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品牌起步慢,主要是哪些方面落後德國、日本呢?是發動機、變速箱嗎?

sugarzero3


題主問的這個問題很大,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楚的。與汽車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汽車在很多方面還處於落後地位。從發動機到變速箱,從底盤到車身,從硬件到軟件,從材料到結構,幾乎到處都存在短板。舉個一個比較極端例子:就連車上用的密封膠,大部分還都得靠進口。更令人難以想象的是,一些中高端車出廠時車身上的那層保護紙還基本都是依靠進口。



扯的有點遠了,還是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題主問的主要落後的方面是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其中尤其是AT變速箱,目前來看,在這方面要追趕上來幾乎沒有太大可能。



中國汽車工業也發展了幾十年,為什麼還這麼落後?原因很多,但個人認為,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一是產業政策,二是國際大環境。

產業政策我就不多說了。下面重點聊聊國際大環境對我國汽車行業的影響。

與汽車發達國家動不動就是上百年的發展歷史相比,中國的汽車工業算是比較晚的了。起步晚使得許多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手裡,由於專利保護制度,別人的專利技術即使你研製出來了你也不能用。在研發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費勁巴拉地搞了半天,最後卻發現這條技術路線被別人的專利擋住了,而且根本無法繞不過去。再加上,中國汽車市場快速興起的這些年正好趕上全球一體化大發展的時代,汽車行業的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使得許多車企寧願花錢買零部件、買總成,也不願意在某一項汽車技術上投入大筆資金去搞研發。



在小編看來,許多車企在汽車產業鏈中的職責其實只是外形設計、總體結構佈置、總裝。除了車身衝壓件外,其餘的零部件幾乎都是外採。汽車研究院、設計院在確定了外形及內部佈置後,根據車型的定位,挑選合適的供應商並把他們召集起來。車廠只需告訴供應商自己需要的零部件尺寸參數、性能指標、上下端接口等數據即可,剩下的就坐等供應把做好零部件送上門來。這樣,真正的技術,真正的研發都是供應商來完成,核心的技術都掌握在別人手裡。其實,這跟十幾年前中關村攢電腦並無兩樣。

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下,有幾個車企願投入重金去搞打了一大堆問號的某項技術的研發?個人認為,只有等到汽車零部件巨頭集體對我們車企卡脖子,把我們車企逼上絕路時,才會有車企會靜下心去搞真正的研發。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嗎?我們拭目以待!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提出有所幫助,更多養車用車的原創內容,請關注頭條號《汽車與保養》。


汽車與保養


你好,這個問題戳痛我的內心了,我有時候也會想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軟件、硬件、思想三個方面來闡述分析:

1.軟件:此軟件並非我們電腦上用的軟件,是我們汽車控制電腦上用的軟件,我們的控制器軟件目前國產汽車做得相比國外還是差很多的,沒有辦法,這就是起步太晚了,沒有積累,其實一輛汽車中最寶貴的東西不是那些金屬件什麼的,最有價值的是汽車電腦內部的軟件版本管理能力以及芯片中的參數信息,這些東西都是德國人經歷了好幾代人逐漸積累出來的,而且現在豪華車上的控制電腦二三百個,每一個都是如此。這個就好比我們的古典文集,那是我們好幾千年前的古人留給我們的一樣的。這個德國斷然是不可能給我們的,即使花錢買也可能。

2.硬件:硬件主要就是指的是我們的一些機械部件的加工,以及一些集成電路PCB板的製作,發動機比如曲軸連桿,活塞這些零部件,包括其中的材料技術,其實我們都還是處於很基礎的階段,要知道材料學的技術含量不亞於發動機部件精密加工,我們現在很多精密機床還是百分之百從國外進口,機床造不出來哪來的製造能力?當然了近幾年我們中國自己也做出來了很多種類的機床,但是都是比較小規模的。機床我們可以花錢買,但是材料學是必須一步一步走下去的。還有變速器,手動變速器相對比較簡單,這個我們可以自己搞,其實現在最難的就是自動變速器,比如說辛普森,拉維納那種與液力變矩器配合使用的,這個機械設計,油路設計等,這一方面的技術都被掌握在了美日德的手裡。我們國內搞出了雙離合,其原因還是不復雜而已。雙離合日本、美國還有德國也玩兒得很溜,愛信,採埃孚這些世界級別的供貨大廠,我們只能拿來用,我們消費者也十分認可。所以說在精密製造,高級的機械設計以及材料技術方面,我們和日本,德國相差甚遠,不單單是發動機和變速箱。

3.思想:在全世界我們中國人的口碑就是聰明,靈活。但是我們唯獨缺少了那種勤勤懇懇努力鑽研的品質,當然了我們的環境好像也確實不太允許。中興事件以及華為表現,足夠給我們所有行業敲響警鐘,中興也是一味地採購美國芯片,自己也不考慮研發,於是乎就被卡脖子,估計罰款再加幾個零中興也得妥協。受制於人,任人擺佈啊。在這個時候我們看到了華為努力了那麼多年是有所回報的,美國的各種刁難才發現華為的翅膀硬了,沒有美國市場我依然活得很好,要知道華為有今天那也是付出了太多人的心血的,以前就看到了華為的狼性,現在才醒悟華為的這種做法是為了生存。再看汽車行業,發動機-買,要麼仿製,變速器直接買就得了。便宜,消費者也認可。奇瑞很努力地研發出來幾臺發動機,沒人待見。。。。我們的思想就是太盲目崇拜國外的東西,我們的思想就是想投機取巧,而我們的有一些消費者也是完全迷信國外的東西。對國內的東西完全沒有了興趣;還有在北方好多人還活在計劃經濟的思想中難以自拔。市場經濟讓我們看到了經濟的繁榮,商品的豐富,殊不知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你死我活!中國汽車行業想飛速發展,首先要改變思想。不得不批評那些造車新勢力,在南方轟轟烈烈地發展新能源,搞出的東西自己都還沒有完全弄明白,就交給消費者了,自燃,拋錨。最後才發現造車新勢力的目的是圈錢。搞得汽車市場一片狼藉。試問這些人有幾個是真心搞汽車的,有幾個是為了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

總結:其實說了這麼多,有些像發牢騷,其實這幾年我們國產汽車也已經開始發揮我們自己的優勢了,比如說車聯網行業,我們國內很多汽車廠商搞車聯網還是很厲害的,比如我們的奔騰T77,人工智能與車輛的功能結合,這方面我們中國做得在世界上都是很超前的。按照普遍的汽車市場規律,未來我們的汽車市場一定還是我們自己民族品牌的,只不過我們站起來需要時間。同時我也希望我們汽車領域的各位優秀的人才也要行動起來,汽車行業的繁榮就是依靠我們這樣一個一個的人打拼出來的。


最後希望我的答案能對大家有所啟發吧。努力學習汽車知識,悟空平臺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星野青松


實際上,照目前的中國汽車品牌發展情況來看,在核心三大件部分,中國汽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果就一般家用車而言,中國汽車在核心三大件,智能互聯技術上已經與外資品牌相差無幾,甚至在某些方面做得還要比外資品牌來得出色。不過中國汽車品牌在大排量發動機,以及品牌力上還是落後於日本或者是德國車。

細心的消費者朋友可能會發現,中國汽車品牌少有推出大排量的汽車發動機,大部分都是集中在1.5或者是2.0排量,3.0排量的發動機都很少涉及。這是因為,排量越大的發動機對於技術,以及零件品質,精度要求越嚴苛,而目前中國汽車品牌除了少數品牌之外,還是很能達到大排量發動機的技術要求。再者,研發大排量發動機需要很大的投入,豐田汽車曾經為了研究一款大排量發動機就花了10年的時間。所以不得不說,我國在大排量發動機方面,還是缺失的。

再者,就是在品牌力上,自主品牌還是不如外資品牌。比如說一提級豪華車,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寶馬汽車,奔馳汽車以及奧迪汽車等等,首先想到的肯定不會是國民驕傲紅旗汽車。至於豐田汽車,大眾汽車以及本田汽車等汽車公司,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也是要比一線自主品牌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和奇瑞汽車來得高的。

雖然說中國汽車品牌在大排量發動機以及品牌力上稍遜一籌,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自主品牌的崛起,以吉利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等一線自主品牌為代表的中國汽車,正在快速發展,相信與德系車和日系車之間的差距也會逐步減小。


汽車觀察家


主要在於底盤駕控和人體工程學,其他差距不大。當然,豪車技術不在比較範圍(只有捨得錢,中國人也能生產跑車),這裡只討論市場主銷車的技術。

國產主打價格優勢,所以也在控制成本,這就造成很多國產駕控不夠好,但這不是說國人不能生產駕控好的車,而是要講究設計成本。同樣,合資也是,由於競爭成本控制,其駕控優勢越來越小了。


貓不理的帥哥


產業政策訂的失敗,資源分散、養了一些寄生蟲廠家,寄生蟲帶路又打壓民營自主。


淡泊明志411


其實,一分錢一分貨,若8萬的途觀,我擔保質量比國產車還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