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新型冠狀病毒,居家不“無聊”,試試這幾個方法

今天是正月十三了,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影響,人們在家已經呆了十多天了,很多人難耐在家的無聊,冒死也要出去走一走,這,確實不是一個好主意。

遠離新型冠狀病毒,居家不“無聊”,試試這幾個方法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疫情還沒有結束,居家隔離還需要繼續,怎樣才能待得住呢?我有幾點建議,不妨你試試看。

1,有規律地生活。

無聊,其中一些原因是來自無度,晚上沒有“點兒”地玩兒,早上又是沒有“點兒”地睡。

幾點睡覺、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完全毫無規律,生活在無序、無度狀態下延續。既沒有緊迫感,也沒有壓力感,更沒有責任感,怎麼做,做什麼,完全隨心所欲。就好像自己漂浮在空氣中,沒有東西可扶,沒有牆可靠,沒有地面可站,你可以以任何方式待著,沒有任何力量與你回應,也就失去了做任何事的興趣。大腦中無數遍地重複著“無聊”,越重複越無聊。

遠離無聊的方法非常簡單:有規律地生活。起床、吃飯、做事、午休、休閒、睡覺、定時、定點、定量,一切有序進行,也就不感覺無聊了。

2,有目的地做事。

待在家裡,沒有了往日的工作壓力,沒有了人情往來的牽掛,但是,每天做什麼事情,也要有目的性。

假如你想睡懶覺,那你就放下一切事,手機關掉,踏踏實實地睡上半天。

比如你做飯,平日裡時間緊張,總是草草做熟就行了。現在有時間了,你完全可以做個“白菜宴”,用一顆普通的白菜,換著樣地做三五道菜,豈不是很有意思?

3,有計劃地做事。

今年有時間了,只不過是往年的走親訪友,集會串門,初七上班,今年不用了。十多天過去了,依然沒有跳出往年的思維慣性,潛意識裡認為“過年只能做這些”,這些不能做了,就不知道做什麼了。其實,待在家裡,也有很多很多事可以做。例如打掃家裡衛生:床底下、櫃子下面、冰箱後面、洗衣機背面、燈罩裡面等等,你有多長時間沒擦了?不妨趁機清理一下。

把你能想到的事情,做個計劃,具體到每天、上下午甚至幾點做什麼,你會發現,再給你半個月假期,時間還不夠用。

4,做事有目標。

大多數人都習慣於在工作中定個目標,很少有人把休假期間要做的事情定個目標,所以才無聊,不如你就定個目標試一試。比如:6號下午看《囧媽》,7號上午看《中國機長》,8號、9號讀完《圍城》,10號照片、發票、說明書、書、筆記等整理完檔案。11號重新熨一遍所有的衣服等等。

5,把居家當作工作。

之所以“居家隔離”煩,是因為內心裡認為“不應該這樣”。如果把“居家隔離”當成工作,也就不會無聊了。

讓被動地“憋”在家裡,成為主動“待”在家裡,從心裡認可和接受待在家裡,把“待在家裡”當作工作的一部分,就像是工作時要待在公司裡一樣。

6,像平時一樣溝通交流。

從微信上發現,疫情始發時微信群裡非常活躍,隨著待在家裡時間延長,外出管控的嚴格,微信群裡的信息越來越少了。這是天天待在家裡,不知道聯繫誰了,不知道說什麼了,沒有話題了。

為什麼不趁著有時間,給朋友、親戚、同事、同學打個電話發個微信呢?就是閒聊幾句,也是好事。

7,找點兒正事做

正值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肺炎疫情控制的關鍵時期,政府延長了休假時間,讓我們在家休息。政府付出的代價有多大,很少有人去考慮。有一個話題倒是佔比挺高,那就是“煩”。

怎麼能不煩呢?很簡單,找點兒正事做,什麼是正事?

第一層 :有益於他人,有益於自己。

第二層:對他人無害,對自己無害。

第三層:對他人無益,對自己無益。

第一層是有益,是正事,作為首選。比如:昨天下了一天的雪,你可以把院子裡的雪掃一下,既鍛鍊了自己,又打發了時間,而且對大家都有好處。

最次做第二層,對人對己都無害,不能算壞事,打發時間而已,也可以去做。比如:刷刷朋友圈,看看電視劇等等。

第三層對誰都無益,那就不能做了。

在家待得“煩”,“沒意思”,其實並不是你的時間太多了,只是因為你沒有正事做。

每個人都有想做平時沒時間做得的事,何不趁這段時間,把該做的做一做。只要你做的是正事,你就不會感覺煩。

正能量思維:難得清靜地休息這麼長時間,從內心把被動“居家”,變為主動休息。把沒事做的“無聊”,變為有計劃主動做事,就不會無聊了。

每個人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只要你願意,總能把“居家”的時間,安排的滿滿地。

“無聊”和“充實”,只因你內心的一念只差。或者選擇“無聊”,或者選擇“充實”,只是你的選擇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