,古代通过陇山的四条官道之一,以陇山南段的陇坻山得名。

据《水经注》载,陇坻道自长安沿渭水西行,经美阳县(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岐山县(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雍县(今陕西省凤翔县)、隃麋县、汧县(今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大震关(今陕西省宝鸡市陇县西,又称陇关),过陇山后进街泉县、清水县(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上邽县(今甘肃省天水市)、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后沿渭水向西北经南安至陇西。

在陇坻道途经各县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街泉县”。由于该县在东汉时期被废,所以,后世对该县有两种说法,一说街泉故城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北龙山镇一带,一说街泉故城在庄浪县东南的韩店镇一带。这也是清代史料中定位街亭位置的说法。不过,在上世纪末,当地县志办、文化馆及考古相关工作人员,对陇县至清水县中间的陇坻道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与发掘,最后通过对发现的几处汉代遗迹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认为街泉故城应该位于如今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的恭门镇境内。笔者通过相关史料及文献记载推断,此处就是三国时期马谡兵败的街亭。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据《水经注》载,从街泉向东至长安只有一条主道,而从街泉向西又分出了两条支道,一条可以直达冀县(今天水市甘谷县一带),另一条可以直通平襄县(今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也就是说,魏军到达街泉故城以后有多条道路可以选择。据《三国志》载,蜀军进入陇右战场之后兵力已经分散到安定、陇西、南安、天水等几个郡,而张郃所率领的部队又是当时曹魏集团最精锐的机动部队。如果马谡不是在街泉故城驻守的话,张郃没有必要进入陇右后先找马谡决战。

(二)恭门镇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汉代遗迹。该镇的上城子,依山傍水而建,南靠凤凰山,北临樊水,东西长约六百米、南北约五百五十米,一半依托山险,另一半遏制沟川,陇坻道正好从城中通过,是遏制陇坻道通过陇山的咽喉要隘。在上城子至大震关之间的山涧上,至今仍留存有一些古代的烽火台遗迹。从近几年发掘出来的各个朝代的兵器、甲胄及文物来看,此处自春秋战国时期便是关陇地区的兵家必争之地。如此重要的关险要隘,也是阻止魏军进入陇右战场的最佳地点。

(三)该处的地形、地貌及所处的位置与《三国志》中“(马)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张) 郃绝其汲道”及《太平寰宇记》中“街泉废城在(陇城)东北六十里”的说法与描述基本一致。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三国时期街亭的位置,就在如今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区的恭门镇境内。

参考书籍:《三国志》、《晋书》、《大清一统志》、《中国古今图书集成》、《太平寰宇记》、《隋书》、《唐书》、《五代史》、《秦安县志》、《秦州志》、《汉书》、《水经注》、《后汉书》、《通典》、《元和郡县图志》、《甘肃省通志》


地图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千百年来,山河更易,历史变迁,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历史故事广为人们传诵。今天我们就探讨失街亭中的街亭在哪里?据史书记载街亭就天水市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陇城镇。《辞源》、《古今地名大辞典》均认为街亭在今甘肃天水秦安县境。而且《秦安县志》也有这样的记载:“东北百里曰高妙山,曰丹麻峪、故丹麻驿也。曰断山,其山当略阳南北之衡,截然中起,不与众山连属,其下为连柯川,即马谡覆军处”。连柯川地处陇城、龙山二镇之间。

首先还是要看看街亭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从蜀汉的汉中往北,是天下大阻的秦岭山脉,想要越过这道山,是很不容易的,正如李太白所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如果按常规的思路,走最近的道路,就是上面的陈仓道,不仅道路崎岖,栈道相连,单兵走着都很困难,更不必说军马以及更重要的粮食了。所以诸葛亮北伐,就绕道向西,不惜绕一个大圈。过祁山,向西绕过秦岭险阻,然后就到了陇山之西,这里有渭河河谷,直接通往关中平原,可谓是关中平原西边的一个战略要地——陇右。占领了这块地方,就可以东下攻取关中,占领长安,再以关中盆地为基础,进一步谋取中原。

那么,马谡丢掉的街亭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呢?基本上学术界公认的结果是地处今秦安县厅东北45公里的陇城镇一带。不过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至今已经过了将近两千年的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在不断地形变化中,昔日之街泉亭,泉在亭毁,古街亭遗址实难确定。《后汉书.郡国志》载:“略阳县有街泉亭,……即故县”。《太平寰宇记》记载:“街泉亭,俗名汉街城,即马谡败绩处”。《辞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均认为街亭在今甘肃天水秦安县境。总之,街亭古战场遗址,依史书记载和地形观察,应在陇城与龙山之间的地域,但因年代久远,确址尚待考证。所以只能大致的判断街亭的位置在秦安县厅东北四十五公里的陇城镇一带。

对于曹魏而言,街亭也一样重要,占领了街亭,在箕谷打赢了蜀汉军队,可直接威胁到蜀军占领着的汉中郡,再从陈仓出兵,即可截断祁山蜀军退路,和街亭的魏军两面夹击,同时从长安排出的军队,可借箕谷一道,佯攻汉中郡,那么蜀军从地利来看就完全落到下风,同时还可稳定住西边曹魏的势力范围,所以街亭作为一个战略要地来说,对曹魏和蜀汉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街亭之战也因此成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决定性的一战,然而不幸的是,由于马谡失守街亭,一心想要光复汉室的诸葛亮,也只能暂时退兵修整。

多谢各位爷爷,高抬贵手给个关注、评论、点赞!


那年的路人甲


街亭,一般认为就是《后汉书》记载的凉州汉阳郡(后改天水郡)略阳县街泉亭,即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部陇城镇。

蜀军为什么要在这个方向迎战魏国援军呢?或者说诸葛丞相怎么能肯定魏军不会沿渭河河谷一路西进救援陇右,而要向北绕一个弯子呢?

这就涉及了一个地理问题。作为黄河最大支流,关中平原的母亲河渭河,上游天水至宝鸡段切穿秦岭,一路蜿蜒曲折于深山峡谷之中,沿线非常险峻,一直到1976年这里才修通第一条公路,在中古时代这里完全不具备通行条件。

为了联通关中陇右,古人找到另一条路线,就是沿着发源于六盘山南坡(今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内)的渭河支流千河(又称汧河),开辟的一条穿越陇山的河谷,即所谓"关陇古道"。这条路线避开了连绵不绝的秦岭山系,除了陇山峡谷一段比较艰险,其他各段都比较平坦,因此成为关中到陇右的必经之路。街亭正在这条路上。

当然,如果不怕绕远的话,还可以走萧关道,即沿泾河河谷向西北行进,途经今甘肃省平凉市,由萧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境内)绕过陇山。问题是这条路线并不比关陇古道好走多少,路程却要多了两倍以上,显然不是万不得已,魏军不会选择这条路线——即使魏军走这条路,迁延日久蜀军也来得及转移方向应对。

所以蜀军进军街亭,就是为了阻击魏军,"御敌于国门之外"。只要蜀军能够封闭关陇古道,孤悬一隅的陇右地区得不到支援,面对局部优势明显的蜀军,很可能不战而降——正如魏国陇西太守游楚所言:"卿(蜀军)能断陇,使东兵(指魏军)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三国志·魏书十五·张既传》)。

这样一来,蜀军不经苦战而夺取陇右地区,诸葛亮就比较容易整合未经战争严重破坏的占领区,可以很快取得大量资源,为下一步攻略做准备。

参看我的头条文章《「三国乱弹」街亭之战的是是非非》https://www.toutiao.com/i6764270384846995982/


真正鳄鱼不哭


街亭我本人从通史,三国志,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可畏,水经注论证′,街亭就在渭水以南的麦积镇的街亭,大家可想而知,救兵如救火,从麦积镇的街亭经党川,利桥,山岔,宝鸡,十天就能到现在麦积镇的街亭。秦安陇城的街亭,以渭水相隔,在当时渭水深水流急,张郃怎能舍近求远去泰安陇城。况且红军第二十五军发生兵变,还是走的关陇道从两当,利桥,党川,花庙到甘泉的。


春到人间753


马稷失街亭的故事出现于巜三国演义》这部书。蜀汉建兴 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了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亲率大军北伐曹魏。

当时座落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45公里陇城镇的街亭成为了决定整场战役的关键。可诸葛亮由于失误,错用了纸上谈兵的马谡,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败。

马稷被曹魏大将张郃打垮后,所立军令状生效,诸葛亮不得已挥泪斩马谡,自贬三级,这个街亭从此名扬天下。

还有一说,这个所谓的街亭不是陇城镇,是今天水市麦积区的亭古镇。不过,这场战事虽有,但究竟是马谡之过还是诸葛之错却有另一种说法:

诸葛亮明知马谡有纸上谈兵之嫌,也知道他的弱点被司马懿洞悉,所以故意让他守在街亭用做疑兵,而把半数主力交给赵云埋伏在二十里的左翼,待魏军绕道时聚歼。没想到此计被司马懿识破,置赵云的伏兵于不顾,派张鸽猛攻街亭。消灭了马谡的另一半主力,结果蜀军大败,赵云拼命救得马谡后,却无力回天。街亭失守后,诸葛亮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所以才把责任推在了马谡身上,自贬三级就是只地无银三百两。


骁勇34


三国演义里的马谡失街亭这个故事,人人皆知,很多人对这个故事都不陌生,特别是最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在三国演义的故事里头,让很多人都为之遗憾的一件事。

很多人都知道,诸葛亮其实在心里是7种码数的,但是他也曾经犹豫过,这是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一个重大的失误。

都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洞察宇宙天地的真相,但是在用人这一方面,他却有了如此重大的一个漏洞和失误,只是所有人的都想不通的一件事儿。

其实这也非常的正常,即便是你神机妙算,即便是你,小枝天地玄机,说句实在话,人有千算不如天一算,就像三国演义里,这个火烧,上方谷一样。

眼看着司马懿就要葬身火海,但是老天,一场大雨,将熊熊大火完全浇灭。这就是天意,所谓天意不可违。

啊,说了这么多言归正传,有很多的网友都回答了,这个地儿,说在甘肃的台安县境内,没有去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