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刚下苗游塘有问题吗?

梁润林3


对虾刚下苗游塘有问题吗?

现在又到了一年的春季,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从事水产养殖的朋友来说,进入春季之后又要陆续开始放苗种到池塘里去养了,一些温度高的地方现在已放苗,特别是对虾养殖中普通放苗都比较早,但是你所说的对虾塘刚下苗出现游塘有没有问题呢?

对于这一问题踏火个人建议是要分开来看,正常情况下我们将虾苗下塘之后,前面几天因环境改变,这时虾苗会在塘边到处游动,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一般等两天之后只要虾苗适应的水体环境之后会恢复正常。如果很严重的话,可以在下苗之前或是下苗之后也行,在塘里用一些多维或VC之类的抗应激的药物,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另外有时虾苗饿了之后也易出现游塘,这种情况则可以少量喂一些饲料给虾吃。

另外要注意的是刚放下去的苗要注意虾塘里的水质变化,最好是在下苗之前将水质检测一下,主要是看水中的氨氮、PH值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则要先将水调好之后再放苗,要不虾苗更易出现不适而游塘的情况。因虾塘里的水质与苗池里的水质可能有一些偏差,因此在放苗时一定要平衡水温和水质,不要一下子将苗全放到虾塘,这样也会引起虾的不适。

当然也要小心虾出现异常,如果虾苗本身带有病原体的话,通常这些病原体换一个水体之后会快速繁殖起来,但这一过程一般在5天以后,有时虾身上的寄生虫多了之后也有可能出现游塘,因此,若是虾苗在前几天没怎游塘,而放下去一周之后出现游塘则要小心寄生虫。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8180394985002097"} --}

踏火逍遥说鱼


“虾苗一出厂,就不知道能活几天了。”

“虾苗出问题了,是继续养还是赶紧补苗?”

“虾苗选不好,怎么养都没有用。”

对于养殖南美白对虾来说,最先需要考虑的,必然是虾苗。

几乎有半数养虾人都经历过购买虾苗大量死亡的问题,虾苗选不好,一系列的问题必然会接踵而至,虾长不大、虾病太多、成本高、耽误时机、影响价格......

虾苗接连死亡可能是什么原因?

1、虾苗本身的问题

弱苗、病苗、垃圾苗、毒苗。体质差的苗,在苗场可能看着没问题,但是经人工转入新环境,会直接导致死亡。现在市场上虾苗质量相差甚远,挑选很重要。

a、一代苗:进口亲虾产下的后代,特点生长速度快,规格整齐,适应能力强,抗病力强,适合高密度养殖。

b、二代苗和土苗:是商品虾拿去当母虾育出来的虾苗,适应能力弱,抗病力弱,生长慢,料比高,规格大小不一。

该选择什么样的虾苗?

对虾挑选

ps:如果是在当地苗场买苗,可以从打算买苗的苗池取一百尾虾苗放在池塘细网中,分别在24小时和48小时后数一下虾苗的成活率,48h成活率在9成以上就可以购买这批虾苗了。

2、生长环境的问题

清塘、消毒工作做得不到位。清塘消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灭天敌和有害物质。即使是买到了优质的虾苗,如果虾苗的生长环境并不适合生长,那么虾苗依旧无法成活。

清塘消毒不到位的后果:

1、残留杂鱼、泥鳅、蛇、鳝鱼、青蛙、癞蛤蟆等。蛇和鳝鱼会吃虾苗,青蛙等产卵会和虾苗抢饲料。

2、残留细菌,导致虾苗很快生病。

3、水质的问题

肥水没做好。虾苗要想成活,调节水质很重要。虾苗放苗前,因为体质比较弱,对于水质的要求很高。

1、在水体消毒2到3天后,用有机酸解毒。

2、解毒后泼入池塘氨基酸肥和芽孢杆菌或者藻种进行肥水。

肥水的注意事项:

1、少量多次的施肥,避免一次施肥过多造成水体透明度过低,容易倒藻。

2、阴雨天不施肥,晴天施肥,在光照不行的时候施肥导致肥料不会被藻类吸收而沉到池底,污染水质。

3、生物肥为主,化肥要少用。不然会引起氮磷不平衡,易长蓝藻。

4、放苗时机不对。

放苗温度、盐度不对。养虾人都知道,对虾对温度的要求很高,温度骤冷、盐度骤降对虾苗来说是致命的。

放苗注意事项:

1、了解虾苗场和自己的池塘盐度要尽量保持一致

2、在水温20以上再放苗。

虾苗的挑选、清塘消毒、肥水放苗等等一系列工作,如果有一方面做的不到位,对于养虾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这些前期工作如果没做好,影响的将是一批虾的产量,导致的是最直接的血本无归。

而一批虾要想养好,除了前期工作以外,喂养、水质管理更是至关重要,环环相扣,系统学习,做好每个细节,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巴国农旅


对虾的养殖工作过于繁琐,所以有些小细节养殖户很容易去忽视。近几年,从业人士都认为养殖南美白对虾难。

现在已经接近了六月的尾声,由于今年有闰六月,天气及其不稳定,常常都是连续几天的暴雨,很多虾农都反应,暴雨过后,发现很多虾开始游塘,有些会出现红须红尾,有一些虾捞上来会发现肝脏有点发黄。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说说对虾游塘。

红体病、白斑病等都可导致对虾病害性游塘,对症下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养殖户经常会发现对虾游塘现象。诱发对虾游塘的原因很多,例如天气突变、水质恶化、疾病感染、药物中毒等等。

一般来说,对虾游塘可以分为病害性游塘、缺氧性游塘、应激性游塘、中毒性游塘、生理性游塘、饥饿性游塘等六种类型。如果不能准确判断诱发游塘的原因并正确处理,不仅不能有效遏制对虾游塘,反而会加剧对虾应激,甚至造成死亡。现将对虾病害性游塘的判断及处理措施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对虾游塘

由疾病造成的游塘现象,其特征是游塘对虾往往在体表、鳃、肝胰脏、肠胃等组织出现各种典型病理特征。病虾在行动上表现为活动能力弱,游泳缓慢,离群独游。人为进行刺激时,对虾反应迟钝,有的在水面上打转或无定向上下游动,有的匍匐或侧卧池边浅水处,习性异常。这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对虾呼吸机能受损,呼吸受到抑制,导致病虾因缺氧在水表层或池塘四周浅水缓游直至死亡。

判断方法

1、导致对虾游塘的病毒性疾病包括红体病、白斑病、传染性皮下组织坏死病以及黄头病等。目前来说,给养殖户带来危害最大,传染范围最广,损失最惨重的仍是红体病和白斑病。红体病的判断可以依据以下三个条件:第一点看身体发不发红,第二点看肠胃有没有食物,第三点就是看头胸甲容不容易剥离。如果上述三点的症状都具备,那么说明是急性红体病;如果仅符合前两点,说明对虾是慢性红体病;如果仅有第一点症状,则有可能是应激性红体(见后插彩一页图1)。白斑病前期时,斑点很小,跟针尖差不多,肉眼很难判断,必须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到了中后期,剥开头胸甲对着光可以看见梅花状或者圆点状白斑,如果内部还带有黑点,甚至是穿孔的话,那么说明是急性白斑病

2、黑鳃、黄鳃、烂鳃、黑斑、肠炎等细菌性疾病所引发的游塘相对较好判断,根据病虾的鳃部、粪便等异常基本可以诊断;

3、引发虾游塘的寄生虫病最常见的是纤毛虫病,该病前期肉眼较难发现,一般要在显微镜下面观察,严重时肉眼可以在虾游泳足和体表发现黑色纤毛,甚至全身长毛。

还有当暴雨过后,对虾出现游塘的几个原因:

1、环境突变引起对虾应激性游塘

污染的池底易被连续的大风、大雨搅浑,虾池水环境中理化因子变化或毒害因子含量超标,致使大量有益藻类死亡,池水突然变清或虾塘浮游生物组群发生变化(即“倒藻”),水质恶化。

方法:

1、在天气发发生变化时,注入新水,提高虾池水位。

2、在天气急剧变化前,全塘泼洒有机酸或降解重金属等有毒成分和增加水体的通透性。为对虾创造了舒适的环境,然后泼洒抗应激制剂(如“元素“、“乳酸纯菌),增强对虾的抗应激能力,如连续遇到降雨时间过长,可中途泼洒生石灰1—2次,按每亩/米10—12kg使用。

2、缺氧性游塘

在养殖过程中,当水体溶解氧不足时,对虾便会成群结队的浮游到溶氧较多的水面呼吸氧气。此现象为缺氧性游塘﹙俗称“浮头”﹚,缺氧造成的游塘现象出现在各养殖阶段。因池塘养殖密度过高,投饵过量,池水恶化。水色发绿、发红或变黑,在傍晚下雷阵雨极易发生。游池大多发生在凌晨,有时也会在上半夜开始,甚至发生在白天,养殖户可根据水质,天气情况而得以确诊。

方法:

缺氧性游塘时,应打开增氧机增氧;抛洒化学增氧剂;向池内注入新鲜水。浮头期间停止投饵,待氧气状况彻底好转后再投喂。

3、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引起的游塘

正常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氮的含量低于0.1mg/L(淡水)或0.5mg/L(海水),氨氮浓度低于0.2mg/L(淡水)或0.6mg/L(海水)时,对虾能够正常生活,不会造成任何健康损害,但如果超过这个数值会导致对虾体内多种酶活性降低,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丝上皮组织。导致氧气与废物交换不畅和肝功能衰竭,对虾骚动不安,出现爬边(爬沙)现象,甚至在水表层无规律群游或散游。

4、PH不适引起的游塘

PH低于6.5时,对虾呼吸节奏加快,代谢频率增加,同时酸性水能使虾的血液PH下降,血液中氧的分压降低,造成血红蛋白运输氧的功能发生障碍;同样PH值高于9.2时,水体中有害因子毒性增强,对虾肝脏负担过重,排毒不及时导致对虾中毒、窒息死亡。

5、底质恶化引起的游塘

在高密度养虾池养殖中后期,特别是连年养虾又未能彻底清淤的老化虾池,伴着投饵的增多,虾类残饵、粪便和浮游生物尸体不断聚集于池底,导致底质恶化,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等有害指标浓度超标,对虾为了回避恶劣的底质环境而游到水中上层来。此种游塘无明显的规律性,既有群游也有散游,在水面或水中上层都可能存在,严重时会引起对虾大量死亡。

预防措施

1、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底质、水质的调节;

2、定期投喂免疫增强剂、保肝利胆的中草药制剂等。如每隔15天使用维生素C、第七元素等拌料投喂,提高对虾免疫力,增强对虾抗病力;

3、适时进行水体环境消毒,一般用聚维酮碘等消毒剂全池泼洒,杀灭水中或虾体上的病原菌,抑制病原菌滋生。

1、如果判断是急性病毒性疾病,养殖前期建议直接排塘,彻底清塘消毒之后再重新放苗,到了后期就直接干塘卖掉,减少损失;如果是慢性病毒性疾病,可投放1-1.5斤的草鱼或塘虱15-30条/亩(盐度高的区域可投放金鲳、罗非鱼等)吃掉死虾、病虾,然后拌料喂对虾白浊消,连用三天,一般病情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2、细菌性疾病处理思路一般是采用外消内服的方法,最常见的外消产品是二氧化氯;常用的内服产品有弧菌毒消效果会更好;

3、寄生虫病一旦发生,建议采用换水促进对虾蜕壳的方法,没有换水条件的地方一般采用,然后使用二氧化氯杀菌,3-5天后肥水,并使用水质调节剂稳定水质。

2019年5月7日,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在连云港市启动2019年首次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活动。当日,在连云港市海州湾渔场放流的中国对虾苗平均身长1厘米以上,此次增殖放流活动将持续到5月16号,共放流中国对虾苗1.6亿尾。海州湾渔场是中国对虾传统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休渔期开展增殖放流是恢复海洋生物资源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05年以来,江苏省已连续十五年在海州湾渔场增殖放流中国对虾苗达50亿尾,使渔业资源、生态环境逐年得到恢复,中国对虾的种群状况也得到有效改善。










我是农村曹哥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1.虾苗在刚放到池塘里到了新的环境,都会有游塘表现属正常情况,过一天适应一下就好了。

2.有病虾也会游塘,病虾会有慢慢吞吞在水面乱撞的表现,看上去没有力气,虾的颜色也会有变化。

3.不同品种的虾习性也不一样,中国东方虾它就有游塘的习性,南美白对虾比较懒不爱动,养殖虾子要有细心观察,养殖有费险,投资需谨慎。





海鲜情元哥


很荣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对虾养殖,放苗是尤为重要的一步。如果这一步做好了,这将对我们的养殖业开了一个好,其中的细节很多需要我们注意。

第一:首先要调节池塘中的盐度。

大量实践证明,合适的盐度能满足对虾的生长环境,又能节约养殖成本。

第二:提前用虾苗试水。

在池塘水准备好的前提下,用极少数虾苗来检验一下水的合适性。如果24小时后虾苗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就可以放苗了。如果成活率低,那就需要你去找一下原因。

第三:对虾的养殖对于温度的要求也特别严格。

选择什么时候放苗,一定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因为刚放的虾苗身体免疫力特别低,所以要求对水的温度把控也要严格。最好选择晴天的早晨或者阴天的中午。

第四,如果成功放苗,可以考虑喂食。

成功放苗的第二天,如果池塘内没有什么变化,就说明对虾已经适应了池塘的环境,这就可以考虑喂对虾优质食物了。

最后,祝福养殖户有个好的收成。




我是张华


首先你得说池塘是新的还是之前有水养过其他东西,如果是新池塘的话建议多观察,多检测水质看看是虾不适应环境还是水体有问题,如果是水体有问题就得分情况用药。如果是以前养过其他东西可能大概率就是水体有点差,用强力拜生源改改底,如果已经有虾中毒就先用解毒药唐诺,再用拜生源。严重的话,要停两天料,增氧机不要停,先解毒,再改底。



我们所里有一个海水池专门养“黄海一号”对虾,刚开始下苗的时候,也是游塘,因为水池里没有天敌,食物充足,水温也是正常的,我们一个组里讨论了半天,最后发现是配海水的时候,一个学生多放了鱼盐,后来重新配好了海水,虾就不游塘了,现在已经长到2两多了。


姜太公钓鱼用路亚


有问题,需要考虑是否应激引起,建议泼洒维生素C


凤落成河


本人未从事养虾行业,不可妄下论。


酸甜苦辣乡村风情


不管是养殖什么,都要都对其养殖项目做足功课,能问出这个问题,我只能说投资有风险,农户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