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上海家庭,中考失败宁可让孩子上中职,也不让孩子继续复读一年?

快乐滴小达人


为什么上海家庭不让孩子复读,要让孩子进中职?

楼主你是不知道,谁不想让孩子读高中呢?就连我们班主任自己都经常说中职里学习气氛确实不咋地,谈恋爱打架混日子的多(不是鄙视中职,千万别喷我)

但是能怎么办呢,考不上高中只能去读中职啊。初中毕业也就15岁左右,总不能就这么在社会上婚吧。至于为啥不让孩子复读,那是因为上海不允许啊。考不上高中,想要复读,这边是不可以的。如果可以复读,估计也会有大部分家长选择让孩子复读,考一个高中的!




知足常乐小丫头


作为有三校经历的本地上海人(本人87年生),我觉得我可以回答你。

1:上海初中不允许随便复读! 这并非一个普通家庭能轻易搞定的事情

2:上海家长也比较像看得明白,在上海初中这样的教育资源中,自家的小孩子都考不进高中了,再复读一年,其实结果也是大同小异的。 这本质上是学习态度的问题。

重点说说第三个原因

3:上海的三校和差些的高中,教育环境差不多,但出路就不同了,因为中专职校,有“三校生高考”,本人当年就是参加三校生高考考进了一所公办专科(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但三校生高考习题难度很低,当年我也只是高复班努力了半年就轻松考过了。而三校除了三校高考外,你也可以选择就业,具体得看自己得学校专业如何了。 可进可退,比较灵活,相比较之下,反倒一般的高中就没这个灵活度了,而上海大多数的普高的最终去处也无非就是专科了。

说实在的,当你选择在初中的时候放任自己不努力学习。就已经和211无缘了,所以现实点务实点说,就是放弃精英路线,拓宽就业活路,走灵活策略,才是重要的。我后来大专09年去了光明乳业做一线销售,14年出来做生意前职位是 ka经理,有个20万年薪吧。当然后来生意失败,今年年头从事围棋老师,收入差不多也有个年20万目前。

我老婆比我小6岁,是上海护士职校的,她没考三校生高考,我老婆家境一般也没什么路子,她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现在在一个养老机构做护理组长,她后来毕业考了护师证,目前月8000多吧。

小日子过得还可以,其实这就是当年不努力的结果了,注定就是享受下小日子,你说再往上走,顶多过个5年我能赚个30万一年,我老婆赚个15万一年,没有很好的机会的话,差不多就到头了。

这便是务实的想法了,当年不努力学习么,就是过过小日子。


羊毛狐狸


沙雕家长总归有的,我见过十几年前为了省学费不让孩子填民办高中填中专的,正好孩子考试发挥不理想分数最后只能上民办高中,但是由于没填去了中专上学,中专的学费3800一年,民办高中6000一年,到了中专二年级时我那个朋友玩腻了游戏想好好读书,但是无论学习氛围还是课程(中专二年级已经上专业课了)都已经不允许他在静下心来读高中的课程,父母也因为经济问题希望他毕业后早日工作,虽说民办高中能考上二本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大部分考个大专还是可以的,中专也能参加高等学院的招生考,但是能考上本科的那年全市就2个。招收中职学生的本科院校就一个,选择面窄了一大截,省下的是2200一年毁掉的有可能是孩子的一生,后来我看纪录片编辑室更离谱的是有一个家长在孩子高考时候因为省钱只给孩子一块钱路费,90年末的上海只够做普通公交来回无法坐空调公交来回,碰巧那天高温终点站发车连发四辆空调车孩子就这样活生生错过了考试时间,回来后大哭一场,所以说有的时候自家人的扯后腿往往是最要命的。


兹维列夫


我就是那个上海不愿意让孩子复读考高中的家长。甚至觉得去普通高中读书,不如去一些好的中专职校,读完去找个相对喜欢的工作。

我就和女儿说过,如果现在不每天努力,将来考不上高中。那就去读职校,出去工作赚钱。因为每个人成才的道路有很多条,如果不适应体制内的应试教育这一条最容易走的人生路,不如早一些“止损”,另谋出路。

其实,我也是教育女儿:人生没有重来。不是每个错误,都能被“原谅”,被弥补的!

因为是这样的想法,所以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应该让孩子努力去学。

中高考,考的仅仅是智商吗?更多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时的非智力因素:比如,认真、努力、坚毅、自律…

不要到了中考失利了,再后悔。

当然,我这样想,还因为现在社会的量化标准已经很多元了,在上海,早已不是读书是唯一出路的年代了。



瞎七搭八


我是高职老师,上高职之前在中职教了6年,同时也做了6年中职班主任。

对于一些上海家庭,中考失败宁可孩子上中职,也不让孩子继续复读一年的问题,我个人有两种看法:



一、如果孩子平时成绩还不错,只是中考的时候由于某些原因影响到当时的正常发挥而导致失败了。这类孩子建议复读一年再考,因为孩子本身基础不错,复读后再考的成功几率较高。毕竟中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能有较大几率上高中去拼搏考一本二本,何不去试一试?就算考不了一本二本,也总可以考个大专之类的。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国家,去找工作时,文凭就是“敲门砖”。人家第一眼看的就是你有没有这个文凭?哪里毕业的?你能力再强别人看不到。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国家单位,工资福利与文凭挂钩。现在的社会很现实,能力斗不过文凭。



二、如果孩子平时成绩都不理想。那中考失败是意料中的事,复读一年就没必要了,建议读中职。因为这样的孩子学习“底子”差,就算再复读两年,也未必能考成功。如果硬是要孩子复读,只会造成孩子更加厌学,倒不如让他读中职。中职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要求不高,多注重实操技能训练,所以学习环境相对较轻松。非常适合对文化知识厌恶的学生,而这类学生虽然文化知识基础不好,但普遍喜欢动手实操,因而实操技能未必会差。有时反而比文化知识好的同学要强。很多工厂里的“技术能手”或“技术标兵”多是这类学生。

有能力者往高处走,没有能力者往低处行,无论走哪条路,都有各自的风彩,只要努力去付出,你就是路上的“领头羊”。

我是书海拾掇,留言交流:如果孩子中考失败了,作为家长的你应怎么鼓励孩子?感谢阅续!


书海拾掇


根据目前上海的中考升学率,上海2018升学率大概为98%。也就是上海的中考毕业的时候,学生绝大部分都能有书读,中考毕业主要是有三个去向:

第一,普通高中

根据2018年上海中考的数据,上海普通高中的升学率约为55%,而这些学生也大部分是中考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从实际录取来看很多都是从一些民办高水平的初中考取的。

第二,中本贯通高职

目前上海实施了中本贯通的招生指标,也就是,中考结束之后考虑一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但是这些学校是采用7年制,7年毕业以后就直接获得本科学历,这在上海每年的招生计划约为2000人左右。

第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类学生可能也占了比较大的比例,就是中考结束之后直接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于上海的整体经济还非常好,所以一般从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之后,也能够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讲还是能够接受的。

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并不一定将来要通过普通高中再去考大学。在上海,由于整体经经济环境比较好,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去读普通高中。现在普通高中的竞争也是非常的大,如果不是在一些私立的高水平的初中,一般也很难考取一些比较好的高中,所以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讲并不会采取复读的形式去考一些普通高中,而是直接进入一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一门技术人口,找一份工作。


义哥说教育


我是中学退休高级教师,36教龄。

这些家长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这说明家长教育理念转变,理解了教育真谛。最有意义的教育是能体面生存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适合你的孩子的教育。教育统计显示,教育人群中约30%适应抽象思维规则逻辑推理运用,70%适合动手学习,反复练习习得知识技能。文革前,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数比例适合这规律,我就读中学,初中12班级,高中仅有4个班级,进入大学更是10-15%以下。初中阶段还是老师较强势要学生学,进去高中必须自己要适应各学科及各位先生的教学方法,尽管现在强调学生为主体,但学生一定要有自我学习调整,建立概念,通过合适例题案例深化概念内涵外延,举一反三,学会解决问题,不死死的做习题,学习时纵向多,但很多是横向内在有有理联系,甚至跨学科,如数学的矢量与物理学矢量,物理位移与数学函数方程的内链。自主学习的高中阶段学习是比较“自由的”,甚至许多孩子自学超前完成学业。

这些家长我觉得是想明白,动手学习也可以成才,也不乏社会实践后,明白了学习知识方法,重新启动学历学习。

我有个以前同事的孩子,是个“熊孩子”,初中勉强毕业,其父托我进中职校学习汽修,我的朋友是职校教务主任,时不时调拨督促,动手学习兴趣日益浓厚,自己找汽修的资料,钻研,毕业考了高职大专,读本,后甚至读硕,最后读博士。其父我们称小无锡,下岗买断一直都在真如西村附近摆地摊卖百货衣服,现在看不到了。


幸运子6486792947


为什么一些上海家庭,中考失败宁可让孩子上中职,也不让孩子继续复读一年?

从上海家庭的这个做法,我只能深深感触:上海家庭就是贼精呀,人家站的高,看的远,眼界太高了。


1.上海家庭对当前教育的认知不同。他们觉得当前的高考和以前的高考已经不是一样的了。“寒门难出贵子”,是的,但是上海人的孩子不是寒门,他们的地位最起码是国家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孩子中考失败,证明高考就不一定考得上985,211。考不上985,211就不能改变他们的当前环境,阶层就不能得到提升。

2.一般的二本学校根本入不了上海家庭的法眼,与其投资孩子3年加4年的时间,甚至还要花3年的时间考研,都当不了这个社会的精英,还不如短线投资,见效快!

3.上中职院校的好处:就是能迅速的掌握一门专业技术。中国的这个时代,不缺大学生,缺少的是精通技术的高级技术工,精通技术的技术工往往比大学生还吃香。大学生缺乏经验,也没有太多的技术专家。读二本的大学生虽然文凭高了一点,但是在就业难的今天,不一定能找一个好工作。而精通技术的技术工,往往能逆袭,也可以变为企业的领导,自己出来创业,有家庭的资金资助,以后的事业会更好!

结束语:上海家庭的做法,不是不重视教育,而是上海家庭的远见超越了许多小城市的家庭的眼界。我们不得不佩服上海家庭!他们站的高,看的远,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而找到了孩子在当前这个社会的定位。


忧优纵横侃教育


我们可以发表自己看法,但前提是尽可能了解作出这样选择的家长他们的想法。为人父母,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更好的前途,哪怕自己多一些辛苦!我想其中🈶️多少无奈!

就我遇到的一个孩子,当年完全🈶️考四校的能力,中考结束后,我们就一直没有联系,再见时,孩子已经上职中了!我非常惊讶问她母亲,父母离异的变故是改变孩子的客观事实,逆反叛逆是驱动她选择的报复!

我只想尊重每一个人做出的决定,或许可能日后看是错误的,但把时间的长度再拉长一些看,谁又知道呢?

看到一些评论者,以卫道士自居,以责怪的语气,随便谈谈自己看法[祈祷][祈祷]


上海英语张老师


外地三四线拼命进一二线城市。

上海本地小囡无需跳槽,能读大学最好,不能读,学门手艺早点工作,反正留上海家门口,又无需买房,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二头爷娘贴贴,带带第三代,6个大人带一个小宝宝,逛逛邮轮,兜兜香港,台湾,日子很好过。

虽然,是社会底层市民,但实实惠惠,没有风险,安安稳稳。

这就是上海人的思路。

但是,受外地人影响,第三代开始忙了,各种各样训练班,一年也要三四万,反正四个老人会得摸袋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