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賣不出去!是什麼造成這樣的困境?

新大風歌


我是西安周至的,家裡周圍親戚朋友種植獼猴桃也有十幾年了,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獼猴桃,原產於中國秦巴山區,因獼猴喜食之,故名"獼猴桃",因全身毛絨絨,老家秦嶺地區人民土話叫它"毛桃"。

獼猴桃怎麼為世人所熟悉呢? 20世紀初,新西蘭人在秦嶺山區中發現了這種奇特的野果,於是引進國內繁殖,取名奇異果(kiwi fruit),並不斷培育出好吃美味的新品種,如海沃德。因獼猴桃營養豐富,口感酸甜、味道鮮美,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氨基酸、果糖,以及鉀、鈣、鎂、硒、鐵、鋅等微量元素,有美容養顏、促進消化、降低膽固醇、防癌抑腫瘤、增強體質的功效,故號稱水果之王。漸漸地,奇異果便為人所知。

國內大概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大力培育獼猴桃新品種,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高科技技術,秦嶺北麓的陝西西安周至最先發展獼猴桃。到現在,周至縣全縣種植獼猴桃四十多萬畝,年產鮮果五十多萬噸,獼猴桃產業已成為全縣的第一大產業。周至縣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獲得了獼猴桃國家地理認證產品,周邊的地區如眉縣,武功縣等現在也大規模種植了獼猴桃,可能秦嶺地區是野生獼猴桃原產地,所以果子品質都很好,總的來說,周至探索了幾十年,走的彎路多,種植老品種較多,如秦美。眉縣武功等後來者走了近道,種植了大量的新品種,幾個地方互相不服氣,都號稱中國獼猴桃之鄉。最近幾年一批新品種獼猴桃在陝西廣泛種植,如翠香、徐香、瑞玉、金福等,都很不錯。

因為前些年獼猴桃市場的火熱,有巨大的經濟效益,農民、經銷商都賺了錢,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開始種植了獼猴桃,如四川、重慶、河南、安徽、湖北、貴州、湖南等,也培養了好多不錯的新品種,如紅陽(四川紅心獼猴桃),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今年好多地方獼猴桃賣不出去,搞冷庫存儲經銷商也說要賠錢,原因分析一下

1.各地都在種植,中國獼猴桃市場似乎走上了當年蘋果市場的老路——產能過剩。中國的農業好像一直這樣子,一種東西賣的好了,大家一窩蜂都種植,缺乏長遠的統一規劃。

2.獼猴桃畢竟作為小眾水果,也可能是因為吃著不方便吧,獼猴桃消費量小,比不上蘋果、橘子,香蕉這些。

3.這些年,電商瘋狂發展,九十月份,周至、眉縣、武功幾個獼猴桃主產縣的快遞業務,據說都被獼猴桃搞癱瘓了,相比於低價批發出去,農戶更樂於在網上自己銷售,這樣賺的稍多。還有拼多多的助農政策,在網上走了很大的量,打著新鮮的招牌,而且相對於超市還便宜,吃著真香。

4.電商的衝擊,加上運輸、房租攤位成本上升,傳統的線下銷售市場越發低迷,而大量的獼猴桃其實往往是收購商拉走的,他們不賺錢,沒有多少人去冒險收購。

5.獼猴桃市場發展躲不過去的坎,是膨大劑的使用,政府也在打擊這種行為,但市場就是喜歡大的果子,難免就屢禁不止,這也是很多人反感國產獼猴桃的主要原因。

希望國內的獼猴桃產業好好發展,打敗新西蘭,國產加油💪


ZY小小趙


今年的獼猴桃普遍出現了賣難的情況,讓很多種植戶感到措手不及,我們家在陝西省咸陽市武功縣,我舅家種的海沃德獼猴桃剛開始就沒有人收購,後來好不容易盼來客商,售價僅0.8元/斤,而往年的價格在2.5元/斤,價格整整跌了三分之二;徐香的收購價在2.5元/斤左右,整整掉了1元多,是什麼造成這樣的困境?


1、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

由於前幾年獼猴桃價格不斷走高,經濟效益突出,近幾年獼猴桃產能得到了急速擴張,獼猴桃種植已經在全國瘋狂蔓延,陝西,四川,山東,江西,貴州,浙江,河南,雲南等數十個省份都有大面積種植。

根據一組數據顯示,我國獼猴桃種植面積從2011年的150萬畝,2018年已經增長到了264萬畝,目前還在不斷增長中,市場供需矛盾也在不斷加大。



2、進出口懸殊大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國,也是最大的獼猴桃消費市場。中國進口獼猴桃主要來自新西蘭、智利和意大利,2016年三國進口量分別為8.71萬噸、2.44萬噸和1.14萬噸,三國佔進口總量的97.50%,總進口量在13萬噸左右。而中國獼猴桃出口的國際市場開拓程度不大,獼猴桃出口一向保持在數千噸的規模,差距懸殊。



3、高品質獼猴桃需求缺口較大

國內獼猴桃雖然種植面積很大,但由於品質達不到要求,大部分只能在中低端徘徊,附加值很低。很多消費者反映,買回去的獼猴桃要不就是生的,不能吃,要不就是等到放軟了,發現成了“一包水”,根本沒辦法吃。整個產業呈現出低端過量、高端不足的現象,目前我們的獼猴桃一級果率不到50%。


4、品種老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消費需求也在發生改變。以前一些很受歡迎的品種,卻在逐漸的被市場淘汰。比如海沃德,它曾經是我國的一個主栽品種,主要特點是產量高、好管理、耐儲存,但隨著獼猴桃新品種的不斷出現,海沃德的優勢也在慢慢減小,它的口感和徐香、翠香根本無法相比;另外隨著科技的發展,氣調庫技術的不斷升級,海沃德的耐儲藏優勢也在減少。今年,陝西收購的客商寥寥無幾,給果農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隨著今年行情下行,意味著我國獼猴桃經過十多年的“野蠻生長”,從無到有,從少到形成一定產業規模,接下來將進入以品質提升為導向的產業發展階段,一定時期內價格會出現兩極分化,不好逐漸被改變淘汰,通過市場的“手”來調節驅動產業良性發展。未來能否種出好果子才是能否賺錢的關鍵。


大農圈


我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我們這裡就開始種獼猴桃了,我家的樹到現在至少也有三十年的樹齡了,從剛開始的老品種“秦美”到現在改良過得好多品種有:亞特,紅陽,海沃德,徐香,翠香,秦翠,西選,瑞玉等等。獼猴桃是我們這裡的支柱產業,而且也是讓我們這裡的人一天天的富裕起來了。我們這裡的果樹都喝的是黑河下來的水,算是山泉了,而且土質也很適合獼猴桃,而且過去種植獼猴桃的地方也不是很多,所以我們這裡的果子基本是不愁賣的。直到這兩年好多地方都開始大面積種植了,就是我們的果子質量再好也是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啊!


金周至奇異果


賣不出去還是品種不好,口感不好吧,我們這的獼猴桃八月十五那時候一般的賣到五元一斤,有比較甜一點的賣到八元一斤,銷量不錯,我兄弟媳婦是微商上賣獼猴桃的,都是當天早上採摘,當天都能賣完的,八月十五前後賣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在微商上賣這個已經三年了,銷量都很不錯,賣的這麼好的原因還是本身獼猴桃本身品種好,口感好,不好吃的東西就是你在會宣傳,當時賣出去可以,以後不會有回頭客的,她已經賣了三年,一直保持這麼好的銷量,說明東西還是好吃,質量還是有保證的。


願你滾到天邊


大家好!我是新妍的爸,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獼猴桃賣不出去,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困境?原因很多,我來給大夥分析分析。

首先是食品安全的問題,這幾年時不時爆出,獼猴桃噴灑膨大劑,果子是看著比以前大了,好看了,產量也高了。可是口感呢?再也吃不到香甜可口,果香四溢的獼猴桃了。口感不好了,食品不安全了,還能賣出去嗎?這無疑是殺雞取卵。

其次就是,收購客商為了方便運輸,果子沒有成熟就開始收購,沒有成熟的果子,通過放熟能好吃嗎?不好吃,還能好賣嗎?當然不會好賣。

再就是供應需求不協調,供應大於需求,前幾年獼猴桃種植戶賺錢了,大家跟風種植,現在供大於求,不好賣了不說,價格也低了。

希望我分析的可以幫到你,謝謝。


新妍的爸


今年獼猴桃賣不出去,是什麼造成這樣的困境?我曾在《今日頭條》發表過一篇文章,《蘋果滯銷、獼猴桃滯銷,水果今年得罪了誰》,對獼猴桃的滯銷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現提煉總結如下:

盲目種植,造成產大於銷

全國獼猴桃過去,主要有五大產區,大別山產區:以河南的伏牛山、桐柏山為主;陝西秦嶺北麓產區:以西安市周至縣、寶雞市眉縣、咸陽市武功縣為主;貴州高原及湖南西部產區;廣東河源和平縣產區;四川西北地區及湖北西南產區。周至縣、眉縣、四川蒼溪縣因盛產獼猴桃成為名副其實的獼猴桃之鄉,三地獼猴桃種植面積共百萬畝。其它地區獼猴桃種植面積不足100萬畝。2016年,我國獼猴桃產量237萬噸,陝西佔131萬噸,河南佔49萬噸,四川佔22萬噸。隨後,獼猴桃栽種進入了井噴式發展,很多非宜產區也盲目推廣發展獼猴桃產業。以陝西為例,渭南、漢中近幾年相繼發展了百萬畝,今年進入盛果期,產量暴漲產能過剩。過剩的產量,良莠不齊的品質衝擊著獼猴桃市場,給本就脆弱、剛剛起步的市場帶來了混亂,造成獼猴桃滯銷。

市場培育不完善。

目前,我國水果市場培育不完善,特別是連接農村與城市的,農貿市場的准入制度不完善,有些城市設置了這樣那樣的限制措施,更有甚者是有的地方取締了農貿市場。果農的產品進入不了大眾視野。反觀大型連鎖超市,清一色的進口高端水果。市場的奇型發展,阻斷了親民水果同大眾消費者的見面,加劇了今年獼猴桃滯銷。同時,獼猴桃的深加工項目太少,高附加值不足,導致大量次等水果腐爛。

獼猴桃未贏得我國中高端消費者的信任。

我國的獼猴桃種植起步不久,技術、設備、口碑沒辦法同進口獼猴桃相比。再加之大眾對國產中、高端獼猴桃沒有信任感,高端進口增長,無凝對國內中、高端獼猴桃市場是雪上加霜。低端市場,受大批中、高端進口獼猴桃的擠壓,原本在國內還有銷路佔有市場份額的低端獼猴桃,被迫自降身價另尋出路。目前我國獼猴桃產量佔到世界獼猴桃總量的70%,出口僅佔千分之一。反觀新西蘭、智利、意大利,成為我國進口獼猴桃的主要來源國,三國進口總量每年達10多萬噸,佔居著中國獼猴桃高端市場。為此,我國獼猴桃種植任重而道遠,向中、高端市場發展。

這就是我對此問題的理解和認識。


渭水河畔


今年不光是獼猴桃,其他的水果行情也不是太好,很多水果看似產量比較高,但實際上並沒有太多的經濟收入。比如說柚子,往年一斤能賣出1.5元,但到了今年卻只有幾毛錢,就算這樣還很難賣出去。紅肖梨也不好賣,以往一斤在1.5-2元左右,今年卻跌到了幾毛,果農也是煩惱不已。

獼猴桃的收購價確實不是太高,在過去一斤賣到了2元,但今年也只是6-8毛一斤,這讓果農們的損失慘重,那麼為何會造成這種困境呢?

1、提前採摘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困惑,將獼猴桃買回家之後,發現它非常的硬,吃起來比較酸澀,只能將其放置一段時間才行,但商家的提前採摘已經影響了口感,就算是軟化了吃起來也不是太好吃。記得我有一次購買獼猴桃,將其放了一個月還是硬的,這讓我大吃一驚。

對於收購商來說,他們害怕獼猴桃會快速的腐爛,每次都會在7分熟時採收,將其賣出去,這樣就可以減少損失,但實際上卻傷害了消費者,這種做法顯然是不科學的。

2、產量增加

獼猴桃的賣價比較高,別看收購價不高,但到了市場中卻是高價,很多人也會進行購買品嚐,這樣就能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因此在近年來的栽種面積也在不斷擴大,很多地方的果農都在種植,在2011年是150萬畝,不過去年已經翻漲到了164萬畝,在這種情況下產量逐年增加,而今年的天氣比較好,獼猴桃處於高產狀態,結果影響了整個市場。

而我國的獼猴桃產量是高,但實際上品質卻不是太好,很多人都會買上那些酸澀的果品,吃起來很糟心,大家陸續的也不會再購買了。

說到底還是要提高品質,尋找市場的銷路,大家怎麼看呢?


惠農圈


獼猴桃賣不出去!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困境呢?我認為,除了獼猴桃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在增加的因素外,主要還是獼猴桃的經營難度大所引發的商販們不想經營,消費者又不想購買的原因。



一,最近幾年,獼猴桃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呈持續增加的態勢。

二,但是,因為獼猴桃的特殊性質,致使它的經營難度比別的水果要大得多。因為,大家都知道,味道好的獼猴桃必須是成熟後的獼猴桃,但是獼猴桃一旦成熟,它就會變軟;如果等獼猴桃自然成熟變軟後,就會讓它在包裝、運輸和營銷環節帶來巨大的損耗和風險,所以,市場上的商販們大都不想去經營它;就算有些經營它的商販,也都是在售買處於半生不熟狀態下的獼猴桃。

三,當然,售賣這種半生不熟狀態下的獼猴桃,可能會對商販們有利,但是對於消費者們來說,可能就會產生諸多的影響:1,食用上的麻煩,因為買不熟的獼猴桃不能即食,還要花心思將它人工催熟;2,自然成熟度低的獼猴桃,就算可以經過人工催熟,也會嚴重影響它的天然口感;3,因為獼猴桃的經營難度大,損耗率高,所以在產地可能只要幾毛錢一斤的獼猴桃,在市場上可能都要賣到超過十倍價錢的幾塊錢一斤,讓消費者們付出更多的錢。

當消費者們花出高價錢買到的卻是一些不能即食、還要經過自己催熟加工、味道還不怎麼樣的獼猴桃的時候,肯定就再也不想去第二次購買它了。

所以現在市場上的獼猴桃因為:產量出現增加;商販們不想經營;消費者不想購買;等三重因素的影響下,許多獼猴桃確實都處於賣不出去的困境之中。……至於要怎樣來破解這個困局,就只好依靠大家來出謀獻策了!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呢?歡迎暢所欲言哦!


知足常樂1284922


2019年對於獼猴桃來說,是一個豐產不豐收的年份,“賣難”問題凸顯,嚴重打擊了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靜心思考,既有天災,也有“人禍”,有長期積累問題的爆發,有年度突發的“特色”問題,分析如下:

一、市場培育不定情況下,盲目擴產,造成表面的“供大於求”。

近十幾年來,我國獼猴桃規模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產業大發展的同時,對獼猴桃市場培育努力不足,是獼猴桃賣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多雨天災

2019年陝西獼猴桃主產區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多雨氣候。有收購商發現,雨前未採收完的同一塊地,下兩天雨後,其後採下的同一塊地的果實,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下降2%之多。因此,多雨天氣,嚴重劣化了品質。因此,雨後搶採實際上是在可溶性固形物最低時候採回了果實,品質差,自然抑制獼猴桃消費。正確做法,多雨情況下,適合採摘時間內,應該在持續天睛或下次下雨前,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儘可能高時採收。

三、恐慌銷售,集中上市,品質良莠不齊。

從陝西獼猴桃品種來看,翠香成熟早,品質好,是給獼猴桃“長臉”的品種。翠香一般成熟期在9月,但由於趕節日銷售的“中國特色”,誘使翠香果農一般都在中秋節前採收。反而在大部分年份採收偏遲,也由於趕節銷售等因素,接下來徐香等中晚熟品種卻早採蜂擁上市,造成集中上市傾銷。實際上,徐香、優華等品種,正常的成熟時期是10月上旬。

2019年面對可能的賣難局面,果農更是恐慌上市,從採果現場看,大部分果實都未變色,嚴重早採的果實,無品質可言。

集中上市,加之早採劣質,加劇了“賣難”。總之,追究深層原因,都歸結到了果實品質問題,而這正是國內獼猴桃產業,特別是果農最不看重的環節。

因此,不深刻反思,靜不下心,產業無法可持續、健康發展。

可以預見,獼猴桃產業將進入幾年的“洗牌”時期。





燕飛走鄉村


最近幾年經常在網上看到這裡的蔬菜滯銷了,哪裡的水果滯銷了賣不出去了,都爛在地裡了。讓人感覺不知道是真是假,也可能真的是滯銷了但是不可能賣不出去而是有些人不想便宜賣吧了!

今年我們陝西的獼猴桃也不好過,由於從草莓到櫻桃再到油桃價格一直不高,比往年低多了人們就預感到今年的獼猴桃價格不會高到哪去。果不其然獼猴桃價格大跳水,尤其是海沃德只賣到往年的三分之一跌破一元大關,這一時讓農民難以接受,不算人工肥料,澆地,套袋算下來基本上沒掙多少錢,算上人工還要賠錢,你說農民的心裡咋能接受。今年獼猴桃價格低也可能有幾個原因。

首先今年獼猴桃主產區基本都是大年,產量都有很大的提高而且自然災害較少未對產量造成影響,還有就是正直獼猴桃銷售旺季陝西,四川主產區連續天雨影響錯過最佳上市時期。最近幾年一些不良電商用次果充好果破壞獼猴桃市場讓人們認為獼猴桃味道差,難吃個頭小對獼猴桃失去信心。還有果農對市場把握不足盲目擴大產量導致供大於求,果品品質下降價格一路走低。

要改變這樣的問題,我們要改良獼猴桃品種培育優質獼猴桃品種,有目的性的提高產量,不能看別人幹嘛你就幹嘛。以市場為導向種植獼猴桃,多渠道銷售直接對接超市和終端銷售降低銷售環節的價格讓利消費者。還有就是優質獼猴桃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是同行業最高的價格,所以我們果農要從獼猴桃的品質入手好貨比定會有好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