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对于这个工资,是否支持按工龄和职称共同发放?

有知识才有学问


我工作22年,工龄工资22元………

对于目前的工资结构我不太清楚也不关心,因为我只关心的是总数。

在实行绩效工资之前,我觉得不同职称之间的工资不是很多,可能就是100到 200左右。后来实行绩效工资以后,高级和小学一级教师差距可能就达到八九百左右。那个时候我才感觉到职称的差异。

我现在的职称是小学一级教师,也就是原来的小高。我同事比我多一个,职称就是中级(貌似叫这个名字),我和他的工资差异可能就是800元左右。说明职称的份量很重,至少对我们教师这个群体来说比较值钱。但是这个职称评定是有名额限制的。据说名额用完了的话,可能要等上几年有老师退休,或者有老师调走,或者有老师因故死亡的情况下,只有老师才可能有机会。你这不是逼着有些老师刻意期待己评职称老师调走或者退休或者咒别人死亡吗?这个是什么鬼职称规定?这不是把有具备这方面能力的人拒之门外吗?

再看看工龄工资,我上班22年,我看了一下每个月的工龄工资就是22元,太不值钱了,或者不发都可以,或者就直接说,不管你工作多少年,即使到退休你如果没有评上职称都是没有苦劳的,工龄算个屁啥也不是。

我赞同按照工龄来发工资,同时职称只是个荣誉而已,没必要用特别的工资来区分,我们要承认很多人的默默“苦劳“。


杨锅来了


支持按工龄发放。

1,按工龄发放最具有公平性,而按职称发放的话,存在很多的漏洞,暗箱操作是普遍存在。

2,教师这个职业,大部分人一辈子的时光付出在这行业上,按工龄发放工资我觉得对任何来说都是公平,公正的,谁都会老去的一天,而职称就不一样了,很多能力强,工作量也大,工龄到了一定程度的老师,因为职称名额有限,偏偏就没有评上高级职称,这种现象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很普遍的存在的。

3,关于初级职称与高级职称之间的工资发放区别也有点大,而按工龄发放工资在职称面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同样是工作,甚至工作的更好,干的活更多,工资反而比别人低,想想都不合理。


小学二级数学教师


现在我们到手的工资由岗位工资丶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及教护龄津贴等部分构成,完全包含了题主所说的职称工资(岗位工资)和工龄工资(薪级工资),工资结构还是比较科学,合理。职称越高,岗位工资越高。这也是对一个单位中优秀人员的肯定。工龄越长,薪级工资越高。是对长期从事某一项工作的鼓励。无可厚非。

在这里我想就近几年来,深为大家诟病的职称问题,谈点个人看法。我们单位首批公办教师的职称资格证书于一九八八年发放,民办教师的首批职称资格证书于一九八九年完成。当初,因为职称并未与工资挂钩,因此,大家对于职称评审并未十分重视,那时,评职称的条件并不十分复杂,根据学历丶工龄丶论文丶荣誉称号进行打分排队,然后公示,符合那一级条件,即可晋升。非常公平,公正。从未出现过因为职称评审而出现勾心斗角的事。

后来,随着首批民办教师中的小学高级被转为公办教师,职称与工资挂钩,职称也引起了大家的足够重视,为了职称晋升,个别人甚至于动起了歪心思,花钱买论文,找评委,托关系,找门子,无所不用其极。个别单位甚至出现了领导阶层占居高级职称阵地的怪象,引起一线教师的不满。

虽然,这可能仅仅是个别现象,但却造成了负面影响,有违职称评审是为了鼓励那些综合素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初衷。因此,在职称评审中,应当以教育教学成绩为主,并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努力向一线教师倾斜。

再者,为了鼓励大多数,应当逐步缩小岗位工资差距,让一线教师不再因为职称评审而烦恼,真正将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个人看法,欢迊各位同仁关注,交流,批评指正。



山不在高438


作为一个局外人,我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赞成将教龄工资和职称工资有机结合起来的工资分配制度。

我以为,应该以职称工资为主,教龄工资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师工资的分配。但这两者比例各占多少更为科学,可以在实践工作进行摸索和探讨。

现在大家争论的焦点,主要在教龄工资只有每年10元,职称工资因级差不同差距拉开太大,有失公平。

如果这两者的比例足够科学的话,就既能鼓励广大老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又可以激励那些教学能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从而能更好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我为什么支持二者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呢?

先谈谈教龄工资制度的利弊。绝大多数在岗的教职员工估计都会支持教龄工资制度,认为职称评定不透明。

我不否认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歪风邪气,针对这些歪风邪气应该一律予以严惩。毕竟牵涉到教师整体利益的事情上,没有小事。

但据此就全盘否定职称工资制度就有失偏颇了。试想一下,一位45岁的全国特级教师如果比一位55岁的普通教师工资还低,那你作何感想?显然,这既不符合教学的良性竞争与人才的健康成长,也不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

当然了,教龄工资制度还是有它的一些优点,如鼓励更多老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从而稳定教师队伍。

再说说职称工资制度的利弊。这一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但它有一个前提是职称评定公开透明,对抄袭论文与学术腐败严惩不贷。在这一方面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显然,这也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方向,但究竟如何实施,还值得探讨。该制度鼓励咱们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教学竞赛中来,并通过不断竞争获得成长,从而走向更加重要的岗位。

综上所述,我为将教龄工资和职称工资科学而有机结合起来的工资分配模式点赞。

见仁见智,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不曾轻狂


职称工资是大方向,这制度是正确的,因为有名额限制,所以大多数老师很难评到,造成网上反对职称的人比较多,反对职称的水军都是从自身考虑,没想到、也不管取消职称制度的后果,水军的声音可理解,但没好制度替代职称制度之前是不可能的。至于教龄从提高、鼓励教师持之以恒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工作,可以用系数乘以年数增加老师的工资。


雨韵竹声


教师的绩效工资是主要收入。每年7~8万左右。职称,工龄和其他收入加起来每年也不过5~6万左右。学校中层干部和班主任一样每年比一般教师要多拿9600元。其余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各种奖励等收入有所高低。就上海崇明教师而言。


小陈蜂蜜1


现在教师的工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岗位工资就是职称工资,薪级工资基本就是题主所说的教龄工资。大学本科毕业刚参加工作我们这里一般是定七级,然后每年年度考核合格晋一级薪级工资。还有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也是按职称发放的。这也是不同职称之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的原因。

近年来网上呼吁取消职称工资按教龄发放的呼声比较大,但是再没有好的更科学替代方案的情况下,取消职称工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作为一线教师只能适应这种规则,然后向着这种规则努力提高自己。

我们这里教师晋级是上级主管部门给指标,然后学校里打分竞争。主要得分项目有三种,第一综合荣誉:包括人才递进工程、各级人民政府发的荣誉。第二、单项荣誉:包括优质课、教育局发的各种荣誉。第三:教科研:包括论文、课题。第四:教学成绩。

我是参加工作第九年晋的中级职称,谈不上优秀但是相比单位很多人早了不少年。我爸爸是二十七年晋的中级,到退休也是中级。我大约看了一下市里的公示,在十年之内晋级的真的不是很多,这也说明了教师晋级非常的难。

其实大家诟病的不是职称,诟病的是晋级制度的不透明。晋级方案一年一变,让老师们的努力没有方向。副高职称基本都是校长书记。普通一线老师兢兢业业工作却离希望越来越远!这才是一线老师心里的痛!

希望一线的老师们的努力不被辜负!也希望一线老师不要只顾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首先弄明白晋级需要的东西,有目的的去准备,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跟我学生物


你的问题,教师薪酬应按职称和工龄来发吗?看不出问题的症结、既问题是什么意思?

因为,现行的教师工资制度是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确定的,教师的工资构成基本上是职称和工龄起主要作用,职称是确定工资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因素;而工龄工资,因为工资制度改革后只有教师、护士享有工龄工资,这就构成了教师的工资构成是职称和工龄为主要因素。这个可以称为教师工资固定的部分。

但是,工资制度改革同时确定了有一项新的工资形式——绩效工资,可以称为教师工资活跃的部分,既从固定工资按比例拿出一部分,加上年终奖金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构成绩效工资,按照教师的业绩、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发放。

因而,教师薪酬基本上按职称和工龄,但是,因为设立绩效工资,又不全是按职称和工龄。


z山海


支持按工龄发放最公平公正


Wendy我的


就应该按照教龄算工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