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今人讀《紅樓夢》,如同吃拔絲山藥,扯得沒邊沒沿,只有一根細絲相連。大家以為呢?

空谷幽客


《紅樓夢》自成書之時起,針對它的各種研究從未停止。從最早的評點派、題詠派、文本派,到後來的索隱派、考證派,再到新中國成立之後的階級論研究派,直至1978年後的不分派系、百家爭鳴……當代可以說是紅學大繁榮、大發展時期,不但把詩詞歌賦、歷史考古、哲學社會、階級鬥爭等等一系列的研究方向兼收幷蓄,甚至還同現代管理學、網絡文學結合得頭頭是道。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不乏有人為了吸引眼球,譁眾取寵,枉顧史實和常理,抓住一點斷章取義,各種歪解、曲解、陰謀解密《紅樓夢》,“如同吃拔絲山藥,扯得沒邊沒沿”。這一問題雖然代表不了整體和主流,但仍然是個群體現象,不算少數。

那麼,究竟怎樣讀《紅樓夢》才算正確的呢?很遺憾,我們雖然知道什麼是錯誤,卻不能給出正確答案,因為它並不唯一。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平凡如我,讀到了什麼呢?

01、一部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紅樓夢》是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準確地說,是一部有著完美小說情節的百科,一部包含百科的小說。它把百科融入了小說,宛如一部宏大的世情電影,為我們還原了200多年前的真實生活,繁華沉寂,默默演繹。個人認為,作為百科全書,《紅樓夢》最難能可貴的有三點:

①內容森羅萬象

從豪門貴族到市井百姓……從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飲食服飾、醫學建築,到社會倫理、哲學辯證、諸子百家……它對封建社會的解構和分析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廣度和深度,其他古典小說難以望其項背。

②筆法鬼斧神工

這麼多的風土人情、經濟學問、生活百態塞進了一部70餘萬字的小說裡,卻絲毫不顯堆砌,亦不覺冗繁。作者把自己的知識經驗安排在一座座亭臺樓宇裡、一個個人物的言談舉止裡、一幕幕情節發展裡、一段段旁白獨白裡,信手拈來,渾然天成。就像後人所評:《紅樓夢》裡字字句句都是心血淬鍊而成,沒有一句廢話。這是“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結果,更是作者胸懷丘壑、博大精深的體現。

③演繹出神入化

有道是“雜而不精,博而不純”,說的是一個人精力有限,如果什麼都會,往往就什麼都不太高明。但這個觀點在《紅樓夢》這裡似乎完全不成立。

一方面,十八般武藝樣樣高明。譬如黛玉指點香菱寫詩那段:

黛玉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卜國師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寥寥幾句盡得寫詩“真意”。

另一方面,“炫技”因人而異,緊扣情節。還拿詩詞作例,茅盾說《紅樓夢》裡的詩詞是“按頭制帽”,詩如其人。林黛玉的風流別致、薛寶釵的雍容含蓄、史湘雲的清新灑脫,都各有自己的風格,互不相犯。而有些詩歌本身寫得或平庸、或幼稚、或笨拙、或粗俗,恰如其分地模擬了不同人物各自的性格、修養、特點,讀來維妙維肖,極其傳神。正是作者堅持“追蹤躡跡”、真實創作的證明。

02、一群“正邪兩賦”的真人

至於說到《紅樓夢》的價值,可是在中國底小說中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點在敢於如實描寫,並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仍舊是魯迅先生的評點,無獨有偶,作者曾借賈雨村之口表達過類似的意思:“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尚有一種介乎兩者之間,亦正亦邪,正邪兩賦”。秉承這樣的思想,《紅樓夢》里人人都有“毛病”:林妹妹鍾靈毓秀,但使起“小性兒”那刻薄勁兒實在讓人難以招架;寶姐姐端莊大度,偏偏動輒就用大道理教育人,無趣又無情;王熙鳳貪婪虛榮、勢利狠毒,卻也不能否認她精明能幹,偶爾對著劉姥姥、邢岫煙還能顯露出溫暖的一面。

對比其他小說裡好就好上天、壞就壞下地的“扁平人物”,《紅樓夢》裡的人物豐滿而立體,真實且親切,即使隔了兩百多年,我們仍舊能夠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在這樣鮮活人物的背後,我們也看見了作者對人性的洞見和對生命的尊重。

03、一個“在俗世中掙扎”的自己

很多人讀小說都會不知不覺地用上“代入法”,假設自己是書中的某個角色。初讀《紅樓夢》並沒有這樣的感覺。因為目光一直聚焦在寶釵、黛玉、寶玉、鳳姐、探春等一眾“光鮮人物”的身上,而自身既缺乏寶釵的富貴,也沒有黛玉的天資,更學不來寶玉的痴狂,很難產生同理心。

但讀著讀著就看見了趙姨娘、劉姥姥、小紅、倪二、二丫頭等不那麼“主流”的人物,看著他們面對生活的艱難,或逆來順受,或奮起反抗,或隨波逐流,或百般籌謀;多數時候在各自的命運裡掙扎求生,偶爾也會擁有小歡喜。

《紅樓夢》裡總是對這些角色流露出一股悲憫。透過這股悲憫,我們理解了賈瑞的執迷、趙姨娘的可惡、尤二姐的軟弱,也看到了自己不那麼光彩乃至沉淪的另一面。於是能夠寬容薛蟠的粗鄙、賈環的扭曲,也更加珍惜平兒的純善、劉姥姥的仗義。

蔣勳說,世界文學名著中很少有一本書,像《紅樓夢》,可以包容每一個書中即使最卑微的角色。這些高尚的、卑微的角色拼拼湊湊,就是曾經的、現在的、將來的我們。《紅樓夢》,讓我們不斷看到“自己”,遇到“自己”,進而學會善待“自己”,改變自己。


結語:套用本·瓊生致敬莎士比亞的那句話,《紅樓夢》不屬於任何一個時代,它屬於千秋萬代。所以,無論古人還是今人,只要能夠從它的精神裡汲取養分和靈光,讓自己的生命煥發出光彩,怎麼讀都是正確的!


紅樓故事會


我高中理科,大學的時候看的紅樓夢,看了很多遍,然後,學校圖書館的紅學相關的書也看了不少。王崑崙,王國維,胡適,周汝昌,蔡義江,馮其庸,等等等等,都讀了。題主說的現象確實存在,而且,不僅存在於所謂的索引派中,很多所謂的考證派也是,扯了很多有的沒的。還有當時比較火的解讀,之前一點點時間,比如劉心武,哎,個人以為,他是在胡說八道。然後,就是出書的,當年比較火的土默熱,看過一些,乍一看,貌似有道理,一回想,也是扯淡。還有一本,紅樓疑案,記得裡面有個觀點特別有意思,紅樓夢是曹雪芹替父作傳。哎,真是醉了。還有就是近些年的,蔣勳,白先勇。也確實開拓了我讀紅樓的角度。還讀過索引派的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有一段話特別有意思,是序裡面的,大意就是,王國維先生評的紅樓,大家風範,嚴謹。而其他人的讀紅樓,叫三姑六婆似的讀紅樓,評紅樓。當然我也並不贊同三姑六婆的這種說法。

紅樓確實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很多細節方面,讀了一些評論之後,才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但是,記不住,再讀紅樓,跟一開始讀,差別就是,出來的人物,性格,命運,言談舉止等等,很熟悉了。尤其,前五回,從開始的突兀,中間逐步熟悉,到現在的感概,讚歎。但是,讀到裡面的場景情節,依舊身臨其境,如見如聞之感跟當時初看差別並不大。還有就是讀的出64,67兩回真的不是作者原筆,等等。

讀紅樓,我現在看來,別人愛怎麼評怎麼評。我自己讀自己的,置身其中,不自覺的被王熙鳳的笑話逗樂。不自覺的看到寶玉視若珍寶的北靜王的手串,送給黛玉,黛玉冷冷一句,什麼臭男人拿過的。遂置地不取。為痴情男們一笑。等等等等~~~~

我讀我的,你評你的~~~~


若谷無聲


嚴重同意問主觀點。紅學界流行的幾大家,比如周汝昌大師,各方面都有成績,對紅樓用功頗深,講情講史都有涉獵,但員外認為周老並沒讀懂紅樓,主旨是講什麼沒搞清楚,象《枉凝眉》就解到湘雲身上去了,懂了就不會出現這樣嚴重的錯誤。劉心武老師緊隨其後,得出可卿為公主的結論,明顯不對呀。可卿喻象員外剛寫過一點,張友士為她診病,這都是象,不是野史人物呀。

再如臺灣的蔣勳先生,解紅從美學和佛學角度,大灌心靈雞湯,不會解處就講心靈孤獨,只是讀者的體會而已,並不契合紅樓主旨。從去年各平臺不知受誰影響,強推他的作品,有眾多跟風者,實際也沒讀懂,他講的情並不是《紅樓夢》中的情,因文中"情"是丹道中的性情的情,典型的會錯意了。再如白先勇先生,其書厚厚的,但也是不知所云。

再如網上草根賴磚家為代表的,講清朝野史,這麼一個皇帝阿哥,那麼一個太后皇后,脫離了文本解讀,捕風捉雨,完全是臆想。員外講,有本事,拿出文本,一段一段講,看能講出什麼史!還有君雅倩侃紅樓,屏山語紅樓,少讀紅樓,與心幽歡等等,有的扯得重,有的扯得輕,掐頭去尾,美其名曰紅學,實際都脫離了文本,欺騙讀者而已。

至於員外的觀點,只能感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置野藤中″了。


十八員外


今人讀《紅樓夢》,好象拔絲山藥,扯的無邊無際,只有一根細絲相連。

能說出這句話的,是個天才。

不過不只是今人,自從《紅樓夢》成書後,就有各種解釋,各種續書,對作者的各種探究和對原型的各種猜想,乾隆皇帝就是第一人。

但紅學的出現,和拔出的各種絲,不管是索隱派也好,考證派也罷,還有各種續作,各種猜想,其實踏下心來看,都可以看出作者獨具的匠心,如果確實是《紅樓夢》研究者,也可以擦出碰撞的火花。

但可惜只有那麼一絲絲。

作為普通讀者,不用那麼費力,我們還是隻吃那塊山藥吧。

《紅樓夢》文本給我們的營養已經是夠我們受用一生了,我們可以從中瞭解封建社會,從中瞭解那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看到活生生的人物,詩詞、文章、建築、食品,可看的東西太多了。

所以我無視那拔出來的絲的美麗閃光,只吃其中那美味的山藥。


旁觀者嵐


讀《紅樓夢》,我也是年輕的時候讀過,現在也都忘記了。我們大家愛讀《紅樓夢》,就是因為曹雪芹寫的有血有肉,各個景色,故事情節,及人物的個性都描繪的如臨其境,林戴玉的揉情病弱身體,和聰明才智。賈寶玉的美貌惜玉的性格。王熙鳳的雙面人生,薛寶釵對寶玉的愛意和失落感。現在拍的《紅樓夢》場景也都是按照作者曹雪芹的筆畫溝拉出來的。可見曹雪芹用功之處是何等高超絕筆。讀起來愛不失手,越看越想看,要說讀《紅樓夢》如吃拔絲土豆,絲絲縷縷扣人心絃。也不為過。








愛國40335


這個問題提的很有意思。

自從《石頭記》問世以來,不知迷倒多少“紅學家”,他們窮一生之力尋根問底、廣徵博引,前翻五百年、後測五百載,似乎世界上每件事都跟《紅樓夢》有關。道聽途說、牽強附會、撲風捉影。從垂髫總角到齒落髮稀,鑽了幾十年故紙堆,也沒活明白,最後在紅樓“夢”中醉生夢死,沒給社會留下任何精神和財富。

英美聯軍攻佔京城,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肆虐故宮,燒殺搶掠;甲午之役,北洋艦隊毀於倭奴,老夫子們還唸唸有詞地痴迷在“大觀園”中。

曰本人佔領關東,攻取北平,引馬上海,血洗南京,危及重慶,中華民族瀕臨亡國滅種之際,紅學家們也沒忘記悲悲慼慼地念叨《葬花吟》,真是“花落人亡兩不知”。

二戰期間,歐、美、東洋研究的是現代戰爭,先進工業,創新科技,富國強兵,中國仍有很多人熱衷於女媧剩下的一塊石頭和旁邊長著的一棵青草,在列強環伺中,“義勇軍進行曲”高亢聲中搖頭晃腦地談論“真事隱”、“假語存”,豈不悲哀?

先烈們付出生命,保住江山。

學者們呼喚著民族的出路。

錢學森留下“兩彈一星”,為中華民族打造了鋼鐵長城。

袁隆平研製出高產水稻,為全人類解決溫飽做出偉大貢獻。

“紅學家”們留下了什麼?無非是浩若煙海的廢紙,無邊無際的問號。


古鏡5


你好,我認為您這個問題裡說這句話的人這樣說挺有才的,不過我並不認同這句話。下面就從我的角度來說說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吧。

通常讀一本書都會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樣的現象,而《紅樓夢》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戶曉,自然呈現的觀點就會更多,解讀的角度自然也會更多。對於題主這裡所說的應該是專門研究《紅樓夢》的紅學裡的人,自然是要考慮方方面面的更多,但如果說這些人是在牽強附會,譁眾取寵這可就是亂戴帽子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的《紅樓夢》不是被評為世界十大難讀名著之首嗎,所以讀的人都很少,他們的解讀由何而來的譁眾取寵呢?

要說起來《紅樓夢》的難讀,就不得不從其中的詩詞多說起,詩詞文化雖然我們不陌生但要讀懂卻很難,而解讀的人對詩詞掌握的程度也本就參差不齊,但要放到《紅樓夢》具體的情節相連,對詩詞的意思還是能懂的,所以說牽強附會就有點過了,因為詩詞不懂可以查資料學懂啊,我們的想象力也挺豐富的嘛。

至於說的天花亂墜個人到是沒太覺著,解讀人的文學知識肯定多嘛,想露一下自己的文學自然也就會讓有些人有天花亂墜的感覺嘛。離題萬里呢,這就更誇張了,畢竟怎麼樣也不可能會脫離《紅樓夢》本身的意義去說嘛。

《紅樓夢》紅學的流派很多,哪個解讀隨自己的心意就聽哪個的嘛,沒必要說哪個說的不對,爭個高下,讀書讓自己開心就好,解讀的解讀的開心就好,畢竟平常人還有說《紅樓夢》三觀不正氣的人看不下去呢,解讀者們至少說其氣人是符合社會生活的,所以相比起來紅學的人還是挺高大上的嘛,也解讀著誤區。所以我認為題主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因為一定程度上文學的解讀需要文學性的解讀者。


文化知識趣味談


看到這個問題我不禁笑了。題主的比喻既恰當又形象,我也有這種看法。好多關於《紅樓夢》的文章存在著憑空臆想、過度解讀的現象。任何論點都應該有論據支撐,文本也好,伏筆也好,脂批也好,總要有所依據吧?可是我看到不少觀點真的是過於牽強了。扯來扯去,就剩下人物的名字是《紅樓夢》中的,就像撥絲山藥的那根絲一樣,一線相懸。拔絲山藥拔出的絲千絲萬縷,我們來捋一捋這些“絲線”。

紅學名家的“絲線”

紅學大家的很多觀點論證縝密,我心有慼慼。但也有部分觀點不敢苟同。

一、周汝昌先生和劉心武先生獨闢蹊徑,認為紅樓夢曲“枉凝眉”中的“閬苑仙葩”是史湘雲,“美玉無瑕”是妙玉。曹雪芹寫的是“釵黛合一”,所以黛玉寶釵共用一首判詞。紅樓夢曲用寶玉的口氣感嘆,“終身誤”又是黛、釵一起,“枉凝眉”則是說寶玉黛玉有緣無分,只落得空牽掛。這些都是從字面看出的東西。如果說“枉凝眉”中的“閬苑仙葩”是史湘雲,“美玉無瑕”是妙玉,那麼“樂中悲”和“世難容”是指誰呢?湘雲和妙玉還沒那麼重的分量各佔兩首曲子。

二、劉心武先生的“秦學”。劉心武先生在百家講壇“揭秘紅樓夢”講座很受歡迎,我也很是追捧,還買了實體書。但對他的“秦學”有微詞。從秦可卿的臥室佈置解讀出她是廢太子胤礽的女兒,從“張友士診病”解讀出“日派”“月派”的政治鬥爭,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草根紅學的解讀

草根紅學的解讀更是五花八門,生拉硬套。

一、和清廷秘史聯繫在一起。有“磚家”指通靈寶玉代表皇權,續文中通靈寶玉的丟失暗示胤礽丟失了皇權,被廢除太子之位。而王夫人為尋找通靈寶玉,不許人隨意進出,就是指胤礽被圈禁。

二、生生能找尋出賈敬“扒灰”來。寧國府的老僕焦大罵“扒灰的扒灰”,從文中賈珍的種種超出常理的表現,還有秦可卿的判詞、“紅樓夢”曲,畸笏叟的批語,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扒灰”的人是賈珍。但有的作者竟然也找出賈敬“扒灰”的“證據”來,所謂的證據是尤氏“悲痛欲絕”。但是在文中我卻沒找出尤氏悲痛欲絕的描寫,聞聽賈敬暴亡,

尤氏一聞此言,又見賈珍父子並賈璉等皆不在家,一時竟沒個著已的男子來,未免忙了。

她只是感覺無人做主,有點著急。然後自己就有條不紊的把事安排妥當了,沒見有什麼感情上的波動。

三、還有說黛玉就是妙玉,妙玉就是黛玉,兩玉為一體的兩分身。誠然,黛玉、妙玉有相同點:孤標傲世,目下無塵,才華橫溢,但曹雪芹寫這兩個人物有不同的意義,怎能因為性格有所重合是為一人呢?脂硯齋批語不止一次評論曹雪芹的筆是“無一筆寫一人”,“無一閒筆,無一閒人”。

曹雪芹聽了這些論斷大概也會樹大拇指:“原來我是這個意思呀!我自己也沒想到。”

我看了“旁觀者嵐”老師的回答,有一句話說的好,讓我們無視這塊“拔絲山藥”拔出的光怪陸離的絲,只好好吃美味的山藥吧!


淡看雲起


這個問題提的好,我很贊同!本人是《紅樓夢》萬千讀者之一。從17歲開始閱《石頭記》至現代印《紅樓夢》,己閱歷四十多年,一百餘遍至多,並私著有《我的紅樓夢注評》一書。因為處於對《紅樓夢》鉅著的敬仰欽佩,對其包羅萬象的妙述,至奧至深的文化底蘊,令人至今仍未敢隨心所欲的發表一知半解!可是回望人間紅樓"大師"續雕,簡直多如牛毛,可謂″百花齊放、百鳥爭鳴"令人目不瑕接,難以適從!可以說是群雄逐鹿,百狼撕肉,讓人心驚膽擅!而且這些續者僧說僧有理,堅守、固執,容不得他人半點置疑。尤其是網絡發達的今天,寡人快搜,點得一知半解,拿來炫耀,點贊即得意仰揚(洋洋),置疑反遭痛斥!″君"說紅樓大結局,″帝"曰紅樓人蹤影,又可謂五花八門,淋雨和泥。不但紅書如此,紅劇、紅網、紅戲,但凡紅,都及涉獵!我謂《紅》學大師:你有多少憑據來推理,來"蓋棺定論"?定論中又有幾分自信?如果僅僅是臆想推測,還不如潛心閱讀,認真研究!何必嗶眾取寵?我敬《紅樓夢》是一部歷史鉅著,實再是不能讀不懂而去妄議!更不能接受對曹先生本意的抵毀!諸位紅學高師,愚人憤文,多加眷顧,歡迎評論!"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糸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君臨天下102102459


吾贊同員外先生的論點,如果紅樓夢淺讀敷衍只能懂皮毛。讀懂四大家族的人物關係,以及四大家族興衰起因不難。主要是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為主線,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矛盾腐敗和墮落。但是,難就難在諸多人物一顰一笑內心活動,其附近的花開葉動竹影枝搖,所有一切都襯托和影響人物的喜怒哀樂。吾才疏學淺,不敢評點紅學大家,若論我覺得哪位大師懂得紅學,我倒是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情有獨鍾。王先生的作曲不是簡單的泣腔哭調,而是根據整個主題段落節點。設計與人物嚴絲合縫的慢低迭起高潮回味,因故,每當主題曲和插曲優美動情歌聲響起,令人感慨萬千又肝腸寸斷得熱淚盈眶。87版紅樓夢成為不可逾越的經典,與王老師的作曲錦上添花緊密相連。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