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恩事件背後,車企聯盟繁榮下的暗潮湧動

隨著戈恩事件的持續發酵,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關係變得撲朔迷離。儘管近日該聯盟宣佈將強化戰略管理架構,對市場劃分、技術研發等方面重新規劃,但多數業內專家仍不看好聯盟的未來。從戈恩接手後欣欣向榮的“甜蜜期”,到戈恩被捕後撕破臉皮的“掙扎期”,再到後戈恩時代希冀破鏡重圓的“挽救期”,雷諾和日產的這場“聯姻”危局對汽車行業新趨勢下的車企聯盟有哪些啟示?

戈恩事件背后,车企联盟繁荣下的暗潮涌动

戰略定位

兩家或多家公司組成的戰略聯盟中,成員的戰略定位是一切的基礎。但隨著經濟形式、政治形勢、汽車行業新趨勢等影響,車企的戰略定位需要根據多種因素變化而重新制定。

以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為例,戈恩接手聯盟時,針對日產的復興計劃是為了拯救彼時深陷泥潭的日產業務,而雷諾則希望進入日產深耕的亞太市場。也就是說,聯盟的戰略的定位一開始就存在分歧與衝突。雖然戈恩主導的聯盟在十年間取得了大幅的利潤增長,但隨著日產的成功復興和雷諾在亞太市場的掙扎局面,雷諾希望重振在聯盟初期的優勢地位,顯然與日產的利益相悖,故矛盾逐漸浮出水面,裂痕越來越深。

2019年,雷諾在全球共售出375.37萬輛汽車,同比下降3.4%,日產全球銷量517.61萬輛,同比下跌8.4%。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銷量1020萬輛,同比下滑5.6%。受全球經濟下行和汽車業寒冬,聯盟利潤下降誠然不可避免,但聯盟協同共贏作用的喪失也是重要原因。日產在銷量和體量上大幅領先雷諾,從財報來看,雷諾在利潤上對日產形成了高度依賴性。如果雷諾減持日產股權,那麼在利潤上的受益將更加大幅降低。兩家車企在聯盟中模糊不清的戰略定位是裂痕的導火索。

合作模式

以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模式來看,持股結盟模式在雙方均勢或者非均勢條件下都可運行,通過持有股份為基礎,雙方協作車型,主導權由強有力的領導來執行。但從當下愈演愈烈的戈恩事件來看,這種車企連接的全球化關係正在越來越走向各自的市場孤立。

現今,日產-雷諾-三菱聯盟的關係複雜且微妙。據相關信息顯示,目前,在日產-雷諾-三菱聯盟中,雷諾持有日產43.4%的股份,成為日產最大股東,擁有投票權;與此同時,日產、法國政府各持有雷諾15%的股份,並列成為其大股東。不過,日產並無投票權。此外,日產還持有三菱汽車34%的股份,成為其大股東。儘管雷諾和日產交叉持股,但這兩家公司保持獨立運營。而之前戈恩有意推進合併的步伐,但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複雜性成為其他企業所要避免的對象。

2019年,大眾和福特的戰略聯盟轟動汽車圈。戰略聯盟將使兩家汽車巨頭在多個領域開展合作。值得注意的是,相比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大眾-福特聯盟不涉及任何一個集團取得對方的所有權,沒有共同股權或交叉所有權股權。相反,該聯盟將以研發為基礎,通過合作降低每家公司的總體成本。

文化差異

車企聯盟成員間的文化差異很大程度上影響聯盟能否長治久安。許多車企間的合作關係終結原因之一就在於此,如長達9年之久的戴姆勒與克萊斯勒結束合作、福特和馬自達長達36年的商業聯盟破滅等。這些合作的失敗不僅僅是戰略的失敗,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無法統一企業文化。

以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來看,日產所代表的的東方經營文化倡導自上而下的強制性,而雷諾所代表的西方經營文化倡導企業民主性。聯盟伊始,雙方保持相對獨立的企業戰略和文化,實現了多年協同共贏的“甜蜜期”,但隨著雷諾參與日產業務以及計劃合併的傾向越來越明顯,文化差異性導致的企業模式、產品策略等矛盾日趨激烈。

以吉利收購沃爾沃為例,合作初期,沃爾沃方面對吉利這家中國企業充滿不信任感。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吉利不過是沃爾沃家的園丁負責服務,而花園的所有權仍是沃爾沃的。”基於對被收購方以及企業文化的尊重,才促成了吉利與沃爾沃的長期合作。近年來,在沃爾沃的技術加持下,吉利獲得包括CMA平臺、電氣化技術、安全模塊系統等多項核心技術,而藉助吉利提供的資金,沃爾沃加速電動化發展,提出2025年的全面電動化計劃。雙方於2016年推出高端品牌領克。

結 語

隨著全球汽車市場下滑及汽車“新四化”帶來的挑戰,全球車企越來越傾向於結成聯盟報團取暖,共同抵禦轉型變革帶來的壓力和風險。2019年重大的結盟有大眾-福特聯盟、FCA-PSA集團結盟、寶馬-戴姆勒聯盟等。但從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風雨飄搖的局面來看,即使推出調整管理架構的措施,恐怕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從該聯盟的危局中可以看出,車企聯盟若想長久保持良性合作,必須針對戰略定位、合作模式和文化差異找出解決之道。

寧德時代成功“牽手”特斯拉,中國動力電池價格有望迎來下降?

三分鐘回顧近期汽車大事 | IHS Markit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車市大幅減產,博格華納33億美元收購德爾福科技

從延鋒說起:全球化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貝瑞研究:2020年電動汽車行業發展預測及風險預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