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评论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应急评论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中国应急管理报评论员

激情、冷静、行动乃至愤怒,都需要力量。在信息时代,在抗击疫情的艰苦战斗中,这种力量的培育,离不开新闻舆论的传播、引导、激励和监测。

近年来,随着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风起云涌,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舆论丰富复杂、多元多变。连日来,比疫情更让人惶恐不安的,是各种虚虚实实、似是而非的信息轰炸,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的谣言流布。许多处于“应激反应”又比较闲暇的民众,在众声喧哗中左冲右突、不知所措。

随着掌握核心资源的机构信息发布定时化、常态化、机制化,以及主流媒体和专业平台的释疑解惑、澄清谬误、定纷止争,为取悦受众而“失向”、因盲目介入而“失准”、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为过分渲染而“失范”、为刻意迎合而“失态”的现象有所抑制和收敛,谣言弥漫的态势也逐渐缓解。这为平复心态、消解怨气、稳定预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发射器,也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如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报道各类负面消息,社会就会缺乏精气神,甚至人心都会垮掉。

面对不期而遇的威胁、突如其来的困厄,各类主流媒体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干扰面前,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突出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加大权威信息发布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舆论关注,做好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有力激发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决心与信心。

与此同时,作为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许多媒体记者和各类“逆行者”一道挺身而出,不计报酬,不畏生死,不讲条件,深入抗疫一线,深入大街小巷,深入田间地头,把笔触和镜头对准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基层干部,以及所有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普通人。他们忧患着百姓的忧患,悲伤着百姓的悲伤,感动着百姓的感动,推出了大量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报道。

新闻媒体所描绘的抗击疫情钢铁长城,所谱写的感天动地生命赞歌,不仅树立了“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的标杆和榜样,汇聚了“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强大力量,也为伟大民族精神的百花园储备了样本。

当然,对于疫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和许许多多的短板和软肋,新闻媒体的锐眼没有视而不见。这并非媒体的吹毛求疵,也非有意站在“不湿鞋”的高度指手画脚。如果缺乏监督和曝光,“立行立改、即知即改”就失去了依据和动能。

人命关天,不容懈怠!激浊旨在扬清,曝光问题是为了推动问题解决,监督丑恶现象和阴暗面是为了防止类似现象再次发生。一些疫情防控漏洞的弥补,一些断然措施的出台,一些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领导干部的“痛改前非”,都与媒体的仗义执言、舆论的汹涌澎湃有关。这同样让群众感到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更加相信党和政府,同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战斗仍在继续,谣言并未绝迹,恐慌依然存在,时弊常常现形,舆论支持也必须持续加力。

(执笔 王正民)


中国应急管理报 新媒体中心 编辑:张晓蒙、张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