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当前的无奈之举成就了远程办公,在家上班是种怎样的体验?

在家办公是否会影响效率呢?依然有待考证

“在家肯定比办公室安全、安心。”一位员工告诉记者,前几天收到公司通知,鉴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2月3日至7日启动在家值班机制。

在家办公与平时办公有何不同?该员工介绍,“公司为支持远程值班,视频和会议功能用起来很方便,我个人感觉整体沟通效率还是很高的。”

有的受访者则认为,远程上班的工作强度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工作风格,以及领导的思路。自己小组的领导会制定一个工作表,每个组员要定时向其汇报进度,在老家时完全没有上班的心情,但是回到北京的出租屋里之后,就多少有了些上班的状态。

还有观点是远程上班并不利于创造性工作:“今天第一天上班感觉比平时还忙,文山会海,大大小小的会议十几个。”会议之外,最难的是在远程办公环境下,难以开展需要发挥创造力的协作内容,只能够开展事务型的工作。

部分受访者则表示,在线办公沟通上成本有点大,没有面对面时顺畅,一件事情需要反复说明,否则可能存在误读的情况。在一位大企业员工看来,在家办公的前提是公司的员工要足够自律,做到不在公司也能保持办公状态。

他表示,公司的管理者时常会担心手下的员工在家偷懒,“在家办公的效率高低,取决于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

经此一“疫” 在线办公能否成为新风口?

1月25日,华为云旗下的WeLink宣布免费后,当天就新增了5000家企业/单位用户。各大企业也争相免费开放资源:钉钉向1000万企业免费开放在家办公系统;腾讯打包免费开放了7款“远程办公工具包”;字节跳动的飞书,免费开放全部远程协作办公服务;苏宁科技免费开放“苏宁豆芽”远程办公系统;还有云学堂、小鱼易连等企业服务公司也免费开放了众多服务 。

那么,在特殊的疫情环境下,曾经作为办公辅助工具的在线办公软件能否成为必需品?在疫情过去后,又能否成为新风口?

整体来说,在线办公软件主要包括会议、消息、邮件、文件和数据管理等要素。无论全球,还是国内,有很多厂商都可以提供类似的服务。只不过有的厂商选择从细分领域切入,有的则通过平台的方式统一运作。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玩家有阿里钉钉,腾讯企业微信、腾讯通,以及后起之秀字节跳动的飞书。

从全世界来看,远程办公在欧美国家普及率较高。招商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究中提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美国超过八成企业引入了远程办公制度,已有3000万人在家中远程办公,占美国工作人口的16%至19%。曾任职于国内大型通信企业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而言,协同办公软件主要作为聊天工具、打卡工具及人事管理工具等存在,像钉钉和企业微信等办公软件主要面向没有开发能力的中小企业,国内许多具有开发能力的大公司使用的协同办公软件都是由自己公司开发的。

协同办公软件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安全性是协同办公软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招商证券在研究报告中称,历次危机都会催生新的行业风口,在本次疫情暴发后,企业对于远程办公的需求剧增,华为WeLink、阿里钉钉、腾讯会议、字节跳动飞书等均推出了一定时长的免费举措,加速培养用户习惯。

据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的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仅有180万名远程办公员工,而到2014年,这一数据上升到360万,九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2012年至2017年,我国远程办公平台市场规模呈现较大的增长,2017年远程办公规模达到60亿元,同比增长68.07%。2012年至2017年市场年均复合增速达到95.52%。微软大中华区Microsoft 365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郑弘亦表示,即使不在疫情的当下,远程办公也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越来越多跨地区的团队合作,以及总部和分部日常来往都催生了远程办公的需求和场景。在这背后,需要有更好的系统和底层技术架构支持。

此外,随着网络速度的提升和云计算服务的普及,推动了远程办公的发展,但对于企业用户而言,与一般消费者不同,需要更具备安全性、易用性,以及可管理的产品,这三者缺一不可。郑弘亦告诉记者,对企业用户并不能只关心价格。云办公时代已经到来学会在家营造工作的仪式感这份《在家远程办公指南》赶紧mark起来吧!

肺炎当前的无奈之举成就了远程办公,在家上班是种怎样的体验?

肺炎当前的无奈之举成就了远程办公,在家上班是种怎样的体验?

肺炎当前的无奈之举成就了远程办公,在家上班是种怎样的体验?

肺炎当前的无奈之举成就了远程办公,在家上班是种怎样的体验?

肺炎当前的无奈之举成就了远程办公,在家上班是种怎样的体验?

肺炎当前的无奈之举成就了远程办公,在家上班是种怎样的体验?

肺炎当前的无奈之举成就了远程办公,在家上班是种怎样的体验?

肺炎当前的无奈之举成就了远程办公,在家上班是种怎样的体验?

肺炎当前的无奈之举成就了远程办公,在家上班是种怎样的体验?

这个春节,还有许多人的故事来不及述说。但每一个奋斗时刻都值得被记录,疫情终会过去,希望我们能尽快回到自己的岗位,希望社会能尽早恢复原有的秩序,想一想那些至始至终坚守在防疫第一线上的人,我们哪还有理由不努力工作。

2020虽没有办法重启,但低开高走,一定会越来越好!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