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法律保护耕牛,为什么不保护狗?

邯山刘居士


在古代,牛比狗有用!

在武侠小说里面,咱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桥段,大侠进了饭店,喊来两斤牛肉,半斤烧酒。我告诉你,在真实的历史上,这是基本不会出现的。

如果店家上了牛肉,就说明这家店是违法经营的黑店,因为古代耕牛是不能随意宰杀的,所以牛肉算是稀罕物。

牛是主要的耕地工具,古代各个朝代都有法律禁止擅自宰杀耕牛,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诸侯不无故杀牛”的说法。

再比如看看以前古人们写的小说,像《水浒传》里的镇关西,《三国演义》里面的张飞,人家都是杀猪卖的,你没见过有杀牛卖的吧?

所以今天的我们经常都喜欢吃牛扒,或者是牛肉火锅,可能会觉得吃个牛肉没啥。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我国古代,耕牛是不可以随便杀来吃的! 即使是在经济相对繁荣的两宋时期,宰牛吃肉,也是需要登记的,而且价格很贵。

在这里,我要插入一则和十二生肖有关的故事!我国的十二生肖,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次类是想象类的动物,这便是龙了!第二类是野生动物,比如说老鼠、老虎、蛇、猴子。第三类是家养动物,这一类是最多的!



在这家养动物当中,我们又可以再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牛和马,这两者都属于劳作型的动物。第二类是兔子、羊、鸡、猪,这四种动物都是食用型的。第三类则是狗,狗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用途,但在人类的历史上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一直是小农经济为主,男耕女织是常见的生活方式!因此,为了提高耕地的效率,耕牛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帮手。

而且,在古代,耕牛很多时候不是某一户人家所独有的。而是几家几户共同使用的。从这个角度岀发,如果杀了一头牛,就有可能导致几户人家都没有耕牛可以使用了! 因此,如果随意宰杀耕牛,会使得大部分的农民耕种效率下降,粮食产量下降。时间长了,就有可能出现大面积的饥荒,甚至有可能造成一部分的人走上造反的道路!大家要知道,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军,就是因为旱灾和饥荒才冒出来的!

相对来说,狗的地位就非常低了。狗在日常生活当中,几乎什么都吃,这种习惯对于汉人而言,就有点讨厌了!

其实很多时候,狗跟奴仆的地位是相同的。过去可不是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人对于自己家的仆人,都是呼来唤去,想打就打的!那么人们对于狗,基本上也是这样的态度!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狗和牛的生育习惯有差别!狗每次下崽子,一胎就可以生很多只!也就是说,即使杀了一只狗,也可以很快得到补充,根本无需烦恼这些事情!

但牛就不是了,牛每胎只生一头牛,而且怀孕时间又比较长,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所以,古代对牛,比较重视!


白话历史君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民以食为天的观念一直深入人心,而在古代耕牛的和狗完全没有可比性。在古代耕牛是非常重要的农作帮手,在没有机械化辅助工具之前,耕牛是农民最大的帮手。而狗在古代就是食材。宋唐时期法律明确规定随意宰杀耕牛是会被官府判处死刑的。即使是生病而亡的耕牛也必须在官府报备是因为什么病而死。而狗就不需要多说了。在古代狗和现在的鸡鸭猪羊一样就是人们餐桌上的食材而已。


耕牛尊贵的社会地位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经确定了下来。当时流传一句话“诸侯无故不杀牛”也就是诸侯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也是不会随意宰杀耕牛的。一般宰杀耕牛也是为天地祭祀大典。《礼纪·王制篇》记载,古代最高等级的祭祀礼仪就是太牢。而太牢一般都是周王室祭祀的规格。诸侯只有执行少牢的标准。所谓太牢就是猪羊牛三牲。而少牢只有猪和羊。通俗的讲在周朝合理合法宰杀耕牛只有在皇帝祭天的时候才可以。其他任何时期都不允许宰杀耕牛。所以很多影视作品中顾客一进饭店就说来二斤牛肉那种桥段实际上都是瞎编杜撰的。在古代历史上耕牛就从来没有够用过,更别说宰杀了。


狗在中国历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这个重要地位是狗作为食物而言的。最早在商周时期狗肉属于高端人群的特定食物。《礼记·坊记》记载“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从这可以看出吃狗肉的人大多都是贵族。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狗肉慢慢从贵族特定食物变成了寻常百姓的食物。而且还是属于常规的食材。汉高祖刘邦的无敌猛将樊哙在没有和刘邦造反之前就是一个屠夫。而他这个屠夫是专门杀狗的屠夫。由此可见狗在古代就是一个日常食用的食材。而且已经有了一系列的生产加工流程。


在古代冷兵器时代耕牛不仅是提高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耕牛还是战略物资。上边我们也讲过古代由于农业水平问题以及种植条件限制是非常缺粮的。历朝历代都非常缺少耕牛,最重要的养不起牛。耕牛可以在农忙的时候耕地干活,但耕牛也是活生生的生命,它是需要喂养的。所以耕牛长年累月的也需要耗费粮食。在古代老百姓一般是养不起牛的。大多数时候都是国家统一养牛,农民在耕种时租借耕牛工作。

除此之外牛全身都是宝。牛皮可以制作护甲,牛筋牛角可以制作弓和号角。但不管是护甲还是弓在古代都属于战略物资。所以说不管从农作的角度讲还是战略物资的角度来看,耕牛都是不允许随意捕杀的。狗就不需要多说了繁殖能力强好养活,除了看家护院之外也没有其他作用了。在古代食物短缺的情况下狗自然而然就走上了大众的餐桌。除此之外狗再无其他用处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保护措施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小小小百科全书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古代法律保护耕牛,因为我们属于农耕民族,耕牛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工具,所以要保护起来;为什么不保护狗?因为狗在生产中作用很小,地位远远没有牛那么高,历史中与狗有关的词几乎都不是什么好词,但与牛有关的词基本上都是褒义词。

牛与狗的地位之争

时代不同,人们的观念也会不同。从最早的伏羲驯六畜以来,牛和马在六畜中的地位就非常高,因为华夏民族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耕种,而牛和马在耕种运输中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西周时期,周天子就有“诸侯无故不杀牛”的规定,在后来的历朝历代中,对耕牛更是直接立法保护,私自宰杀耕牛的人会被判刑或者流放,可见那时候耕牛的地位是相当高。

同样是六畜之一的狗就没这么好命了,一直以来狗在古代的地位都非常低,因为对于古人来说,狗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民以食为天,一头牛可以耕几顷田,养活一个大家庭。而狗只是用于狩猎、看家,带狗狩猎所得到的猎物也不是主食,最多算是菜,填饱肚子还是要靠主食。看家也不是所有百姓都需要的,家徒四壁的穷苦百姓根本不需要养狗看家。所以狗在古代的位置非常尴尬,耕田不行,看家用不着,杀了吃吧又没多少肉。

如今现代化机械耕种,牛的地位不再像古代那么重要了,百姓的物质生活也不断提高,这时候憨厚可爱的狗成为宠物进入百姓生活中,地位也比牛高了许多。特别是军犬的出现,让狗进入很多领域成为工作犬,可以用来导肓、陪护、缉毒、破案等等,狗的身份地位马上就逆转了。

结束语

六畜驯化在人类发展历史中非常重要,不同时代对六畜的态度也会有所不同。古代为了保证粮食产量,对牛马进行保护就显得很有必要,当时狗的驯化程度不高,狗的很多潜能没有被开发出来,因此被冷落也是正常的。


水煮汗青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汪星人并不重要。

古代的所有家养牲畜中,包括马在内的牛羊猪鸡,都可以提供很多的肉食。

简而言之,古代驯养这些牲口,主要是为了吃肉。

但狗则不同。

谁都知道,狗不容易长肉,狗肉也不好吃,是牲口中的另类。

那么,为什么养狗?

在古代的古代,养汪星人完全是为了狩猎。

即便是中国的远古时代,农耕只是一部分粮食来源,还有大部分粮食必须来自狩猎或者植物收集。

其中,狩猎得到肉食较多,是食物的重要来源。

狗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于狩猎。在那个时代,猎人必须带一条狗,才能高效的狩猎。没有狗是不行的,甚至很多天也找不到一个猎物。

所以在那个时代,狗是极为重要的,也是人类生死相关的助手。

如果没有狗的帮助,人类狩猎失败,恐怕就得饿死。

所以,远古时期,中国的狗和游牧民族的狗一样,地位非常高。在先秦之前,中国没有发现有人吃狗肉。少数遗迹表明,那时候人吃的狗都是死亡以后的。

然而,中国人是农耕民族,同游牧民族不同。

直到今天,一些游牧民族还需要狗协助放牧,然而中国人不同。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已经基本农耕化,农业生产已经足以应付粮食的需要,狩猎成为贵族消遣娱乐的手段,不再重要了。

于是,狗的地位也直转之下,成为农民家中可有可无的看门人。

自然,所谓农村治安主要靠狗。但古代农村人口不流动,社会治安是比较好的,狗的用处也不大。

简而言之,农民家中有没有狗,都是不会影响生存的。

既然如此,那么狗的厄运就来了。

一些狗就成为了狗肉,上了桌。

但是,农民一般不会吃自己家养的狗,除非狗老死或者受伤无法治疗,才做成狗肉或者卖掉。

尤其是很多年代,农民连粮食都吃不饱,很少吃肉,狗肉也成为底层民众肉类的重要来源。

只是,狗肉不好吃,出肉少,加上毕竟也算是农民家庭一部分,所以始终是底层的肉食。而杀狗的人,也被当做底层人民

大家都听过“狗肉上不了酒席”“仗义每多屠狗辈”就是这个意思了!


萨沙


在古代分为当官的,富人,和穷人。当官的和富人吃的要讲究,而穷人能吃饱就感谢天了,不挑食。

保护牛这一点很好解释,因为我国从古至今都是农业大国,注重粮食。(士农工商)农仅在“士”之下,就可以看出农民在古代的地位了,可不像现在“商”的地位这么高,在古代商人是最低等的,而现在除了当官的就是商人,有的官还不如商人。而牛在古代的地位是极其高大的,甚至杀牛是要判处死刑的(比如在唐朝)古时候没有现在这些机械,只能靠人力,在古代耕地是用犁,人力是弄不动古代的犁的,在古时犁极其笨重,只能让牛代替人,而人在旁边辅助。这就是为什么古代打仗之时粮食老是不够的主要原因。

狗在古时候的地位充其量就是个看门的,在猎户手里就是找猎物的。再加上狗肉上不了席,在古代(唐朝)当官的宴请宾客之时,吃的是羊肉,因为牛的重要性,是禁止的,而人们就把羊定位于高等食材,在古时人们连猪肉都是不吃的,再加上当时的生活条件不好狗都不肥,没啥肉。而穷人就随便了,能吃饱就行。

所以说在古时穷人都吃不饱哪还有那多余的时间和粮食来喂狗啊,当官的和富人最多把它当成看大门的,何谈保护。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我是 缌念 感谢大家


媤念成瘾



先扒拉下,世界上从古到今大致有狩猎、游牧、农耕、商业、航海、工业这六种文明。

大家也都知道,中华大地从夏商周以来一直以农耕为主,被称为农耕文明,那么既然是农耕文明就离不开一个耕字,耕田犁地,聚户成村,相对固定的生产生活。而耕地在最早期,人们主要是用削尖的木头在地上戳个小洞,丢进去种子,后来发展有犁,而犁地刚开始需要用人力,慢慢发展到用马力和牛力。

(耒耜)

(点葫芦)

而马在古代时是一种战略武器,而我国在古代时主要是南方,相对养马地较少,而且马匹喂养比较精贵,下田地容易生病,落下残疾,主要为了供应战争使用,有隐疾就废了。所以对比下来牛就成了最好的劳动工具,而且牛浑身是宝,牛肉、牛筋、牛角、牛皮都是战争储备材料,所以古代时候牛就是一个多功能的宝贝。

(马如果去这种地里面,就废了)

春秋时期,就开始普遍使用牛耕,慢慢的传到秦国之后,商鞅就开始立法保护耕牛,秦律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就是说盗牛比盗马要罪加一等。而真正的牛耕的大力发展是在西汉时期,牛耕技术开始往南、往西传播。

就是因为牛是一个多功能的宝贝,战争储备材料,所以当时的国家就大力保护并推广耕牛,更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允许私自杀牛,需要报备相关部门才可以杀,并且还要上缴材料。

《儒林外史》里有一段,范进和张师陆打秋风那段,县令在衙门里请两位吃饭,谈到只能吃羊肉时,县令这样说。“现今奉旨禁宰耕牛,上司行来牌票甚紧,衙门里都也莫得吃。”

而狗就不同了,狗的起源和狼相近,是我们祖先抓住狼之后慢慢驯养成如今的狗。大家平常也能了解到,狗是很能生的,一窝好几个,并且它们是杂食动物,很好养。

在古时,一般人民没有很多的肉食可以吃,如:鸡鸭鹅,一般是为了下蛋。猪,因为没有煽掉,一般的家养猪骚腥味很大,大家都不喜欢。羊,肉比较少,价格昂贵,一般都为达官贵族所想用。而普通农民的首选就是狗肉了,肉多,好养,而且便宜,一般的贵族嫌弃狗比较脏,都为普通民众所食,所以没有出法保护狗。著名的汉高祖刘邦就喜欢这一口,沛县狗肉很有名。

(樊哙剧照,做的一手好狗肉,刘邦喜欢蹭吃)


最后来说,古时因为都是多种薄收,一户人家可能要种几十上百亩地才能够交租子和生活,牛在古代可以说是一家人的命,没有牛,根本就没办法完成这么多农活,所以国家就大力提倡牛的宝贵性。而狗肉在古时少吃一口也不会饿死,可由可无的一种食物,也量大好养,就没关系了。


我是梦回伍千年,欢迎朋友们讨论,点赞关注哦。


梦回伍千年


我知道中国有几个朝代的法律是保护牛的,外国的不清楚。这个好几个原因,首先狗是在出现法律之前就被驯化了,作用就是看家护院甚至帮人类抓点小动物,但是到了法律保护牛的时代,狗的作用已经被削了很多,对于我国古人来说狗根本就没法跟牛相提并论了,毕竟一头牛养活一家子,你一条狗给人看门但是吃的也是人粮食,怎么有资格跟牛放一块。

其次,看生育方面,狗的生育能力恐怕是牛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吧,古代狗一窝最起码能下十几只崽子吧,基本上每年都能来一窝吧,你家的牛一年又能生几头小牛呢?所以咱们缺的不是狗,是牛啊。咱们就这么点牛你们那些喜欢吃牛肉的要是再把牛吃了你让天下百姓怎么活。再说吃的方面,人总得吃点肉吧,就古代的养殖条件也没有激素之类的饲料,猪肉多不了吧,也不便宜吧,但是想吃狗肉不难吧,甚至有的地方直接有吃狗肉的风俗。我有幸吃过一次狗肉,虽然晚上恶心的睡不着觉,但是吃的时候发现狗肉比其他动物好吃多了,当然鄙人没吃过什么山珍海味。再说一点吧,狗的天性好动吧,以前没有外国狗的渗透中国狗的个头都不小吧,都很凶吧,所以狗长大了是不是得栓起来呀。要是法律保护狗了你拴着它是不是就等于限制它的自由了。这里不要拿牛抬杠,牛本身好静,性格也温顺,就算不拴着它的活动量也不大,拴着牛是为了安全,以前是真有偷牛的。再说狗,你不拴着它跑出去以后人会不会害怕,如果咬了人的话人是不是还不能把狗怎么样,反正法律是保护狗的。所以说你觉得如果法律不保护牛而保护狗或者法律保护牛也保护狗的话合理吗?


神枪第一半人半鬼


在古代,历代王朝大多都有着针对耕牛的法律规定,就是“不得私自宰杀牛”。这种类型的法律规定,也不是不让人去杀牛,而且杀牛要走法律程序,不能自己把门一关,就把牛给宰杀吃了。


这样的法律也有着保护耕牛的作用,而古代王朝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法律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个。


其一:

在古代,“铁犁牛耕”是我国古代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而这种生产方式离不开耕牛,也就是说,耕牛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劳动工具,毕竟古代不是如现在这样有着各类的农业机器用于生产劳动。

所以,古代王朝出于对农业生产的考虑,对耕牛进行了法律保护,不能私杀,否则就要受相应的刑罚。毕竟,牛肉作为一种肉食来源,如果不进行一种法律约束的话,那耕牛大范围的被宰杀吃肉,导致农业生产出问题,就会出乱子。

私宰牛马者,杖一百。若病死而不申官开剥者,笞四十。


其二:

在古代,牛可以说浑身都是宝,牛肉可以吃,牛角、牛筋、牛皮都是可以用做军事物资的东西,比如牛角可以做弓,牛皮也可以作为甲胄的材料之一。

所以说,古代禁止私自杀牛,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就是杀牛可以,要走法律程序,向官府报备一下,过了审核之后才能宰杀,并且,杀了牛之后,牛角、牛筋之类的东西要上交。


凡马牛老病不堪为用,告给判状,方许宰杀,筋角纳官,不告官者,同私宰论。

而相对于牛来说,古代对于狗就没这么多的限制了,毕竟狗在古代的最大作用,就是看家护院,也有用于打猎或者军用,但是,狗并没有牛在古代的作用大,所以在法律方面,牛相比于狗,是受到很大的法律保护的。


参考文献:

  • 《大明令》
  • 《庆元条法事类》

說与山鬼聽


因为牛的实际价值要高于狗,所以才会出现这一现象。

【农耕方面】: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古人们大都世世代代以务农为生计,而具体到开荒耕地等一些农业作业中,牛的作用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大大提高了作业能力,工作效率,但是古代牛的数量并不多,所以为了保证牛的数量,间接保证农业的发展,很多统治者都会采取禁止杀牛的明文条令,以此稳定最后收成的数量。

【交通出行方面】:

古代君王帝王的出现最早是驴车牛车,马车很少的,马车也只是到了后期才渐渐多起来,而在春秋战国或者其他朝代,都是以牛代替出行,所以牛成为了当时出行的“劳斯莱斯”,所以大部分君王都会下令禁止吃食牛肉。

【战争方面】:

古人打仗的时候大家都会以为是骑战马应战,其实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战马供于战争,尤其是在宋朝,都需要向一些少数民族花大价钱购买,而禁止吃牛肉在宋朝也是最为严格的。因为中原的草料很差,再加上饲养繁殖问题,马匹的数量少的可怜,而牛也就成为了宠儿。相信大家在《水浒传》都会听到“小儿,来二斤牛肉”这样的话,其实是不准确的,牛在宋朝是相当宝贵的,治理也是相当之严格,所以酒家根本没地方买牛肉,即便有也不敢贩卖。

但是反观狗,却没有以上作用,狗也就是看看家门,而且古人对狗的看法并不像现代人一样,当做“儿子”“孙子”一样对待,态度很是一般。所以对狗的重视成都几乎为零。











大咖秀历史


首先提一点疑惑,不知道为什么要用牛和狗做对比,两者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想在,都没有任何可比性。

这里我就说一说牛的重要性吧,也就解决了为什么牛在古代那么重要,还受法律保护的原因。从宏观上来讲,在古代农耕社会,牛就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当然重要万分。而狗仅作为看家护院的牲畜,充其量打猎用得上,自然没有牛重要。从现在流传下来的赞美之话,都说你真牛,骂人之话则是狗东西,可见一斑。下面具体谈一谈牛的重要性。

第一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我国古代,一直是十分发达的农业社会,而农业发展的支柱顶梁就是牛。当时没有现在发达的种植机械,耕田犁地,靠的就是耕牛。而当时一个国家的强弱,那就是农业生产力的强弱,农业生产力的强弱,就是耕牛数量的多少。即使是发展到现在,在一些山区田地的耕种中,牛还是重要的输出。

第二牛是重要的运输动力。我国古代的多数朝代,没有蓄马区,或是蓄马区很小,没办法提供大量的良马作为运输动力。即使有马,也是集中在北方地区,不能达到全国通用的范围。还有一点就是,马同牛相比,马的爆发力虽然强,但是持久力明显弱于牛。尤其是作为拉车的动力源,牛无论是载重还是拉车时长上,都要明显的强于马。所以牛也就成为了军队后勤保障的重要力量,而后勤保障对于军队有多重要我就不赘述了。

第三牛市重要的军事资源。在古代,牛在军事中的作用是十分显著和重要的。牛角和牛筋都是重要的制弓原料,而弓弩作为当时重要的单兵远程攻击工具,在作战中是十分重要的。而牛皮则是甲胄的重要原料。虽说在历史存在各种样式的金属铠甲,但是金属铠甲是十分笨重,而且造价是十分昂贵的。一个鼎盛的王朝,重甲部队也只是保持少量的常备,而士兵的防卫,大多就是棉甲或是皮甲,而皮甲的防御能力要明显高于棉甲,自然也是国家装备的首选。而在古代牛的数量有限,所以国家只能将这种战略资源立法限制。一般人只能用,不能杀,而真的杀牛时,是需要向当地的官府报备的。

至于咱所看到的影视剧中,尤其是三国和水浒中,动辄就几斤牛肉吃,好像牛肉多到不用花钱,这其实是不真实的。宋朝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良马或者普通马极缺,在各方面都大量使用牛,在宋代对牛的法律限制也是极严的。至于为什么出现这种场景,只能说毕竟是小说,作者在写的时候又不像现在这样可以很方便的查找史料,多半是凭空想象。牛在古代的重要性,说吃牛肉更显气势,就比如你自己想象一下,说“小二,来二斤牛肉!”、“小二,来二斤猪肉!”、“小二,来二斤狗肉!”都是些啥感觉。

还有一些诗词中提到吃牛肉,就比如著名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不仅吃牛肉,还是日行八百里的好牛。一些人就怀疑立法保护牛的真实性,这个其实就很好解释。战士出征,自然要好酒好肉,而牛正因为重要,才做有资格作为出征前奖励战士的食物。好的食物奖励,也才能激起战士的斗志吧。而既然能写进诗词里纪念,或是还有几分炫耀的意味,自然就不是普通的食物。可以自己实际的想一下,你自己想要纪念或是炫耀的食物,是不是平时吃不到,或是平时不允许吃的东西呢。

以上仅狼君个人观点,不同观点欢迎留言讨论,关注狼君,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