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临大“疫”有静气

今年过年,“疫情”成为了全国人民的焦点,贯彻着“病毒”、“隔离”、“封城”等词汇,伴随着复工延期、地方禁行、院校停课等硬性要求,这个年大家过的并不好。

每临大“疫”有静气

就在去年1月27日,我首到武汉旅游,品尝热干面,漫步沿江大道,两游江汉路,在黄鹤楼上一睹荆楚风光,心情叫一个美。

每临大“疫”有静气

而今年,别说旅行,连家人聚会都有染病风险,层层的检疫检验、频繁的体温检测、忙碌的医务人员,伴着疫情愈加严峻,满世界、满屏的焦虑,人的心情就像正弦曲线上下交替。

每临大“疫”有静气

而本次疫情不同非典,不仅仅是病毒特征,而是网络时代,信息的高速共享、急速传播对人带来的多维度影响。

每临大“疫”有静气

那么如何面对疫情带给我们的焦虑。

你的焦虑从哪里来?

正常工作受影响。

可能部分学生群体,期盼着假期自由、祥和的生活,但对于笔者这样的工薪阶层,停工意味着没有收入,若再染上病,可谓贫病交加。

个人需求难满足。

赶上新婚,虽然能预约领证,但拍不了婚纱照、办不了婚礼、度不了蜜月的婚,那真不叫结婚,搭伙过日子罢了;比如学车、考证,进程能延期,生命延不了期。

社交活动受限制。

原定的同学聚会、探望亲人、老友相见,均不能兑现,年前订不到饭店,年后没饭店可定。

网络疫情广频出。

客观上病毒悄然无息、了无踪迹的传播,主观上个别人员闲来无事、造谣生事,扰乱人心。

面对封闭我们该怎么办?

要心平气和。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非典疫情、汶川地震、马航失逝,每隔几年似乎都有一些大事影响着我们,无论自然的、人为的,都属我等百姓难以抗拒,因此要怀平静之心,坦然面对,“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每临大“疫”有静气

找点儿事做。

宅在家不能出去,咱可以练练厨艺给妻子家人孩子做点好菜;难得有安静在家沉思的时候,写写日记,反思一下年前的工作,查漏补缺;路不通,网络一直通,公开课、在线教育的资源全部看完估计要五十年,在家充充电,为日后复工做准备。

每临大“疫”有静气

多陪陪家人。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难得有长期在乡的机会,一家人好好相处,聊聊天说说心里话,多交流感情,他们是我们最需要温暖的人。

每临大“疫”有静气

静等好消息。

立春到,“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见过风雨,就体会不到拨云见日的快感,疫情会随着冰霜化去,心情也会随着草木盎然,我们能做的就是乐观、坚持和等待。

每临大“疫”有静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