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又有一個藥物,可能用於治療新冠病毒感染

2月4日,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發表了武漢病毒所等研究單位的一項研究,表明 Remdesivir (瑞德西韋) 和氯喹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有體外抑制活性 [1]。

好消息:又有一個藥物,可能用於治療新冠病毒感染

怎麼看這個研究呢?

1.這是一個嚴謹的實驗


先截圖看一下,這個體外實驗不只是測試了瑞德西韋和氯喹,還測試了其他5種候選藥物。

好消息:又有一個藥物,可能用於治療新冠病毒感染

(數據來自文獻1)

先不說這些藥物的效果如何,這個實驗確實是一個嚴謹的實驗該有的樣子。

首先,對每種候選藥物,都顯示了在不同濃度時的抑制活性。

這個結果顯示出來的是一條劑量曲線,從這個曲線上,可以看出藥物的半抑制濃度。

從數據看出,瑞德西韋的半抑制濃度是0.77 uM, 氯喹的半抑制濃度是1.13 uM。這個數值越低越好,說明只要很低的濃度,藥物就能達到抑制效果。

體外實驗為什麼一定要說半抑制濃度?因為可以通過比較這個數值,判斷看一個藥物的活性是不是會比其他藥物更好。

其次,這個體外實驗的研究,還比較了各個藥物的細胞毒性。瑞德西韋和氯喹都要在高於100uM 的濃度,才能看到細胞毒性。半抑制濃度和細胞毒性之間的差距越大,藥物的安全性就越高。

希望各家媒體、自媒體的小編們都能學習一下,不要再使用“<strong>XX藥物在XX濃度抑制病毒達XX倍”那樣的話術,吃瓜群眾可能聽得比較嗨,反正大家都不求甚解,但是明白人會聽得一臉懵b。


2.瑞德西韋和氯喹的效果確實要比其他藥物好


從半抑制濃度上看,瑞德西韋和氯喹的效果確實要比其他候選藥物好。

而且關鍵的是,這個半抑制濃度在體內是可以達到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比如說某種天然化合物,抗病毒也有體外活性實驗的數據,然後一細問,發現半抑制濃度是200 uM ,這個就比較尷尬了,因為體內不太容易達到這個濃度。

再比如說,現在都知道75%的酒精可以殺死冠狀病毒,為什麼酒精不能作為一個抗病毒的藥物呢?因為服用酒精之後,還沒等到體內達到75%的濃度,人就已經酒精中毒了。

好消息:又有一個藥物,可能用於治療新冠病毒感染

所以,假設有人說:75%的酒精可以殺死病毒1000倍,你覺得這有意思嗎?

前幾天有人說雙黃連有抗病毒活性,據說也是有體外活性結果的。但是這個數據一直還沒有看到。

現在跟2019-nCoV病毒有關的研究,發表都挺快,希望雙黃連的體外結果,也儘快出來走幾步看看。

瑞德西韋是吉利德的在研藥物,之前並不是為新冠病毒開發的,但是發現對SARS病毒、MERS病毒有抑制作用,所以推測對新冠病毒也會有用。目前瑞德西韋已經在美國第一例新型肺炎身上試用,在中國的3期臨床試驗已經開始。雖然還沒法確切知道瑞德西韋對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療效果,但是有人已經把這個藥物的英文名字(Remdesivir)音譯成了“人民的希望”。

所以,看到“人民的希望”的體外活性數據,是毫不奇怪的,也證實了之前通過病毒同源性對其抗病毒活性所做的推測。

氯喹的活性雖然比“人民的希望”弱一點,但是也在同一個數量級,也算不錯了。


3.氯喹能成為一個抗病毒藥物嗎?


當然也應該認識到,雖然氯喹的活性不錯,但是目前只是一個體外實驗的結果。到底氯喹是否能作為藥物來治療新冠病毒感染呢?這必須要通過正規的臨床試驗來驗證。

其實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經發現氯喹有抑制SARS病毒的體外活性,所觀察到的半抑制活性與對新冠病毒的相接近 [2]。氯喹的一個作用機制,是改變病毒受體ACE2的糖基化,從而影響病毒侵入細胞。但是,之前沒有將氯喹用於治療“非典”的報道。

從作用機制上,氯喹與“人民的希望”的希望完全不一樣。對於抗病毒來說,多有幾個機制不同的藥物,保險係數就越大。

可以預計的是,將很快會有臨床試驗,來評估氯喹對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療效果。

而且作為一個沒有專利保護的藥物,氯喹的價格相對會比較便宜。如果臨床試驗能坐實對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療效果,那將真正是一個很好的消息。


好消息:又有一個藥物,可能用於治療新冠病毒感染


但是必須順便提醒一下:氯喹是一個治療瘧疾的藥物,雖然不良反應較少,但也還是有的。根據藥物說明書,口服後一般可能出現的反應有:


頭昏、頭痛、眼花、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皮膚瘙癢、皮疹、耳鳴、煩躁等。反應大多較輕,停藥後可自行消失。


千萬不要搶購氯喹,目前還不確定在臨床上抗病毒是否確實有效。


總結一下:

氯喹是不是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希望?從體外實驗數據上看,是!

氯喹能不能用於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療?有待嚴格的臨床試驗來驗證。

希望儘早開展氯喹的臨床試驗。

好消息:又有一個藥物,可能用於治療新冠病毒感染


參考文獻:

1. Wang, M., et al., Remdesivir and chloroquine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recently emerged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 vitro. Cell Research, 2020.

2. Keyaerts, E., et al., In vitro inhibition of severe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by chloroquine. Biochem Biophys ResCommun, 2004. 323(1): p. 264-8.

(作者:張洪濤,筆名“一節生薑”。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研究副教授,研究領域:癌症的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著有科普讀物:《吃什麼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可以談最前沿的醫學研究,也可以講最通俗的故事。僅提供科普知識,具體診斷和治療方案,請相信正規三甲專科醫院的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