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媽媽讓你擔心了。”醫生媽媽寫給9歲兒子的一封信

2020年開年格外讓人揪心。

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被感染患者的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每天都在增長,這個名字光聽起來就讓人瑟瑟發抖。

有人說,這是一場現實版的災難大片。

然而,當我們“宅”在家裡保護自己,有這樣一部分人,他們日夜奮戰抗擊疫情的最前沿,他們的故事給這個瀰漫著恐怖的寒冬帶來一絲溫暖一絲慰籍。

“對不起,媽媽讓你擔心了。”醫生媽媽寫給9歲兒子的一封信

“對不起,媽媽讓你擔心了”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這是醫護人員請戰時的決心。

38歲的姜薇是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一名醫生,好不容易今年春節可以休假,原計劃陪家人一起過節。

可就在放假前兩天,因為肺炎防控形式嚴峻,姜薇自發請願去發熱門診“戰鬥”。

此刻,團聚成了小事,她心繫一線,而她的安危是家人最大的牽掛。

9歲的兒子在作文中寫道:

“此時此刻,我非常擔心還在溫江的媽媽,因為她是一名白衣天使,正在一線發熱門診戰鬥,

她給我發來一張照片,是她在工作的狀態,帶著口罩,穿著薄薄的防護服。

“幸好溫江也不是肺炎的密集區,不然媽媽就會進醫院了。”

“對不起,媽媽讓你擔心了。”醫生媽媽寫給9歲兒子的一封信

爸爸把作文發給了媽媽,媽媽給兒子寫了一封回信:

“爸爸問我怕不怕?怕也沒用啊,難道消防員不怕火?警察不怕持槍歹徒嗎?

這就是媽媽的戰場,如果我當了逃兵,以後還怎麼教育你呢?對不起媽媽讓你擔心了。

其實,有好多叔叔阿姨和媽媽一起在戰鬥。有的退了機票,有的主動提前結束休假,有的天天加班,我們相信,只要戰勝了疫情,天天都是過年!

請放心,我們都會注意防護,平安回家的。因為每個家裡都有人在等著,就像你和爸爸在等著媽媽一樣。

另外,請把冠狀病毒肺炎抄寫十遍,明天發照片給媽媽檢查。

被你感動哭又被錯別字笑哭的媽媽 姜薇”

沒有大道理可講,媽媽的言行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黑格爾曾說:一個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才會有希望。

正因為有了這些不因福禍避趨之的“戰士”,才能讓我們安心“宅”在家裡,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抱著必勝的信心。

“對不起,媽媽讓你擔心了。”醫生媽媽寫給9歲兒子的一封信

“我和女兒等你凱旋”

“17年前,你勇赴小湯山,那時我還是你未婚夫,等你回來做我的新娘;這個除夕夜,你再次奉命出征,我和女兒等你凱旋。

2003抗非典,2008抗震,2016抗埃博拉,此次2020再次出征奔赴武漢抗新冠肺炎,希望你在國家危難之際再作貢獻。

同時也希望你再次保護好自己,期待早日結束戰鬥,勝利歸來,到時全家再為你補上一個完整的除夕年夜飯!”

1月24日除夕,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心血管內科護士長張麗敏隨醫療隊奔赴武漢,這是臨行前丈夫喻銳寫給妻子的信。

2003年,張麗敏自動請願在一線參加抗擊非典,凱旋歸來後,新橋醫院為包括張麗敏在內的4對情侶舉行了集體婚禮。

2008年,丈夫為妻子送行上抗震一線進行救災,經歷多次餘震、滑坡,張麗敏平安歸家時,丈夫緊繃的神經終於鬆懈。

2016年抗擊埃博拉病毒,張麗敏仍然第一個報名參加。

若有戰,召必回。這是張麗敏堅定的信念,今年當疫情再次出現,她仍舊義無反顧第一個請願參戰。

張麗敏說:“我覺得我作為一名老隊員應該衝在第一線,一定要第一個參加,我堅決請戰,為打贏這場保衛戰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

“對不起,媽媽讓你擔心了。”醫生媽媽寫給9歲兒子的一封信

2020年除夕,張麗敏第一個請戰前往武漢。男兒有淚不輕彈,丈夫喻銳隔著窗看著即將啟程的妻子卻忍不住難過。

“對不起,媽媽讓你擔心了。”醫生媽媽寫給9歲兒子的一封信

湖南常德市第二人民醫院,一對95後醫護情侶推遲了婚期,簽下志願防疫一線的請願書,立即加入了抗擊疫情前線。

1月26日,河南首批醫療隊出發支援武漢,一男子哭著對著出發的車大喊:“王月華,我愛你。”

原來,妻子大年三十偷偷報名支援武漢,直到組建團隊出發前,丈夫才知道。

我愛你,願我們長長久久;我愛你,也支持你一往無前。

過年之際,團圓之時,誰都想與愛人廝守。可在大愛面前,小愛的無私和寬容,讓人更加動容。

“對不起,媽媽讓你擔心了。”醫生媽媽寫給9歲兒子的一封信

“我們在做,該做的事”

1月24日,滿載10萬隻口罩的貨車駛入了湖北武穴市,這讓當地口罩緊缺的狀況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而這10萬隻口罩是一個人花了近13個小時,輾轉運回來支援家鄉用於應急防控工作。

他叫朱海峰,返鄉時看到當地口罩被炒到30元一個還要靠搶時,萌生了要購買口罩捐贈的想法。

聯繫所有人脈、確定貨源、預定貨運,一天一夜裡,朱海峰甚至沒來得及吃一口飯,只為把口罩儘快運回家鄉。

朱海峰說:“我們還要給醫護人員去捐贈一些專業的防護服。”

“對不起,媽媽讓你擔心了。”醫生媽媽寫給9歲兒子的一封信

河南信陽,醫生陳東昇,大年三十冒雨在高鐵站公交站等公眾場所為工作人員和市民免費發放自費萬元買來的口罩。

他說:“作為一名醫生,我參加不了武漢疫情的治療,只能為家鄉做點該做的事兒。”

物資奇缺是前線最緊迫的需要,而可怕的是人言可畏,疫情發生後,有人忙著救死扶傷,有人忙著造謠生事。

一位90後小夥子為了駁斥謠言,走上武漢街頭,實拍疫情第一線的現狀。

他做好防護走上街頭實拍,走進超市展示生活供應一切正常,沒有找到30元一顆的白菜。

他呼籲:“遵守公共秩序、做好自身防護,是我們對這件事最大的貢獻。”

“對不起,媽媽讓你擔心了。”醫生媽媽寫給9歲兒子的一封信

小人物從來不是大時代的被動接受者,每一個小人物的參與和行動,才能匯成大時代的洪流。

正如教育家蘇步青所言:一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用不著等待什麼特殊機會,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表現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這就是小人物的大力量:

他們很平凡,但是不平庸。

“對不起,媽媽讓你擔心了。”醫生媽媽寫給9歲兒子的一封信

這場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摧毀的是一部分人的身體,卻也檢驗出在大難面前不同人心的成色。

還好,我們的身邊這種溫暖的小人物居多。

如果我們無法上前線參加“抗戰”,那麼宅在家裡陪著家人也是另類貢獻。

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心手相牽,沒有跨不過的坎。

借用余光中在《歡呼哈雷》中的話:

我的國家,依然是五嶽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滾滾向東,民族的意志永遠向前。

這場沒有硝煙的鬥爭,我們必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