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好中國古代史,但典籍眾多,教科書浩如煙海,不知從何下手?

飲馬長歌


首先你要學習語文要識字,然後學會讀文章讀大段文章讀長文。再就是要努力學好文言文。


三山明月


我是一個理工科出身的歷史愛好者,這裡分享下我學中國歷史的經歷和經驗,希望能提供借鑑或幫助。從小就喜歡歷史故事,小時候父輩喜歡講《三國演義》的故事,諸如諸葛亮多麼多麼智慧之類的。大概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買了一本書,書名大約叫《中國古代戰爭100例》,看得很入迷,什麼項羽百戰百勝之類。上了中學後就看歷史教科書,聽老師講課,又對歷史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回家把我哥用過的歷史教科書都提前看了。歷史教科書我覺得還是很好的,雖然講得都很簡單,但是抓住了主要的歷史部分,比較不能接受的就是用政治觀點看歷史,硬是把西方社會發展的進程套到中國,什麼封建社會奴隸社會。中國奴隸社會很短,從西周開始分封天下,奴隸制就結束了。

中國古代的典籍,《四庫全書》基本都涵蓋了。四庫就是經、史、子、集四部分。瞭解古代史,最主要的就是看史部的典籍,史部的典籍最主要的就是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鑑》。二十四史裡面,最有價值的又是前四史,即《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二十四史又有很多解讀的、釋義的、溯源的各種註疏。《資治通鑑》也一樣,比如因為《資治通鑑》是編年體,看的時候有些會比較乏味,因為像列流水帳,類似"某年冬正月,西南震。庚辰,...",宋代袁樞編了一部《通鑑紀事本末》,其內容均是原原本本的《資治通鑑》的文本,也就是抄書。這一部書是最讓人能接受的抄襲,作者因為抄了這部書青史留名了。《通鑑紀事本末》就是把《資治通鑑》分成某些事件,以某個事件為中心來安排文字,這就有它的價值了。有些朋友可能讀文言文有困難,前面我有回答過,建議先讀前四史,從《史記》名篇開始,從《三國志》開始。三國的歷史對關心喜歡歷史的人來說應該大部分是比較熟悉的。而且《三國志》體例單一,就是列傳,看起來相對容易些。史部典籍之外也有一些有價值的,這裡推薦一本不是史書勝過史書的書,那就是講述魏晉時期文人逸事的《世說新語》,這是一本奇書,歷史愛好者不要錯過。還有一點,中國古代佔統治地位的是儒家思想,這個對社會是全方面的影響的,如果不瞭解儒家思想那麼就談不上對中國古代史瞭解。儒家經典推薦的就是十三經,也即古代科舉考試的教材。

二十四史煌煌鉅著,如果不是專門搞歷史研究,還是沒有必要通讀。毛主席最喜歡愛《資治通鑑》,毛主席也是歷史愛好者,供我們學習。想要深入瞭解某個歷史階段的歷史,就讀相應的斷代史。想要讀某個主題的歷史,那就選讀相應的篇章。比如想了解古代的經濟狀況,《史記·貨殖列傳》,《漢書·食貨志》等。

除了正史,還有野史。除了中國通史,還有地方誌。如果想對某個地域的歷史作深入瞭解,還有必要看地方誌。


東貝士


不僅僅是學歷史,不論是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個無比重要卻沒人重視的規律:千萬不要一開始就給自己制定一個過高的目標!

第一,一定要循序漸進,從最簡單的地方著手,慢慢培養自己的興趣。

學習中國古代史更是如此,不要一開始就把那些專業書籍拿出來啃。這樣用不了幾天,你就沒興趣了。

一定要選擇幾本趣味性強,通俗易懂,但是史料考證嚴謹的歷史類讀本。最好選擇歷史學大家寫作的讀本。我在這裡向題主推薦幾本類似的。

比如《帝國政界往事》和《顯微鏡下的大明》,前者是著名歷史學者的著作,考證嚴謹,史料豐富,語言生動,從國家經濟,社會等宏觀方面論述。後者是著名作家馬伯庸寫的,經過嚴謹的考證,從底層社會小老百姓的角度出發進行論述。

第二,逐步深入學習。

當你讀完這些通俗讀物之後,對歷史有一個比較輪廓性的瞭解,這個時候就可以讀一些比較專業的書了。

但是還是不能太專業,只能讀一些簡單點的專業書籍。還是要選擇一些著名學者撰寫的書籍,諸如《中國簡史》之類。逐步提高自己的歷史學修養。

第三,進入專業領域。

這個時候可以進入更專業一些的領域了。開始閱讀《史記》、《資治通鑑》等史料原文,同時閱讀一些專業性的學術論文,獲取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論。

第四,多領域研究,專精專精一門

歷史是非常複雜的學科,要廣泛涉獵地理學,文學,經濟學等學科,用其他學科的知識為工具研究歷史學。同時,要注意不要貪多嚼不爛,專精研究一段歷史,比如晚明史。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0710083205297838"} --}

清墨講歷史


🌹我是一位有幾十年教齡的歷史教師,儘管讀者很少,也願意回答此類問題,盡義務,獻愛心!他人的進步,就是我的心慰!

📒熱愛歷史,是非常好的習慣;學習歷史,要看“真書”、閱“真文”。

📔學習歷史,必須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的《標準教科書.中國歷史》,《標準教科書.世界歷史》為依據、為綱領、為線索;以“本”為“本”;以“書”為“綱”。

📒教材(課本):是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而歷史課本,又是國家政治主張的集合,民族願望的展現。絕不可掉以輕心,任性而為。

📔購買史書,去正規書店,購買正規出版物。挑選權威出版本、權威編寫單位。史學讀物:一字之差,謬以千里;一句之誤,貽誤終生。

📒閱讀課外史書,務必讀好書、選精品。寧嘗仙桃一口,不吃野杏一筐。

📔閱讀或購買正規、權威的史書,就是:與權威同行,和國家為友;就是在與聖賢們對話,和民族意志交流。不僅能學到正規的歷史敘述、嚴謹的史學態度、深刻的思索和獨到的分析,並且會得到理性的啟迪,心靈的洗禮,唯物史觀的薰陶和智慧的開啟,養成良好的歷史思維,樹立正確健康的唯物史觀。

📒學習了各級學校的歷史教材,能夠掌握真知識、培養真本領。所言所文,敢於讓兒女及子孫後代,照著去解答中考、高考及人生各類考題,並且獲得理想的分數。

📔學習歷史,尤其是古代史,務必注意“系統性”,形成條理性。從頭由遠及近,由近而遠,環環相接,節節相扣。通讀通覽,線索明晰。

📒在通覽課本的基礎上,再回過頭來閱讀“分類課本”。即:“政治史”;“經濟史”;“思想文化史”三大部分。

📔“軍事事”,除軍事院校外,在各類學校中沒有單列。它屬於政治史中的一小部分。戰爭——是政治矛盾不可開交的表現形式。和平是人類歷史的主流。個別愛好者,可自選其書。

📒學習歷史,尤其是古代史,善於使用“歷史地圖”,在地圖上形象、方位的再現歷史。幫助思維,加深記憶。

📔學習古代歷史,注意古丶今地理名稱的互譯,尊重原貌,明確位置。

📒學習歷史,尤其是古代史,應學會實事求是地評論、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禁絕無限拔高,濫用絕對話語,任性許願貼標籤。課本中從來、根本上沒有“最”之詞……

📔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存在著一個特殊的重大問題——反馬克思主義的唯心史觀。無論閱讀什麼史書。始終存在著: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矛盾與鬥爭。學習歷史的人們,始終要牢固地堅守唯物史觀,摒棄唯心史觀。這樣做了,既或學到的知識不那麼多,但起碼沒有把人學壞!唯心史觀,不是正規歷史,會使人走向社會的對立面,走向歷史的反動。

📒學習歷史的終極目的是:明往知今,融入社會,熱愛祖國,報效人民!








笑看東籬


求學之路必定是枯燥無味的

既然答主的目的是學好中國史,那麼就要搞清楚一件事情,學習和興趣是兩碼事。

很多人對歷史感興趣,如愛看電視劇《三國》的波詭雲譎,聽評書的詼諧往事,滿腔熱血的讀著《明朝那些事》,但想要系統的學習歷史學是有點難度的,甚至很乏味。

三代及以上的史料典籍,極其稀少,有關記載也寥寥無幾,自秦漢以來,史料就慢慢多了起來,到了唐宋達到巔峰,到滿清就更加繁多了。光《清史》(還沒修訂完)一本書你可能就要讀上十數年,更不要說系統的學習。

所以首要的事情是拋開野史雜談不提,讀一些通史書籍。

這是一部中國通史,因用大學教科書體例寫成,不得不力求簡要,僅舉大納,刪其瑣節。內容於學術思想,政治制度,社會風氣,國際形勢,兼有顧及,惟但求其通為一體,明其治亂盛衰之所由,聞其一貫相承之為統,以指陳吾國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至其人物之詳,事業之備,則待教者讀者之自加參考,自為引伸。本書主旨則在發明其相互影響,及先後之演變發展,以作國人如何應付現時代之種種事變作根據之借鑒。

本書是高校文科的權威教材,出版至今已近五十年,行文嚴謹,對史實作了大量考證。內容方面,對歷史事件的敘述較為簡略和平淡,對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制度、民族關係等方面下功夫較多,列出了不少數據,引用了古籍文獻。本書從舊石器時代寫到五四運動之前,分為史前、夏與商、周(西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明清、近代。


各朝代的書籍


輔助學習的書籍

讀書好,讀好書,這是我為你推薦的諸位大師作品,希望從中可以幫到你。最後送你一句。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溫子哩


看中國古代史最好是熟悉文言文。看君是文化領域創做者,這一方面是很在行了。二十四史太浩繁,可選讀一些小部頭的如《陳書》、《梁書》、《三國志》。史記可以選讀一部份,如《報任安書》、貨殖列傳、及一些世家、本紀,如:陳涉世家、外戚世家、始皇本紀、項羽本紀、高祖本紀等。看自家喜好而論。

讀通史也是必須的。《國史大綱》和陳致平編寫的十二卷本的《中華通史》都是上乘之作。鄧之誠著《中華二千年史》對史學有一定基礎的人士大有裨益;傅樂成主編的七卷本《中國通史》圖文並茂,行文典雅,是極好的入門書籍。當然了想入門古代史《資治通鑑》和《通鑑紀事本末》也是繞不開的,不說精讀起碼也要常讀。另外《中國曆代戰爭史》和《中國曆代政治得失》最好讀一讀,這樣的話,你對古代歷史的感覺就很豐滿了,不會再感覺枯燥乏味。

所列之書目希望對君有所幫助,在下班門弄斧,望不吝賜教。





賀拔嶽


學文化,還是要從根源學起,所謂無源之水和無根之木都是不能長久的。學習漢語就必須從字意入手,因為漢語是屬於象形會意類文字,是字形和字意結合最好的文字,所以必須從字形去理解文字。而英文是屬於形和音結合的很好的文字。

學歷史就必須從先秦開始:

一來先秦時期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性格形成的時期,這個是本源。包括中國人姓氏的來由,姓氏的分化和壯大都是從春秋時期開始的。能準確理解封建二字的本質含義。

二來先秦時期的史家還是比較靠譜的史料的真實性很高,也就是說可信度高。因為先秦時期的史家大多是追求史實記述的真實性,不為權力所左右的,如晉國時期的史官董狐,就直筆責趙盾。又如齊國太史三兄弟為給後世留下真實的歷史,情願被齊國的權相崔杼砍殺也不願意改動“崔杼弒其君”的事實。直到老四還是不肯改,崔杼也不敢殺了,怕殺絕齊國史官落得更大的罵名。“孔子作春秋亂臣賊子懼”是有道理的。

總之,我個人認為學史必須先秦為開端。


唐長老343


人們常說學歷史可以增長智慧,其實說的就是人生世事大抵差不多,熟悉歷史瞭解歷史的人就可以在歷史上找到跟自己當下情況相近的人或者事,於是就可以借用別人的智慧來比較好的解決自己的問題。文友說中國古代史資料浩如煙海、教科書繁多,不知如何下手?其實還是在對此問題的認識方向上有問題?學生學歷史,用教科書,成年人學歷史用史書。大部分人一定聽過這樣一句話,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其實教科書更甚。所以,我有如下兩點建議:

一,你學歷史是有明確的門類方向還是想泛泛地瞭解歷史?

明確的門類方向的,比如很多人喜歡研究明史,很多人喜歡研究清史,那麼他們就會尋找自己喜歡的門類原始史記加別人的研究成果,雙向結合來進行學習研究。

泛泛地瞭解歷史,中國有多個版本的通史專注,圖書館和新華書店都有,根據自己喜歡的表述方式尋找適合自己閱讀的書籍就好。

二、你是學術研究需要還是知識拓展需要?

學術研究需要,還是要專注於你研究的門類,王朝史是一個大門類,還有的比如研究流民的,研究建築史的,文學史的,等等。分得越細,知識越深,這樣有的放矢的尋找資料,有序地學習。

成年人學歷史一般以知識拓展為主,我的建議是先通讀通史,然後根據自己興趣和實用,選擇自己需要的粗泛門類加以細讀。

 

 


程池


先看看蔡東藩《中國曆代通俗演義》。再看看白壽彝的《中國通史》,然後看看呂思勉《白話本國史》。通史瞭解後,就看自己重點學習方向了。還有一點,二十四史是必須讀的,所以,古文要學好。學歷史要有一個超強記憶力,超強分析能力。不是讀死書,一定要分析。


闌翎


如果只是想大致瞭解一下的話,我想初高中歷史課本就夠用了。或者《上下五千年》,——這雖然是兒童讀本,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是一部好書。

如果想稍微深入一點,那就讀一讀通史吧。不需要大部頭的,想范文瀾或白壽彝版的《中國通史》,無疑是部頭有些太大了,一般人可能很難下決心通覽一遍。在這個層次上,我推薦張蔭麟的《中國史綱》(可惜只寫到東漢建立就太監了)、錢穆的《國史大綱》、張傳璽的《簡明中國古代史》,或者哪個大學本科的中國古代史的課本。

當然,如果想繼續深入,那就得讀斷代史了,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朝代,可以找一寫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淺顯的比如《明朝那些事》、《華麗血時代》等一類的通俗讀物,蔡東藩的歷代通俗演義等等,都是不失趣味的歷史讀物,對於詳細瞭解某一朝代的歷史是很有幫助的。

題主如果還不滿足於此,想更進一步的深入瞭解,那就要讀研究專著了。比如要了解春秋戰國,那楊寬的《戰國史》、童書業的《春秋史》這樣的經典那是必須要讀的。說到斷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前些年出版的那套《中國斷代史系列》是很不錯的,都是名家名著,推薦閱讀。

如果題主有興趣,古代史籍自然也可以閱讀,《二十四史》太過龐大,一般人恐怕沒有辦法通讀(傳說只有呂思勉曾經讀過7遍半),但前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還是應該讀一讀的,尤其是《史記》。《資治通鑑》有興趣就讀吧,或者說是去讀一讀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要通讀也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