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靠陌刀打天下,为何威力强大的陌刀到了宋朝就被抛弃?

Ta丶黄天瑶


如果说宋朝国力不如唐朝使宋放弃了唐陌刀有些牵强,主要原因还是宋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造成的。当然,宋朝放弃了唐陌刀并非没了杀手锏,宋朝的神臂弓以及领先世界的火器都是唐陌刀威力所不及的!



星空zjx


陌刀是被现在网友神话了的一种兵器,据说它“一刀下去,人马俱碎”,然而,到了宋代,陌刀却突然销声匿迹了。一种兵器,其兴盛与衰落,必然有其客观原因,不是因为唐朝人精明,宋代就傻。下面我们看下主要原因:


1、陌刀的由来和优缺点

陌刀由汉代的斩马刀发展演变而来,它长一丈有余,两边都开刃,刀刃厚实,具有非常强的破甲能力。

而因为此,唐朝军队主要用它来破解游牧民族的骑兵部队,威力强大。

但是,陌刀的缺点也非常明显:一是打造成本较高,许多技艺甚至随着唐朝的灭亡而失传;二是对使用者的要求较高。挥舞陌刀,不仅需要膂力过人,更需要其人刀法娴熟,勇敢无畏。 因此,陌刀虽然猛,但因为以上弊端,导致其不可能被大范围装备。


2、陌刀的没落

进入宋代以后,我国的冷兵器又有了新的发展,一些新式武器层出不穷,比如宋军中的神臂弩、床子弩、钩镰枪、斧钺等武器,相比于陌刀来说, 这些武器要么比陌刀威力大,比如床子弩,要么比陌刀成本低,如神臂弩、钩镰枪,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对使用者的要求也小的多。
所以,尽管宋军的敌人也是辽、金等以骑兵为主的少数民族,但他们的主战兵器已经换成了更加低成本的长矛、弩等等了。而陌刀因为不再被使用,所以就渐渐失传。


深夜聊斋


陌刀是唐刀的一种,对付骑兵威力强大。查阅了一些资料,对唐刀的记载相对多一些,而陌刀的记载寥寥数语,甚至没有。

陌刀对唐朝打游牧民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要说靠陌刀打天下,我觉得也仅是一家之言,没有资料来佐证。

《唐六典》卷十六记载:“刀之式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长七尺,刃长三尺,柄长四尺,下用铁钻。

陌刀出现与隋,兴盛于唐。是一种长刀,是斩马剑的升级版。它是专门针对骑兵设计的,可劈砍,可枪刺。

需要说明的是,《唐六典》说刀重15斤。唐朝与现在的重量单位是不一样的,唐时的一斤相当于现在的660克,15斤也就相当于现在的20斤左右。


陌刀军的优势就是针对善骑射的游牧民族,改变自己马少不精的劣势,发挥自己步兵多的关键兵器。

唐时有记载的陌刀将李嗣业,身高2米1,臂力惊人。在攻打连云堡时,李嗣业身先士卒,从最险峻的地方爬上山头,陌刀挥舞,敌人鬼哭狼嚎,死尸遍地,掉下悬崖、淹死水中的有十之七八,唐军一举拿下了连云堡。

这位陌刀将一生屡建奇功,尤其在安史之乱的生死存亡中,为军前驱,率领陌刀队“如墙前进”,所向披靡,一手扶起了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

那么如此战力彪悍的陌刀,为何到了宋朝却不见了身影?

并不像此题所说被抛弃,它的消失是有客观原因的。

毕竟陌刀是唐刀中的贵族,造价高昂。“镔横刀一口输石铰,上直钱贰仟伍百文,次贰仟文,下等壹仟八百文”,唐横刀都要2500文,而陌刀是横刀价格的数倍。可想而知装备一支陌刀军得付出巨额的代价。


陌刀重约20斤,长约1米6,不是所有的步兵都能抡得动的。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想找精兵强将还是有的。关二爷连86斤的青龙偃月刀都能耍,要想找能弄得动20斤陌刀的人应该不会很难。

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制作流程和技艺已经失传。陌刀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加上唐朝对武器进行管制,除了军中制作陌刀的匠人之外,这种工艺很难流传到民间。

宋朝时又常年战争,武器制造跟不上消耗。对冷兵器的要求就是改良发展,它需要制作有效而不昂贵的兵器。

宋朝针对骑兵制作的长矛、斧钺同样效果不错。但制作过程比陌刀简单,成本更廉价。所以陌刀这种奢侈的兵器,便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

因为陌刀在唐代禁止陪葬。所以很少有现存的陌刀真品。


陌刀退出历史舞台,实在是可惜。它也算是冷兵器的佼佼者。并不是被宋代抛弃,而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再也无法造出陌刀了。在唐以后的史料上也几乎没了它的影子。


说史听涛


陌刀,中国唐代长柄刀的一种。开始流行于高宗调露前后至开元十年之间。开始时使用陌刀是为了对抗突厥骑兵,后来在诸军流行则是对付以骑兵称雄的唐之“四夷”。《唐六典》卷十六即载:“刀之式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长七尺,刃长三尺,柄长四尺,下用铁钻。马步水路咸可用。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斩挡者皆为齑粉……”多为对骑兵作战使用,威力巨大。 陌刀形制多样,长兵主战刀,形制有斩马剑升级版,有刀柄可拆卸式,有柄特长而刀身特短的三尖两刃刀式(见唐郭子仪墓壁画)。盖因大唐地域广阔,各大都护府军备自制,也因此风格不同。部分陌刀刀身大多较窄,弯曲弧度,对日本的长兵器影响很大,其外形可以参考日本战国时期兵器。可劈砍,可枪刺。史书:(“兴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贼将入,兴一举刀,辄数人死,贼皆气慑”——《新唐书》列传一百一十八张兴传)。由于陌刀出现于隋,盛之于唐,唐时的1斤相当于现代的660克上下,唐时的15斤相当于现代的10公斤左右。及唐之后,史籍鲜见陌刀之踪迹,由于陌刀不允许陪葬,所以当今并没有陌刀实物出土,网络上所有的陌刀复原图均为后人猜想。



陌刀就是汉代的斩马剑的升级版。斩马剑其实只是在会盟的时候用来斩杀马匹,祭祀天地,并没有战场上的实际用途。然而,能够一刀将马毙命,也足以说明斩马剑的锋利程度。唐军因为有陌刀这种神器,打出了冷兵器时代梦幻般的交换比,从而奠定了大唐盛世的赫赫武功。在唐朝安史之乱之后,也正是由于陌刀的存在,使得中衰的唐王朝能够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冲击。

我们在之前说过了陌刀的能力,以及陌刀对于骑兵的优势,所以就宋朝那个不断和蛮族打交道的朝代,对于陌刀的重视应该是不会小的,可后来的取缔以及在军中不被普及就成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其实这种事情并没有那么复杂,而是其锻造的工艺、方式和方法,以及所付出的代价太过昂贵,所以不适合在全军进行推广和配备。因为在当时陌刀的打造技艺的技术层次不齐,好的太贵,而便宜的也大多没有了其最根本的威力,所以在后来,陌刀才渐渐退出了战争历史的舞台。


因为陌刀的打造技术和成本过于昂贵,但其对于蛮族骑兵的杀伤力又有着较为有利的伤害,所以在陌刀对抗骑兵的原理中,宋朝的一些将领们随即发明了“麻扎刀”、“捉刀”、“长柯斧”以及“连环马”等更为有效且制造价格及其廉价的武器。

为什么像陌刀这么好的武器会在唐代灭亡后不久即失传了呢?历史发展至今,陌刀确实已经失传,随着失传的还有制作工艺,甚至样品都没留下,就连考古出土也基本没有希望,因为陌刀在唐代禁止陪葬。至于为何会失传,现在多数观点,都认为是因为陌刀的制作工艺繁琐且耗资巨大,装备是一种奢华,所以被后世王朝所放弃。这当然是一个诱因,但却不是关键,因为奢华被放弃,关键还在于宋王朝本身上。我们知道,唐朝灭亡后,经历了五代十国,到了宋王朝才得以统一,但宋朝却丢失了最为关键的北方屏障——幽云十六州,也是古代最重要的养马之地。
丢失了幽云十六州,宋王朝从始至终都未夺回,这也成了宋王朝的最大劣势,因为没了良好的养马场,缺少良马的宋朝军队,战争中也没有得力的骑兵助阵,为了对抗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部队,只能走大兵力路线,靠数量庞大的步兵来勉强支撑。因为宋代走的是大兵力,不像唐朝那样走的精兵路线,所以像陌刀这样的装备显然不可能成为制式装备,于是出现了陌刀发展止步于宋朝的说法,也不不足为奇了,因为大兵力只能装备廉价有效的装备(廉价的红缨枪在宋明两代盛行)。陌刀兴盛于唐代,从唐高宗开始,一直用于对外作战,如对抗突厥骑兵,在对外作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却因为宋王朝的大兵力路线而被抛弃,除了陌刀,被抛弃的还有威力巨大的横刀及槊(因为缺乏骑兵)。


大老二爷


  陌刀在隋朝时已经有了,兴盛于唐高宗时期,是步兵所持,起初是用于对付突厥骑兵所用。陌刀不同于普通的战刀,它是长刀的形式威力巨大,可以一刀将骑兵连人带马斩杀。

  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李嗣业就是凭借着两千陌刀兵在香积寺击败了叛军的精锐骑兵。但是对于这样一件对付骑兵的利器,在没有骑兵的宋朝为何回被抛弃呢?

  嗣业乃脱衣徒搏,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前军之士尽执长刀而出,如墙而进。

  一、陌刀制造过于昂贵,强盛的唐朝可以负担,但到乱世之后就没有能力了。

  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陌刀的价格,但在《唐天宝二年交河郡市估案》中有关于唐横刀价格的介绍。一把上好的唐横刀需要需要两千五百文钱,中等的需要两千文,下等的需要一千八百文。

  “镔横刀一口输石铰,上直钱贰仟伍百文,次贰仟文,下等壹仟八百文”

  而当时一个七品官员的一个月俸禄是四千五百文,也就是说一柄上好的横刀相当于一个七品官员半个多月的俸禄了。而陌刀所用材料和锻造时间比横刀要多很多,价格也是横刀的数倍之多。在唐朝初期一匹马的价格差不多是两万五千文,也就是说两到三把陌刀的价格就可以买到一匹战马了。

  当给马者,官予其直市之,每匹予钱二万五千。《新唐书·兵志》

  如此昂贵的价格在盛唐时期还可以大量装备,但后来唐朝衰弱要想再装备这样一支精锐部队就有点力不从心了。到了宋朝由于重文轻武的政治制度和草原民族骑兵盔甲的防护能力得到了发展,陌刀也已经不再适用步兵对付骑兵了。

  二、陌刀太过于沉重,对于将士的体格要求很高

  据史书记载陌刀重15斤(唐时),而唐朝的时候一斤约等于现在的660克,也就是说陌刀的重量相当于现在的20斤左右。《古代兵器大揭秘》这一个节目中按照古籍中的记载仿照出了陌刀,还专门请了国家级专业武术运动员来进行陌刀的体能测试。

  拿着陌刀进行前刺50次,结果运动员刚好达到中等强度运动水平。这只是做了简单的前刺动作,如果进行劈砍挥舞那将更加的耗费体力。这么重的兵器对于将士的体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所以陌刀兵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到唐朝后期到处兵荒马乱的,士兵有时候肚子都吃不饱,更加不可能有钱粮去支撑一支足够多的陌刀兵了。

  三、唐朝不予许唐刀进行陪葬,唐朝对于武器进行管制,制作工艺和样式被封锁在军队之中没有流传出去。

  唐朝时期对于武器进行了管制,除了军营中有唐刀的制作方法,民间根本不可能流传来。而且唐朝规定不允许唐刀进行陪葬,这也是为了防止有人利用陪葬来大量私造兵器。当唐朝官方不再制造陌刀之后,又没能初军营流传出来久而久之陌刀的样式和制造方法也就失传了。

  四、陌刀需要其他兵种配合才能发挥其威力

  陌刀兵不能单独作为一个兵种去作战,根据《卫公兵法》中记载的唐军作战方法:前方是弓弩兵,后面是长枪兵和陌刀兵,两翼是骑兵。当敌兵来袭的时候弓弩兵先进行射击,当敌兵接近之后弓弩兵退后由后面的长枪兵和陌刀兵挡住敌人骑兵的锋芒,最后再用骑兵进行包抄歼灭敌军。但这种战法到了宋代就不再试用了,宋朝没有骑兵,即使有陌刀兵,在敌人轻骑兵弓箭的骚扰下也只是活靶子而已。

  陌刀因为种种原因而被淘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素,但最终却失传了倒是挺可惜的。陌刀退出了历史舞台,为此我们现在仍然会对陌刀的消失感到惋惜,因为它是伴随着唐朝的辉煌而产生的。


读史鉴往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第一 锻造工艺的失传,陌刀威力奇大,战时陌刀队如墙推进,人马俱碎。但是陌刀队在整个唐军中的数量并不是很多,几十万的唐军中陌刀队不过两万人,且分布在全国各地,这还是盛唐时的情况,一把陌刀造价直逼一匹良马,再加上陌刀队士兵的选拔已经铠甲等其他装备的使用,一个合格的陌刀手每年的花费相当于唐朝十个州地方官年俸的总和,耗费如此之巨,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养得起的,非盛世王朝不可。


唐亡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是中国的一个大乱世,短短五十余年的时间中原王朝换了五姓十三帝,频繁的战争以及国土的分裂使朝廷根本无力维持陌刀队的存在。而且当时几乎每天都在打仗,武器装备消耗巨大,朝廷根本没心思也没耐心去打造这样一支费钱费时间费粮食的军队。

从唐末开始,陌刀队就已经渐渐淡出战场,五代十国时期基本上就没有了。

第二 已不适合战场环境

宋朝防御战居多,更需要的是强弓劲弩,宋人也一个劲的把科技树往弓弩方面点,出现了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变态弓弩。但是近战武器方面宋朝就不是那么重视了。当然,不重视是相对的,关键是敌人的装备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使陌刀根本无法在战场上发挥他该有的作用。宋朝的敌人辽金夏不同于匈奴突厥。他们不是纯粹的游牧部族,甚至完全就是封建王朝,辽国还是半游牧半封建,金和西夏完全就是封建王朝,这就意味着他们也有相当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你有的钢铁我也有,你没有的战马我还有,这就很无赖了。


比如金人的铁浮屠,连战马都是浑身铁甲,士兵就露俩眼睛,这样的骑兵你拿陌刀这种靠劈刺的武器是绝对打不动的。这就好比原本你拿着pak37战防炮打日本豆豆坦克,筷子捅豆腐穿了,但是人家突然换成了虎式,你怎么打?

宋军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大量在军队中装备长柄斧和锤子,这种武器造价低廉,在战场上却更有效果。陌刀也就在历史长河中归隐了。


守仁读仁


很多人认为是陌刀工艺的失传,以及训练方法的失传,的确有一部分这方面的原因。但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宋朝自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之后,宋朝是重文轻武的。

以盛唐时期武风盛行,国家战争不断,从而针对北方游牧民族骑兵众多开发出的战争机器陌刀重装步兵队。

盛唐时期陌刀队也往往是军队的核心中坚部队,不仅装备昂贵的陌刀,还需要艰苦的训练,能正面抗衡千军万马的步兵部队,到宋朝几乎绝迹。

大宋朝廷也不会放心花大价钱和精力在边疆养这样的军队,更何况步人甲和神臂弩的出现让陌刀部队的位置变的尴尬。

骑兵可以远处攻击陌刀队,而陌刀队追不上,真正的重装骑兵陌刀队还不一定能砍开,铠甲工艺的进步让陌刀队更加处于尴尬的境地。

西夏和金都有闻名遐迩的重骑兵,铁鹞子和铁浮屠,这时候的铠甲除了用钝器是很难劈开的,因此岳飞为击败铁浮屠训练了类似于陌刀队的部队――背嵬亲军,用的却是斧头之类的钝器,陌刀虽利,却很容易卷刃,钝器则具有更好的破甲效果。

因此可以说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铠甲和神臂弩工艺淘汰了陌刀,以及宋朝重文轻武的军队制度是很难出现和养活陌刀队这样的精锐部队的。


尘子渝


唐朝陌刀一直都以一种神秘而强悍的形象示人,仿佛陌刀就是超级无敌激光斩舰刀一样可以劈开所有敌人,拥有它就可以获得任何战争的胜利。

随着这几年冷兵器圈逐渐鱼龙混杂,出现了一群叫做“陌刀吹”的人。遇到有人在讨论古代兵器,这群人就开始疯狂吹陌刀,心里想着:反正陌刀没有实物,我怎么吹都不过分,你们也没办法证伪。吹完陌刀再吹一把唐朝,说唐朝的锻造技术空前绝后,天下第一。别人反驳一下,要么就说陌刀没有实体,我也不确定,要么就闭着眼睛吹陌刀太贵,你们这些兵器太便宜,不配跟陌刀比。

上面是我发的一点小牢骚,回到正题,为什么陌刀到宋朝就消失了。两点,贵,而且华而不实。

贵,有多贵?唐朝一斗米五文,相当于5.9公斤五文钱,十斗米一石,一石五十文,一贯铜钱等于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而造一把陌刀要一百贯,相当于两万斗米,折合相当于11.8万公斤米。一户普通人家一年也就花四贯钱,养一把陌刀就相当于养二十五户一百多人。这么金贵的刀真心用不起,唐朝鼎盛时期也才供得起两万把陌刀。两百万贯,已经占唐朝财政收入的十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了。

如果这个刀强到不可替代也就罢了,养一个无敌军队出多少钱都值。可是陌刀其实就是一把造价昂贵的斩马刀而已。的确,你很强,但是只能对骑兵,而且造一把陌刀的钱可以武装一支五十人的持长枪对骑兵小队,那你觉得面对一支一万人的骑兵部队,我是用一千陌刀兵还是用五万长枪队呢?

就这样,陌刀就被军队淘汰了,普通人又不可能拿二十斤的陌刀招摇撞市,陌刀也就被时代淘汰了。





历史隆中对


在说明为什么陌刀在宋代逐渐走向冷门之前,先指出题目中的一个错误:即唐朝靠陌刀打天下。陌刀出现的时间并不早,第一次出现在历史典籍中已经是盛唐时期,而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并没有过陌刀的任何记载,所以说唐朝靠陌刀打天下这个说法,其实是没有根据的。

陌刀是盛唐之后唐军的制式刀具,这点毋庸置疑。在《唐通典》中有过制式唐刀的记载,陌刀就是其中之一。只不过一直到现在陌刀都没有任何出土记录,故而推断陌刀是纯粹的战争兵器,而且很可能因为造价高昂而导致制造的数量不多,且不能用来做陪葬品。



也正是因为陌刀没有出图,而且没有确切的形制描述,所以现在对于陌刀的样子只能是猜测。就目前而言,陌刀的形制已经有了三种推测,第一种是宋代的掉刀那样的的长柄大刀(央视);第二种是细长的短柄长刀(指文烽火工作室);第三种是长柄长刀,类似于日本的一种大枪。


就个人的了解而言,我更倾向于长柄长刀的样式,具体为什么在以前的相关文章中我已经做过说明。总之能使用陌刀的通常都是大力士,因为根据推测陌刀的分量少说也是15斤上下的大家伙,长度按照“陌”字百钱的意思,至少也是1.6m的长度,而这种长度配上这种分量,短柄长刀是够呛的,因为压根控制不住刀,所以只能是长柄。而古籍中多次支出陌刀是步兵武器,像眉间刀和掉刀那种比例大刀属于骑兵武器,而步兵大刀的刀身长度往往接近刀柄。考虑到盛唐时上没有长柄刀出现,故而推测是长柄长刀的可能性比较大。


如此一来就很清楚了,能使用陌刀的人,都是开的了硬弓,随便就能挥舞15斤的东西不嫌累的壮汉,别说在古代,就是现代,这也是个高标准,所以说唐代的陌刀军可以被划分到特种兵的级别里面去。

当然,如果只是单纯的15斤的大铁刀,那么陌刀也没啥稀奇的。然而没有墓葬出土,足以说明这东西很贵,贵到唐人舍不得埋了它。

怎么说陌刀也是好东西,这分量破甲就算砍不烂,也能砸个骨折,为什么在五代和宋代就消失了呢?

根本原因是军制的改变,而直接原因是大规模战争频繁爆发。盛唐时,唐军的主力仍然是府兵,像唐军的精锐安西军,那是实打实的贵族兵,这就如同欧洲的骑士,自己家有钱装备上等兵器(门阀势力供给,国家也供给),再加上人少,可以实现精兵化,那为了提高军事战斗力,自然的就需要昂贵的高质量兵器。然而从中唐开始,府兵制度被冲垮,频发爆发的战争使得唐政府和藩镇们需要更多的兵力,因此募兵取代了府兵的地位,因为精兵化已经被数量化取代,因此各个诸侯也在寻求既能保持高杀伤力又廉价的武器来装备入军。正好赶上中国的甲胄飞速发展,重甲时代再次到来,士兵的披甲率明显提高,因此破甲武器成了军事发展的首选。


到了宋代经过了一波改革,藩镇被取消,府兵彻底消失,全国都是募兵,而且是数量庞大的军队,再想和唐代一样精兵化是很难了。同样的,为了维持庞大军队的费用支出,宋军也是更倾向既便宜又有杀伤力的武器,自然的昂贵的陌刀也就没有了出头的可能。


火器工坊


唐朝,中国古代最为鼎盛的几个朝代之一,其工业也是堪称当时世界之最。那为何在唐朝盛行的陌刀到了宋朝却被抛弃使用?



陌刀的诞生主要是为了对付北方的突阙骑兵。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因为山地、丘陵广布,军队多以步兵为主。而北方平原广阔,以骑兵发展为主。因此以骑兵强大的机动性及移动速度,一度对中原步兵造成重大伤亡。而唐代陌刀就是在这背景下发展出来的。

唐朝最为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有足够的精力与能力去打造出克制骑兵的武器陌刀。陌刀被打磨的很精细,并有具体的部门负责锻造、储藏、和管理。并且最初是配备在步兵身上,后来建立起了骑兵,就成为了骑兵的重要装备。



打造出来的陌刀不但锋利异常、威力巨大,极其适用于砍杀。而且还可以在行军中进行灵活的分裂与组合形成陌刀墙。唐朝名将裴行俭、李嗣业都组建过类似的陌刀队阵营,并取得不错的战绩。

可惜,在如此辉煌的陌刀自唐朝之后就少有记载,甚至在宋朝之后就造抛弃。



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陌刀锻造复杂,成本高

唐朝最为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其工业水平也必定发达。但在其之后先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混战时期,工业必将受到严重的破坏,主要的锻造传承也必定断裂,更重要的是懂得锻造的工匠可以说十不传一。那么到了宋朝,就难以恢复及锻造出真正的唐代陌刀。如果在从新摸索,其浪费的精力及人力又得不偿失。所以与其浪费时间、金钱,不如直接放弃。



二、朝代环境的改变

宋朝所拥有的国力根本无法更强大的唐朝相比,无论是军事力量及工业水平都落后于唐朝。所以说唐朝是以攻代守,那么宋朝就是以守代攻,因此陌刀只适合于攻击性强的强唐,而不适合于弱宋。

宋朝已经开发出更适合的用于防御的兵器斧钺,而讲求进攻、沉重的陌刀,以不适合于宋朝的军事要求,所以为由抛弃。

社会环境在不停的变化,或者前一刻还视若珍宝的物品,到了后面就视之为鸡肋,甚至抛弃它,不再留恋。就像陌刀,在唐朝时再强大;到了宋朝,因为不合适了,依旧将其抛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