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藥物……

一,新型冠狀病毒的危害大小?

2月5日的國家衛健局新聞發佈會上正式認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非湖北地區」的

統計死亡率是0.16%。其中2/3為男性,80%以上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75%以上是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基礎疾病。 (注意,這裡的80%是構成比,而不是病死率。)

截止 2月6日, 08:20。根據「丁香醫生」綜合統計發佈的數據:

  • 全國確診數:28060;死亡數564,治癒數1153人
  • 湖北確診數:19665。死亡數549,治癒數633人

通常認為,累計確診數包含了死亡人、治癒數。

因此計算非湖北的數據:(564-549)÷(28060-19665)=0.1787%

如果確診數不包括死亡數,治癒數。那計算要複雜些。

計算非湖北的數據可得:(564-549)÷(28060+564+1153-19665-549-633)=0.1680%

從非湖北的統計死亡率來看,其危害性跟流感爆發類似。跟流感不同的是,它可能主要是危害老年人,有基礎疾病者。對兒童的危害很小。而流感則對老人、小孩一齊下手。

實際上,目前尚無兒童死亡的報告。已有的兒童,甚至1歲內兒童感染的臨床表現都很輕微。類似的是2003年SARS疫情統計數據也是:對老人不友好,對年幼者很寬容。

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藥物……

不同年齡SARS患者的死亡率(來源:香港大學臨床試驗中心),參考1

除此外,2012年發現的導致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的冠狀病毒也有類似表現:對老人不友好,對年幼者很寬容。

雖然,現在還不能斷定2019-nCoV病毒會重現,但這個可能性很大。

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藥物……

冠狀病毒似乎對寶貝們很友好



1,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克力芝)

在治療2003年SARS-CoV時,來自香港醫生們的回顧性研究證實,它對輕-中症病人是有效的。可以降低重症比率(2.4% v 28.8%)。但對已經是重症的病人無效。也就是必須早用。
但必須提醒的是,上述研究並非「前瞻性」隨機對照。而是回顧性對照研究。因此,結論的可靠性值得懷疑。畢竟不排除後期出現病毒的毒性下降可能------因此,這樣的回顧性研究可能未必確證藥物有效。

而北大呼吸科的王廣發老師被感染後,使用克力芝後康復的很迅速。但這也只是個案,不足為憑證。
可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嘗試使用。
2,新藥Remdesivir

Remdesivir在細胞水平證實,它的療效比克力芝更好。美國已有個案報道:該藥物治療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但個案有效的可靠性不足為憑。好在這個藥物的副反應較少,且即便有也較輕。因此,值得期待


目前已經在國內開展針對性的「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如果成功,這將是重大好消息。
我們太期待好消息。
3,已啟動「炎症因子風暴」的重症病人怎麼辦?

不管是克力芝,還是新藥Remdesivir,都可能對於已有「炎症因子風暴」的重症病人無效。

研究顯示,CAR-T治療白血病時可引起「炎症因子風暴」,從而導致間質性肺病。而白介素6拮抗劑有良好的療效。這點已經被隨機對照試驗證實。因此白介素6拮抗劑是相關病變的標準療法了。

而實際上,病毒性肺炎的主要損傷機制就是「炎症因子風暴」導致嚴重的肺損傷。白介素6拮抗劑是否有效呢?這需要嚴謹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來驗證。

其次,還有白介素1拮抗劑。眾所周知,風溼科有很多自身炎症性疾病。比如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家族性地中海熱等等,白介素1拮抗劑、白介素6拮抗劑有著里程碑式的革命性療效。不但療效突出,其副反應很小,這也是被我推崇的理由。

畢竟,在療效不肯定時(尚未被嚴謹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驗證過),我們首先考慮的就是副反應。

因此,對於重症病人(已啟動「炎症因子風暴」的病人),可以嘗試聯合使用:

  • 抗病毒+白介素6拮抗劑(優先考慮)。
  • 抗病毒+白介素6拮抗劑(可考慮)。

再次強調嘗試治療時應該保證病患的知情同意權。


鄭重鳴謝:

1,嚴虎,《關於新冠狀病毒感染,一個還不算壞的消息》,來自他個人微信公眾號:兒科嚴醫生

2,感謝微博網友黃建平J的微博,他不斷提供了新的相關藥物信息。我參考了他很多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