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擁有火統大炮的明軍被手持大刀弓箭的八旗滿軍打敗?

南渡唐後人


我是向日葵,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打仗的勝負不光光是由武器所決定,還由指揮者,士氣,多方面因素組成的,即使明軍有火銃大炮,但是這兩種武器,數量和殺傷力都是有限的,而明軍的馬步軍在面對滿人的八旗兵是不沒有任何優勢的。所以明軍擁有火銃大炮也是會輸給滿洲八旗軍的。

現在筆者將通過還原歷史,來闡述分析這個問題。

擁有火銃大炮的明軍


第一,明軍的火銃大炮數量有限,射程有限,殺傷力有限。

首先火銃其實就是中國的火槍,但是因為在槍管中填充火藥和彈丸,很浪費時間,如果遇到白刃戰,絕對就成了擺設。適合在城池或者高處對敵作戰,缺點是射程短,不能近戰。而明軍的大炮就是所謂的從歐洲傳進來的佛郎機銃和紅夷大炮,而明軍只要以紅夷大炮為主,缺點是射程短,殺傷力由限。

其次,火銃大炮需要補充火藥和炮彈,而且是需要大量的補給,數量不夠,一切都是白費的。

所以說,明軍的火銃大炮數量有限,射程有限,殺傷力有限,對於滿清八旗軍構成不了威脅。

明軍的火銃大炮


第二,統帥的問題,袁承煥以後,明軍再無能與清軍大戰的將領。

崇禎皇帝啟用袁承煥為兵部尚書,率軍去平定後金之亂,此時的後金之主是努爾哈赤,袁承煥用紅衣大炮將努爾哈赤炸死,致使後金之亂被平息,後來,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即位,他用了一招離間計,離間了崇禎皇帝和袁承煥的關係,導致崇禎皇帝處死袁承煥,袁承煥手下的大將祖大壽聞訊後,害怕自己的下場和袁承煥一樣,因此夜投皇太極處了。

崇禎皇帝大怒,派大臣洪承疇帶領大軍前去討伐皇太極,結果兵敗被俘,後續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也是對清軍勝少負多,看來明軍的指揮者自從袁承煥死後,在也沒有一個優秀的軍事人才了。

所以說,明軍將帥用人方面的拙荊見肘,也是他們對戰滿洲八旗軍的不穩定因素。


袁承煥一死,明軍將領後繼無人。


第三,明軍腹背受敵,前有清軍,後有大順軍。

大明軍隊不僅要面對清軍,還要面對國內的農民起義軍大順軍,明軍的火銃大炮本身數量就有限,現在還要分出來一部分,拿來對抗大順軍,這樣一做,明軍的兵力,武器就拙荊見肘了,後續在面對清軍,根本就是無力作戰,所以和清軍一戰,後期基本沒有勝算。

明軍還要面對大順軍。


綜上所述,擁有火銃大炮的明軍不僅要面對清軍,還要面對大順軍,雙拳難敵四手,軍需物資,拙荊見肘,輸給手持大刀弓箭的八旗滿軍是很正常的事情。


向日葵愛歷史


第一個原因,明朝“世界最先進的熱兵器”,只是賬面實力先進。

雖然明朝中期以後,在火槍和重型火炮的技術上,明朝已經落後於西方,但是在火箭以及有覆蓋爆破殺傷的火器技術環節,明朝依然世界領先。明王朝的“虎蹲炮”“神火飛鴉”“鋼輪發火”等軍工技術,都是當時世界頂級。而且憑著強大的火器產業體系,世界上任何先進的火器技術,只要傳入明朝,明朝就能憑著強大產業實力青出於藍。正是憑著這強大技術與生產,萬曆年間的明軍,一度憑著強大的火器裝備大殺四方,打出“萬曆中興”的威武武功。但是從萬曆晚期起,明朝這強大火器實力,卻是越發縮水。萬曆皇帝多年不上朝,造成了一個行政效率嚴重癱瘓的大明政府,明朝的火器研發生產,也就被活活脫了後腿。比如萬曆晚年時,明朝已經完成了“魯密銃”的改裝研發,殺傷力更強大的新型魯密銃,本有機會投產裝備。但明朝兵部與工部來回扯皮,連生產經費都貪了個精光。好不容易開發出的先進火器,最後只造出幾個模型出來。一場原本可提升實力的軍工升級,竟就不了了之。

這樣的行政效率,拖累的就是明朝的戰備水平。到了薩爾滸戰役開打前夜,明軍京營昔日強大的火器戰車,竟連擋板都腐朽掉了。曾經大殺四方的火器部隊,比如京營和遼東的部隊,好些士兵竟多年都沒有操練。需要嚴密配合的火器戰術操典,竟也嚴重生疏。這樣的部隊,空握著大批火器,上了戰場也只能是送死。

第二個原因,明朝的對手清軍,熱兵器的裝備水平,並不比明軍弱。

雖說清朝開國後,一直標榜“弓馬騎射”得天下。但在明清戰爭時期,清軍一直進步極快的,正是火器的生產研發。早在努爾哈赤造反前,他就通過各種渠道,走私研究明朝的火器技術,《滿文老檔》留下的資料告訴我們,薩爾滸戰役前後的八旗軍隊,已經擁有了訓練有素的火器部隊。且比起疏於訓練的明軍來,當時的八旗部隊,雖說火器配備較少,戰術素質卻極高。比如遼陽戰役時,遼東明軍火器部隊,曾與努爾哈赤的八旗火器部隊展開對射,結果大敗虧輸。待到明末崇禎年間時,隨著登萊軍變的落幕,明軍孔友德尚可喜等部隊,帶著明朝先進的“紅夷炮”投奔後金八旗,後金(清軍)製造重型火器的技術,一下上了新臺階。掌握了明朝“銅心鐵膽”複合炮管技術的清軍,從此可以用更快速度批量生產重型火炮,原本野戰強悍的他們,這下可以用重型火炮攻擊明軍堡壘,堪稱如虎添翼。

那麼明朝呢?就在清軍火炮技術更上一層樓時,明朝最優秀的軍工強人孫元化,卻因登萊軍變,被崇禎皇帝一怒處死。這自廢武功的後果,就是清軍的火炮水平,終於反超了明軍。以明朝遼東巡撫黎玉田的痛苦感慨:清軍的火力水平,已經是當時遼東明軍的十倍。

以這個意義說,明清戰爭的結果,絕非“落後武器戰勝先進武器”,更值得深思的,卻是軍工技術對戰爭的助推,還有明朝荒廢戰備的苦果。


拿雲919


自唐末之後,火器就廣泛運用於軍事,到明朝時期,火器更是發展到了更高的階段。明朝中期抗擊倭寇之時,就曾使用過最先進的紅衣大炮。那為什麼明朝擁有如此強悍的軍事儲備,仍舊打不過擅長騎射的八旗子弟呢?

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勢力的此消彼長

滿清入中華中原,是新勢力的崛起與舊勢力的滅亡,而且兩種勢力之間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係。

勢力增長的後金政權逐漸壯大,在統一女真諸部落之後,將矛頭對準了大明王朝,努爾哈赤宣佈“八大恨”,對明開戰。皇太極繼位之後,穩定內民族秩序,發展經濟,整頓吏治,平定蒙古,最終建號稱帝。此時的大清國,可謂是兵強馬壯、枕戈待旦。

勢力消弱的自然是大明王朝。此時的大明已經是千瘡百孔,內部矛盾尖銳,黨同伐異;民間哀鴻遍野,起義此起彼伏。大明王朝在風雨飄搖之中岌岌可危。此時,大順政權建立者李自成攻佔北京,明政府南遷。

軍事勢力的懸殊

首先,前期松錦大戰之時的明君的確很強,但是八旗兵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樣只會騎馬跨刀。在努爾哈赤時期,滿人就深受火器之害,並且自立根生,力圖革新作戰工具。在松錦大戰之後,皇太極不僅僅佔領了城池,而且將軍工兵匠全部活捉,製造最新式的火器,其中就包括攻城利器“紅衣大炮”。還有一種說法是在皇太極松錦大戰之前就已經制造出了“紅衣大炮”,總而言之就是,在火氣當面,八旗一點都不弱。

反觀大明,本來就難以招架滿清進攻,自家後院又起了火,李自成與各地的起義軍分割了明朝大量兵力,最終成埃落定,北方戰事沒有了明朝的事情。

天意使然

當然,筆者並不是一個玄學家。任何事件都不可能是單純的發展著,更不用說是江山易主,神器更易。不論如何,明朝是遲早會輸的。就算滿清不入關,他也難逃李自成的摧殘。可就在這個時候,素無紀律的大順軍隊卻深深失去了吳三桂的心,吳三桂與滿清歃血為盟,引兵入關。

就在這個時候,昏庸無能的南明朝廷還以為吳三桂是來抵抗大順政權的救星,於是便又開始了“日置酒高會,不思進取”,這麼昏聵的政權,不垮臺簡直是天理不容。滿清撿了李自成的便宜,利用漢人將漢人驅趕,最後擊破大順。派豪格收復四川,多鐸收復江南,統一中國。

結束語:如果說大順政權的毀滅是無道所致,那麼南明朝廷那就是咎由自取。至於吳三桂,雖然成為了百姓口中的“大明第一漢奸”,但不可否定的是他在正確的時間做出了正確的歷史選擇。相比之下,滿清政權的確是最具生命力的政權,這與明朝、大順又豈止是兵器上的領先,那是全方位的領跑。

·

【文 / 楚南青史君】




楚南青史君


清朝之所以滅明,對火炮運用後面強於對方,尤其是孔有德等人降清(他在登州師承了火炮大師孫元化)。在康熙時期都有了戴梓這位火器大師,可惜後面清朝的火器沒有發展甚至後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平天國佔領岳陽之後無意得到一批當年吳三桂造反時的火器(差不多200多年了),居然比當時鎮壓他的清政府軍還強,憑這批火器,太平軍打下武漢,打下南京。


二戰英雄連


國力不行了。這些武器是要花錢的,明朝50%軍隊都被用來防守鎮壓起義軍了,真正有實力火器營估計也讓王振送給瓦剌也先了。否則清軍攻破錦州時,明軍不會如此軍力告急,而且清軍後期裝備一點不比明軍差,經濟還好於明軍,擁有東北,朝鮮和外蒙古所有疆域。


明天145801721


這個原因無關火器和部隊素質,不要忘了明朝快滅亡了,皇太極還沒能突破李自成的防線,明朝哪怕到了後期國力衰退的時候,其軍事、經濟、將領的能力等各方面也都優於金朝,皇太極的八旗即使和明軍正面作戰也沒有可比性,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可都是死在明軍之手啊!明朝不是被金朝搞垮的,而是自己內部搞垮的,我這裡就淺談一下明朝對於金朝的優劣勢

劣勢:

1.崇禎領導的朝廷黨派林立,國家戰略有東林黨閹黨軍方等各方牽制,國本政策隨黨派鬥爭而變動,極大的削弱動員能力;反觀皇太極領導的金朝,登基之前已經將其他黨派殺得殺,有能力幽禁的幽禁慢慢同化,故金朝國本政策一定,全國上下為這一目標集結動員。

2.明朝整體國家意志不如金朝,攘外必先安內,明朝後期各地起義不斷,沒能及時有效的節制,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導致朝廷一心多用,反觀金朝,內部團結,統一早在努爾哈赤的時候就完成了,皇太極登基後,金朝上下就是一門心思復仇南下。

3.明朝後期將領面臨青黃不接,尤其袁崇煥被殺以後,這種狀況尤為明顯,而金朝的將領人才輩出。這個原因是因為明朝的連坐法,明朝殺一個主帥幾乎可以說全部殺掉該派系所有的年輕將領。

優勢:

1.明朝和金朝的邊關貿易主動權在明朝手中,即使明朝被各地起義佔據了一大半,明朝想制裁金朝的經濟還是戳戳有餘的(糧食、布匹等)。雙方經濟體量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2.明朝武器精良,城高關險,軍隊優於金朝。明朝邊關自從被袁崇煥重新整頓後,彌補了整個軍事體系的漏洞,使得金朝只能扣關叫陣,而無法再突破邊關防線。

3. 明朝的有生力量優於金朝,這是基於明朝的龐大人口基數。

再講一個小例子,金朝入關統一中原後,朝鮮王朝的年號仍是崇禎年號,可見朝鮮根本看不起金朝的八旗。


大智平平


1,明軍火器質量並不好,火銃殺傷力也不非常大,炸膛的風險也很高,甚至很多士兵不願使用,而八旗兵戰時著多層甲,對火銃防禦力很強。

2,後金非常重視火器,皇太極剛剛繼位的時候,後金在強攻寧遠、錦州等遼西走廊重鎮的時候遭遇失敗,後金對付明朝那些堅固的城池不再一味採取強攻,而改用長期圍困、圍點打援的戰術。在攻城戰中逐漸看到火器威力的皇太極,更加重視起火炮。在三順王歸順後,開始積極組建以紅衣大炮為主的重火器部隊。

在後來的大淩河還有1642年松錦決戰中,後金軍隊的紅衣大炮曾經就發揮出不可忽視的作用。這個時候,後金還籠絡了漠南蒙古,並編組了蒙古八旗,此舉大大增強了騎兵部隊的實力。


牧荑


當時的火器對遊牧民族還夠不上壓制!主要還是明朝內部快崩潰了,暴亂不斷才是主要原因,如果內部穩定,滿人想入關根本不可能,堡壘總是從內部瓦解的!


lovdy1


戰爭不是單單武器先進就能獲勝,明朝廷腐敗,揭竿起義數不勝數,軍人地位低下,全然沒有所謂的“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怕死”,時代的環境下,當時更是時值小冰河時期,陝西山東這些自古出豪傑的地方更是顆粒無收,易子相食豈能不揭竿起義,一個稅收也是致命原因,農稅過高,主要的商稅卻是收不上來,沒有錢,怎麼強軍?強不了軍如何與白水黑山出來的野人搏命?歸根到底,不是因為八旗有多強,只是因為內憂外患,加上兩百年來的軍戶制度的腐敗!


解讀歷史研究古今


首先你這種說法是錯,明朝的滅亡不僅僅是滿人侵入,在當時有社會矛盾:李自成等的農民起義,自己內部矛盾皇帝與大臣將領不一心等因素促使明朝滅亡的。

至於為什麼擁有火統大炮的明軍打不過手持大刀弓箭的八旗滿軍,要知道1626年王恭廠大爆炸,全國火器儲備幾乎皆盡,底層熟練生產人員和中高級技術人員幾乎皆盡,可想而知這是對明朝幾乎毀滅性打擊,而當時處於冷熱兵器交替時期,明朝冷兵器儲備少,所以後來戰場的火器差不多從國外買來的,而且在明末時期政府財政壓力買不了多少,所以與滿人對戰的明軍火器裝備率不高。

以上所途結合了我個人所學所看,如有不妥之處請諒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