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为何要杀忠心耿耿的阿敏?

薛小落


皇太极只在位十七年,但是对于大清王朝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十七年,然而在后人对皇太极的评价中也有一部分负面评论,其中也就包括他杀了忠心耿耿的阿敏。天聪四年,阿敏弃城东归后皇太极勃然大怒,与众贝勒细数他的种种劣迹,后将其幽禁致死。之前也提到过,帝王的每一个决定都不是临时起意,都是经过反复的权衡利弊和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所以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赐死,背后的原因还有很多。

一、上一代的恩怨

阿敏是四大贝勒之一,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舒尔哈齐当年欲分化女真,努尔哈赤忍无可忍,将舒尔哈齐囚禁并把他的两个儿子一并诛杀。据说当时努尔哈赤本也打算将阿敏处死,但在皇太极的劝说下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只是没收了他的一半财产。当时的阿敏已经成年,他深知只有隐忍度日才能保命,之后阿敏便跟着伯父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在很多战役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后便封阿敏和自己的另外三个儿子为四大贝勒。

虽说后期的努尔哈赤对待阿敏还算不错,但是当时的努尔哈赤大概就是看中了阿敏还算骁勇善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才把他留在了身边。说到底努尔哈赤也算是阿敏的杀父仇人,当时的阿敏势单力薄,并且出于对努尔哈赤的敬畏,不敢表达自己的任何想法。后来皇太极继位,毕竟与皇太极是同辈,阿敏面对他也少了很多的心理压力,他的一言一行也都在暗暗针对皇太极,无形之中也流露出不少对于努尔哈赤的积怨。

这样一个对自己和父亲有着怨恨的人长年呆在自己身边,时刻都有着谋权篡位之心,宛如一根不知何时会射向自己的利剑,迟早都是要除掉的。

二、阿敏企图分裂

皇太极继位后,因为朝鲜不肯归附,阿敏率兵攻打朝鲜,朝鲜国王李倧逃到江华岛后遣使请和,而阿敏却主张此时强攻朝鲜首都汉城,一举拿下朝鲜全境,其实他就是想趁这个时候屯居朝鲜自立为王。这样的意图遭到了手下人的强烈反对,阿敏见势头对自己不利,才不得不返回后金。因为自己的愿望落空,阿敏怒火中烧,于是大掠三日后班师回国。

回国后阿敏遭到了皇太极的严厉训斥,虽然未将其定罪,但是这件事也就成为了皇太极心中的一根刺,当时的他只不过是等待这根刺溃烂进骨肉后再将其拔出罢了。

三、阿敏出师不利

1629年,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攻下了山海关内的四座城池,后来派阿敏前往驻守,怎料阿敏到后明军奋力抵抗反击,阿敏所率部队伤亡惨重,连连失利。此时的阿敏不想着背水一战守住已经打下的城池,也没有上报皇太极,而是私自弃城而逃。逃跑前,还下令将城中已经归顺后金的降官降民全部屠杀,财产也一并洗劫一空。

阿敏这样的行为已经让皇太极忍无可忍,众贝勒也都趁此时落井下石,细数阿敏之前的种种罪过,应当处死,皇太极顾念手足之情未直接处死而是将其幽禁。

这件事表面上看是因为阿敏自己的出师不利而遭到杀生之祸,实际上是他久而久之的各种威胁到皇太极的行为积攒下来的结果,他们早已间隙颇深,皇太极只是借用这样一个机会除掉自己的心头大患。而且不直接处死阿敏,将他幽禁也让皇太极落了一个顾念手足之情为人宽宏大量的贤名。

四、巩固皇太极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皇太极的私心了,皇太极登基之时是四大贝勒合力要求努尔哈赤的大妃殉葬,也达到了打压多尔衮三兄弟的目的。后便一直都是四大贝勒共同议政的政治格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皇太极深知若不能够将所有的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日另外三大贝勒对他来便是很大的威胁。他的理想是当一个至高无上一手遮天的皇帝,除掉阿敏,此时也是一个能很好的震慑其他贝勒的手段。

所以这样一来,首先阿敏并不是所谓的“忠心耿耿”他努尔哈赤时期的忠心是为了保命,并提升自己的军事能力,皇太极时期的忠心,是为了谋权篡位替父报仇而寻找时机,其次皇太极与阿敏其实并无什么私人恩怨,他除掉阿敏实际上还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


木剑温不胜


首先更正两点,一:阿敏并非忠心耿耿,而是存有异心。二:皇太极并没有杀他,而是把他圈禁起来。

阿敏何许人也!他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也就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当年舒尔哈齐拥兵自重,想与努尔哈赤分庭抗礼。遭到努尔哈赤残酷的惩罚,权力之下没有亲情,他的长子与三子被处死,舒尔哈齐也被幽禁,两年后被杀。阿敏在代善等人苦苦哀求下,逃过一劫。



后来,阿敏在战场上冲锋在前,屡建奇功,但在生活中很低调,从不与其他人争名夺利。努尔哈赤也很看重这个侄子,于是将其封为和硕贝勒,在努尔哈赤的四大贝勒中排行老二。其实,阿敏是在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他身负杀父杀兄的血海深仇,不过摄于努尔哈赤过于强大,不敢造次。


努尔哈赤死后,阿敏的野心就逐渐暴露出来。当时,皇太极与其他几个贝勒为争夺大位,闹的不可开交,几乎兵戎相见。阿敏知道自己是旁支远亲,与大位无缘,就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策略,希望能从捞取最大利益。后来,代善游说他支持皇太极,阿敏表示同意。随后,他派人向皇太极提出交换的条件:我支持你继承大位,但你要答应我可以在外面就藩,这是明摆着想建立自己的小王国。皇太极闻听大怒,只是碍于自己基础不稳,就暂时忍了下来。

天聪元年(1627年),阿敏奉命率师征战朝鲜,朝鲜战败,臣服后金。阿敏见朝鲜宫殿辉煌,美女、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就想自立为王。就对其他几个贝勒说:你们回去吧,我一个人留在这里料理后事。阿敏的想法遭到其他贝勒强烈反对,就连他亲弟弟也不站在他这边。阿敏见众怒难犯,不得不班师回朝。为泄私愤,临走前不顾朝鲜已经投降,下令士兵对朝鲜进行烧杀抢掠。

回到盛京后,皇太极并没有对阿敏论功行赏,使他心生不满,自暴自弃说:我何故生而为人,还不如做山上的一棵大树,即使被人砍伐,也胜过今日。这话很快传入皇太极耳中,让他杀心顿起。

两年后,皇太极亲统大军攻打明朝,占领山海关内水平、滚州、迁安、遵化四城。第二年三月,皇太极派阿敏率军前往驻守。谁知阿敏刚到水平不久,明军在孙承宗的指挥下,展开大规模反击战,阿敏在战场上接连失利,损兵折将。退回水平城中,他不是想着如何坚守城池,等待援兵,而是弃城而走。临走前,下令屠城,将全部财产洗劫一空。

阿敏平日的所作所为早已激起了皇太极的不满与猜忌,这次正好趁其大败而归,给他定了16项大罪。说他政治上图谋不轨,经济上贪污腐化,军事上拥兵自重。众贝勒和大臣经过讨论一致同意:阿敏论罪当斩。皇太极也想杀他,但念其战功卓著,又顾及兄弟之情,就法外开恩,免其一死,改为囚禁。就这样,曾经威名赫赫的阿敏,在被囚禁十年后,郁郁而终。

表面上看起来,皇太极是因为阿敏失守水平而惩治他的,但实际上阿敏触犯了皇太极的逆鳞,平日里又与皇太极间隙颇深,这才是皇太极要将其定罪的主要原因。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忠心耿耿这词,用在阿敏身上还真的不大合适。

阿敏的人生轨迹与他的父亲舒尔哈齐如出一辙,同属后金势力中的不安定因素。同样的破坏安定团结,同样的被论罪查处,也同样的被夺爵 、杀子、幽禁、身死。

我们有理由相信,清廷对史料的修改并不仅限于大明王朝,其中也包括了相关后金部众相关人等的史料,这就造成阿敏的个人形象趋于平面化,尤其是在后金发展中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其真实政治地位方面,都被刻意淡化。重头戏都放到了狼子野心方面,以此凸显论罪阿敏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我们暂时撇开阎崇年先生某些颇具争议的论调不谈,仅就其著作中描述阿敏这部分来说,在人物的刻画和论述方面都是周详且令人信服的。国内曾经研究过阿敏这个后金重要人物的学者也不在少数,随着剥丝抽茧般的史料参照、对比、研究发现,阿敏的一生包括其最终结果,有其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同样参杂了某些阴谋论,造成了阿敏这个曾经力战叶赫、大战萨尔浒,出征朝鲜,积功无数的后金悍将,这个足以左右后金政治态势的皇亲国戚,这个在大清开国史上发挥积极且重要作用悲情人物,最终功成身死。

企图分裂后金势力的阿敏,他的家庭恩怨,配上他的脾气性格,居功自傲,桀骜不驯,再加上对大局判断肤浅,政治敏感度低等等因素,都是导致他最终自吞苦果的原因,所以有必要从阿敏家庭讲起,直至幽禁身死,我们可以从中探寻更深层次的历史痕迹。

阿敏生于万历十四年,即1586年,他的父亲舒尔哈齐自小就与同母兄努尔哈赤相依为命,当时的兄弟感情深厚,舒尔哈齐曾经数次进京朝贡,在北京,舒尔哈齐被这座繁荣的城市所吸引,同时也被明朝一如既往的政策所“禁锢”,看似示好的举动,实则从根本上离隙了努尔哈赤兄弟俩的牢靠关系,从另一方面讲,这与舒尔哈齐的野心也不无关系。

当时的明朝还在沿袭自大明开国以来针对少数民族的一贯策略方法,无论蒙古还是女真部族,凡统一且强大的势力都是大明针对的目标,防患于未然的手段就是分解离隙,此消彼长之间保持平衡,不令任意一部乘势做大。针对努尔哈赤,明朝一面扶持叶赫部牵制,一面从内部瓦解现有势力,封赏舒尔哈齐就是手段之一,他被大明封为建州右卫首领,赏银也仅次于努尔哈赤,这就让舒尔哈齐看到了更大的上升空间,如果脱离兄长的势力,自己也可以另起炉灶自成一家。

舒尔哈齐的底气在于他有自己的部属势力,有绝对的控制指挥权和自主权。随着建州女真势力的不断扩大,分配不均成为两兄弟之间反目的导火索,到底是努尔哈赤分赃不均还是舒尔哈齐人心不足,有刺探情报的朝鲜特派员申忠一为证“凡百器具,不及其兄远矣”。

舒尔哈齐也提醒申忠一,再来送礼,礼品方面不要在我兄弟间分高下,也就是说,都要一样。看来从各方面讲,尤其是受重视程度方面,努尔哈赤都比舒尔哈齐要高得多,分配不均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无论是大明朝堂内部,还是女真部落内部,都要分个主次,谁说了算的问题非常重要,而这又往往决定了分配资源的多少。

舒尔哈齐对哥哥十分不满,而由于明朝封舒尔哈齐建州右卫首领,努尔哈赤也逐渐对弟弟心生猜忌,并开始刻意针对舒尔哈齐,夺其兵权。于是,脱离努尔哈赤自立的念头在舒尔哈齐脑中愈发强烈并最终付诸行动。努尔哈赤一怒之下剥夺了舒尔哈齐的所有部众和财产,杀死舒尔哈齐的大儿子,三儿子和一干大臣,如果不是皇太极和代善苦苦劝谏,阿敏这个二儿子当时就被处死了。舒尔哈齐被幽禁,短短两年即身死,时年仅四十八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恐怕就是阿敏最大的感触,所以,虽然舒尔哈齐死于企图自立,分裂部族,但在阿敏那里,却并没有放弃这种企图。哪怕他被努尔哈赤收养,却可惜无论如何位高权重,真正的权力巅峰却不是他这个侄子所能染指的,所以随着自己的地位不断上升,独立的念头反而愈演愈烈。

阿敏、代善、褚英这类孩子,幼时生活基本相似,都是处于父辈的创业初期,还同属一个阵营,阿敏的能征善战,骁勇彪悍,得益于自小学习骑射,东征西讨,年纪稍大一些后,更是投身于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去,并受到了努尔哈赤兄弟的看重与重用。

父兄身死,自家势力土崩瓦解全部归于努尔哈赤,更有史料指出,虽然努尔哈赤表面上并未弑弟,但舒尔哈齐却直接死于虐待,在这种高压之下,能存活下来,实属不易,迫于努尔哈赤的淫威,阿敏只能忍辱负重,并更加努力的把自己投入到战斗中去,以期降低努尔哈赤对自己的防备和猜忌,他的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努尔哈赤封其镶蓝旗旗主,可见他已经对阿敏几乎是放下了全部防备。

阿敏在后续战斗中,其骁勇足以让努尔哈赤刮目相看,比如征服降而复叛的乌拉部,双方人数相差无几,都是几万人的部队,趋于保守作风的努尔哈赤认为不能盲目进攻,其实是担心自己的家底出意外,多年打拼的胜利果实,如果一战之下大败亏输,那将悔之晚矣。而阿敏和代善则主动请缨,直接冲杀敌营,阿敏更是一马当先,率部最早冲破乌拉部防线,歼敌过万,俘获无数,努尔哈赤的势力再一次得到壮大,对阿敏也就更信任,看重一些。齿序第二的阿敏逐渐参与到一系列政治决策中来。而后来参与的萨尔浒、灭叶赫的战斗中,阿敏勇不可当,立下汗马功劳,其地位权势也随之而涨。

大明如意算盘落空,无论扈伦四部还是舒尔哈齐都没有阻止努尔哈赤整合各部的脚步,这原是努尔哈赤的本意,也是氏族社会形态受外来人口,势力冲击的必然结果,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正如天命年号一样,努尔哈赤最终建立的后金,完成了局部统一大业,当然,这只是一小步,他真正的目标就是貌似庞然大物,却业已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更是发布“七大恨”剑指大明,并在阿敏等一干悍将的辅佐下,以席卷之势,先后拿下抚顺、清河,俘获人畜不下三十万。

因腿疾而多年不朝的万历皇帝终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事实上,早在努尔哈赤不再纳贡,朝堂上除了谴责之声以外,就已经充斥着浓重的担忧情绪,然而大明王朝已经失去了将建州女真扼杀于萌芽的最佳时机,对于威胁,没有敏锐的嗅觉来认知、分辨这个最终的死敌之一。

万历皇帝最终做出决定,无法容忍努尔哈赤的公然挑衅,出兵镇压,于是便引发了举世闻名的也是对大明战力起到下行拐点作用的,萨尔浒之战。在攻破萨尔浒大营的部队中就有阿敏的镶蓝旗,西路军败,杜松身死,后续针对马林部、刘綎部的歼灭战中,虽属相互配合,但阿敏的勇猛显露无疑,不愧骁勇之名。

辽阳有阿敏奋战彻夜的身影,朝鲜有阿敏完胜的显赫军功,而在这期间由于努尔哈赤病亡,而得到了诸如大贝勒代善、莽古尔泰、阿敏以及岳托、萨哈廉等人支持的皇太极毫无争议的继承汗位,虽然伴随汗位而来的,还有一些阴谋论的调调随之而来,但,是又如何,缺乏实证,况且阳谋、阴谋同样都是自身实力的一部分。

细心的朋友从这里向后看,恐怕渐渐的就能看到皇太极的心机如妖,当时的后金并非铁板一块,小冰期这个共享资源属于全世界,大明赤地千里,渔猎出身的后金势力部族也同样不得安生,吃人肉可不是祖大寿的专利,后金也吃,这一切全拜大明王朝的封锁政策所赐,皇太极明白,大明过于庞大,眼下的困难想在短时间内,以全线击溃大明防线为目标来获取弥足珍贵的粮食,这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的他的眼光放到了朝鲜-这个大明的盟友,毛文龙的补给势力身上。

后金发动的第一次朝鲜战争,皇太极派阿敏出征,虽然阿敏此行显露其卓越的军事才华,但也同样暴露了他致命缺陷,虽然皇太极对此行有过相应要求,但阿敏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不听劝谏,肆意枉杀,大肆劫掠,早就把皇太极的话扔到了脑后,而且这一切还都发生在与朝鲜签订江都之盟后,这一切令随军征战的一干人等,极其不满。

最终,阿敏多年来隐忍家族仇恨,后期地位提升,作战能力增强,所属部众增多,努尔哈赤的身死以及判断皇太极根基不稳,又属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时期等等综合条件下,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走上其父舒尔哈齐的老路,他以为努尔哈赤过世便可以不再忌惮什么,殊不知皇太极的政治手腕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朝鲜国王质问阿敏烧杀捋掠恶行的时候,阿敏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他要在朝鲜扎根,自立为王。深受众人非议的阿敏,其所作所为自然无比清晰详细的传到了皇太极耳中,而皇太极则在那一刻起开始逐步削弱阿敏在政治、军事上的实力,以防这个隐患给后金势力和自己带来无法抹平的创伤。

时至如今,阿敏对后金集团有没有仇恨?

要知道,当初努尔哈赤和阿敏的父亲舒尔哈齐属于合作制,并非从属关系,不过是努尔哈赤的实力更强一些而已,即便自立也无可厚非,只不过舒尔哈齐错误的选择了以对抗的形式自立,但无论怎样,杀父夺部都是阿敏无法甘心承受的。

四大贝勒中的阿敏,四小贝勒中的济尔哈朗,虽然都是后金势力核心力量,处于政治最中心,属最高决策层序列,但是毫无疑问,再进一步的机会此生无望,而这同样是阿敏耿耿于怀的,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阿济格、多铎、多尔衮,这都是亲儿子,而阿敏和老六济尔哈朗,穷其一生,也就止步于此了,这一点阿敏同样无法接受。

刚愎自用,独断专行。这是阿敏长期身居高位,在经意不经意之间,养成的不良习性,作为镶蓝旗主,他就是部众共主,大家长,所有部众,包括自己的兄弟济尔哈朗全部要听自己的指令,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除非阿敏自己乐意妥协。

自认支持皇太极继汗位有功,刚刚表达支持皇太极的意思,转而立刻提出条件,阿敏要自立。皇太极怎么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你阿敏独立了,其他旗主怎么想,都争相效仿的话,好不容易聚拢的后金大势,将会立刻分崩离析。如果不是其他七旗的强烈反对,阿敏已经留在朝鲜独立了。

决定阿敏最终命运的时刻到来,奉命驻守永平四城的阿敏临阵脱逃,放弃城池,并在逃跑前,大兴屠杀,肆意掠夺粮食财物,这件事令皇太极非常愤怒,最终定下阿敏十六大罪状,由此十六条罪状可见,皇太极法办阿敏不是临时起意,而是隐忍已久,以往种种,全在罪名中体现,临阵脱逃只是众多罪名之一而已,其实,即便放皇太极在永平,他顶多虚晃一枪也是会跑的,敌我悬殊,事不可为罢了,但这是放在阿敏身上,跑就是逃兵,不跑就会送命,反正左右都不会舒坦,无论如何皇太极的目的都能达到。

由此阿敏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幽禁生活,在皇太极的统治下,后金(大清)能人辈出,阿敏以往的作用即便没有被幽禁也会大打折扣,戎马一生,为努尔哈赤一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与其父一样,被幽禁而死,自恃有双坚硬翅膀的阿敏只是想独立。

从他和好友的谈话来看,并没有很大的政治野心和开创一国的辉宏志愿,他只是不甘人下,他只是想要不受拘束的生活,不再为别人的江山鞍前马后,陷阵厮杀,他只想要属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自由过活,但这却是皇太极根本无法容忍的,从“南面独坐”我们可以看出皇太极对待集权问题的急迫与坚定,他怎么能容忍一旗势力就这么被分裂出去。

纵观阿敏一生,他的人生轨迹仿佛早已规划完毕,行进路线基本上和其父舒尔哈齐相仿,同样的不甘,同样的趋向自立不受束缚,同样的论罪,同样的收取部族清洗势力,同样的论罪关押,同样的幽禁致死,如果不同,也仅仅是阿敏不似其父受虐致死而已。


古今通史


明亮耀眼,金陵少年,自来作答。

先说,皇太极非杀阿敏。皇太极在阿敏身上定了十六条罪状,经王大臣议定,阿敏当斩,皇太极欲杀之,但念其征有功,于是免死,改为囚拘,阿敏囚之十年后,竟瘐死。阿敏生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之第二子,亦努尔哈赤之侄。昔舒尔哈齐囚也阿敏脱死,遂从努尔哈赤经。


阿敏骁勇,努尔哈赤亦重其侄,遂将其封和硕面,于努尔哈赤之四大面中行商,皇太极嗣之后又为王。理阿敏至此处既善矣,奈何复罹祸?故有以下几点:

一、报仇

昔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幽也,阿敏已是二十五岁矣,为少年将,其知所以隐忍——其直伏努尔哈赤之左右,伺隙报仇,固以努尔哈赤之势,其为无间之。而阿敏出于努尔哈赤之畏,亦未敢发。及皇太极位,其意则见矣,皇太极者与其侪,其临皇太极之时亦无对努尔哈赤之压力,乃阿敏在生活中,处处露于朝之望。


二、逊

阿敏是一介武,性粗、口无遮,加于努尔哈赤之怨,每于朝野谓努尔哈赤及皇太极嘲讽,至有一之未与贝和齐曰叔,自从梦中被伯(努尔哈赤)捶,但见一条黄蛇与保矣。此明之讽己为天子矣,皇太极必谓其有怨。

三、欲分

天聪元年(1627年),阿敏帅师伐朝鲜,朝鲜国王追求。然为朝鲜国王受和议以后,而不急于退之。而谓其面者曰:“素羡意明帝与朝鲜王宫,无缘得见,今既来矣,必入视。

屯朝鲜、复归此意为下毒之异,则亲弟济尔哈朗亦不在彼,见势头不阿敏,不得不还大金,而门户之望者,使其大怒,至是又一番掠。

四、弃城

天聪三年(1629年)冬,十月,皇太极亲统大军征明,攻破山海关内平、衮州、迁安、遵化四城。明年三月,皇太极遣阿敏往屯。谁知阿敏至平寻,明兵奋击,阿敏所带兵连败,损失甚众。

阿敏为主,不欲以守,乃弃城走。且于走前,其令屠城汉降官降民,并将财掠。阿敏所为已激矣皇太极之杀心,今因其败而还,将其定罪。

金陵少年评曰:面上似,皇太极盖阿敏失平而惩其,而实阿敏皇太极之触犯矣,平日又与皇太极间颇深,此乃皇太极将其罪者。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皇太极接任汗位之初,就一直在打压其他八旗和四大贝勒的势力。像多尔衮、多铎兄弟的两白旗,大贝勒代善和他的正红旗,岳讬的镶红旗,三贝勒莽古尔泰的正蓝旗等。

二贝勒阿敏以及他的镶蓝旗,也不过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皇太极打压八旗势力

自继汗位之初,皇太极就把阿济格的镶黄旗和多铎的正黄旗,与自己掌管的正白旗,杜度(努尔哈赤长孙)的镶白旗对调。把自己正白、镶白改为正黄、镶黄,并把镶黄旗交给自己的长子豪格,阿济格、多铎的镶黄、正黄改为镶白、镶黄,由此还引发了长达数十年的黄白旗之争。

由于古代以黄为尊,满族政权也不例外,两黄旗乃努尔哈赤亲领,是汗王的权威。皇太极此举,无疑是在树立自己的威望和加强自己的实力,但因为阿济格三兄弟当时还小(阿济格22岁、多尔衮14岁、多铎13岁),皇太极还是暂时放过他们一马,并决定先从其他势力较弱,血缘较远的旗主里下手,阿敏就是第一个被皇太极开刀的人。

因为阿敏不只是八旗中的镶蓝旗旗主,还是四大贝勒之一,皇太极要集权,首先就要先打破四大贝勒权职平等的局面。

而阿敏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其他三大贝勒的堂弟,与皇太极关系较远,镶蓝旗的势力也较弱,拿他来练级是最好不过的了。

皇太极定阿敏罪也很容易,主要是在攻明之战中弃城而走,凭着这一点,再给他加上十五条罪状,一共十六大罪,公议为死罪。皇太极免去死罪,改为幽禁,并把镶蓝旗主之位,交给阿敏的弟弟、同时也是皇太极的铁粉、后来两大辅政王之一的济尔哈朗,阿敏最后被囚禁至死。

从皇太极后面对付三贝勒莽古尔泰和镶红旗主岳讬(代善长子)的做法来看(特意让他们去吸引明军主力和攻占一些易守难攻的城池,故意让他们在战事中失利),阿敏在南下受阻,未必就不是皇太极的有意安排,尤其是皇太极上位后就一直在打压贝勒和八旗势力。阿敏也算是被囚禁得够冤的了。

解决了二贝勒阿敏,又夺去了他的镶蓝旗,皇太极成为了身兼三旗的汗王。在之后的贝勒议会中,还是由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三人一起商议,但皇太极居中而坐,其他两位贝勒分左右而坐。

之后再搞定三贝勒莽古尔泰,灭其满门(具体情节在我的问答里也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而一向主张“和平”的大贝勒代善,也主动提出“不应该再有贝勒并坐制度,而应该由汗王皇太极南面独坐”,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皇太极也就欣然接受了代善的建议了。

皇太极后面虽然打压了两红旗,但对二哥代善还算不错,而阿敏、莽古尔泰这些,就成了皇太极上位的踏脚石了。


一贰一橙


阿敏生于明万历十四年,是舒尔哈齐的次子。其父被囚时他侥幸逃脱死罪,从此跟随伯父努尔哈赤南征北战。

说阿敏忠心耿耿,有些言过其实,但其人骁勇善战倒是事实,随努尔哈赤征战立过不少战功。

天命元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即大金国,封阿敏为和硕贝勒。不是努尔哈赤儿子,这个封赏对阿敏来说规格还是很高的,在四大和硕贝勒共议国政的格局下,阿敏排行老二,地位仅次于努尔哈赤的次子大贝勒代善。

但随着努尔哈赤死去,阿敏和后继者皇太极之间很快便产生了巨大矛盾。

在残酷的权力争夺中,一个巴掌即能拍响,拍出大动静,何况两个巴掌一起拍的时候。阿敏后来被皇太极囚禁致死,就是两个巴掌一起拍的概念。

站在皇太极的角度,即便阿敏忠心耿耿,他也必找其麻烦。原因很简单,四大贝勒共议国政已不能满足皇太极的胃口,他要的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所以他一定会寻机废掉四大贝勒共议国政的体制。

四大贝勒中只有阿敏不是努尔哈赤儿子,因此他是最佳突破口、打击对象。

这时候,阿敏要是聪明人的话,应该配合皇太极,主动把自己变成皇太极集中皇权的台阶。

但阿敏不是这样的人。他非但没有配合皇太极的意思,相反脾气还挺臭,心里还挺不服,甚至还产生了替父报仇的想法。

舒尔哈齐被囚的时候,阿敏已经25岁,这个年龄血气方刚,是很容易记仇的。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阿敏不敢造次,努尔哈赤一死,他内心的仇恨就翻涌出来了,在他看来,害死其父的就是他这个伯父。

皇太极继位后,凭借战功,阿敏开始原形毕露,一言一行,不仅针对皇太极,而且还充满了对努尔哈赤的积怨。

阿敏本就是一介武夫,生性鲁莽,口无遮拦,因为积怨越来越深,在朝野上下,他的行为便越来越放肆。

经常说一些怪话。

例如:“我何故生而为人?还不如山上的一棵树,或者坡上的一块石头。即便被人砍伐为柴,甚至被野兽浇上一泡尿,也比现在的处境强。”

很显然,牢骚的背后是强烈的不满、怨恨。

还有更出格的,他甚至还跟叔父贝和齐说过这样的话,他说自己在梦中被伯父捶打,但却有黄蛇护身。

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不仅仅是不满、怨恨,他是有篡权野心的。

后来,虽然篡权的事他没干,但自立,想跟皇太紧分庭抗争的事差点干成。

天聪元年,阿敏奉命率军征战朝鲜。因为攻势凶猛,朝鲜国王很快提出了议和请求。但阿敏在朝鲜国王全盘接受议和条件后,却没有退兵的意思。

他想干什么?

自立门户。

为此,阿敏跟随行的贝勒们说,你们愿意回去就自己回去,我是打定了主意要进朝鲜都城,我一向羡慕明朝皇帝和朝鲜国王居住的宫殿,昔日无缘得见,现在既然来了,一定要进去看看。

态度如此嚣张,谁人敢附和他,就连亲弟弟济尔哈朗也不站在他那边。眼看众叛亲离了,没办法,他最后不得不折返回来。

因为愿望落空,一怒之下,他走之前很是来了一番烧杀抢掠。

经有这事,阿敏其实已经离死不远了,但皇太极没有急着动手,他还在等对方更大的破绽。

天聪三年十月,皇太极亲统大军征明,一连攻克山海关内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

第二年三月,皇太极派阿敏率军前往驻守。谁知阿敏到永平不久,明军奋起反击,阿敏连战失利,损失惨重,最终竟弃城逃跑了。

更为残忍的是,逃跑前,他下令屠杀城中汉族降官降民,并将全部财物洗劫一空。

到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程度,趁着大败而归,举国上下一致声讨的契机,皇太极终于动手了。

一口气,皇太极给阿敏扣了16条罪状,例如:太祖在时,挑唆其父,欲离汗兄;自视为汗,欺凌在下诸贝勒;丢弃永平,残杀降民等等。

虽说这些罪状有些许“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

但阿敏造出来让人抓的把柄却也不少。

最终,经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阿敏应当处斩。皇太极这时候拿出了假仁慈,下令免死,改为囚禁。

阿敏被囚十年后,死在狱中,终年五十五岁。

按道理,在为努尔哈赤立下汗马功劳后,如果他审时度势继续效忠皇太极,两朝元老和忠臣的声望足够他后半生享用。

可惜,昔日的仇恨和眼下的不甘心最终让他走向了不归路。


黑句本


阿敏被除掉,表面原因是自己屡犯错误,被人诟病。深层原因其实是皇太极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三大贝勒”权利的一步重要操作。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被拥立为皇帝。然而他这个皇帝在即位之初,却是个空架子。努尔哈赤立下规矩:“和硕贝勒可参国议政”。到了皇太极这里,这几个和硕贝勒就跟皇太极平起平坐,“坐南炕”议事了。

“四大贝勒”除掌握正白旗的皇太极,成为皇帝外,其余三人,代善一家掌握着两红旗,阿敏是镶蓝旗旗主,莽古尔泰是正蓝旗旗主。都是手握重兵且战功赫赫的主,对后金政权的功劳甚至比皇太极还要大。皇太极想要真正掌权,“削藩”是势在必行。



拣柿子挑软的捏,三大贝勒中,阿敏实力最弱,没什么头脑,多有抱怨,且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就先拿他开刀。

阿敏,努尔哈赤帐下四大贝勒之一,人称“二贝勒”,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之子。努尔哈赤最初跟舒尔哈齐共同掌兵,后来,二人发生了矛盾,努尔哈赤设计将舒尔哈齐和他的大儿子杀掉。将他的二儿子阿敏抚养在身边,视如己出,阿敏也屡立战功,深得努尔哈赤喜爱。

努尔哈赤死后,阿敏仗着“二贝勒”的地位,屡次触怒皇太极,主要有三次。

1.滞留朝鲜事件

1627年,皇太极令阿敏和岳托去攻打朝鲜,临行嘱咐他们,只要朝鲜方面投降,派人缔盟,就停止攻击。阿敏等人一路长驱直入,势不可挡,朝鲜国王李倧派人乞和,阿敏不准。李倧又派他的族弟来设宴赔罪,皇太极又急下圣旨停止攻击,阿敏才作罢。

岳托等人要回师,阿敏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阿敏曰:“吾恒慕明帝及朝鲜王城郭宫殿,今既至此,何遽归耶?我意当留兵屯耕,杜度与我叔侄同居於此。”杜度变色曰:“上乃我叔,我何肯远离,何为与尔同居?”《清史稿》

阿敏想在朝鲜自立,并拉杜度入伙。阿敏为何要拉拢杜度,杜度何人?

杜度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的儿子,褚英当年被立储,然而,众皇子联合大臣将褚英废掉,褚英后被努尔哈赤处死,从另一角度来看阿敏和杜度都跟皇太极等人有杀父之仇。

可阿敏没想到杜度根本对他的提议不感冒,不愿与他为伍。阿敏自讨没趣,他的弟弟济尔哈朗又极力劝阻,“割据朝鲜计划”只能作罢。

2.私自与蒙古通婚


清朝规定,各皇子、贝勒家人的婚殇嫁娶,都要汇报朝廷。而阿敏不但不汇报,还讲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蒙古的贝勒,当时,满清和蒙古的关系很微妙,阿敏此举毫无疑问是不合规矩的,有明显的“拉外援”嫌疑。

3.临阵脱逃,屠城泄愤

“己巳之变”后,皇太极率军返回沈阳,留阿敏、硕托等人留守之前占领的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城。明朝经略孙承宗派人围滦州,阿敏见死不救,弃永平、迁安,并屠城,给明军留下了一堆废墟。

皇太极闻讯勃然大怒,清军自努尔哈赤起事以来,屡战屡胜,杀得明军心惊胆战,现在居然出现了临阵逃脱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皇太极深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是少数民族,想要战胜强大的明朝,必须要有群众基础,必须要施行仁政。阿敏此举,必然使得民心尽失,以后每一次战役必遭到军民一心拼死抵抗。

明告众兵曰:‘我既来此,岂能令尔等不饱欲而归?’略榛子镇,尽掠其财物,又驱降人分给八家为奴。明兵围滦州三昼夜,拥兵不亲援,屠永平、迁安官民,悉载财帛牲畜以归。毁坏基业,故令我军伤残。”《清史稿》

众将建议处死阿敏,皇太极以阿敏功高,将其圈禁,后阿敏死在了狱中。皇太极在处置了阿敏之后,陆续的将莽古尔泰和代善等人削权,拉开了独掌朝政的序幕。


历史夜孤城


皇太极杀阿敏是满清政权迈向封建集权的开始,阿敏是皇太极瓦解‘’四大贝勒共议国政‘’机制的牺牲品!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设立‘’四大贝勒‘’共议国政,分置官暑,轮流处理国家机务;他们分别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其中二贝勒阿敏是努尔哈赤之侄,其余三大贝勒均为努尔哈赤之子。努尔哈赤殡天后,四大贝勒推举皇太极继承汗位。皇太极在位初期,仍然沿袭‘’四大贝勒‘’共议国政机制。

后金政权是以八旗制度为核心,以议政王会议为权利中枢的部落政治联盟,皇太极继承汗位后个人权利受到三大贝勒的制约,皇太极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内增强个人势力,对外征伐朝鲜和蒙古。在此期间阿敏因攻克明朝关内四城后在明军反攻时弃城而逃,成为皇太极问罪的借口,将其幽禁1632年病死狱中。

阿敏早期由于战功卓越,被努尔哈赤免死,其父兄则因图谋不轨以叛逃罪论处,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阿敏参与国政,皇太极第一次出兵朝鲜时阿敏迫使朝鲜国王投降,立下战功;但此次朝鲜之行却为阿敏诸子再次获罪埋下伏笔,阿敏死后被检举揭发有自立朝鲜王之心,皇太极大怒削其爵位牵连其子,阿敏家族退出权利核心。


公元1636年漠南蒙古归顺,后金版图再次向南推进,同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满清政权向封建集权体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阿敏之死大家心知肚明,大贝勒代善主动放弃共议国政的权利,军国大权均落入皇太极之手,与此同时皇太极重用‘’四小贝勒‘’即: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至此四大贝勒共理国政的时代不复存在!

其实阿敏忠心与否并不重要,皇权面前功高盖主无论是谁都要死;何况阿敏并非努尔哈赤一脉!


前程HAN


准确讲,清太宗皇太极并没有除掉阿敏,阿敏最终的结局和他的父亲舒尔哈齐一样——幽禁终老。只不过,舒尔哈齐死得早了些,让清太祖努尔哈赤躺枪、背上了屠戮兄弟的黑锅!阿敏则一直活到了崇德五年,前后被幽禁达十年之久!那么,清太宗为何要幽禁阿敏呢?



阿敏的前世今生

阿敏,清太祖胞弟——庄亲王舒尔哈齐次子。在背叛胞兄、阴谋自立失败之后,舒尔哈齐被清太祖幽禁,他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札萨克图则直接被大爷清太祖给杀了!盛怒之下的清太祖甚至想连阿敏一起杀掉,幸得清太宗等人求情,阿敏才免于一死。不过,在气消之后,清太祖为了安抚舒尔哈齐旧部,并没有吞并舒尔哈齐所属的牛录,而是将其交给了阿敏,并将阿敏养在了自己身边。正所谓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舒尔哈齐死后,政治斗争、利益冲突的前提已经消失,兄弟曾经的情义反倒是凸显了出来。但舒尔哈齐已经死了,清太祖只能将这一切投射到了侄儿阿敏身上,像亲儿子一般对待这个侄儿。不仅给了阿敏建功立业的机会,而且让其成为了“四大贝勒”之一。所谓“四大贝勒”中,除了阿敏之外,代善、莽古尔泰、清太宗都是清太祖的嫡子!可见,阿敏在清太祖心中某些方面的地位甚至已经超越了庶出的儿子。



四大贝勒主政——阿敏的人生巅峰

天命十一年,清太祖去世,生前没有明确指定汗位继承人。一时间,各派势力剑拔弩张、都跃跃欲试。为了避免祸起萧墙,在各大势力相互妥协之下,清太宗被推上了汗位。但是,彼时的清太宗实力并不占据绝对优势,为了安抚一众兄弟,清太宗作出了“四大贝勒联合主政”的承诺。自此,阿敏登上了人生的巅峰。只不过,在“四大贝勒联合主政”后面,清太宗还加了一个小尾巴——“以自己为尊”。而正是这个小尾巴,最终让清太宗利用权术顺利搞掉了其他三位,成为了真正的王者!天聪十年,在逼退代善、幽禁阿敏、气死莽古尔泰之后,清太宗正式去汗号称帝,改元崇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帝。



阿敏为何被幽禁

正所谓物极必反,清太宗之所以同意“四大贝勒联合主政”,无非是自身实力不占据绝对优势,为了避免内乱,只得妥协。换言之,阿敏等人实际上已经严重掣肘清太宗的权力了,他们被拿下只是时间问题,没有任何疑问。在成为大汗之后,清太宗很快便利用“以自己为尊”这一点大玩权术,对其他三方进行打击、压制。而阿敏就属于这三方之一,自然是清太宗的重点防范、打击目标。



天聪四年,清太宗终于等来了拿下阿敏的绝佳理由。阿敏在对明王朝作战期间,因为作战失利,竟然弃城逃回了关外。清太宗借此发难并无限上纲上线,居然给阿敏罗列了十六条罪状!这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要命的一条就是——阿敏攻陷对李氏朝鲜时曾企图在朝鲜自立山为君、另立门户!这是什么?谋逆!仅此一点,就足以要了阿敏的性命。



阿敏真的打算学他父亲舒尔哈齐、在朝鲜自立门户吗?这种想法或许会有,但阿敏绝对不可能表露出来,更加不可能付诸实施。为什么?因为彼时攻打李氏朝鲜的主将虽然是阿敏,但参战的还有代善的儿子岳托、硕讬和褚英的儿子杜度以及莽古尔泰的胞弟德格类!所有参战将领中,除了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之外,跟他都不是一路人!即便是济尔哈朗,他与清太宗关系亲密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因此,阿敏根本没有在李氏朝鲜自立门户的客观条件!这种说法无非是清太宗为了彻底拿下阿敏而搞出来的欲加之罪罢了。就这样,阿敏成了众矢之的,被自家兄弟们议出了一个死罪!



到这个时候,清太宗或许也觉得下手太狠了,又或许觉得杀了阿敏会逼得代善、莽古尔泰等人铤而走险,最终改死罪为幽禁,给阿敏留下了几座庄园和几十个仆人,将其幽禁了事。为了撇清吞并阿敏所属牛录之嫌,清太宗将阿敏所属的牛录交给了阿敏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弟弟济尔哈朗。自此,阿敏正式退出了后金的政治舞台……



清太宗为何要拿下阿敏?原因不难理解,作为手握实权的“四大贝勒”之一,阿敏的存在是清太宗集权、称帝的主要障碍之一!即便没有弃城逃跑和在李氏朝鲜企图自立门户的事情,清太宗也会寻找其他理由拿下他!阿敏的结局从清太宗成为大汗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已经注定了。只不过,他没有代善那么识趣、懂得退让、服软,最终只能是觉得个幽禁终老的下场!


农民工歪说历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咋说呢?皇太极不是啥好人,而这阿敏他也谈不上啥忠心耿耿!所以题主这题目出的,根子上他就是错的。

那么想要闹明白题主的问题,咱得从皇太极和阿敏这俩大脑壳的老一辈人说起。

毕竟,咱大华夏那启蒙了多少代帝王的教员——司马迁,他老人家搁《史记》里已经说的明明白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那皆为利往。

再让老梁在这话的屁.股后面加一句,这天下最是无情帝王家啊!

老一辈人的恩怨

来,咱转入正题。小伙伴们都知道,这皇太极的老爹是努尔哈赤,如果这爷俩您说不知道,只能说您不是啥历史爱好者,所以咱先把这爷俩搁这。

咱接着说阿敏,这阿敏的老爹是舒齐哈尔,这舒齐哈尔和努尔哈赤是一个爹,这俩人爹叫塔克世,而且这俩人还是一个共同的妈,都是塔克世的大老婆所生。

这关系理清了,咱就开始说事。

开头的时候,老梁也说了要把这事捋的明明白白的,咱就的从阿敏和皇太极的老一辈人说起,也就是拿舒齐哈尔和努尔哈赤来说事。

这俩大兄弟的母亲死的早,他老爹塔克世又娶了一房老婆。这老婆呢整个就是一悍妇,瞅着大老婆生的这俩兄弟就是不顺眼,想着法的折磨这俩人。

没得法子,为了生存,这努尔哈赤就带着五岁的弟弟舒齐哈尔钻山沟,爬树干,弄松子,整木耳,捞大蘑菇充饥,捎带着补贴点家用。这小日子虽然过的苦,但他也甜,没啥生分。

后来再大一点,这俩人就开始扛枪,玩刀的上了战场。

俩人命好,互相帮衬着这就顺顺利利的没缺胳膊少腿的走下了战场。俩人就蹲家门口,琢磨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早早晚晚就得像他老子塔克世一样把命丢在战场上,这不行啊!

于是这俩人拿了家里祖辈就开始积攒的家底——十三副铠甲,这就拉杆子自己干,也不知道从哪里拾掇了一百来号人,这就开始了称王称霸。

慢慢的努尔哈赤就变成这伙人的大脑壳,舒齐哈尔就成了这伙人的二脑袋。

这老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得了,当他们势力壮大到一定程度,这来兄弟也开始离心离德。

在外人,其实有就是李成梁的挑拨下,这俩人算是反目了。舒齐哈尔这就想要自立为王,说实话这时间点赶的不好,他认为的得力外援辽东那地的明军,他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没功夫搭理他这事。

所以在努尔哈赤的攻击下,也就没的玩了。

得,家里最能干的三大小子,老大和老三被努尔哈赤给祸祸死了,老二阿敏,命好被皇太极一波人给拦下来,爬努尔哈赤的耳朵眼吹了老半天的枕边风,这才保下老二阿敏的命,但家产却被没收了一半充公了。

咋说呢?这命保下了,这钱算啥。

这一哆嗦下去,就剩下光杆司令舒齐哈尔了,舒齐哈尔左右瞅了瞅,知道自己算是完蛋了,所以选择投降。

努尔哈赤算是个狠人,直接将这亲弟弟关到了一黑屋里,这还不算,拿俩大铁链直接锁了起来,整个屋子就剩下俩送饭的窟窿。

好吧,舒齐哈尔这顿嘚瑟,算是把努尔哈赤给得罪到家里,这就圈禁起来,两年后这舒齐哈尔就在这小黑屋里憋屈死了。当然舒齐哈尔一共留了九个娃,除了这三个,其余的都没啥事。

得,这两家人的梁子算是结下来了。

毕竟这也算是杀父之仇,那叫不共戴天。

说道这里,老梁插一句,这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断的重复,谁有不会想到这逃了命的阿敏,多年后也落个和他老爹一样的下场。

阿敏和皇太极的事

咋说呢?按照《清史稿》的说法,努尔哈赤虽然对自己的亲弟弟下了死手,估计感觉这心坎过不去,这就把阿敏提着耳根子拽到了眼跟前养着。

不过这话,老梁表示怀疑,毕竟这个时候阿敏都已经二十多岁,这养着好像谈不上,感觉应该是收到眼跟前看着,别出啥事,毕竟这货的武力值那也是杠杠的。

所以这阿敏凭借自己个的武力值,加上低眉顺眼的德性,慢慢的这努尔哈赤也就放下了戒心。后来努尔哈赤组建了四大和硕贝勒,一起玩国政。这要说明的是这四个人里头,除了阿敏,其他三都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而且当时给这阿敏的地位也不低,四个人里头他排第二,皇太极还是老末,你说这事弄的。

咋说呢?帝王家里那点事,他就不能拿常理来说事,这说多了都是泪。

后来这能压的住众人的努尔哈赤一不小心玩过了头,把自己个给弄没了,追寻他的老爹塔克世的脚步走了。那满人的朝局他就有那一丝丝的变动。

皇太极这就拔着脖子瞅着努尔哈赤屁股底下刚刚挪开的那窝,那叫个垂帘三尺。于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手腕和阴谋,把能够左右朝局的努尔哈赤的俩老婆,给塞到努尔哈赤的坟头里,活活的埋了里头。

当皇太极的屁股刚刚坐稳当,这就开始琢磨起权利这事。四大贝勒共议国事,这制度是他老爹努尔哈赤钦定的,但这制度有毛病。

有啥毛病呢?权利这玩意被四个人把持,他皇太极爬到这位置上,就是想一个人说了算,这那成啊!

所以他的目光就瞅着另外三个不进眼,就想那大脚丫子把这三位全踹趴下。

这玩政.治最忌讳的是多面出手,最好的策略就是逮住一个使劲的拍,往死了拍。

得,这一家伙皇太极就感觉从阿敏这里下手最合适不过了。

为嘛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阿敏他不是亲兄弟,拿这位练练手那是最合适不过了。

而且这阿敏经过这些年的发育,那脑壳也发育的得了健忘症,那脾气臭的不要不要的,逮谁和谁倔,而且瞅那样子见努尔哈赤死了,这就想翻翻旧账。

他想翻旧账,那四个贝勒中的俩人,这脑壳可就得琢磨琢磨了,这要真让阿敏成功了,这两位也得考虑一下自己个。

而且在朝堂上,那怪话还连篇,你比如说:“啊!俺为啥要当人呢?其实还不如整颗树当当,即使被人砍了当棒槌烧,也有人夸奖夸奖,即使不当树,当块石头他也不错,好歹还能让野兽在上边滋一股水,有点作用不是,咋也比现在强!”

大家伙瞅瞅这话说的,那也是没谁了。

这还不算,还四处的瞎溜达,开玩笑的说,自己个梦到被努尔哈赤追着打,好歹他这人命好被一条黄蛇保护。

你说这话说的,只要那脑壳没缺二两肉,都明白这家伙是要造反是咋的?

你就说吧,这皇太极不弄他弄谁呀?咋说呢?这阿敏毕竟是四大和硕贝勒的老二,那势力是有的,所以皇太极也不着急弄他,没事就给他浇浇水,施施肥,就等着他再犯错,一股脑的弄死他。

这开头,先是排他去朝鲜,拿着那木头棒子去敲打敲打朝鲜国王的那大脑壳。你还别说这阿敏还真有两下,三不两下这朝鲜就撕了条白布摇晃着就投降了。

好吧,这阿敏的歪心思就起了,想要蹲在朝鲜不走了,这就要搞自立。

“你们谁想要回去,就回去好了,俺是不打算回去了!”得,这阿敏就是个脑壳光长肌肉的货,把这话就撩给了自己的属下。

这那成啊,一帮人随行的贝勒傻眼了,权衡了一下,就这鸟不拉屎的地就想自立为王,快拉倒吧,这全部就要回去,包括他的亲弟弟济尔哈朗也表示不配他胡闹,这就撅着屁股要回去。

得,这自立为王的事,算是黄了,阿敏表示很生气,这一把火外加一顿抢劫,就剩下那哭天抢地的朝鲜国王蹲地头上心里骂.娘了。

大家伙就说吧,这皇太极要是能绕了他,就当老梁啥也没说。

不过这皇太极也是够爷们,这都忍了,因为他感觉这脓包是得挤,但还没发育到臭了的时候,就忍着没下手。

得,这阿敏继续在作死的道理上嘚瑟的往前飘。

没多久,这机会就来了,阿敏跑到永平来驻守,结果大明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这就扛着枪,抬着炮和他死命的玩,就这一家伙下去,阿敏撑不住了,军队死了不老少的人,自己个撅着屁股也跑路了,把个城给丢了。

更要命的是,这货临走的时候,发扬了一下满清的风格,一股脑把城里的所有汉人包括投降的汉族官员全给屠了,顺手把城里的财物搜刮的干干净净,要来弥补他的损失。

阿敏虽然败了,但这捞的油头油脑的,拉着大小财物这就兴高采烈地回来了。

皇太极一瞅这模样,开心坏了,大手一挥这就把还没有搞清状况的阿敏给抓了起来。

好吧,这时间点上要啥罪名没有啊,恨这阿敏的人海了去了,讨好皇太极的人那就更多了,十六条罪状这就出来了。

于是皇太极召集大家伙,蹲在自己家门口开了个碰头会,大家伙一致表决,这么个害群之马是要不得的,干干脆脆剁了脑壳算.求了。

结果皇太极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容和仁慈,整了个小黑房把他关了起来。好吧,这顿牢饭一吃就吃了十年,十年之后这阿敏实在是熬不住了,这就死了里边了。

事就是这么个事,至于题主说的忠心耿耿是不存在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