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再讀丨關於品牌反應

這會是一系列連載的文章。在肺疫肆虐,舉國宅家的時候,精讀《升級定位》,並每日完成打卡作業。匆促成文,難免紕漏,歡迎斧正。最後,願安康!


如何理解品牌反應的?

顧名思義,品牌反應指的是一個消費者在聽到一個新品牌時的表現,類似於人與人見面建立第一印象。有科學家研究證明,人與人之間的第一印象產生的時間只需要0.7秒。而第一印象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續關係的發展,同樣,一個潛在消費者在一個新品牌的品牌反應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能否進一步轉化鎖定維護這個消費者。為了建立良好的品牌反應,就要求品牌在傳播之前清楚回答“品牌三問”,同時有一個利於傳播記憶的品牌名字。

經典再讀丨關於品牌反應

品牌三問

1、品牌三問。

品牌三問指的是每個品牌都要向潛在消費者清晰的解釋如下三個基礎問題,我是什麼?——明確品類,有何不同——如何定位,何以見得——信任狀在哪裡?可以說傳播效率的高低尤其是廣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主對這三個問題理解的透徹度和回答的清晰度。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個問題是“我是什麼”容易被誤解為“我是誰”.兩種表述是截然不同的差異的,我是什麼,回答的是品類的問題,因為在實際過程中消費者是以品類來思考,以品牌來選擇,簡化為我是誰,很容易脫離品類的回答而且擬人化的處理讓回答更容易偏頗。 而有何不同回答的是定位的問題。無論是里斯的“一詞佔心智”,特勞特的“心智中的與眾不同”還是東哥的“心智中關聯品牌的概念”,強調的都是對消費者心智的佔用。從這個角度來說,定位用心錨更貼切。當然,在實際的運用中,定位不是決定生死的唯一元素,資源的配置、渠道的建設、產品技術顛覆性的優勢,甚至是行業紅利等等很多因素都可以彌補定位上的不錯。但,在我看來,定位是一個資源效率放大器,尤其適用於在競爭激烈的情況,定位就是“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的那陣好風。

經典再讀丨關於品牌反應

品牌三問的第三個問題是何以見得即信任狀,這個就是對定位宣傳的差異化利益點進行背書。

回到品牌反應這個主題,所有和潛在消費者建立第一印象的品牌都很好的完成了品牌三問。舉個例子,對於任何一個之前沒接觸百果園的人,首先他識字他就會知道這是賣水果的,當然接觸百果園宣傳的好吃,知道不好吃就退貨,相信絕大多數的潛在消費者會選擇嘗試下單,其後,百果園通過不斷的嘗新,贈送優惠券,特價促銷這樣的增強迴路不斷的滾動消費。

經典再讀丨關於品牌反應

2、一個好的品牌名。

誠如特勞特所說,在定位時代,你能做的唯一重要的營銷決策,就是為你的產品起個好名字。一個好的名字必須具備品牌反應,定位反應,易於傳播和避免混淆。非常粗淺的道理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經常被忽視,因為資源的充足,瓜子毛豆去哪兒等等這樣似是而非的品牌名字盛行一時,他們的品牌美譽度是建立在充沛的宣傳資源上,而因為無視品牌名字的歧義,錘子手機在四川等地遭到很多消費者的唾棄。而“叫個鴨子”在風行一時之後,吃瓜觀眾熱鬧散去,也只留下企業主倉皇的收拾殘局……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做企業一定是長長久久的事情,少點投機,紮紮實實方能行穩致遠。

綜上所述,為了建立一個良好的品牌反應,減少傳播的成本,需要企業主在傳播之前就明晰的回答品牌三問,需要有一個至少沒有負面反應的品牌名字。當然,品牌三問的定位和信任狀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根據品牌發展的不同階段、競爭的態勢進行調整,最終的目的就是建立品牌的護城河。




互動時間

你見過最體現品牌命名4原則的品牌是哪一個?歡迎留言和我互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