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者眼中的未來10大金股(1):中國平安

漫漫長假,正好用來系統性的梳理和總結。

考慮到去年許多白馬股被市場過度炒作,導致估值過高並透支了未來多年的收益空間,因此並不在本次推薦之列。

價值投資者眼中的未來10大金股(1):中國平安

此外,一般來說三年的時間太短,易受市場先生情緒影響無法充分體現價值,而10年又太長個人能力所限難以把握,因此之之覺得5年的觀察週期相對比較合理可控。

PS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1、中國平安[SH:601318]

衡量保險行業的成長性不外乎就是關注它的密度和深度,關於國內保險行業的市場空間可參考我2019年的信(鏈接:網頁鏈接)。

中國的保險行業,未來整體至少還有3-5倍的發展空間。

平安有綜合金融和科技優勢加成,在行業中最具競爭力。

核心主業金融+科技近10年間已累計投入500多億元用於創新科技的研發與應用,絕對金額上已經接近百度,旗下孵化出了諸如陸金所、金融壹賬通、平安醫保科技、平安好醫生等一批優秀企業,這些僅僅還在起步階段,未來空間巨大。

價值投資者眼中的未來10大金股(1):中國平安

中國平安負債端優勢極為明顯。

根據萬聯證券的統計:平安的負債成本在3-3.5%左右,國壽、太保、新華等大致在4%,人保相對較高超過5%;銀行系公司,2017年平均綜合負債成本5.1%,主要分佈在4.5%-6%左右;平臺型公司:2017年平均綜合負債成本6.4%,多數公司高於6%。

至於原因有很多,總結起來八個字:佈局深遠,執行到位。比如,平安很早就“科技+”了,當年平安斥資幾十億元建設的全亞洲最大的後援中心,領先整個金融行業近十年。中心建立後,大大節約了平安的各項成本。

平安的管理層的優秀,股權結構合理,這已是公認的。

李源祥的離職僅僅只是個例,影響很有限,因為平安的核心競爭力是綜合金融,無論友邦還是其他保險公司都沒有這個優勢。

相反,分散的股權結構、核心管理層以及員工股權激勵計劃,能將核心骨幹的利益綁定在公司上,這種機制下,人的主觀能動性會發揮到一個很高的水平。

不出意外的話,未來5-10年中國GDP增速估計仍將保持在5%左右,股指也會同步增長,貸款利率不會很低,因此不必太過擔心險資投資收益率過低的問題。

再來看估值,當然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儘管去年平安A股的股價漲了近60%,不過我依然認為目前估值偏低,對應2020年也就剛剛1倍PEV。1倍PEV什麼概念?從歷史上看,平安作為保險行業龍頭,在估值上理應享有一定的溢價,就像招行一樣(後面還會提到)。所以歷史上很少有低於1倍PEV的情況出現,就連2018年市場暴跌時也只是跌到過1.1倍PEV。

平安未來的成長性無需懷疑,即便假設未來10年每年新業務價值既不增長也不減少,壽險的淨利潤還有200%的增長空間。要知道,未來十年新保單不增長基本不可能,我們的經濟哪怕增速4%,通脹2%,那也有6%,就連飽和的美國2000年之後還在持續增長。

此外,平安還能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比如前面提到的金融+科技創新;平安的分紅率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市值維護是平安品牌維護的一部分,外資對平安這類優質公司長期來說也會持續買入。

加之平安超強的品牌價值和客戶粘性,以及綜合金融產生的協同效應,規模優勢凸顯。因此可以說:中國平安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好標的,兼具低估值和高成長的雙重優勢。

最後談談本次疫情對於保險行業的影響,之之認為短期利空,長期卻是利好。首先短期來看自然是利空,但賠付也是有限的。因為重疾險並不包含新冠肺炎,具體是否理賠要看症狀、對條款。對於那些需要用到插管、上呼吸機的重症病人才會重疾理賠,輕症理賠不大(這麼說雖然有些殘酷),有住院醫療險的,社保以外會報銷。

但從長期看,本次疫情對於國人的保險觀念會有正向的促進作用。就像03年“非典”過後,國內汽車的保有量大幅增加,而目前保險的深度和密度都很低。

那次疫情後人們發現,開車出行相對更安全,而17年前國內私家車的保有量還很低,這與現在保險行業的低普及率十分相似。


免責聲明:文中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對任何一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