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唐同榮同辱,針鋒相對的吐蕃帝國,為何在唐帝國滅亡以後,也銷聲匿跡了?

搖把子56339089


和大唐榮辱與共、針鋒相對又強盛一時的吐蕃帝國在唐朝滅亡後不久也因內部權力之爭爆發內訌,而也最終走向衰敗直至滅亡,在歷史上銷聲匿跡。


小龍女5505


大家好,我是魚尾!

吐蕃是公元七世紀到九世紀時興盛於青藏高原地區的強權。吐蕃有確切歷史記載同時也是吐蕃興盛期的開始,就是松贊干布贊普時期。而吐蕃的滅亡是在末代贊普朗達瑪時期。

極盛時期,吐蕃疆域包括整個青藏高原、川西北高原、雲南西北高原、河西走廊、寧夏、內蒙阿拉善地區、南疆和中亞東部地區、阿富汗走廊、克什米爾、喜馬拉雅山南坡到恆河北岸地區,可謂疆域遼闊、盛極一時。而且吐蕃也是高原農業和遊牧混合帝國,經濟實力也不容小覷。歷史上,唐朝與吐蕃兩國有過多次戰爭,吐蕃曾經在數次戰爭中殲滅唐軍十數萬人,如大非川之戰。吐蕃也曾在安史之亂後一度攻克唐朝首都長安,把勢力擴張到陝西。

這樣一個強大帝國,後來又是如何崩潰消失的呢?一言以蔽之,各種社會矛盾的激化導致了吐蕃的衰落瓦解。而且,吐蕃衰亡時間竟與唐朝衰亡時間大致吻合。這又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將為大家大致梳理一下吐蕃衰亡的原因。

傳統苯教勢力與新興佛教勢力的鬥爭

吐蕃之前,青藏高原形成過一個輝煌的古象雄文明。古象雄文明受印度文明影響,融合自己的高原原始巫術信仰,形成了一個新的宗教,即苯教。

後來,發源于山南拉薩河地區一個叫吐蕃的部落逐漸強大起來,並建立起了與苯教僧侶貴族結合的王權統治。大概在七世紀初差不多唐朝興起的同時,吐蕃也在贊普松贊干布的帶領下統一了整個西藏高原,染指川西青海。

吐蕃與唐朝在經過短暫的衝突後,很快有了對彼此的初步瞭解。於是,兩國暫時握手言和。唐太宗將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帶來了大量的中原典章文化,其中就包括漢地佛教文化。後來在唐中宗時期,唐朝在與吐蕃的戰爭後又握手言和,派宗室女金城公主入藏,下嫁吐蕃贊普赤德祖贊尺帶珠丹。唐朝公主的兩次到來,為吐蕃帶來了大量的漢傳佛教文化。佛教在高原上吸收傳統苯教因素,逐漸形成了新的藏傳佛教。

當時,吐蕃贊普不滿於權力受到強大的苯教貴族制約,急於尋找新的政治力量進行平衡。此時,環顧四周,贊普發現了新興的藏傳佛教勢力。於是,在贊普與藏傳佛教貴族僧侶的一拍即合下,王權與新的教權相結合。苯教貴族勢力受到抑制。贊普藉助藏傳佛教力量,大肆壓制清洗苯教勢力,鞏固王權。

苯教貴族不甘心權力的轉移,與藏傳佛教貴族和贊普展開了長期的政治鬥爭。數位贊普被苯教貴族所殺。而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則是被佛教勢力所殺。此後朗達瑪兩個兒子爭位,吐蕃正式走向分裂。

苯教與藏傳佛教借宗教名義展開的政治鬥爭伴隨了整個吐蕃歷史。兩邊的長期廝殺,耗去了吐蕃的大量國力,引發了吐蕃嚴重的階級矛盾。這是吐蕃衰落的一大原因。

吐蕃仿唐朝創立節度使制度,導致尾大不掉

當時的唐朝是東方文明的中心,周邊部族國家紛紛學習唐朝政治和經濟制度。吐蕃也不例外。當時,吐蕃在青海和河西等地分派了大量貴族擔任地方節度使。他們都是吐蕃的地方實力派。

吐蕃諸多的地方實力派中,比較有名的就屬論恐熱和尚婢婢。他們兩人的混戰,是吐蕃後期東北部鎮將混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元843年,吐蕃隴西大將論恐熱率兵二十萬攻打鄯州(今青海樂都)守將尚婢婢,拉開吐蕃東北鎮將混戰的序幕。此後二十餘年,吐蕃隴右和河西地區大大小小的鎮將節度使都捲入了混戰。直到公元866年,論恐熱被尚婢婢部將拓拔懷光所殺,這場長期大動亂才告結束。

期間,吐蕃邊將還數次帶兵攻入拉薩,控制贊普,把持朝政。此外,這些邊將為爭權奪利,還數次援引唐朝和回鶻勢力為自己撐腰。

後期長期的混戰撕裂了吐蕃。最終,吐蕃在朗達瑪二子爭位、邊將互相攻伐的混亂下,徹底走向崩潰瓦解。

長期的階級和民族壓迫讓吐蕃邊疆離心嚴重

吐蕃崛起後,衝出高原,征服了河西隴右、西域等眾多非吐蕃人生活地區。這些地方生活著大量的漢人、回鶻人、突厥人等民族。

但吐蕃貴族對他們絲毫不加體恤,任意壓迫,造成這些地方不僅吐蕃下層不堪忍受,當地民族上層也不滿吐蕃統治。

公元869年,吐蕃康區(青海)的手工匠人韋·闊竭勒登在康區起兵,聲勢浩大,向首都拉薩進軍,席捲衛藏(西藏)地區。同時,在吐蕃衛藏本部,一群長期飽受吐蕃貴族壓迫的奴隸也發動大起義,沉重打擊了吐蕃上層和苯教、藏傳佛教勢力。吐蕃後期,各地的奴隸起義還有很多。

公元848年,吐蕃河西走廊沙州的唐朝遺民張議潮發動漢、回鶻等民族起義,很快佔領沙、瓜、甘、肅蘭等十州,脫離吐蕃統治,建立河西張氏政權。851年,張議潮派其弟奉表入唐廷,唐宣宗大喜,封其為歸義軍節度使,並遣使祝賀。當時,河西的唐朝遺民看見天朝使者到來,歡呼雀躍,上街奔走相告。一些人喜極而泣,喊道:“死前得以復見漢家衣冠。”

由這些奴隸和邊民起義中,我們可以窺見吐蕃的階級和民族壓迫是有多麼嚴重。

末代贊普朗達瑪死後,二子爭位

這最後一點原因 也是直接原因,就是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死後,其二子爭位,導致吐蕃再也沒有一個穩固的領導核心。此後,吐蕃再也沒有統一過。

842年,朗達瑪被藏傳佛教勢力刺殺。他的兩個兒子,被大王妃抱養的雲丹和小王妃所生的歐松互相不服,爭奪贊普大位。吐蕃王室分裂成兩支,連年攻殺。

雲丹子孫佔據拉薩,形成拉薩王系。歐松子孫佔據阿里、亞澤、青海,形成阿里王系、亞澤王系和雅隆覺阿王系。雅隆覺阿王系後來又分裂出宗喀王系。其中,後來稱霸青海的青塘吐蕃部唃斯羅就屬於宗喀王系。

因此,吐蕃最後的王位空缺,也是導致吐蕃崩潰瓦解的一大原因。

八世紀末九世紀初氣候轉寒導致青藏高原生產能力下降

八世紀末九世紀初,隨著中國地區氣候轉寒,氣溫出現下行趨勢。受此影響,依賴於天氣因素的農業生產受到很大影響。

隨著農作物的減產,當時的各大帝國都不同程度出現災荒。災荒的影響再加上統治集團的盤剝,導致很多地方出現了嚴重的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同時,漠北地區也出現嚴重生存危機。迫於壓力,漠北民族也開始南下西進,四處遷徙。

此時,曾經輝煌一時的唐帝國、吐蕃帝國、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都走向了衰落和分裂。

具體來說說吐蕃。當時,隨著青藏高原農作物的大量減產,各種生存資源已經不足以支撐這個擁有2000萬人口的高原帝國。各種矛盾凸顯,動亂開始變得頻繁。最終,在各種因素作用下,吐蕃走向崩潰。時至今日,青藏地區加起來都達不到當年吐蕃極盛時的人口。

吐蕃興起於七世紀,崩潰於九世紀。唐朝立國於618年,崩潰於907年。可以說,唐朝與吐蕃這對一起走來的兄弟稱得上同生共死。然而不同的是,中原後來浴火重生,逐漸安定下來,形成宋遼、宋金兩大南北對立的國家。而青藏地區,在吐蕃崩潰後,再也沒有形成過地區統一政權,只是存在著藏傳佛教宗教上的統一形式。直到蒙古崛起,公元1247年,蒙古涼王闊端在涼州與藏傳佛教領袖薩迦班智達會面,訂立涼州盟約。整個分裂的西藏全部歸屬蒙古,後來併入元朝。元朝將青藏地區劃歸宣政院統轄,加強青藏與內地的聯繫。從此,西藏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歡迎點贊收藏關注三連。我是魚尾,歷史永不停。


魚尾煮酒


大家好,我是讀史如品茶,歡迎大家聽我解說《和大唐同榮同辱,爭鋒相對的吐蕃帝國,為什麼在唐帝國滅亡以後,也銷聲匿跡了?》

9世紀後,吐蕃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在位期間,對佛教採取禁絕手段,因為他採取的措施過於極端,公元842年(唐武宗時期),朗達瑪被佛教僧人拉隆·貝吉多傑刺殺身亡。朗達瑪被刺殺身亡後,他的兒子沃松和永丹開始帶著各自的支持者搶奪贊普大位,他們率軍互爭權征伐不斷,再加上吐蕃各地百姓大規模起義如雨後春筍,使得吐蕃瓦解,西藏進入軍閥割據的時代。

說來也巧,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公元838—842年)在位期間對應的是大唐武宗(公元814年—公元846年)統治期間。無獨有偶,唐武宗李炎也是滅佛的高手,他崇尚道教,下令大規模拆毀佛教寺廟,沒收大量的寺院土地。唐武宗卻不像朗達瑪因為滅佛導致身亡,進而導致王朝崩塌。由於唐武宗李炎滅(唐武宗其實不是滅,是毀,沒有朗達瑪極端)佛成功,使得唐朝政府的稅源擴大,鞏固了國家財政稅收,再加上唐武宗統治期間,任用李德裕為相,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一系列改革。使得唐武宗統治期間成為唐朝中後期較為平穩的一段時間,被史學家稱為中興之主。唐武宗一連串振興朝廷的政績,史稱會昌中興。所以說,在吐蕃王朝瓦解後,足足過了66年,大唐王朝才滅亡。



讀史如品茶


狗站人威享福不知福中福,主人一走自己就雄氣不來了。


手機用戶15072998904


明朝把吐蕃分成幾個僧王,分封在各地。彼此牽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